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林果飘香的“密码”

2023-02-17 16:38:43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洛川苹果、富平柿子、大荔冬枣、周至猕猴桃、商洛核桃……这些品类丰富的陕西当地水果既满足了人们饮食文化结构中所需的营养,也给乡亲们带来了真金白银的收入。
 
  近年来,陕西积极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着力实施绿色产业富民工程,通过“一县一品”,扶持群众发展特色林果产业,推动产业在提质增效,业态叠加发展等方面迈出了新步伐。
 
  延安:好苹果是“管”出来的
 
  世界上每7个苹果就有1个产自陕西,每3杯苹果汁就有1杯来自陕西。
 
  金秋十月,走在延安的乡间村社,苹果的清香扑鼻而来,运输车辆穿梭在硕果满枝的果园,处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延安位于陕西省北部,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的中南地区。由于光照充足,土层深厚,昼夜温差大等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是世界公认的苹果最佳优生区,也是我国苹果的主产区。
 
  经过几十年的培育发展,苹果产业已成为延安种植规模最大、对农民增收贡献最大的特色产业。目前延安苹果面积达331.7万亩,产量突破400万吨,鲜果产值219.1亿元,全市农民人均苹果纯收入达到9688.6元。
 
  党的二十大闭幕后,习近平总书记第一次外出考察就来到延安,走进安塞区高桥镇南沟村果园,向果农了解今年苹果收成,同老乡们亲切交流,向驻村干部、果农详细询问苹果种植技术、采摘方法、品种质量、销售价格、村民收入等情况后,称赞“你们找到了合适的产业发展方向”。
 
  记者了解到,苹果在延安“安家”的历史,始于中共中央在延安时期。1940年,陕甘宁边区自然科学院引入苹果苗木,到延安光华农场试栽。1947年,洛川县阿寺村农民李新安骑着毛驴,从河南灵宝运回200株苹果苗。自上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苹果逐渐发展成为延安农业的第一特色优势产业。苹果产业在延安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近十年来,延安持续实施品种、管理、营销“三大创新”,从“求数量”到“拼质量” 科技赋能加速苹果产业发展,推动苹果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
 
  如今,延安的果园里富士、嘎啦、瑞雪、秦脆等各类苹果品种品类丰富,囊括早、中、晚熟品种和红、黄、绿多个色系,滴灌技术、矮化种植技术、选果生产线等不断发展,品质提升、价值链延伸,满足了市场的个性化需求。技术能手、创业青年……苹果产业催生了一批善学习、观念活的“新农人”,认养模式、电商销售、网络直播,多元化的营销方式,让延安苹果销路不愁,飞向全国、走向世界。
 
  延安市有关负责人表示,从零星种植到规模化种植,从规模化扩张到提质增效,从坐等客商上门到主动出击,从混级混价销售转变为分级分价销售,延安苹果蹚出了一条提质增效的高质量发展路子。
 
  富平:数字化赋能“柿”业
 
  富平县位于三秦关中腹地,这里素有“九峪肥田”之称,是中国柿子之乡。富平县有2000多年栽植柿子的历史,出产的柿饼以个大、霜白、底亮、质润、味香甜闻名。作为三秦大地上的美食之一,火红的“柿”业成为带动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特色产业。
 
  每年秋末冬初,霜降过后,红彤彤的柿子挂满枝头,柿园里人头攒动……
 
  近年来,富平县委县政府把柿子产业作为富民强县的有力抓手,出台了尖柿产业高质量发展意见,提出“145”思路,编制富平柿饼品牌战略发展规划,打造“富平柿饼,甜蜜中国”全新品牌形象,同步推进柿饼溯源体系和中国·富平柿子产业指数体系建设,着力打造百亿级尖柿产业发展强县和国家级柿子产业中心。在农业农村局、果业中心的牵头下,在“富”字标授权重点企业的积极配合下,开发建立了“中国·陕西富平柿子产业指数”。
 
  据了解,“中国·陕西富平柿子产业指数”是富平柿子产业数字化转型迈出的重要一步,更是数字乡村建设战略布局的重要一步。未来,指数的运作将加速推进柿子产业健康持续发展,在富平不断推进柿子产业标准化、品牌化、国际化进程中,助力富平数字乡村建设。
 
  品牌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标志。随着柿子产业高质高效发展,富平柿子的品牌效益显著提升,为助推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2021年,富平柿饼被认定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价值51.59亿,先后荣获“中国杨凌农业博览会后稷金像奖”“陕西省名优特产品奖”“中欧地理标志保护名单”“最具投资价值的中国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等国家级荣誉二十多项。富平柿饼不仅畅销我国大江南北,还出口到韩国、日本、俄罗斯、新加坡等国家,深受消费者青睐。
 
  目前,富平全县柿子栽植达到36万亩,年产鲜柿28万吨,加工柿饼7万吨,通过国家食品安全SC认证柿饼加工经营主体85家,带动13万人从事“柿”业,全产业链产值预计可达到65亿元。
 
  商洛:激发内“核”动力
 
  作为商洛市最亮丽的名片,核桃承载着商洛人致富的希望,它也从未辜负商洛人的期待,面积和产量均位居全国地级前列,陕西省第一。
 
  这一系列成绩的背后,离不开商洛历届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商洛市通过持续改良品种、引进技术,不断扩大核桃种植规模、提高核桃品质等举措,助推核桃产业步入转型升级、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期。
 
  为进一步提升商洛核桃科技水平,商洛打造了核桃产业科技创新平台项目。该平台位于高新区张峪沟口,占地7.432亩,依托省林业科学院商洛核桃分院、商洛核桃试验站、陕西省核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等科技平台,围绕核桃产业发展重大课题及全产业链开发,开展基础和应用研究,解决制约核桃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技术难题,为商洛乃至陕西核桃产业发展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储备。
 
  据悉,近年来,为支持商洛发展核桃产业,省林业局累计安排中央科技推广项目资金660万元、省级科研项目资金95万元,下达2022年林业产业发展补助项目资金1290万元,全力支持商洛市开展核桃提质增效、良种繁育和基地建设。在支持商洛核桃产业科研基地和科技创新平台建设方面,省林业局依托省科技厅和省林业科学院科研专项,加强红仁核桃繁育、丰产栽培及深加工技术攻关,积极推进商洛市红仁核桃基地建设。
 
  目光转向洛南县。该县位于商洛市核桃优势产区的核心地带,为我国核桃最佳适生区之一,素有“中国核桃之乡”的美誉。洛南县核桃种植面积居全省各县区第一,科管水平高,核桃品质好,有全省唯一的县级核桃研究所,在全国率先引进并培育了红仁核桃品种,发展前景广阔。
 
  记者从商洛市林业局了解到,红仁核桃是商洛市近年来发展的特色新品种核桃类型,该核桃核仁呈鲜红色,品种具有早实、丰产、品种优良等特点。同时,红仁核桃富含花色苷和鞣花单宁,有较好的抗氧化、预防癌症等作用,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和发展潜力。目前,商洛市已发展红仁核桃5万亩,挂果面积1600亩,年产红仁核桃坚果20吨。
 
  数字让人兴奋。新时代,商洛将积极发挥科技优势、人才优势、平台优势,按照做精基地、做大市场、做强品牌的思路,大力推进商洛核桃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特色林果产业回报我们的不仅是满目青山,还有一棵棵丰收的果实,更有“手中有粮、心中不慌”的安全感和幸福感。(文/本刊新媒体记者  雷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