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递“下乡”之后

2023-02-17 16:41:5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2022年12月1日上午8点10分,国家邮政快递大数据平台的大屏幕显示:“2022年全国快递累计业务量突破1000亿件”。工作人员抓取了第1000亿件快件的信息——一箱从福建省漳州市平和县寄往本省厦门市的蜜柚,由极兔速递承运。
 
  事实上,随着“快递进村”工程的深入开展,不只是在漳州,全国各地农村寄递物流体系都在不断完善,快递业在助力乡村振兴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如今,每天有1亿多件快递包裹在农村进出。以圆通快递为例,连接杭州、乌鲁木齐两地的快递班车,每周多达7对,每辆车装载2万多票包裹。
 
  回看陕西,2022年的“双十一”期间,陕西顺丰峰值收派件量将接近200万票(运单)。顺丰速运的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双十一”期间,陕西的石榴、猕猴桃、苹果等特色农产品也搭上顺丰的“快车”,搭载“高铁+飞机+快递”香飘全国。
 
  “下乡”的快递
 
  与往年“双11”永远在“爆仓”和“滞留”的物流相比,2022年“双11”各大快递凭着“神速”的物流速度占据了话题榜榜首。“双11”当天,支付尾款18分钟后,中通第一单送进用户家中,韵达第一单耗时52分钟送达,申通第一单用时9分钟,京东同样也是9分钟……
 
  除了“神速”,最牵动人心的,还有络绎不绝地被送往乡村的快递,尽管在城市人看来,快递到家只是“稀松平常之事”。人们无法想象,在只需动动手指的智能推荐、精准比价与顺滑收货背后,是支撑着由服务器中心、电商村、卡车、电动车、货运工人等组成的庞大体系运转的物质与劳动网络。
 
  早在2020年4月,国家邮政局就印发了《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其中提出,到2020年底,东中西部各省(区市)快递通达率要达到80%、50%和30%,全国要达到60%;2021年年底东部要基本实现建制村通快递,中、西部通达率要达到85%和65%,全国要达到80%;到2022年年底,东、中部基本实现建制村通快递,西部通达率不低于80%,全国建制村通达率要达到95%以上,基本实现有条件的建制村全部通快递。
 
  但在现实中,从“快递进乡”到“快递进村”,看似一步之遥,却面临着重重考验。
 
  在多数没有设置快递点的村庄,收、发快递无一不需要去往镇上,在农忙时节,或气候条件恶劣的下雪天,快递因为不能及时收取而成了“慢递”。在许多收取2-10元不等“二次费用”的代收点,退换商品更是令原本便捷的网购变得愈发“费时费力”。
 
  面对巨大的乡村市场,各大快递亦有苦衷。分布散乱的农村村落往往“点多、面广、线长”,但在逐步加快的城市化脚步下,鲜有年轻人的空心村,因购买力偏低而快递业务量大大减少,从一、二十户到百来户,快递进村的成本高却利润微薄,令无数快递企业望而却步。
 
  尽管艰难,变革的脚步不能停下。在《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的第二年,农村快递的身影变得忙碌起来。2021年,全国建制村快递进村比例超过80%。从西北戈壁到西南边陲,从乌蒙山区到秦巴腹地,不断补齐、织密的快递网络,让包裹的流通更加通畅,越来越多的农村群众得以便捷地进行网购,农村市场成为快递业新的增长极,农村消费潜力不断释放。
 
  2022年2月,《快递进村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发布的第三个年头,21世纪以来的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被国务院发布。其中提出,要加快农村物流快递网点布局,确保年内基本实现建制村“村村通快递”。推动与电商平台系统对接,开展农村电商快递协同示范,建设100个农村电商快递协同发展示范区和300个快递服务现代农业示范项目。
 
  所有的变化并非出于偶然,除了“快递进村”工程的深入推进,更得益于正变得“网红化”的农产品。
 
  “进城”的农产品
 
  来回穿行的果农、果商,络绎不绝的车辆,在种植樱桃十分集中的陕西澄城郭家庄村,街道两边与田间地头,随处可见收寄樱桃的邮政快递网点。
 
  澄城县光照充足、生态洁净、有机土壤深厚、昼夜温差适中,是国家樱桃优势栽培区,也是农业农村部确定的樱桃生长黄金地带。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和自然资源,造就了甜度更高的澄城樱桃。
 
  樱桃作为全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支撑产业,种植面积一度达到10万亩,挂果6万亩,从事樱桃产业全链条的群众5万余人,仅樱桃一项产业,果农人均收入就有近3万元,无疑是农民增收的重要支柱产业。
 
  但若要把樱桃完好无损地送到消费者手中,收寄工作并不十分容易。澄城县邮政分公司投入16辆车,50余人,在村庄和田间地头设立41处收寄点,只为方便果农销售寄递樱桃。
 
  不止收发快递,还要帮助果农解决樱桃销路单一的问题。2021年时,受疫情影响,线下销路并不畅通,邮政公司便通过拼多多、邮乐购、淘宝等平台帮助果农销售樱桃。“樱桃提货卡”更是拓宽销售渠道的一大创举,客户通过扫描提货二维码,输入相关信息后形成订单,发货方现采、现包装,通过冷链车、航空等方式寄出。
 
  为压缩寄送时间,顺丰甚至专门开通了西安至北京的樱桃专机,调度波音737、767四架飞机,近200台营运车辆,10台冷运车辆,1000平米冷库、设立835个收寄站点。从樱桃产地直发咸阳国际机场,每天准备100吨舱位。
 
  毫无疑问,与过去只能到市场卖,或等收购商上门收购相比,现如今不仅果农省时省力又省心,消费者亦能获得“早上在枝头,下午到舌尖”的新鲜体验。
 
  农产品“进了城”,农民们才能实现在“家门口”就业致富。陕西汉中的90后小伙罗明2016年从深圳返乡就业,6年来,他从京东物流的一名普通快递员成长为“全国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收获了属于自己的安居和乐业。据统计,京东物流一线员工中在本省就业的人数占比超过60%。
 
  快递能送到村里,也就能从村里发出去。在青海省和平乡小高陵村,妇女们穿针引线、缝制香包、鞋垫等手工艺品。村内妇女利用农闲制作手工艺品,通过微商平台和进村快递,把手艺变成了收益。
 
  公开数据显示,我国农村地区2021年的收投快递包裹总量达370亿件,占全年快递业务量1085亿件34.1%,带动农产品出村进城和工业品下乡进村超1.85万亿元。
 
  在乡村振兴发展的大背景下,乡村的生产能力和消费潜力不断释放,而现代农业也有了更为崭新的“打开方式”。
 
  现代农业的“打开方式”
 
  把目光转向全国,“网红农产品”方兴未艾。作为目前全国最大的西梅生产、出口和加工基地,新疆伽师的种植面积和产量分别占了全国的40%和60%,即在我国每5颗西梅就有3颗来自新疆伽师。而就在不久之前,许多人甚至没有没听说过“伽师”这个地名。这个中国西北深处的小县城在浑然不觉中就为国人实现了“西梅自由”。
 
  2022年,伽师县的西梅种植面积已达45万亩,产量16万吨,公路冷链物流运输早已不能满足西梅的外销需求。这一年,在西梅的成熟季,一列装有32只冷链集装箱、满载640吨伽师西梅的列车从新疆喀什站开出,在陕西渭城站进行中转,之后销往全国多个省市。
 
  在陕西,每年临近国庆黄金周,西安周至县的猕猴桃就会结束一个采摘的小高潮。时值国产猕猴桃“打开局面”的好时机,作为陕西的本土品种,翠香猕猴桃早在2008年就通过了陕西省的果品审定,它的逐步走红也经历了10年的蛰伏。这其中亦有电商平台的巨大推动作用。
 
  在过去,传统销售渠道里种植端和销售端是脱节的,客商只要到地头收购完猕猴桃,农户的任务就结束了。但电商平台能让农户直接跟消费者挂钩,假如能在家里看到一单单的市场反馈,那农户的感受亦是不同的。
 
  毕竟,一个猕猴桃品种从研发、育种,到大规模种植,再到获得市场认可,是一段漫长而艰难的历程。想要好吃又好看,只有自己种的果子才能严格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
 
  数字经济正在向乡村延伸,方便快捷的快递只是现代农业的其中一环,完整的农业产业链会带来更大的市场和更加明确的反馈,种植高品质的猕猴桃,需要靠更多年轻的、外出见过世面的返乡果农的参与,学习先进的种植经验,解决老一代果农的技术困境问题。
 
  在全国300万亩的猕猴桃产区中,陕西占到了总面积的30%,而产量达到了130万吨,占全国总量的56%。尽管有着压倒性的占比优势,但按照业内人士的估算,高品质果子连一万亩都不到。
 
  快递下乡之后,瓶颈始终来自于种植端——精耕细作的猕猴桃,哪怕只是一点点温度上的偏差,果子的商品性就会产生显著的不同。秦岭北麓冲积扇平原上中性偏酸的沙壤土不但带来了大量的腐殖质,透气性也更佳。加上陕西适宜的温度、日照及降雨量,我们很难不对本土的猕猴桃市场产生美好的期望。
 
  这些都将成为猕猴桃“走出”陕西后需要面对的,毕竟在更大的市场上,会有更加“强劲”的“对手”,而那时候,才是现代农业的“终极PK”。(文/本刊记者  王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