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条班列,让西部走出“内陆”

2022-10-12 09:25:43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中欧班列土库曼斯坦回程班列抵达西安国际港站

  2013年9月,习近平主席共建“一带一路”的重大倡议,开辟了世界经济增长新空间,搭建了国际贸易和投资新平台,拓展了全球经济治理新实践,为增进各国民生福祉作出了新贡献,为推动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了中国方案。
 
  9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取得了一批实打实、沉甸甸的发展成果:截至2022年7月底,我国已与149个国家、32个国际组织签署200多份合作文件;与2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双边本币互换安排,在1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建立了人民币清算安排;与共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额累计约12万亿美元,对沿线国家非金融类直接投资超过1400亿美元……
 
  特别是中欧班列,作为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和标志性品牌,从第一年开行不足20列,到2021年的15183列,运送146.4万标箱。截至今年7月底,中欧班列历年累计开行57804列,运送货物530.1万标箱,通达欧洲24个国家200个城市,往返综合重箱率去年至今年持续保持98%以上,运输服务网络覆盖了欧洲全境。而7月份,中欧班列开行量首次突破1500列大关,连续27个月“月行千列”。
 
  这些成绩的背后,是共建“一带一路”九年来,我国从谋篇布局的“大写意”,到精谨细腻的“工笔画”的真实写照,让共建“一带一路”的壮美画卷放发出新时代的灿烂光芒。一趟趟中欧班列往返于亚欧大陆,如同一条条鲜活的血脉将中国与世界相连,生动诠释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
 
  而广大西部内陆省区紧抓共建“一带一路”重大机遇,书写出一个个精彩的共建故事。
 
  中欧班列:开辟西部高水平开放新天地
 
  在西安国际港站,8台龙门吊正在同时吊装来自世界各地的集装箱。每天,从这里出发和抵达的中欧班列“长安号”有十余列,联通省内外20多座城市和45个“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
 
  回想十年前,这个叫新筑的四等小站,通往省内外的货运线路只有5条,由于没有货场,被大家称作“直肠子”车站。
 
  转机发生在2013年。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的提出,让新筑这个四等小站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
 
  2013年11月28日,首趟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西安新筑站缓缓开出,穿山越岭跨越大漠戈壁抵达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
 
  9年间,中欧班列长安号从起初年开行量百余列,到2021年开行3841列,到今年8月底,累计开行14051列,占到全国中欧班列开行数量的四分之一。长安号用铿锵的车轮拓展西安对外开放的广度和深度,西安的国际化和外向度持续进阶。
 
  今年1-8月,中欧班列长安号累计开行2636列,运送货物总重达221.7万吨。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尤其是7月单月开行426列,创单月开行新高,成为全国中欧班列开行城市中首个单月开行量突破400列的城市;8月单月开行419列,单月开行量继续保持400列以上。
 
  今年4月,全国首个陆路启运港退税试点政策在陕西落地,出口企业从货物发出到拿到退税,以往要用一个多月的时间,现在最快1天就可以完成,大大提高了效率。
 
  陕西把区位优势转化为开放发展优势,从加快内陆开放通道建设,到打造内陆高水平开放平台,再到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让不沿边、不靠海的内陆陕西,走出了一条高水平的开放发展之路。
 
  9年来,陕西积极探索国际货运线路运营新形态,降低物流成本,优化作业流程,提升通关效率,不断拓宽国际贸易通道:建成亚洲最大的铁路物流集散中心;长安号干线覆盖亚欧大陆全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为国内17座城市提供集结联运服务;中老国际货运班列、中越国际货运班列等相继开行……一条效率高、服务优、成本低的国际贸易大通道加速形成。
 
  如今,新筑车站线路增加到53条,集装箱年吞吐量最高可达90万标箱,运输能力比2013年提升了280.37%,覆盖范围从最初的中亚国家,逐渐延伸到俄罗斯、匈牙利、德国等欧洲腹地,新筑站也更名为西安国际港站,一跃成为西北地区最大的国际物流枢纽中心站。
 
  与此同时,长安号依托欧亚地区全覆盖的国际货运网络和“+西欧”集结体系,吸引国内29个省的货物在西安港集散分拨,辐射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主要货源地。目前,长安号运输的省外货物占比超过75%,进口货物中65%以上从西安分拨至全国,西安已成为辐射全国、连通欧亚的货物集散中转枢纽。
 
  不只是陕西,在河南,打造起陆上、空中、网上三条丝绸之路,联通了196个国家和地区,织起了一张链接世界主要经济体的“云端大网”,一年的跨境电商交易额超过2000亿元。
 
  在重庆,三大国际贸易物流通道架起互联互通桥梁,近40条中欧班列线路,辐射国内59个铁路站点和29个港口,通达亚欧近百个城市。
 
  在安徽,全面实施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通关一体化,2021年,安徽进出口首次跨上千亿美元台阶,十年来年均增幅达到11.8%,居长三角第1位。
 
  十年间,中西部地区开行的中欧班列达到44559列,占到全国的75%,联通了欧洲24个国家。十年间,新开通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航线超过130条,占到新开通国际航线的60%以上,中西部地区重点城市机场国际枢纽功能进一步提升。
 
  十年间,我国的自贸区快速向内陆省份覆盖,已获批的21个自由贸易区中,超过三分之一来自内陆省份。
 
  2021年,中西部地区外贸总额是十年前的2.5倍,占全国的比重从2013年的12%提升到17.7%。在中欧班列开行后,重庆、成都、西安、郑州等城市的外向型产业实现了快速增长,增长比例达到20%-30%;依托中欧班列,新疆进一步增强了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合作;波兰罗兹、德国杜伊斯堡等城市伴随中欧班列的发展,国际物流枢纽地位不断提升,当地生产的特色产品搭乘中欧班列大量销往中国……
 
  据国家发改委开放司司长徐建平介绍,中欧班列构建了一条全天候、大运量、绿色低碳的陆路运输新通道,是国际运输服务体系的重大创新。正是由于中欧班列已成为名副其实的国际公共产品,所以才不断展现出强大的发展韧性和增长潜力。
 
  如今,不沿边,不靠海的中西部内陆省份,正成为我国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新高地,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一列来自青海的“西部陆海新通道”国际铁海联运班列在重庆团结村站等待发车

  陆海新通道:构建西部“联动欧亚”新动脉
 
  8月28日,在广西钦州市灵山县旧州镇,西部陆海新通道骨干工程平陆运河正式开工建设。作为完善国家高等级航道布局、构建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的基础工程和绿色智慧工程,平陆运河是融入共建“一带一路”、高水平共建西部陆海新通道、深入实施“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发展战略的具体实践。
 
  8月29日,一列满载越南线槽、中国海南椰子汁等货物的海铁联运集装箱班列从广西钦州港站开出,驶向重庆团结村站。这是第20000列西部陆海新通道海铁联运班列,从“0”到“20000”,仅用时5年零4个月。
 
  5年前,一条全新的国际贸易物流大通道——西部陆海新通道诞生,将西部内陆与浩瀚的海洋紧紧相连。
 
  5年来,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网络迅速拓展、开行规模大幅增长、运营质量稳步提升,成长为西部地区重要快捷出海通道。目前已辐射16省(区、市)59市111个站,货物流向通达全球113个国家和地区的335个港口,实现了西部省份全覆盖。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逆势跑出“加速度”。
 
  4月21日,西部陆海新通道中老铁路(甘肃敦煌—万象—曼谷)首发;5月23日,首趟中缅新通道(重庆—临沧—缅甸)国际铁路班列首发;6月16日,西部陆海新通道(重庆—西藏—南亚)测试班列开行……
 
  “今年以来,西部陆海新通道实现首发班列30余趟,拓展出重庆、宁夏、甘肃等地与老挝、越南、缅甸等东盟国家间的多条物流新线路。”西部陆海新通道物流和运营组织中心主任刘玮说。

甘肃首趟中老铁路国际货运列车在敦煌市铁路西货站综合货场等待发车

  截至2021年底,西部陆海新通道已覆盖我国13省、46市、90站,较2020年增加38站。物流总发运量超70万标箱,较开行第一年增长了近33倍。三大出海港口货物吞吐量达6亿吨,占全国沿海港口总吞吐量的6.1%。今年前8个月,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输货物49.86万标箱,同比增长26.8%。
 
  在近日召开的第四届西洽会暨2022陆海新通道国际合作论坛上,发布了《2021年西部陆海新通道发展指数报告》。报告显示,基础设施规模方面,西部陆海新通道有效辐射带动了沿线地区发展。其中,沿线省市高速公路里程达7.1万公里,占全国高速公路里程44.1%。沿线省市铁路营业里程达6.1万公里,占全国铁路营业里程40.1%。主通道和重要枢纽建设加快推进,通道沿线省区市铁路营业里程年增长率为7.6%。广西北部湾国际门户港泊位总吨数达2.85亿吨,深水港泊位数突破100,并与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实现通航。
 
  通过这些数据不难看出,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西部更深入地融入全球产业格局,让西部兄弟省区市实现协同发展,成为撬动西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杠杆。
 
  例如,重庆环松工业集团在越南开设的摩托车组装厂,一度因零部件海运周期过长而难以扩大产能。在西部陆海新通道的支持下,难题迎刃而解。
 
  集团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账:“西部陆海新通道为我们提供了稳定高效的供应链保障,运输时间比传统江海联运节约近20天,提高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营成本。”
 
  例如,6月30日,一列西部陆海新通道班列搭载51组新疆煤炭集装箱,从新疆哈密市首发,5天后抵达重庆,助力缓解重庆电煤缺口,保障当地能源安全。
 
  “除疆煤入渝外,青海的纯碱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广西支持玻璃产业,广西的玻璃经西部陆海新通道运至川渝支持汽车产业等。”王渝培说。
 
  例如,在广西自贸试验区钦州港片区的华谊钦州化工新材料一体化基地项目施工现场,塔吊林立,机声隆隆,数千名施工人员正全力以赴抢抓工期。上海华谊集团董事长刘训峰说,落户钦州既能享受西部地区较低的要素成本,又能借助西部陆海新通道优势开发国际市场。
 
  此外,在外贸规模方面,沿线省区市指标规模增长迅速,带动了沿线贸易尤其是中国西部与RCEP国家贸易的增长。2021年通道沿线地区外贸总规模达3.7万亿元,较2019年增长32.8%。
 
  西部陆海新通道经受住了疫情和全球经贸风险的考验,为西部地区开拓了更广阔市场,成为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的强劲引擎。
 
  据统计,重庆、四川、海南、广西等西部四大主要外贸聚集地,对RCEP国家的贸易额从2019年的7589亿元人民币提升至2021年的9103亿元人民币,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5%。
 
  “对内,西部陆海新通道带动西部地区开放发展;对外,西部陆海新通道衔接‘一带’与‘一路’。”北京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翟崑说,它将服务于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西安国际港站

  “一带一路”:让陕西走出“内陆”
 
  9年来,陕西抢抓机遇,在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的新征程中,开拓创新,基础设施“硬联通”扎实推进,规则标准“软联通”亮点纷呈,共建“一带一路”取得实打实、沉甸甸的成就:长安号主要指标领跑全国、西安咸阳国际机场综合排名居全球前50位、陕西的贸易伙伴遍及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14.4个百分点……
 
  除过领跑全国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外,陕西“空中丝路”越织越密。
 
  8月29日,陕西首家本土货运航空公司——西北国际货运航空有限公司首次进行国际飞行,为新开通“深圳到越南胡志明市”国际航线作准备。不断增加的国际货运航线,让陕西与世界的联系更加紧密。截至目前,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已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2条,国际全货运航线达23条,“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线网络格局初步形成。
 
  此外,陕西坚持通道平台一起建,推动上合农业技术交流培训基地建设从我国单边倡议成为成员国的集体行动,先后与60多个国家在现代农业领域建立合作关系,在哈萨克斯坦等国建设了8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陕西农业科技在“一带一路”沿线开花结果。丝博会、欧亚经济论坛、杨凌农高会等展会在凝聚合作共识、深化经贸合作、促进联动发展、沟通民心民意等方面发挥出巨大作用,成为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促进东西部地区互动合作的重要平台。
 
  在不久前闭幕的第六届丝博会上,陕煤集团、延长石油、法士特、陕汽等众多省内企业纷纷亮相,展示企业的资源特色、技术优势、前沿产品,吸引了许多国内外客商对接洽谈。
 
  “目前,新一批来自亚洲、非洲、欧洲、拉丁美洲的订单正在全力生产交付中。”8月23日,陕西重型汽车有限公司扩能项目生产基地工作人员介绍,“今年前7月,陕汽重卡出口订单超过2.7万辆,同比增长124%,订单量创历史新高。”
 
  以陕汽等企业为代表,越来越多的陕西企业带着设备、技术等资源要素“走出去”,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建成一大批产业合作和基础设施项目,带动当地共同发展。目前,陕汽已建立完善的国际市场供销网络和全球标准化服务体系,产品远销130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15个国家实现本地化生产;爱菊粮油集团在哈萨克斯坦发展150万亩“订单农业”,建成农产品物流加工园区;陕建集团先后承接巴基斯坦M4高速公路、吉尔吉斯斯坦奥什医院等海外重点项目建设,市场分布从13个国家和地区增加到27个……
 
  省内企业在市场开拓、资源开发、技术合作、人才建设等方面深度参与国际分工的同时,众多国内外行业龙头企业也带着资金、技术、订单来到陕西、投资陕西、扎根陕西,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如今,在西安国际港务区,康佳、中国林业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等企业相继落户,累计有300余家外贸类企业、300余家物流企业聚集发展。
 
  在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东航、深航、川航等14家航空公司区域总部先后落地,聚集了普洛斯、日立等物流企业近200家,临空经济全产业链初步形成。
 
  在西安经开区,中欧合作产业园起步区已聚集博世力士乐、达能等世界500强企业项目,阿尔斯通永济公司已将2款国际最先进的牵引电机生产技术和全套生产线转移到这里,生产的产品出口瑞士、芬兰等多个国家。
 
  9年来,陕西一步一个脚印,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打开了更加广阔的合作空间。
 
  据统计,近5年,陕西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总值年均增速高于全国9.3个百分点。截至2021年底,陕西国际友城总数达101对,友城遍布五大洲41个国家,实现中亚地区全覆盖;已成立陕西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盟,与40多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合作关系……截至2022年6月,陕西跨境人民币结算辐射140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覆盖共建“一带一路”91个国家和地区。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向全方位、立体化推进,陕西高质量发展迈出坚实步伐。2012年至2021年,陕西生产总值增加至2.98万亿元,年均增长7.3%,经济总量和人均GDP实现翻番;全省实有市场主体增长3倍多,每千人拥有市场主体数量居全国第8位;2021年全省实际利用外资是2012年的3.5倍,年均增长15.8%……
 
  正如陕西省委书记刘国中在“中国这十年·陕西”主题新闻发布会所说,陕西牢记习近平总书记“突出基础性、根本性、全局性的重大改革举措”和“深度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重要指示,持续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全方位扩大开放,加快构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积极参与西部陆海新通道建设,让陕西内陆不再“内陆。(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