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全产业链下的县域发展

2023-02-17 17:20:4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是实现农民增收,提升农业综合收益的新途径。我国的县域经济以农业为主体,因此,现代农业产业链的构建是县域经济发展的主体和方向。
 
  为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中央一号文件曾明确提到要依托乡村特色优势资源,打造农业全产业链,把产业链主体留在县城,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近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公布首批“省级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名单”,认定西安市鄠邑区等20个县(市、区)为首批陕西省现代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涉及种植、养殖、加工等多个领域,具有产业全、链条长、附加值高等特点。
 
  淳化县:小苹果成为富民大产业
 
  淳化苹果之所以成为当地果农的“致富果”,与淳化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和区位优势密不可分,尤其是获得地理标志证明商标,使淳化苹果既有“身份”,更有“身价”。
 
  淳化县地处渭北旱塬沟壑地带,泾河穿境而过,境内土壤肥沃、耕性良好,且昼夜温差大,是世界三大苹果优生区之一,被国家确定为绿色无公害苹果生产基地。
 
  淳化苹果种植历史悠久,早在1976年就迈开了规模化、产业化发展步伐。经过40多年的发展,淳化苹果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品牌效益日渐凸显。培育时间长、果农管理经验丰富,加上技术规范、新品系的不断研发,使淳化苹果呈现色泽绚丽、质脆肉细、汁多味浓、硬度好、耐贮运等特点,在全国各大城市特别是南方市场占有一席之地,并远销日本、新加坡、美国等地。
 
  为把小苹果做成大产业,近年来,淳化县依据当地实际出台扶持政策,不断引进果业龙头企业,通过扩大面积、调整结构、普及技术、强化管理等举措不断推进果业转型升级。
 
  相关负责人表示:“打造渭北高端优质苹果产业带为目标,积极培育壮大果园管理、果树修剪、果品销售、果品储藏、职业果农‘五支队伍’,全力推进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同时,为了解决由于品牌管理混乱、知名度不高等制约“淳化苹果”产业进一步发展的瓶颈难题,当地果业部门也积极审时度势,围绕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积极引进瑞阳、瑞雪、秦脆、烟富等六个新品种,这些果树新品种便于技术管理,果品品质优,市场售价高,而且销售前景广阔,进一步提升了淳化苹果产业竞争力。通过扩大面积、调整结构、普及技术、强化管理等举措不断推进果业转型升级,全力推进当地苹果产业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发展。并以品牌为引领,以“吃住游娱购”需求为导向,进一步通过推动苹果与旅游、餐饮等产业的深度融合,拓展产业链和价值链,带动果品增值、果业增效、果农增收。
 
  据统计,如今淳化县果业龙头企业已达23家,发展矮砧密植果园5万亩,优质苹果示范园10万亩,小苹果真正成为了淳化富民强县的大产业。
 
  耀州区:中药材开出致富花
 
  耀州是药王孙思邈的故里,也是中药材的优生适生区,是陕西省中药材规范化种植基地、陕西省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全区人工种植及野生人工抚育留存面积11.5万亩,其中道地药材黄芩、连翘久负盛名,2015年,“耀州黄芩”获得原国家农业部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认证。
 
  近年来,耀州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和支持中药材产业发展,通过“村经济合作组织+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打造了以石柱镇铁龙村为代表的中药材种植示范村20多个;通过校企合作模式,与陕师大中药材专家团队达成合作,建设了以濒危中药材苍术、黄精、淫羊藿等为主的种苗繁育基地一处;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带动模式,充分发挥药王谷公司、陕西药王故里艾业有限公司、金杜公司、照金润泽源公司等企业的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全区中药材产业快速发展。
 
  在此基础上,2021年,耀州区政府招商引进特色企业,在全区推广建设智慧农场,以数字化手段推动中医药产业升级。据了解,智慧农场搭建起可视化溯源管控体系。在硬件上,设立环境监测基站、智能监测站、远程可视化设备、重要指控中心等;软件上,搭建预警、管控、区块链防伪追溯等模块,实现农产品生产全程一站式服务。同时,智慧农场在种植、培育、采摘、加工、储存等过程中全程配置二维码终端系统,通过区块链等技术呈现防伪加密一物一码,使整个生产过程透明化。每份药材都有自己的“身份证”,消费者可通过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系统查询药材的相关信息。
 
  从“靠天种植”到“智能耕种”,耀州的“药香”飘向全国,药农的钱包也愈发鼓了。据统计,数字化种植方式让中药材产销量和品质均得到大幅提升,村民年收入提高近两成。
 
  除了耀州黄芩、艾草产业,耀州区形成了包括丹参、金银花、柴胡、连翘等为主的中药材产业格局,通过政府推动、政策驱动、示范带动、产业拉动、培训鼓动等措施,全区中药材种植面积达到3万亩以上,培育了石柱镇铁龙村、孙塬镇宝鉴村等规模以上的中药材专业村20多个,涌现出规模种植中药材专业村30个,企业合作社大户50余个,中药材年产值达6000万元以上,越来越多的村民通过种植中药材,走上了致富之路。
 
  西乡县:一片叶子拉动全产业链
 
  西乡县位于汉中市东部,是全省有名的“茶乡”。西乡茶叶历史悠久,始于秦汉、盛于唐宋,早期的古巴人就在此种茶朝贡,距今有3000多年历史,积淀了深厚而独特的汉茶文化。
 
  近年来,西乡县立足建设“中国最美茶乡”发展定位,确定把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作为全县乡村振兴的关键产业,积极整合资源,不断优化茶产品结构,着力推进茶旅深度融合,以“一片茶叶”拉动全产业链,走出一条产业得发展、茶农得实惠、企业出效益的茶产业发展之路。
 
  据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西乡县15个镇2个街道办事处全部产茶,茶农7万余户,从业者26余万人;茶园总面积达36万亩,其中投产茶园24.7万亩,实现茶叶产量1.7万吨,产值22亿元。拥有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1个、示范村2个,省级茶叶专业示范镇4个、省级标准化示范茶园28个,培养国家评茶师、茶艺师2000余名,茶产业已发展为集育苗种植、加工销售、文化旅游为一体的一二三产业融合体。
 
  为加快茶产业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西乡县高标准推进陕茶种植基地、生产研发中心、检验检测中心、陕茶销售中心等“一基地三中心”茶产业集群建设。实施基地建设、技术改进、产品研发、品牌创建、招商引资“五大工程”,突出延链补链强链,县财政每年投入资金2000万元以上,引导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向茶产业集聚,成功研发生产出红茶、黑茶、白茶、保健茶等茶叶新品,打造了一批特色茶叶小镇、田园综合体,推进茶文旅融合发展,以产业兴旺赋能乡村振兴,实现茶产业高品质发展。
 
  但是,对西乡县的茶产业发展来说,“酒香也怕巷子深”。近年来,在“汉中仙毫”整体品牌引领下,西乡县进一步突出自身特点,通过政企联动,持续扩大产品市场,增强品牌影响力。西乡县策划举办茶文化节暨樱桃旅游节,组织各类茶产业发展促进会、推介会、协会年会等茶事活动,并积极组团参加西安茶博会、济南国际茶博会等市场拓展活动。在企业端,茶叶龙头企业以线下门店为重要“窗口”,进一步增强市场占有率和品牌影响力,如陕西东裕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汉中市以外开设了67家专卖店和200多个经销店。
 
  借助“一带一路”,西乡茶叶开始进入国际市场。2021年8月,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西乡县向乌兹别克斯坦出口120吨茶叶,由此打开西乡茶叶出口中亚的大门。
 
  下一步,西乡县将持续推进茶叶三产融合,利用第一产业打基础,持续做优茶文章;第二产业增效益,延长茶产业链;第三产业弯道超车,打造茶旅融合示范县,助推茶产业和整个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近年来,陕西按照全要素集聚、全环节提升、全链条增值、全产业融合的思路,加快培育苹果、生猪、羊乳等九大产业链,统筹实施一大批国家级产业集群、园区、强镇等融合项目,开展国家、省、市、县现代农业产业园“四级联创”,创建2个国家级和20个省级农业全产业链典型县,设施农业产值突破千亿元,羊乳制品占国内市场份额达到85%,苹果、猕猴桃产量居全国第一位。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基础,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只有延伸产业链、提升价值链、完善利益链,才能让农业全产业链实力更强劲,让广袤田野活力奔涌。(文/冉旭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