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近年来,柠条塔矿业公司紧紧围绕“双十体系”,充分发挥“三网一平台”资源共享优势,将降本增效意识贯穿于生产经营活动的每一个环节,深挖内潜,精细管理,全力提升公司经济运行质量。
在经营管理上建机制
为进一步深化管理,强化经营意识,该公司利用每季度经营分析会,要求各部门充分发挥管理职能,认真梳理各类费用节超情况,制定针对性保障措施。通过不断加强成本管控力度,夯实成本管控责任,逐步形成了以安全生产为前提,以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为主线,以打造世界一流、中国领先的高品质智能化强矿为目标的特色经营思路。
同时,该公司不断建立健全经营管理制度,本着“抓大不放小”的原则,从大处着眼、小处入手,在煤炭销售、人力资源优化、资金管控、办公费用支出等方面严抓细管,努力拓展降本空间。充分发挥“柠化一号”品牌优势,与27家大型化工企业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今年前10个月化工煤销售比重达到83.27%,同比去年增加7%。持续加大“公转铁”实施力度,今年前10个月“公转铁”运量同比增加116%,实现“翻两番”。按照集团公司《煤炭板块“十四五”人力资源优化实施意见》要求,进一步核减岗位用工,综采工区定员65人,掘进工区“一队两头”定员105人,实现系统最优化、用人最少化。
在优化生产上出实招
“煤矿成本在一定程度上是设计出来的,科学的生产工艺设计、简化的生产布局、优化的生产流程,这些对煤矿的生产运营成本起着至关重要的影响。”该公司总工程师说。
柠条塔矿业公司始终遵循“设计优化是最大的节约”理念,以安全经济简单高效为标准,科学设计巷道断面大小,优化支护设计,超前考虑采区辅运、集控、排水、供电、通风等系统最佳融合设计,为工作面安全高效生产奠定坚实基础,推动矿井中长期生产接续稳定。
全力打造采掘系统“少人化”、固定设备“无人化”、安全管控“联动化”、信息系统“集成化”的智能化示范矿井,实施了全国首个矿井机器人集群与示范应用项目,建成了国内首套千万吨级远程智能化铁路装车系统。在N1213工作面末采过程中,通过优化中厚煤层综采工作面末采柔性网工艺,一举解决了以往末采效率低、人工联网不安全、劳动强度大、容易出现破网漏煤等问题。
此外,该公司坚持从源头环节上要效益,从现场管理上要效益,从严考核生产过程中的各个环节,将原煤产量、掘进进尺、煤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等指标纳入管控范围,全面提升矿井生产效益。
在降本增效上深挖潜
“强化降本增效,是全公司上下的共同行动,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必须不折不扣答好这道题。” 该公司领导班子在不同场合、不同会议上多次强调。
该公司从宣传引导、材料管控等环节层层入手,持续深化节支降耗工作。在井下超前探查工程和导水孔工程施工中,针对无缝钢管孔口管质量笨重不便运输导致施工强度大、安全风险高的实际困难,成立专项技术攻关小组,深入现场勘查和市场调研,最终决定在4000米顺槽超前钻探工程中用PE管代替钢管材料,此举有力提升了钻探效率,降低了安全隐患,全年可节支300余万元的材料费。
为降低原煤装车成本,将落煤塔装车外包运营模式调整为自营装车模式,每年可节约装车费用约300万元。积极探索煤炭发运新模式,率先在陕煤集团陕北片区采用集装箱“打包”运输方式,大幅压缩了煤炭装卸时间,每吨可节支10%以上的装运费,不仅拓宽了供需双方的物流方式,还增加了企业经营效益。
与此同时,该公司尤为重视技术创新在修旧利废中的重要作用,千方百计拓展思路。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对废旧零部件进行修复,变废为宝降低生产成本。今年前9个月共申报“全员创客”项目1033项,其中24项取得国家新型实用专利授权,3项取得软件著作权。在煤炭工业协会年度“五小”创新成果评比中,有17项成果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被评为优秀组织单位。(供稿人;强艳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