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园艺师:裁剪最美生活

2022-09-28 15:16:1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西有一个地方,第一次造访就会被深深地吸引。

  这里南跨云烟万状的秦岭,北濒横若素练的渭水,云雾浩渺、林海葱茏。秦岭植物园内,百花争艳、琼林玉树;秦岭四宝科学公园里大熊猫憨态可掬、任意撒欢,朱鹮栖息枝头、优雅美如画;终南山下,绿水红墙、万木峥嵘。如此之境,怎能不让人多驻足?

  这就是有着“金周至”之美誉的陕西省周至县。两千多年前,这里曾茂林修竹、幽深林密,归属皇家园林中的上林苑;两千多年后,这儿已建成亚洲最大的植物园——秦岭国家植物园、全国最大的猕猴桃基地和西北规模最大的苗木花卉种植经营集散地,成为了花卉苗木的圣地。

  也就是在这里,一批批的“能工巧匠”,以自己特有的“手艺”在园艺行业开辟了一片天地,他们有个共同的名字,叫“周至园艺师”。

走在苗木基地大道上
走在苗木基地大道上

  一方水土孕育一方产业

  周至南依秦岭、北濒渭水,气候温和、水土丰沛,是中国的“猕猴桃之乡”。在秦岭山系中,周至段自然资源最为丰富,素有“动植物王国”“天然中草药库”的美誉,还是西安市饮用水水源地——黑河水库所在地。这里也是猕猴桃、杏、李子等杂果和苗木花卉栽植的最佳适生区。早在秦汉时期,这里便是皇家园林——上林苑的核心区域,内植奇木、奇异花果3000余种。

  特定的地理优势造就了周至产业发展的独特性。自上世纪八十年代,周至几任县领导带领全县人民致力于发展苗木花卉和猕猴桃产业,使之成为当地县域经济发展的两大支柱产业。截至目前,全县种植猕猴桃43万亩,沿山杂果、苗木花卉19.3万亩,仅猕猴桃和苗木两项年产值超过百亿元,全县从事杂果和苗木花卉修剪群众已达5万余人,其中职业农民2000余人。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产业的发展对周至县劳动力市场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如何将普通劳动力转化为技能型劳动力?怎样将技能型劳动力资源转化为经济资源,成为周至县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为了更好的将技能培训作为发展苗木花卉和猕猴桃产业的基本功,顺应技能型劳动力转移的发展潮流,抢占技能型劳动力资源的制高点,周至县通过技能培训、资历认证、搭建劳务平台等方式,提高‘周至园艺师’的含金量,拓展‘周至园艺师’的输出渠道,提升劳务品牌的竞争力、影响力和知名度,实现了技能劳动力管理标准化,转移输出多样化,并发挥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周至县人社局局长苏明介绍。

  何谓标准化?就是从培训教材编写到培训单位资质审查,从急用先学到技术全能,从实战操作到理论知识,从职称分级到资格认定,分门别类实施标准化管理。为此,该县相关部门定期组织举办修剪技能培训和技能比赛,每年培训人数达千余人。2019、2020、2021年连续三年联合举办了周至县苗木技能大赛,以赛促训,以训促业。同时,制定了行业标准,设计了品牌LOGO,强化了从业者技能。

2020年苗木技工技能大赛
2020年苗木技工技能大赛

  周至哑柏镇联星村长大的李勇军就是通过培训成长起来的一名周至园艺师代表。从小在周至长大的他,耳濡目染的受到当地环境的影响,毕业后就开始从事苗木、花卉、盆景的修剪栽植。他说,1990年前后花卉苗木市场开始兴盛起来。起初人们的需求比较单一,品种也很少。后来根据市场不断改变,人们对苗木花卉的要求开始变的多样化了,是否落叶、开花,花颜色的选择、造型是否唯美,以及造型能否实现骨感、沧桑感等,这样的要求就意味着修剪师要不断适应市场的要求,才能不被淘汰。

  近几年,他多次参加了县上相关部门举办的电子商务培训、猕猴桃田间管理培训、苗木花卉修剪培训等,通过参加培训,让他的盆景造型和修剪技能水平得到了极大地提升。再加上他肯吃苦、手脚麻利,平时会有很多修剪和盆栽等活找上门来。

  何谓多样化?为了全方位打造技能型劳动力供需信息平台,为技能型劳动者提供便捷的从业通道,周至县采取“从乡镇到县上,从网上到现场,从走出去到请进来”的多种方式为当地老百姓寻找出路,他们或依托集苗木引种繁育、经销、采购和对外绿化、设计、施工、养护于一体的龙头企业巨舰、专业合作社“出海”,或借科技力量雄厚的院所和知名苗木花卉单位之舰“出海”,或抱团成立专业、行业协会信息共享。打破常规,实现劳动力转移输出方式的多样化。

  品牌就是竞争力,品牌就是影响力。周至县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作为务工人员的个人价值准则和技能资格认证的基本标准,致力于打造德艺兼具的“周至园艺师”品牌。

  以退伍军人张战强为企业带头人的西安博瑞晨风园林绿化工程有限公司,多年来专业从事园林绿化工程,主打苗木的培育和销售。近年来,他组织联盟周边地区园林绿化单位和经纪人,创建了专业化生产基地2000余亩,并与省内外100多家单位达成了园林绿化战略合作关系,承接了西安综合保税区景观提升、甘肃庆阳丝路风情园等大型景观园林工程,实现了年产造型苗木50万株以上,产值近亿元的销售规模。目前,该联盟直接培育了专职从事园艺作业300多人,带动了全县近万人常年从事苗木花卉造型和猕猴桃修剪作业。在周至,苗木花卉园艺师成为好就业和收入较高的行业。

  一方产业成就一方能工巧匠

  如今,“周至园艺师”已发展成为享誉西北的知名劳务品牌,成为当地农民致富新的增长极。“园艺师”不仅仅修剪这一项,早已衍生到种植、养护、美观、线条等,“金剪师”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

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园
周至县猕猴桃种植园

  “我从1964年开始从事修剪到现在,今年83岁了,一生都干这事”。周至县周一村的高级园艺师赵志修已到了耄耋之年,但他还在老家的猕猴桃园里干着活,说起修剪这个行当更是滔滔不绝。

  1986年,赵志修首先利用自家的承包地栽植2亩秦美猕猴桃。他一边搞生产,一边学习钻研技术,边摸索边实践,解决了猕猴桃生产过程中的很多关键性问题。后来慢慢有了成效,村里人也就效仿着跟着种。由此,周至县开启了种植猕猴桃的“大幕”。

  从最初修剪技艺,到后期的土壤肥料、品种选择,生产管理等,赵志修都了如指掌、如数家珍,慢慢地就成为了田间地头里的“专家”。

  “自家富,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正富”。赵志修还曾带着100位农户组建了周至县第一个猕猴桃协会,并且通过协会对果农的生产进行管理。他所在的村也成了猕猴桃专业村,村里人在种植方面有任何疑难问题都会跑来向他请教。如今,他虽然年事已高,但还不忘给更多农民种植户传道受业解惑,从周至、眉县到渭南、汉中乃至西部的贵州、四川等地都曾有过他授课的身影。

  李勇军则对盆景花卉有很深的情感。凭借他的技能,经常“化腐朽为神奇”。有一次一个人把一株即将凋谢的绿植丢弃在一旁,仿佛宣告其生命的终结。他看着心疼,便想办法对这棵绿植进行“救治”,过了一段时间,这株绿株竟然奇迹般的“复活”了。由此他感慨道:“很多枯萎绿植在别人眼里可能是柴火,在我眼里却是宝贝。”经过他的精心照料,往往都能够“起死回生”。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在他眼里,花花草草是他的“莫逆之交”,被赋予了生命,这不禁让人对这一行当多了一丝敬畏。

  还有复员军人张战强,退伍不褪色,硬生生地在家乡打出了一片天下。他连续三年积极参与当地组织的2019、2020、2021年苗木技能大赛,展示了高超的园艺修剪水平,吸引更多群众从事修剪行业,从而实现了从“纯劳力”到吃上“技术饭”的转变。他们的脚步遍布空港新城、全运会奥体中心、沣东新城等乃至其他更多地方,在西北地区赢得了极佳的口碑,成为行业内的翘楚。

  周至园艺师,怀揣剪刀走天下

  如今,作为劳务品牌,“周至园艺师”不仅在当地很抢手,是市场上的“香饽饽”,凭借人数多、技术好、勤劳诚信等特点,把这一品牌做到了全国,形成了闻名西北的劳务大军,让周至县一举成为陕西省劳务输出大县,年均转移就业3000人以上,实现劳务输出由数量型向技能型的转变。周至县还把南北多品种果树修剪、园林工程规划、设计和管理等技能作为园艺师输出转移的必修课。目前,全县从事猕猴桃、杏、李子等杂果和苗木花卉修剪,以及园林规划、设计、造型、管理等工作的已达5万余人,足迹遍及全国20多个省市。不仅实现了技能就业,也为乡村振兴注入了新动能。

园艺师研讨修剪技术
园艺师研讨修剪技术
园艺师现场艺技切磋
园艺师现场艺技切磋

  同时,全国各地的苗木花卉客商,也被吸引到周至投资兴业建基地、创办各类实体,庞大的苗木花卉产业市场直接滋养和带动了周至本地为数众多的农民工从事苗木花卉修剪劳务创收。周至苗木实现了“金饭碗”到“聚宝盆”的效应。

  放眼陕西全省,“周至园艺师”仅是各种劳务品牌中的代表之一。据陕西省劳务交流指导中心李正强介绍,“从2000年初,陕西各地就开始着力打造‘蓝田厨师’‘西岐名吃’‘紫阳修脚师’等劳务品牌,通过多年努力,这些劳务品牌以市场为主,发挥区域资源优势,不断扩大规模,成效显著。通过特色劳务品牌的打造,为陕西经济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不仅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开辟了新途径、为广大富余劳动力就业找到了新门路,还为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打开了新通道。”如今,“康嫂家政”“武功绣娘”“小芳月嫂”等一批知名的劳动者自发型劳务品牌逐渐壮大;“旬阳建工”“潼关肉夹馍”“安康美厨”等一批企业主导型劳务品牌更加专业;“西岐名吃”“紫阳修脚师”“蓝田厨师”等一批政府主导型劳务品牌走向全国。

  未来希望“周至园艺师”也能越走越远,品牌叫得越来越响。

  (文 / 记者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