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云健笔意纵横——阿莹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观点摘录

2022-09-06 14:42:5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长安》是阿莹长篇小说创作的重要收获,从2021年7月由作家出版社出版之后,既得到了文学界的广泛好评和读者的普遍关注,还入选了第六届长篇小说年度金榜的特别推荐。这部近年少有的军工题材的长篇小说,被誉为中国社会主义重工业的“创业史”,入选中宣部2021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中国小说学会2021年长篇小说排行榜。
 
  前不久,在中国作家协会创研部、中国作家协会创联部、中共陕西省委宣传部、陕西省作家协会、作家出版社联合主办的“阿莹长篇小说《长安》创作研讨会”上,来自全国各地文坛的一线评论家,陕西老中青三代知名评论家,围绕《长安》的题材、思想、艺术特色、艺术价值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本刊摘登部分精彩观点,以飨读者。
 
  《长安》提供了社会史视野下的一份旁证
 
  李敬泽 中国作协副主席、书记处书记、党组成员
 
  《长安》是一部很重的书。一方面这个重是作者自身的思想、艺术和经验的提炼,另外一方面写的是新中国重工业、国防工业的发展历史。用社会史的视野表现工业题材和工业经验,这一点很重要。在这部小说中,这个现代工业特定的厂子,完全是在空白中通过新的社会主义的组织方式建立起来的,在这个建立的过程中,所看到的是一整套社会组织的建立,一整套社会生活方式探索的建立。也许30年后、50年后的学者、后来者要想理解中国史是怎么过来的,要想理解在过去的历程中,我们的社会是如何建立起来的,《长安》会是一个非常宝贵的、非常生动的、社会史视野下的旁证,有着非常令人珍视的价值。
 
  填补了我国工业文学创作空白
 
  彭学明 中国作协创联部主任
 
  这是一部沉甸甸的书,其精神含量与艺术质地都是力压千钧、掷地有声的。阅读时,激情、热血、梦想、理想、奋发、奋斗这样的关键词,都陆陆续续地涌进了我的脑海,让我热血沸腾、激情澎湃,那种建设新中国的梦想一下子就被点燃,强大新中国的奋发奋斗的力量一下子就被灌注。
 
  《长安》内容沉实、结实、厚重、宏阔,事关江山社稷,事关国之大者,事关民族伟业,事关人民精神,生动再现了大国重器的峥嵘岁月、民族复兴的理想年代、可歌可泣的时代精神和人民风貌。将个人命运置于时代命运和国家命运中,展现了一代军工人的精神风貌与精神品质,他们是那个年代的最美奋斗者、劳动者,是永不过时的平民英雄、劳动功勋和时代楷模、人民功臣。《长安》填补了工业文学创作的一大空白,对工业文学创作是一种质的提升,也是中国文学的喜人收获。
 
  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
 
  贾平凹  陕西省作协主席
 
  《长安》这部小说把新中国军工事业从无到有、从弱到强的历史变迁书写得细腻逼真,把一代勇于献身国防工业的群体描写得栩栩如生,把一段热血沸腾的奋斗岁月编织得动人心魄,作品极具现实意义和地域、行业特征,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为了写好这部作品,阿莹几乎阅读了所有能找到的工业题材小说,在反复思考中找到了属于自己独特的创作路子。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写得极具烟火气,极接地气,更具可读性和吸引力,整部作品富有鲜活而丰满的情感,这无疑是我们常说的艺术的真实。正是以人物命运纠葛为重要线索,围绕人物在工厂大院里的命运来铺排,才让这部小说塑造出了中国文学中一群活灵活现的军工人群像,书写出了一部中国军工人的心灵史。
 
  和《创业史》一样会成为重要存在
 
  胡友笋 中宣部文艺局文学理论处处长
 
  读阿莹老师这部5 0 万字厚重的长篇小说,我感到非常惊奇,也非常惊喜。这部小说应该是这几年长篇小说创作的一个重要收获,也是我们共和国工业题材文学创作的一个收获,具有填补空白的意义。不仅因为这部小说反映的是工业题材、军工领域、军工人的形象,也因为它书写了共和国建设史上的艰难曲折,同时又澎湃着军工人的奋斗激情和力量,塑造了社会主义新的人物,使得当代文学的创作显得更加务实,更加饱满和立体。从这一点讲,我觉得它和当年的《创业史》一样,应该会成为我们当代文学创作的一个重要的存在。
 
  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
 
  肖云儒  著名文化学者
 
  这部作品很好地处理了小长安、大长安、新时代的关系,背景是长安机械厂,通过人物的辐射,跟整个大西安的生存、生活状态交织在一起,跟整个时代的变迁交织在一起。这本书在新中国的长篇小说中,是少有的写到三次战争的小说,即中印反击战、中越反击战、金门炮战。他抓住了军工企业的特质、辐射性,军工企业和国家命运的内在联系,通过这三次战争与军工人的联系,写出了正气、豪气、骨气,写出了中华民族的血性。
 
  塑造了军工战线各类人物英才
 
  白烨  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会长
 
  《长安》最为突出的有两个方面。一是反映了军工企业筚路蓝缕的发展历程,二是以人物群像烘托主要人物,塑造了军工战线各类人物英才,没有把他们简约化,也没有把他们脸谱化。作品既写出了军工企业令人唏嘘的艰难进取,又写出了国家发展令人难忘的曲折历程,把充沛的激情揉进了文字。
 
  作品中一个个人物显示出他的独特性,尤其是主人公忽大年,写出了他的忍辱负重和奋勇前行,充分显示了这个老军人的使命担当和军工企业的初心所在。作品的结尾部分写到了站在山上指挥实验的忽大年,形容是一个老兵在山顶上铁塔般地站着,这样一个具象场景的描写,将共和国军工人的无私奉献、大义凛然都凝聚在一个雕像般的形象中,可歌可泣。
 
  对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观察和思考
 
  潘凯雄  中国作协小说委员会副主任
 
  《长安》这部小说的后记是很值得一看的,它不像一般作品的后记,是一些程序性的、礼节性的交代。后记当中有四点对中国工业题材小说的观察和思考:第一点是,认为过去的工业题材长篇小说不成功的原因之一,就是过多地在写方案,比如说技术的方案、改革的方案等等。只限于写方案,就会很枯燥、很乏味,应该是抓住工厂大院的命运和大墙中的喜怒哀乐。第二点是国家意志,尤其是军工企业要贯彻国家意志,要把国家意志渗透到具体的工作当中,我觉得这一点的观察和思考是特别有价值。第三点是结尾的处理,作者是反对光明尾巴的,主张用开放性的结尾,《长安》这个作品本身也是这么实践的,实际上忽大年最后的命运怎么样,这个作品画了一个大大的问号。第四点就是应该充分展示人物的内心。
 
  讲的不但是工业,更是人的心灵史
 
  梁鸿鹰  《文艺报》总编辑
 
  这是一部关于当代工业壮阔、辽远、厚重的作品。说它壮阔,是因为它把新中国成立以来波澜壮阔的历史书写进去。说它辽远,是因为它是西部的,是陌生的,与日常生活经验有距离,它的神秘有待于我们揭示,它的复杂有待于我们领悟。说它厚重,是因为它讲的不但是工业,更是人的心灵史。《长安》这部作品之所以吸引我们,之所以我们能够进行讨论或者记住它,是因为这部作品是写人的作品,这部作品是为军工人写情画像的,写出了军工人的情感、追求、精神世界以及他们所有的长处和不足。
 
  这个作品使我惊喜、惊艳的还有语言,阿莹有自己的叙述,有自己的腔调,他的语言有工人阶级的粗犷、直率,但是又不乏深入的思考。如何在前人经验下书写新时代的工业题材,阿莹这部作品提供了诸多值得借鉴的经验。
 
  一部具有史诗性的长篇小说
 
  王春林  《小说评论》主编
 
  《长安》是一部具有史诗性的长篇小说。史诗性的作品应该具备四个方面的特点:一是应该具备一种揭示历史本质的目标。《长安》写的是一部军工的当代创业史,本身就是要揭示从第一个五年计划一直到改革开放这个漫长的历史阶段中国社会的历史,有一个潜在的思想主题需求。二是艺术结构上的丰阔的时空跨度与规模,是一个大结构到小结构的结构非常复杂的的长篇小说。三是强调重大历史事实对艺术虚构的驾驭,在他所写的那个历史时段所发生的许多重要的历史事实,都用到了历史虚构当中。四是史诗性的作品要有英雄主义叙事基调的表达。《长安》虽然写的是和平时代的生活,但是和平时代同样有和平时代的英雄主义,小说的主人公忽大年就可以看作是一个和平时代的英雄形象的集大成者。正因为以上四点,所以我认为《长安》是一部具有史诗性品格的长篇小说。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