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工程地跨陕甘宁三省区,由陕甘宁三省共用工程和各省区专用工程组成;该项工程早在1987年得到国务院批准建设,当时被誉为“亚洲最大的人蓄饮水工程”,它就是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
定边供水工程是陕甘宁盐环定扬黄陕西专用工程,工程建设共分一期工程、续建工程、提升工程三阶段。整个工程建成后,解决了定边县10个乡镇、23万人及18万头牲畜的用水问题以及部分工业企业生产用水,最重要的是彻底解决了定边县高氟区人畜用水这一长期困难,让人民群众安全用水、生产生活改善以及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有了永续保障。
那一代人的期盼
“天地清凉,风从广袤的田野吹来,从紫色的荞麦花儿上吹来,从盐池平静的水面上吹来,携带着一池咸咸的味道,拂过三边的土地和河流。那些生长在土地上的茂盛和欢腾,包裹着身心,脚底生香……”在文学家的笔下,定边是那样的富有色彩。
然而,早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地处省域西北边陲,白于山腹地,毛素沙漠边缘的定边,十年九旱,降雨稀少,年降雨量仅为314毫米。无过境河流,严重缺水,地下水埋藏深,地表水源缺乏,且多为高氟水和苦咸水,人畜用水长期处于困难状态,氟中毒导致的佝偻、大骨节等地方病症并发,严重影响着老区人民的生命健康和生产生活。
“你看我们吃的水,喝完后浑身都是毛病,好多人到医院看,都说这个水含氟太高了!我们盼着政府能把黄河水引过来,叫我们的后代子孙以后都不用喝这个井水了。”这是定边群众多年来的心声和期盼。
此外,定边县石油、天然气、原盐等矿产资源丰富,具有独特的资源优势,是陕北能源化工基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倘若水资源短缺,将直接影响着当地经济的发展。
群众因水而贫,经济为水所困。水对于定边的重要意义不言而喻。它不仅是群众反应强烈的民生问题,更是制约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社会问题。
“跨境引黄”解难题
如何破解水资源问题,一直是党中央、省上和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并下大力气要解决的问题。经过科学论证,一致认为跨境引黄河水成为解决定边人民群众吃水困难和改善经济社会发展的唯一优质资源。
1984年,国务院批准建设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工程,并于1987年正式开建。其中,定边供水工程作为该项工程的陕西专用部分,从黄河青铜峡水库引水,设计引水流量2立方米每秒,规划年供水总量2466万立方米。主要建设内容为:新建供水支管8条,总长151公里,支管加压泵站11座,水厂1座,新建各种蓄水池容积49.49万立方米。工程建设总工期24个月,概算总投资3.47亿元。
其中,一期工程1990年7月开工,到2003年建成通水,建成73公里干管及三座泵站、辛圈水厂等主体工程,解决了定边县城部分居民的用水问题。
如果说一期工程是树干的话,续建工程就是树冠。
2008年11月,定边供水续建工程获国家批准,并于2009年5月15日正式开工建设,概算总投资34759万元,主要建设红柳沟等8条支管系统工程。工程于2013年建成,让定边当时8万人喝上甘甜的黄河水。
按照陕西省政府确定的省建市管原则,定边供水工程由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局承担项目法人负责建设管理,2015年7月建成后移交榆林市运行管理。
啃下最难啃的“硬骨头”
定边供水续建工程是典型的线性工程,点多线长面广,是一项难啃的“硬骨头”。
为了不辜负定边革命老区人民的殷切希望,陕西省水利建设管理局精心谋划、加强管理,抽调20多名精兵强将,组成“定边供水续建工程建设管理处”,由局长亲自挂帅,驻守工地一线,全面负责工程现场建设管理工作。
优中选优择企业,先后进行了6批33个标段公开招标,全国各地近100家企业投标,最终来自10多个省(区、直辖市)的一批国内知名企业中标;优化管网建设方案,建设者一切从群众用水找着想,不断优化设计方案,将供水支管与定边县过去已建成的8个农村改水站供水网络衔接,使贺圈、砖井、安边等乡镇5万多群众可供水到户,供水水质不断提高。此外,还成功解决了黄河上游水质处理中浮游生物多这一技术难题以及如何使用一体化处理设备,使得居民饮用水由黄河原水改为饮用处理过的安全水。
在工程进度上,因为定边有效施工期只有8个月,为了保证施工进度,广大建设者们顶烈日、战严寒,抢早收晚,先后开展了“建设管理月”“冬春大会战”“保通水、保完工、促运行管理”等劳动竞赛,谱写了一曲战天斗地的壮丽凯歌,赢得了老区人民群众的广泛赞誉。
在质量方面,建立业主负责、企业保证,建立控制和政府监督的质量管理体系,落实参建各方责任,对水泵电机、钢管制造实施驻厂监造,引入第三方检测机制,对工程质量进行全过程独立检测,已成工程项目均通过了单位工程验收和完工验收。着力构建安全生产工作格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施工期间未发生一起安全生产责任事故。
攻坚克难奋战四载。到2013年底,累计完成工程投资37745万元,占工程总投资的117%,新建8条支管系统、10座泵站、两座水厂、新增调蓄能力87.34万立方米、建成供水点83个,向老区人民交付了一项内优外美的现代水利工程。
水润定边 奏响惠民新乐章
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
“前年开始吃上这个(黄河)水了,水变的甜甜的了,不像之前喝的水里面都有盐,咸的很不好喝。如今我年纪大了,以为赶不上,没想到还喝到甜水了。”通水后,定边县支管用水户、贺圈镇三友村民何大娘说。
百姓的期望就是工程的使命。为了让定边人民吃上放心水,工程建设方处处为群众着想,把定边人民当亲人。
续建工程建设中,省水利工程建设局不断优化施工设计方案,在红柳沟、大巨滩等5条支管系统饮水口或乡镇调蓄池,增加了一体化水处理设备,实行集中水处理,总处理能力达到每小时370立方米,使6万多群众喝上了放心水;新建、改建水厂两处,日新增供水能力17000立方米。水质性国家检测机构检测99项规定检测指标全部符合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大中型城市的供水质量标准,也为陕北地区引用黄河水做了有益的探索。
同时,建成工厂具备向定边县城及周边9个乡镇,65个行政村,20.95万人供水条件,占续建工程批复2015年设计水平年的80%,同时也为建设榆林能源化工基地提供了水资源支撑。
引黄入定,旨在惠民。2015年7月,定边供水工程移交榆林市运行管理,整个工程又进入了一个新的提升改建阶段。工程主要作用是通过修建调蓄池调蓄引黄供水期和非供水期水量,实现全年供水,解决县域人民群众饮水特别是上游共用工程冬季枯水期的安全用水问题。
其中陡沟调蓄池工程于2017年10月31日开工建设,2020年11月21日实现试通水。工程规划是通过修建陡沟调蓄池,实现供水对象全年供水,解决饮水安全问题,并满足当地部分工业生产用水,这项工程也是在原陕甘宁盐环定扬黄定边供水一期和续建工程的基础上进行提升改建的重大民生工程。
黄河之水润荒漠,定边供水续华章。
“引黄入定”从根本上解决了困扰定边多年的用水难题,可谓是定边的民生工程、世纪工程。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水利建设者们仍在抢抓机遇,全力开拓进取,进一步谱写陕西重点水利工程建设新篇章,为“水润三情、水美三秦、水兴三秦”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文/记者张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