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您来到“延一井”,会发现这个山沟沟就是中国石油工业最初的孕育,生活中一切与石油有关的细节,都得从这黄土高原的山沟源起;当您来到“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十万级无菌自动化生产线,食品手工制作体验等以食品文化为主线的工业旅游业态呈现您眼前,“一粒粮食演变成香酥食品”的故事从这里开启。
作为2022年获批的国家工业旅游基地,陕西省“延一井”工业遗产旅游基地、陕西省红色食品文化博览园在发展工业旅游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的一步,这也是继张裕瑞那城堡酒店荣获首批国家工业旅游创新单位外,陕西赢得的又一殊荣。
感知陕西工业旅游的魅力,它会带给您不一样的体验。
品“延一井”特有的“石油味道”
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延长县七里村的“延一井”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有着很高的“资历”,这里是中国陆上第一个石油企业——延长石油创立的地方,是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打成、第一个炼油房建成的地方;是党最早在中国石油企业设立党组织、最早领导中国石油工业建设和发展并培养出党的第一代石油专业人才的地方。
作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溯源地,“延一井”、第一座炼油房等历史遗产遗迹遗存,见证了中国民族石油工业的诞生到发展,见证了党的石油工业从零起步,见证了延安时期石油产品保证边区、贡献革命,见证了毛主席为延长石油厂厂长陈振夏题词“埋头苦干”,见证了支援钻机鼎力相助玉门开发建设,见证了党的优秀石油人才从延长走向全国……如今,它以工业旅游的特殊方式,让人们去感悟中国石油工业的创业发展、红色发展、现代化发展。
“延一井”宣示中国石油工业零的起步,但这一步却极其艰辛。故事要追溯到上世纪初,当时德国等列强觊觎陕西延长石油矿产,遭到延长、延安、西安等陕西各界人士的强烈反对。经积极争取清政府同意,陕西获准自办延长石油厂。在技术缺乏、人才缺乏、道路不通、自然条件十分恶劣的情况下,陕西集全省之力,动拨官银8.1万两用于开办油矿,调集一万余兵勇和十余万民夫,凿石壁、填沟壑,修通铜川到延长300多公里的马车道,从外购回钻机、聘请技师,于1907年9月6日在延长县西门外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一井”,初日产油1.5吨。
“延一井”的出油,结束了中国陆上不产石油的历史,开启了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先河。在“延一井”出油后的近30年时间里,全国只有延长石油一个石油企业,美孚公司曾在这里设立“中美油矿事务所”,历经3年多勘探研究,得出“中国贫油”的结论。
虽然美孚公司对中国的石油储量做出了悲观的判断,但延长石油人自己没有放弃,在资金缺乏、设备缺乏、技术缺乏的情况下,张炳昌、赵国宾等延长石油早期的创业者及王竹泉、潘钟祥、谢家荣等地质学家心怀报国梦,在陕北这块土地上持续探索,并在20世纪30年代创新了陆相生油的理论,使得延长石油在社会纷乱中仍得以发展,成为中国石油工业发展的“星星之火”。
石油是延安在工业领域生产的“五谷杂粮”。党中央进入延安后,对石油工业十分重视。毛泽东主席指出,“边区有着丰富的宝藏,首先延长石油居全国第一,并闻名于世界,过去曾由外人投资开采,结果失败而去,现在边区仍在小规模地开发。当外货来源几近断绝的今日,在现代工业中占有重要价值的石油,是极应设法大力开采的”。当延长县城解放后,党中央很快就派国民经济部部长毛泽民踏勘延长石油厂,着手恢复生产,并委派高登榜担任特派员及延长石油厂第一任党支部书记,标志着我们党首次在石油企业设立了党组织,标志着我们党从此有了在自己的石油工业。
从1935年到1948年,党中央直接领导延长石油厂生产建设13年,并为延长石油厂派出10任厂长和王竹泉、严爽、汪鹏、张俊等一批中国最早的石油地质勘探专家,推进了边区石油工业发展,也为新中国石油工业发展培养了人才。这其中,陈振夏是优秀代表,在他的带领下,延长石油先后打成延19井、“七1井”“七3井”等“旺油井”,使原油产量在短短几年里由几十吨提高到1000多吨。陈振夏也荣获陕甘宁边区特等劳模荣誉称号,毛泽东主席为陈振夏同志题词“埋头苦干”,成为石油展现历久弥新的宝贵精神财富。
13年里,延长石油生产的汽油、煤油、蜡烛、擦枪油、凡士林、油墨、黄油等石油产品,满足了党中央、边区政府的需求,有力支援了中国革命。在杨家岭和枣园的窑洞里,在延长石油的煤油灯光下,毛泽东主席写就了著名的《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等92篇著作,指导中国革命走向胜利。
当您来到“延一井”,以及“七1井”“七3井”等旧址,陈振夏等一个个鲜活的人物就会映入你的眼帘,山野踏勘、军民齐生产等一幅幅画面就会展现在你眼前,“延一井”的实践课堂里,您能深入了解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领导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史,感知延安13年红色石油发展史,增进和提升延安精神的认识,将之转化为奋进新征程的强大精神力量。
此外,在这里,您还能看到能化产业现代化发展的画卷。
从1905年打成中国陆上第一口油井,延长石油一路探索走来。1943年原油产量达到1279吨,1959年突破1万吨,1984年突破10万吨,2007年突破1000万吨,至今千万吨以上稳产15年,企业也由单一的石油企业,发展成为集石油、天然气、煤炭等多种资源高效开发、综合利用、深度转化为一体的大型能源化工企业,资产总额2021年达到4760亿元,从业人员10.2万人,位列世界500强第357位。
走进“延一井”工业遗产旅游基地,你可以在延长石油的基层采油厂,了解原油的地质储存、分布,观摩原油生产组织;在延长石油的炼油厂,了解汽油、柴油等石油产品的生产,了解一滴油“从黑变白”的过程。更有价值的,你可以在这里了解,石油、天然气、煤炭这三种原料,如何通过延长石油的综合转化,生产出可做各种塑料用途的聚烯烃产品;了解煤炭如何在这里变成酒精等。
陕西省“延一井”工业遗产旅游基地,是中国石油工业历史文化、红色文化、科普文化、产业文化融合创建的典范。基地先后被授予“中华之最”、“国家工业遗产”、“中国红色文化教育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工业文化专题实践教学基地”、陕西“全省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点”等荣誉称号,是国家文化和旅游部最新确定的国家工业旅游示范基地。
有人说,“延一井”是一座丰碑,只有走近他,您才能品味到不一样的“石油味道”。
逛“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看得见的“观光工厂”
红星闪闪,红霞满天。不曾想到会步入到这家名为“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的食品工业企业,并近距离参观其生产流水线及企业文化建设,无意中得知这家企业正在走转型发展之路,向工业旅游的步伐迈近。
早在七八十年代,“红星闪闪放光彩”的歌曲响遍大江南北,成为一个时代的象征。陕西红星食品企业集团的发展也得益于这首歌曲。“红星软香酥”这个日后在三秦沃土上响当当的糕点品牌成为其“得意之作”,企业创始人陈崇儒迎着改革开放的步伐,克服万难创办了这家企业。经过几十年几代人的呕心沥血,企业从一个小作坊成长为现代化的食品企业集团,打造出的红星软香酥系列产品,在陕西乃至全国都家喻户晓。
而我们今天要讲的“主角”则是由红星集团公司所属的分公司——陕西康宏科工贸有限公司打造的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现已打造成为了集工业旅游、科教文化于一体的融合类景区。
走进博览园,乌木奇石博物馆、红星食品文化博物馆、红星企业文化展览馆、红星食品十万级无菌自动化生产线、糕点手工制作体验区一一映入眼帘,彷佛探秘般让您获知“一粒粮食演变成香酥食品”的全过程。
在食品生产车间,产品的配料、制馅、晾馅等四十二道生产工艺流程一览无余,厂区内设有密封无菌自动化智能生产观光线和全过程质量管控追溯体系视频浏览,成为陕西省内首批“观光工厂”,推动传统食品经济向创意文化和服务经济延伸。
除了生产工艺游线路外,博览园内还打造了食品观光体验游、绿色食品与科普教育游、农耕文化休闲体验游等,多层面弘扬了陕西当地食品文化和品牌价值,推动食品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令人出乎意料的是,来博览园参观不仅门票免费,还能参观生产流水线、品尝特色产品、体验糕点制作。
“我们之所以这样做,是想让更多的游客了解我们企业,把我们企业文化更好地传承下去。为此,在发展过程中我们始终一边研究一边摸索,把工业生产观光游、亲子体验游与研学融合发展。后期还将与各大名校开展合作,举办研学大课堂,为更多年龄层面的旅客做好服务。”谈起发展工业旅游的初衷,陕西红星软香酥食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张虎介绍到。
在企业发展工业旅游的过程中,大多数人将盈利作为关键,因此采取多种营销手段来促进旅游收入,而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更注重对企业的宣传,希望更多人了解红星食品,把企业打造成人民满意、品质至上的百年企业。
正因为有明确的目标,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在发展过程中,结合产业、自然、教育、人文等不同主题形成一系列完整的工业旅游资源,多层面弘扬了陕西当地食品文化和品牌价值,丰富了区域旅游产业类型,让企业由单纯的制造加工逐渐转型为观光工厂,促进制造业与知识经济接轨,提高传统产业附加值和拓展服务业,尤其是创业产业发展空间,促进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加快融合,为食品加工产业与旅游业开辟了新视角。
工业旅游,不一样的体验
“延一井”“红星食品文化博览园”仅仅是陕西发展工业旅游的典型代表,作为全国工业大省,陕西工业旅游资源种类丰富多彩,目前共有工业旅游景区18家,其中4A级景区2家,工业旅游具有非常优越的条件。近年来省文旅和旅游厅大力挖掘工业旅游资源,推动工业旅游资源利用和产业发展,不断扩大文化旅游品牌影响力,通过重大文旅活动、旅游宣传促销活动等方式,进一步扩大陕西文化旅游的市场影响力。
下一步陕西还将依托《陕西省“十四五”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统筹协调各级相关部门推动工业旅游与全域旅游发展体系,推进文化和工业旅游深度融合,引导旅游资源、文化资源与工业旅游资源充分整合,有效串联各类文旅业态,拓展旅游外延、促进旅游业创新发展。
“工业旅游是传承工业文化、弘扬工业精神的重要途径,也是推动工业遗创造产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的重要载体,更是展示国家工业化成果、宣传民族品牌的重要窗口,这也是工业旅游作为较新型的旅游业态,近年来受到越来越多关注的原因。” 正如工信部工业文化发展中心工业遗产研究所所长周岚所说,未来期待有更多的工业旅游形势呈现出来,让人们在感知不同工业旅游模式的同时,感知其承载的城市记忆,品味其蕴含的文化魅力。(文/记者 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