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楼商圈能否恢复往日荣光

2023-04-28 10:05:1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作为西安市的地标,钟楼曾是繁荣热闹的人气商圈,以中心之位俯视全城。
 
  近些年,西安不断以新商圈建设为引擎扩容发展,从市域发展逐渐向城际延伸。在消费模式升级、新电商冲击、城市频繁改造等因素影响下,小寨、曲江、高新、经开等商圈相继崛起。与此相对应的是,随着流失大量消费群体,钟楼商圈也不可避免的走向没落。
 
  但钟楼商圈毕竟占据着西安老城核心位置,随着改造雏形初现,城墙内的老旧街道迎来新生;地铁新线路的开通,有效缓解交通压力;通过易俗文化街区等项目,也打造出一个个新的商业消费新场景。
 
  如今,钟楼商圈热闹地仿佛恢复了往日的荣光。
 
  从“C位”到没落
 
  说起西安的商圈,老西安人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鼎沸一时的钟楼商圈。以钟楼为半径,连接着东、西、南、北大街。作为大西安曾经的核心商圈,钟楼承载了太多西安人的回忆和情感。
 
  “我对逛街的印象就是从钟楼开始的,小时候逛钟楼肯定要吃一根五毛钱的钟楼小奶糕,再吃一笼大华包子,然后挨个逛开元、民生、金花,最后从骡马市溜达到兴正元广场,东大街两边的那些时尚店也是上学时经常光顾的地方。”说起钟楼商圈,西安市民蔡女士回忆道。
 
  回望曾今身处“C位”的钟楼商圈,无论是1978年前“计划经济时代”,还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这里一直是西安的中心。
 
  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开始,因钟楼商圈,交通便利,民居聚集,又环绕钟楼,兼具知名度,这里的商业价值显而易见,吸引了开元商城、世纪金花、民生百货、百盛商场、群光广场、银泰等的落址。
 
  2010年前,这里还是西北地区的商品集散中心、客运物流中心、商业消费中心。“西北第一商圈”彼时风头无两。
 
  要知道,方圆仅12余平方公里的城墙,当年高度集中了全西北的消费力和购买力。东大街、西大街和解放路,驰名全国。
 
  甚至发展惯性下这里依旧诞生多个“商业地王”。比如东大街百盛倒闭前的2016年8月,东大街还连续拍出两宗单价2000万元/亩以上“地王”。
 
  而改变也自2016年而启,钟楼商圈似乎推翻了多米诺骨牌,大量商场陆续闭门。
 
  2016年两家百货关门歇业,6月东大街百盛正式发出闭店通知、11月北大街大洋百货正式歇业;2018年关闭两家,3月民生西大街店闭店、12月百盛西大街店正式结束营业;2019年关闭三家,5月民生百货钟楼店闭店、10月南大街世纪金花闭店、12月群光广场百货业态暂停营业;2020年南门外世纪金花选择闭店;2022年钟楼银泰店暂停营业。
 
  与之相对的是,城墙外,赛格、大悦城、熙地港等新型购物中心相继开业,消费体验不断升级,形成了消费群体往城外流动的现象。
 
  近几年,随着城市居民不断向郊区扩散,以社区为中心的社区型商业应运而生,步行15分钟就能满足吃穿住行一系列需求,花上一个小时通勤时间去钟楼反而更显得“奢侈”了。
 
  如今,解放百货大楼、唐城百货大厦已经退出了时代的舞台,而钟楼商圈,也只剩下开元还在努力维持着曾经的荣耀。
 
  虽然今天这里更加时尚,品牌也更加丰富,但似乎已经不再是年轻人所热衷的购物中心。
 
  西安“商业一哥”即将归来
 
  不到十年的时间,说长也不长说短也不短,但却让曾经繁华的钟楼商圈失去了往日的光彩。
 
  但钟楼毕竟是西安最具代表性的地标建筑之一,虽然许多西安人记忆中的场景,都随着老城区的不断改造而消失了,人文氛围相较曾经也淡了许多,可以城墙以内的文化资源、历史沉淀、市井气息都是其他区域无法复制的。
 
  如今这里的改造雏形初显,似乎人们印象中走向没落到钟楼商圈也在慢慢回归,川流不息的人群和霓虹灯闪烁的商铺,仿佛在向世人证明着自己依旧是西安响当当的“商业一哥”。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随着地铁6号线二期的开通,不仅拆除了东大街上沿街隔起的挡板,同时也为钟楼带来了一条东西走向的地铁线路。向西连接消费力强、年轻人口多的高新区,向东沟通人口密集却商业相对缺乏的灞桥区,同时钟楼站升级为2号线、6号线的换乘站,必将带来巨大的人流。
 
  尤其随着如今疫情防控的松绑,大部分西安人“阳康”,疫情对于零售业的影响正在缓解,刚刚过去的春节假期,就可见一斑。春节假期内,每天晚上不少西安人、外地游客慕名来到钟楼与心中的长安合影,人潮攒动的热闹场景不禁令人恍惚,而在这人声鼎沸的欢声笑语中,也证明了钟楼的吸引力。
 
  所以,哪怕白天钟楼附近除了打工人或来旅游的游客,钟楼盘道里面也没有多少人,但是到了夜晚,仿佛一瞬间就从西安回到了灯火辉煌的长安。特别是最近,去过钟楼的人都会发现这里的夜晚已经被野生演唱会占领。
 
  以钟楼为中心,四个方向都有不少街头歌手在表演。各类直播达人,多种直播平台,各种现场连线battle,有几百万粉丝的网红,也有刚刚开唱的小歌手。
 
  尤其是世纪金花下沉广场,坐在类似于专业场馆般的阶梯式台阶上,用手机灯光代替应援棒,随着歌声左摇右摆,让每一个人都有听演唱会的感觉。
 
  最近打开各类社交平台,搜索“后来”、“西安钟楼”等关键词,一段段视频、一张张照片,都在描绘钟楼商圈出现的这种不同以往的热闹。
 
  而在易俗文化街区和骡马市,其周末的人气也丝毫不输其他商圈,新建筑取代了老建筑,变得更加时尚而洋气,动感的音乐加上时尚的店铺,吸引着年轻的血液,在不久的将为恢复往日的烟火气息似乎也指日可待。
 
  把钟楼从风景变成场景
 
  从作为西安商业勇于更新的范本,民营百货打败国营商场,主动引入世界品牌,第一家洋快餐肯德基落户南大街,再到辉煌不再,商业百废待兴,钟楼商圈的演变就是一部现代西安商业更替史。
 
  任何事物的价值都有周期,在城市的日益发展、消费者消费模式的不断变化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提高下,传统商圈必须因势而动,因区制宜,转型升级,尤其是作为西安最大最繁华的钟楼商圈。
 
  因此,对于钟楼商圈的衰落不必太多悲观,同样对于其突然的再度走红也不能过于乐观。
 
  事实上,对钟楼商圈来说,这里从不缺人流。例如,钟楼的商业体内门可罗雀,但是回访和永兴坊却一直是人头攒动。
 
  其实,这并不难理解。回坊,西安著名的美食文化街区,无论是过去还是现在,外地人来西安回坊一直是必去的一站。因为,这里集城、街、市、史、文、民居、宗教等为一体,还有“民族风情美食”这个令所有人都喜闻乐见元素的加持。
 
  回访已经超越了普通的购物消费层级,上升到文旅和精神层面。
 
  所以,当城市中心转移,当西安有着上万平方公里的版图,当东西大街和解放路陷入“萧条”,这条城墙内的小小街道却成为西安一个最火热的片区。
 
  相对应的,钟楼商圈缺少的就这种可以吸引客流的体验式消费场景。
 
  钟楼商圈目前尚存在优势,面对客观的人流量、游客量,城墙内商业需要主动适应客群变化,比如:慕名而来的旅游者,他们需要的是更多文旅元素和能够代表西安、陕西地域特色的消费体验。像易俗社文化街区、建国门老菜场等西安城内项目做了大胆尝试,在转型后已获得了较好市场反响。
 
  另外,在城市更新背景下,如果钟楼商圈能够在保证文化价值为优先导向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其自身独具特色的历史文化势能,整合各类文旅资源,搞活市场释放消费潜力,将城墙内区域发展成为面向国内外的景区型消费目的地,在有限的存量空间范围内,增强区域文化内涵,优化消费结构,打造体验式商业消费新场景。
 
  作为西安的核心商圈,钟楼既有一代人的青春回忆,又有西安城市发展的印记,它不仅仅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地标,更是所有西安人共同的记忆。毕竟坐在世纪金花门前台阶上,在钟鼓楼的夜里听几首摇滚,已经是几代西安人刻进DNA的共同记忆。
 
  西安的发展早已不必以钟楼为中心,但发展的西安不会抛下钟楼这个原点,因为它不仅承载了这座古都的历史文脉,是西安人共同的精神坐标,城墙内依旧车水马龙,几十万市民世代生活在此。每年,数以千万计的人来到这里。
 
  虽然衰落、老气、“中心塌陷”等词语已经成了它的标签,但它依然拥有大把的“独家资源”可以利用,依然拥有得天独厚的区位优势,依然有可以重振旗鼓的无限可能。
 
  让我们一同期待,钟楼的焕新归来。(文/冉旭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