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陕西货”,国外更欢迎?

2023-04-28 09:55:23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22年是我国经济艰难发展的一年。在艰难的国内外市场环境下,陕西对外贸易取得可喜成绩:全省进出口贸易总值4835.3亿元人民币,较上年同期增长2%,创历史新高。其中,出口3011.3亿元,增长17.8%;进口1824亿元,下降16.4%,同期贸易顺差1187.3亿元。出口贸易增长迅速,充分说明陕西产品在国外受欢迎,陕西对外开放的路径越走越远,越走越踏实稳健。
 
  这一年,陕西机电产品出口2613.7亿元,同比增长13.2%,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6.8%,主要包括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太阳能电池、汽车(含底盘)、锂离子蓄电池等高新技术产品。其他主要出口商品包括农产品、纺织纱线及制品、基本有机化学品等。
 
  2023年,陕西将围绕重点产业链优势产品,进一步推动装备制造、光伏、农产品等产品出口;以俄罗斯、哈萨克斯坦、阿联酋等国家为支点,扩大石油天然气装备、重卡汽车、数控机床、输变电设备等产品对“一带一路”国家的出口。
 
  机电产品,陕西新“名片”
 
  2022年前11月,隆基绿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硅片产品出口额达26.64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94.4%。
 
  作为全球最大的单晶硅产品制造商,隆基绿能自2015年起大力“走出去”开拓国际市场,从积极参加海外市场展会、销售活动,到针对不同市场特点开展专门营销活动,融入各地市场环境。
 
  备受国外青睐的光伏产品,只是陕西机电产品出口稳步提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外贸业绩格外显眼的隆基绿能,也只是陕西民营企业的代表。去年,陕西民营企业进出口1881.3亿元,同比增长27%,占比为38.9%,其中出口1248.6亿元,同比增长32.7%。
 
  外商投资企业,美光、三星的进出口额,占据陕西“半壁江山”。去年,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2644.5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4.7%。
 
  三星(中国)半导体有限公司2012年落户西安高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陕西引进的单笔投资额最大的外商投资项目。截至目前,项目总投资高达270亿美元。
 
  作为三星电子唯一海外存储器生产厂,西安第二工厂已完成扩建并投产,三星电子NAND闪存生产能力已经占到世界10%以上。2022年,三星半导体西安工厂的年产值已经突破1000亿元人民币。
 
  这些数字充分说明,西安已经深度嵌入三星“世界工厂”的产业链条之中,越来越多的“三星”产品,打上“陕西造”的印记。
 
  外贸主体数量增长,民营企业活力增强。这是陕西外贸经济的新特点。2022年全省有进出口实绩的外贸企业4615家,同比增长11.2%。
 
  近年来,陕西机电产品出口增长迅猛,备受国外用户青睐,也成为“陕西造”的一张靓丽名片。
 
  早在2020年,陕西省出口贸易达到1929.6亿元,其中机电产品出口1710.9亿元,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8.7%。陕西液晶显示板、太阳能电池出口增幅明显。液晶显示板出口26亿元,同比增长107.1%。
 
  2021年,陕西外贸呈现井喷式增长,进出口总值达4757.8亿元,同比增长25.9%。其中,出口2566.1亿元,同比增长33%,进口2191.7亿元,同比增长18.6%,连续10个月进出口增长超20%。
 
  观察近几年陕西对外贸易数据发现,陕西外贸结构不断优化 加工贸易不断增强。外资企业成为全省外贸进出口的重要支撑力量,民营企业从事外贸进出口具有成长性好、机制灵活、积极性高等特点,是开拓国际市场最活跃、最具竞争力和最有潜力的发展主体。
 
  陕西汽车,海外更青睐
 
  今年1月,陕汽集团销售各类重卡约9000辆,同比增长16%,增速居国内重卡行业第一位,实现了良好开局。其中,出口订单同比增长231.75%,国际市场竞争力稳步提升。陕汽集团新能源汽车发展势头良好,2022年新能源重卡产品质量以及售后服务的市场认可度持续攀升,订单与销量同比增长均超300%,增幅在国内重卡行业中居前列。
 
  国有企业外贸发展平稳运行,去年,陕西省国有企业进出口300.5亿元,占比为6.2%。陕汽重卡是陕西国有企业产品走出国门的代表,已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作为我国重卡制造领域的龙头企业,其新能源重卡在欧洲有着广阔的市场。
 
  去年9月底,装载新能源汽车的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出发,驶向欧洲。这是“长安号”首次装载西安制造的新能源汽车出口欧洲。10月15日,“长安号”顺利抵达德国杜伊斯堡场站,有效保障了中国新能源车及时供给欧洲市场。
 
  近年来,乘着“一带一路”的东风,陕汽海外品牌——SHACMAN已经建立了完善的国际市场营销网络和全球标准化的服务体系,在阿尔及利亚、墨西哥、尼日利亚、哈萨克斯坦、沙特阿拉伯等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产品远销东南亚、中亚、东欧以及非洲、中南美洲等地,国际市场保有量超过20万辆。
 
  随着海外经济的逐步复苏,陕汽与中资企业协同,广泛参与各国基础设施互联互通建设。针对工程项目用车,陕汽通过开发专用产品,设立专门的服务站、配件库,派驻服务工程师、配件经理常驻标段等措施,实现了从一般贸易到技术转让、本地化生产和配套的转型发展,不仅开辟了新的业务增长点,还对当地制造业发展、经济建设、人员就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从民营企业视角来看,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也日益得到国外消费者的喜爱。
 
  2021年5月,比亚迪正式宣布“乘用车出海”计划。经过近两年的发展,目前比亚迪新能源乘用车已进入日本、德国、澳大利亚、巴西等国家,市场遍布全球30多个国家和地区。特别是去年7月至10月,比亚迪新能源汽车每月出口量逐渐攀升——7月4026辆、8月5092辆、9月7736辆、10月9529辆。
 
  今年1月16日上午10点30分,又一列满载着261辆“陕西制造”汽车的X8256次“长安号”从西安国际港站缓缓驶出,一路向西开往莫斯科……一趟趟出口专列,为助力陕西汽车走向世界,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开辟了一条安全、高效、便捷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无论是产品、品牌输出,还是技术、资本输出,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参与到国际产业分工中,陕企“走出去”的大通道愈加宽广,深耕领域愈发多元。
 
  特色农产品,依然受欢迎
 
  陕西苹果、猕猴桃和浓缩苹果汁一直是很受国际市场追捧的陕西农产品。2022年陕西果品出口总体止跌企稳,鲜梨出口实现倍增,鲜苹果、浓缩苹果汁、鲜猕猴桃出口金额均有不同幅度增长。
 
  作为陕西产量最高的水果,2022年陕西鲜苹果出口扭转了自2020年来持续下行的势头。鲜苹果出口达到3.78万吨,销售金额4126.94万美元,出口数量和销售价格略有提高。浓缩苹果汁出口数量仍在下行,但跌幅明显收窄;出口价格明显提升,带动出口金额实现增长。出口数量为6.75万吨,创汇7851.32万美元,售价上升了15.%。陕西猕猴桃,去年鲜果出口数量为1450吨,金额249.72万美元。
 
  地处秦岭南麓的商洛市,气候适宜,当地的木耳、核桃、茶叶等农产品种类丰富。商洛市不断调整优化外贸产业结构,持续加大农产品出口份额。2022年,商洛农产品出口总值完成1.58亿元,实现了63%的高速增长,将商洛特色农产品推向国际市场。
 
  据介绍,商洛市食用菌产品深受海外客户欢迎,出口份额持续扩大。丹凤县夏雨食品公司生产的双孢菇产品远销俄罗斯、日本、法国、埃及等10多个国家,全年出口7651万元,同比增长118%。山阳县和丰阳光农业公司成功获批供港澳蔬菜种植基地,主要生产海鲜菇、蟹味菇、平菇、香菇、鹿茸菇、木耳、虫草花等8类产品,成为陕西省首家食用菌供港澳蔬菜企业。……全市食用菌出口值达1.29亿元,占农产品出口总值的81%。
 
  洛南县长胜农产品公司和益源农副产品公司的核桃产品畅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出口分别为658万元、362万元;商南县黑龙水产养殖合作社向越南出口鲟鱼4批次、30余吨。
 
  随着“一带一路”朋友圈的扩大,陕西特色农产品也走出深山,走向国外,畅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驰而不息的“长安号”,为内陆腹地的“陕西制造”联通世界提供了广阔天地。比亚迪、隆基绿能、法士特等一大批企业搭乘长安号,在国际市场上“开疆拓土”,把陕西产品送往世界各地。(文/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