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是营商环境”是个不新的话题,但在今天着重提起,却有着别样意义。
新年伊始,陕西省委、省政府聚焦全省工作,响亮提出2023年为“高质量项目推进年、营商环境突破年、干部能力作风提升年”,彰显了大抓发展、大抓服务、大抓效能,全力书写高质量发展的决绝意志。从近两个月情况来看,“三个年”活动犹如纲举目张,牢牢支撑起陕西社会和经济发展的湛蓝天空。尤其是将营商环境作为抓手,作为一个突破口,既是对推进高质量项目的有力保障,也是对干部能力作风的一个检验,其含义不言而喻。
营商环境是一个地方经济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综合竞争力的具体反映,是一项涉及社会改革、经济发展和对外开放程度的系统工程,是实现经济“双循环”的重要载体,蕴含着巨大生产力。可以说,“营商环境比金子还重要”。
市场主体是营商环境的终极评价者,是最鲜活的移动板块,也是市场要素活跃度的晴雨表。我们注意到,近年来,尽管国际市场阴云弥漫,国内市场受大疫袭扰,陕西从容应对,埋头实干,2022年GDP跃上3.2万亿元,进出口达到4000亿元,市场主体上升到535.86万户,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135.5户,走到全国第七的位置。数字背后,显示的是营商环境愈来愈好的魅力。
营商环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在优化营商环境上全力突破。从这个角度看,打造更好的营商环境,不仅仅是业内人士之事,应该是全民参与之事。只有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事事关系营商环境,在公平公正亲和宽松中,伴随春和景明,吸引更多群贤毕至。
一个文明举止,一张地方名片。要在营商环境上有突破,就是要在全社会形成“人人都是营商环境”的浓厚氛围。陕西历史悠久,人文厚重,诚信真诚,坦率大气,如果我们的一言一行体现“陕西人”的优良品格,不以“善小而不为”,定会让南来北往之客商暖意洋溢。西安沣东新城产业园管理办的赵煜东是一位驻企联络员,除了帮助落地企业同力重工一起跑手续之外,还协调解决了35套人才公寓。同力员工十分感谢,问他:“你是哪里人?”“陕西人!”赵煜东笑答。“陕西人真好,实在!”一个人代表一个地域,一个文明举止,就是一张地方名片。不管你是关中人,还是陕南人陕北人,12个地市3900多万人,人人都是陕西人。说你好,就是陕西好。对你印象不好,就是对陕西印象不好。可见,营商环境的优劣,最好与更好的区别,不仅是硬件的比拼,而是这个地方人民群众的修养和气质。
给人玫瑰,手有余香。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不是教条式的要求,是每个人发自内心的自然而然,是每个人不由自主的言行表达。今年春节期间,一碗“天价面条”,让西安上了热搜,说的云里雾里,从一定程度损害了西安,乃至陕西的营商环境。可能那位卖面条的摊主没有想到,一碗面惹出这么大的麻烦。鲁迅先生曾说:“一滴水,用显微镜看,也是一个大世界。”有的人可能对自己的不文明行为不以为然,殊不知,在外地人看来,是这个地方的人不文明、不礼貌。对陕西来说,要在营商环境上有突破,每一个陕西人都要来一次自我革命。在自我革命中,既要大处着眼,更要从小事做起,给人玫瑰,手有余香,让天南地北的客商,面对一张笑脸、一声问候、一杯热水、一个引路、一段介绍,甚至在一碗热腾腾的羊肉泡、一个香喷喷的肉夹馍中,折射出温暖的真诚,凸显出大气的格局,留下回味久久的记忆。
讲好故事,置身其中。人人都是营商环境,不是一个口号,也不是一个概念,是真实的存在。要让全省人民置身其中,当好营商环境的代言人,就要用听得见、看得见、摸得着的事实,讲好营商环境的陕西故事,犹如无声春雨,点点滴滴润亮民心。要让人民群众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里,明白营商环境不仅仅是招商引资,而是收获更多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的重要举措。要让人民群众从一个个鲜活生动的故事里,明白打造营商环境需要怎样的努力与付出,看到营商环境的痛点在哪里,堵点在何处,顾虑有哪些,信心足不足,放权大不大,办事难不难,哪里该攻克,何处要突破。只要讲清楚了,讲明白了,动人的力量激发出的内生活力,定能突破任何关隘。(文/李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