【红色故事会】曙光就在前面 我们应当努力——探访杨家沟革命旧址

2021-05-19 11:17:00 来源:陕西日报

     红色档案

     杨家沟革命旧址位于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杨家沟村,是红色旅游革命圣地。杨家沟革命纪念馆于1969年开始筹建,1978年正式对外开放,1992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陕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4年被陕西省委命名为陕西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被陕西省人民政府命名为陕西省国防教育基地,2009年被中宣部公布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

中共中央十二月会议旧址。 记者 王梓萌摄

记者 王梓萌

在榆林市米脂县城东南约20公里的杨家沟村,有一座始建于清朝同治年间的杨家沟马氏庄园。1947年11月22日,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率领代号为“亚洲部”的中共中央机关和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部来到这里,并在此地居住了四个月零两天,领导和指挥了西北战场和全国解放战争,召开了著名的十二月会议。

十二月会议在这里召开

4月12日,伴随着和煦的春风,记者来到杨家沟革命旧址探寻红色历史印记。

杨家沟革命旧址前庄严醒目的“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几个大字吸引了记者的注意,随后映入眼帘的是极具陕北特色的窑洞建筑。杨家沟马氏庄园集西方建筑风格与陕北窑洞建筑特色于一体,整体建筑依山而建,从山顶上俯瞰山脚,一番壮丽迷人的景象尽收眼底。庄园内,11孔窑洞错落有致,宽敞明亮。这个既体现西方建筑之典雅,又体现陕北窑洞建筑之雄浑的地方,也成为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居住条件最好的地方。

1947年夏秋,人民解放军已经从战略防御转入战略进攻,并迅速将战争推向国民党统治区,这标志着中国人民“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的客观条件已经成熟。在这种形势下,为了制定新的行动纲领,夺取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1947年12月25日至28日,中共中央在杨家沟举行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十二月会议。

除当时能够到会的中央委员和候补中央委员外,还有陕甘宁边区和晋绥边区的负责人参会。参加会议的有: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陆定一、彭德怀、贺龙、林伯渠、张宗逊、习仲勋、马明方、张德生、甘泗淇、王维舟、李井泉、赵林、王明、谢觉哉、李维汉、李涛,共19人。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深刻分析了国际国内形势,研究讨论了政治、军事、经济、土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向全党发出伟大号召:“曙光就在前面,我们应当努力。”

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指明前进方向

杨家沟是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居住时间最长、从事革命活动最多的地方。在这里,毛泽东进行了重要的革命理论研究工作,撰写了40余篇光辉著作,为中国革命的胜利指明了前进道路,为新中国的建立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

“毛主席在杨家沟期间潜心研究、刻苦钻研,在窑洞内的煤油灯下,他用一位伟大的思想家、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的深思熟虑和有力笔触,从事了大量的理论研究工作,写下了一篇篇指导革命的光辉著作。当时在杨家沟,还设有报社、印刷厂和广播电台,毛主席曾把一份份文件、一个个电报、一张张捷报发到全国各地,极大鼓舞了人民的斗志。”讲解员的一番话,将大家的思绪带回到那段轰轰烈烈的革命岁月。

毛泽东在杨家沟开展的革命活动和伟大实践,引领了中国革命的前进方向,指引着中国革命走向胜利。杨家沟的光芒照亮了陕北的沟沟岔岔,照亮了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的征程。

1948年3月,历经十二月会议、西北野战军高级干部军事会议、东渡黄河动员大会等重要会议,在撰写了40余篇指导中国革命的光辉著作,制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及土改等一系列纲领性文件后,毛泽东率领中共中央机关离开了杨家沟,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大道。

“杨家沟是个好地方!”

杨家沟地处黄土高原腹地,历史悠久、民风淳厚。在杨家沟的那段日子,党中央与这里的人民群众建立了深厚的情谊。

1948年3月21日,是党中央和毛泽东离开杨家沟的日子。这天,当全体人员整装待发的时候,道路边挤满了送行的人。毛泽东告别了热情的杨家沟人民,临别时深情地对送行群众说:“杨家沟是个好地方!”

1948年3月23日,毛泽东率领在陕北转战了一年多的中央纵队,从吴堡县东渡黄河,前往河北省的西柏坡。“党中央和毛主席离开了杨家沟,离开了陕北,从此踏上了解放全中国的胜利大道,他们在陕北的山沟里转战一年零五天,冲破了黎明前的黑暗,最终迎来中国革命新高潮的到来。”讲解员激动地说。

杨家沟是中共中央转战陕北取得光辉胜利的标志点,是党中央离开陕北走向全国胜利的出发点,是中国革命的转折地。

曾经的杨家沟,群山犹如奔涌的江海,托起这个普通而有着重大历史意义的村子。窑洞内亮起彻夜不熄的灯光,点燃了中国革命胜利的曙光。现如今,杨家沟革命旧址风貌依然,当年毛泽东、周恩来、任弼时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旧居保存完好,各种文物摆放如初,前来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游客络绎不绝。

杨家沟既是以马氏庄园为代表的陕北乡土文化的象征,也是革命旧址的重要标识。在这里,人们不仅可以观赏窑洞建筑艺术,体味博大精深的陕北庄园文化,更可以领略到老一辈革命家的丰功伟绩,重温历史峥嵘岁月。岁月交替磨不去丰功伟绩,杨家沟作为承载革命精神的历史遗迹,将永远启迪后人。

访谈与点评

一切为了人民 一切依靠人民

——访米脂县委党校副校长、讲师罗辉

本报记者 王梓萌

记者:中共中央在杨家沟举行的十二月会议具有怎样的历史意义?

罗辉:十二月会议是在中国革命战争处于转折时期召开的一次具有重大意义的会议。会议主要讨论并通过了毛泽东的《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的重要报告。毛泽东在报告中,深刻分析国际国内形势,研究讨论了政治、军事、经济、土改等一系列问题,提出了“十大军事原则”。毛泽东的这一重大历史性总结,为中国革命和中华民族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对推动解放战争的进程发挥了重要作用。

记者:中共中央转战杨家沟进行的一系列革命活动对于我们来说有什么启示?

罗辉:中共中央在杨家沟奋战100多天,最终顺利离开杨家沟,东渡黄河前往西柏坡,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陕北人民参军、送粮、传递情报……老百姓真心实意的支持与拥护,为中共中央取得最终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是我们党奋斗征程中,带领人民攻坚克难、不断前进的一大法宝。回顾历史,我们党紧紧依靠人民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兑现了对人民群众的庄严承诺。面向未来,面对种种挑战,我们更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依靠中国人民的磅礴力量,我们坚信,有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有亿万人民的团结奋斗,我们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采访手记

黄土高原深处的红色记忆

王梓萌

黄土高原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漫长的时光流淌过这片土地,在纵横交错的千沟万壑留下一道道文明的足迹。在黄土高原深处的米脂县,就有这样一座看上去并不起眼的村子,却有着重大的历史意义,它就是杨家沟革命旧址所在地杨家沟村。

站在杨家沟革命旧址前,举目四望,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远处的黄土高原沟壑纵横、莽莽苍苍、雄浑大气。在这里,一个个珍贵的革命文物、一幅幅泛黄的历史照片、一段段感人肺腑的故事,将我们的思绪带回到那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虽然历史已离我们远去,但红色精神永远激励着我们奋勇向前。

党的发展史就是一部百折不挠、砥砺前行的奋斗史。现如今,新时代的中国日新月异,百姓生活蒸蒸日上,而这来之不易的一切,浸透着革命先辈的汗水,凝聚着他们的心血。我们要向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学习,以他们为榜样,坚定理想信念,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不畏艰难、勇于开拓、善于创新,敢担当、勇担当、甘担当、善担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先锋与群众

做好红色文化的传播者

——记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馆长常天民

常天民(中)在为参观者讲述革命故事。 资料照片

记者 王梓萌

“杨家沟革命纪念馆是榆林市一张重要的红色文化名片,因此我们更要发扬红色传统,传承红色基因,努力创新实践,为弘扬红色文化作出应有的贡献。”4月12日,米脂县杨家沟革命纪念馆馆长常天民坚定地对记者说。

今年46岁的常天民是土生土长的米脂人,自2007年进入文化战线工作以来,他十几年如一日在岗位上默默耕耘、辛勤工作。

“记得当时我刚一任职,便接到了组织以‘红色杨家沟·百年扶风寨’为主题的‘陕北榆林过大年’活动的任务。从方案制定、部门协调、场景设计和民俗文化展示等各个细节入手,我们通过系列民俗展示,为大家呈现了全面、生动、形象的陕北米脂年俗文化。”常天民介绍,在为期一个月的活动期间,杨家沟旅游人数达到了15万人次。

早前在旅游部门工作的经历为常天民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开始新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常天民深知,在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当馆长,就必须清楚这里的历史。为了深入挖掘杨家沟的红色资源,他到各地调研,对党中央、毛泽东转战陕北时期所经过的每个村庄都认认真真走了一遍。对杨家沟周边的一些村庄,他更是反反复复走了好几遍,一次又一次探访高龄老人,从他们的记忆深处挖掘尽可能多的历史细节。

就这样,常天民对照文献资料,从中共中央主动撤离延安到转战陕北的各个时期着手开展调查研究,最终形成了1.5万字的《米脂县杨家沟红色资源挖掘的报告》。

“近年来,我们通过整顿山上停车场、修建纪念馆大门等,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整体环境。”常天民说,“此外,我们还创新宣传方式,创办‘榆林杨家沟革命纪念馆’微信公众号,为大家详细讲述在杨家沟发生过的革命故事。同时,开办的‘扶风寨’抖音号已经拥有1万多名粉丝,起到了良好的宣传效果。”

对工作有想法,思路清晰,乐于钻研,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这是大家对常天民的评价。在常天民的带领下,杨家沟革命纪念馆组织了“传承红色基因 弘扬延安精神”为主题的巡回展,开展的“馆长微党课”活动现场教学达50余次,并先后完成了800余个党组织6万余名党员接受革命传统教育的任务,完成现场教学100余次。与此同时,杨家沟革命纪念馆还与新华书店合作开办了“杨家沟红色书屋”,有效提升了景区的文化内涵,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前来参观学习。

追赶超越正当时

艰苦奋斗创辉煌 锐意进取开新局

——米脂县经济社会发展综述

米脂县果农在果园内采摘苹果。 本报通讯员 杜银宝摄

本报记者 王梓萌 通讯员 张耀龙 杜银宝

革命先辈在杨家沟开展革命活动已经过去了70多年,回首历史征程,米脂县人民在红色精神的激励下艰苦奋斗、积极开拓、抢抓机遇、应对挑战,走出了一条大力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全面打造生态宜居城市的可持续发展之路,为奋力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

人民至上 交出合格民生答卷

4月19日,在米脂县城郊镇官庄村的一处施工现场,10多台挖掘机正在有序作业。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这里将建设米脂县米西区九年一贯制学校,总建筑面积达53692平方米,总投资17682.07万元,建成后可容纳2580名学生。米脂县今年第一批集中开工重点项目共有9个,其中新开工5个,总投资2.21亿元,年度投资1.89亿元,涉及创新转型、乡村振兴、社会民生、城镇建设4大类;复工4个,总投资4.21亿元,年度投资2.3亿元,涉及乡村振兴、社会民生两大类。

“近年来,米脂县坚持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着力解决群众在上学、就医、住房等方面的实际问题,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榆林市副市长、米脂县委书记王国忠说,“从改善医疗卫生条件,解决群众看病贵、看病难入手,米脂县进一步加大对城乡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并逐步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制度和农村社会救助体系建设。”

说起米脂县这几年的变化,今年86岁的杜承忠老人深有感触地说:“米脂县跟以前大有不同了,现在我们不用再为养老、看病发愁了,这日子真是越来越好了!”

据统计,近年来,米脂县实施各类校建工程77个,建成幼儿园7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成街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137个,县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县乡村三级医疗条件有较大改善;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健全,建成农村幸福院123所,并在全市率先推行“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

集中力量 打赢脱贫攻坚战

“我2013年刚回村时,几乎是一无所有,这几年在各级政府的帮扶下,我发展起了养猪产业,从贫困户变成了村上的致富带头人,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4月20日,家住米脂县印斗镇狮子塄村的村民张应启高兴地告诉记者。

近年来,米脂县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健全完善领导体系、目标体系、责任体系、政策体系等各项体系,累计投入15.94亿元实施“套餐式”扶持。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下,米脂县实现了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春暖花开、百花争艳,行走在米脂县的山川田野间,放眼望去,一层层梯田、一片片果园、一条条沟坝,风景美不胜收。

“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米脂县坚持把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作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大举措,加快农业结构调整,全力推进山地苹果、米脂小米、养殖业等特色优势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助力脱贫攻坚。”王国忠说。

米脂是陕西省优质苹果基地县、绿色苹果基地创建先进县。近年来,米脂县抢抓全省山地苹果“北扩”战略机遇,确立了“果业主导、多业并举”的发展思路,持续发力培育壮大山地苹果产业发展;研究制定了涵盖土地整理、果树栽植、后期管护等发展举措,涉及设施配套、技术服务、灾害防治等方面,形成了苹果产业全方位、系统化的政策扶持体系,多数果农在建园当年实现“零负担”。

在优惠政策激励下,米脂县苹果栽植面积每年保持2万亩以上的增速,总面积达到20余万亩。“龙头企业的进驻,也推动了苹果产业加速从生产向分选、包装、销售等环节延伸,让广大群众在苹果全产业链中扩大就业、增加收入,使苹果真正成为支撑农民脱贫致富的主导产业、优势产业。”米脂县县长高寒说。

聚焦优势产业 走出特色发展道路

米脂县小杂粮种植历史悠久,品质优良,小米、黑豆更是被列入国家“一县一味”老物种。近年来,米脂县坚持把小米产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抓手,立足市场导向,强化政策保障,推动产业融合,走出了一条特色产业发展道路。

据了解,米脂小米常年种植面积在10万亩左右,产量3万吨。2019年“双十一”期间,米脂小米在各大电商平台销售额达1360万元,创下了“双十一”期间米脂小米销售的历史新高。

与此同时,米脂县围绕优势特色产业,推动农产品精深加工,建成集谷子种植、加工、销售、研发为一体的市级现代农业园区2个,小米加工企业10家,专业合作社38家,认证无公害小杂粮产地5个,无公害小杂粮产品12个,小米绿色食品产地1个,农产品地理标志1个,形成了以农产品加工企业为龙头,市场为纽带,农产品生产基地为依托,农户为基础的产加销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的小杂粮产业化发展格局。

在重视农业发展的同时,米脂县大力发展畜牧业,成立畜牧技术部门,培养畜牧兽医技术人员,引进推广畜禽良种,开展防疫工作,从而推动畜牧业快速发展。

近年来,米脂县依托沙家店镇笼养鸡区域产业优势,通过合作社提供综合服务,不断提升养殖户技能水平和畜禽产品质量,促进笼养鸡走出产业结构升级的新路子;改变传统养羊的散养、放养模式,积极推广舍饲养羊,并扶持养羊大户,带动农民扩大养殖规模,实现产业化、集约化发展;以恢复壮大“佳米驴”优良品种为重点,积极探索养驴产业发展模式,加快培育养驴企业、养驴专业合作社、养驴大户,全力推动养驴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成绩单

“十三五”期间,米脂县集中优势力量,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累计投入15.94亿元实施“套餐式”扶持,实现了整县脱贫摘帽,87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人口全部清零。

“十三五”期间,米脂县实施各类校建工程77个,建成幼儿园7所;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深入推进,建成街镇卫生院13个、村卫生室137个,县医院住院楼投入使用,县乡村三级医疗条件有较大改善;建成农村幸福院123所,并在榆林率先推行“互联网+智慧养老”新模式。

“十三五”期间,米脂县聚焦优势产业,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道路。山地苹果产业快速发展,总面积达到20余万亩,农民人均1.3亩;通过搭建电商平台、完善服务体系、培育电商人才等方式,推动电商产业迅速崛起。截至目前,米脂县拥有电商企业74家、网店614个、镇村电商服务站107个、快递企业18家,带动了1600多人创业就业。

本报记者 王梓萌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