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之下,上半年GDP增长仍达4.2%——陕西经济缘何有此韧性

2022-09-06 09:55:3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今年上半年,陕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5252.3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4.2%,增速居全国第11位。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12.86亿元,同比增长5.0%;第二产业增加值7822.00亿元,同比增长5.8%;第三产业增加值6717.48亿元,同比增长2.6%。特别是二季度,GDP同比增长3.3%,增速由一季度的全国第20位前移到第3位,稳增长成效显著。
 
  年初,新一波疫情突袭陕西,对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带来极大的挑战。半年来,全省上下齐心防疫保稳,GDP增长4.2%,足见陕西经济很有韧性。陕西省统计局总统计师胡清升分析认为,面对内外部阶段性、突发性因素的冲击,陕西经济在较短时间内实现企稳回升,上半年交出优异答卷,取得这样的成绩确实是难中求成、来之不易。这充分说明陕西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没有改变,支撑高质量发展的生产要素条件没有改变,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笔者分析,陕西经济增长有韧性,主要得益于:粮丰畜旺农业稳,产业转型国企强,第三产业待提升,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
 
  农业生产稳中向好,粮稳畜旺彰显经济韧性
 
  据胡清升介绍,今年上半年,全省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0%。分行业看,种植业稳定增长,产值同比增长3.5%。其中,夏粮面积1657.65万亩,同比增长0.04%;总产量475.9万吨,增长1.1%;单产287.09公斤,增长1.4%,创历史新高。蔬菜及食用菌产量824.9万吨,增长3.6%;园林水果产量57.1万吨,增长6.2%。畜牧业支撑有力,产值同比增长9.4%。
 
  近年来,陕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粮食总产基本稳定在1200万吨以上,2021年,粮食产量达到1270.4万吨。粮食连年稳产丰产的背后,是陕西种粮面积一直稳定,并有小幅增长。
 
  小麦是陕西夏粮的主粮,占总体夏粮90%以上。去年秋天,陕西关中地区出现60年不遇的强秋霖天气,造成小麦大面积晚播,种粮农民普遍担心今年小麦会减产。全省上下通过促弱转壮等一系列强有力的举措,小麦长势全面恢复到常年最好水平,实现了夏粮大丰收。陕西小麦播种面积1437万亩,总产429.8万吨,较上年增加1.22%。单产299.1公斤,创历史新高。
 
  陕西粮食产量稳定增长的背后,是全省上下扎实推进“稳面积,提产能、提单产、提效益”的“一稳三提”举措。
 
  坚定不移稳面积。2021年,全省粮食播种面积达4506.45万亩,2022年预计达4507万亩;紧盯关中灌区和渭北旱塬水旱交界处,通过财政补贴方式,推动具备条件的耕地恢复一年两料种植。
 
  多措并举提产能。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截至今年6月底,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1896.8万亩;构建重大病虫害防控体系,有效减轻损失;狠抓基础地力提升,年实施农机深松整地300万亩左右,大力推广秸秆还田、绿肥种植等技术措施。
 
  综合施策提单产。选育并大力推广高产优质抗逆、适宜机械化作业的新品种;2021年玉米增密度“5335”和小麦宽幅沟播“3335”集成技术合计增产37.89万吨。
 
  创新机制提效益。鼓励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发展粮食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粮食生产社会化服务,支持农机专业合作社、病虫害专业化防治组织、农资经营大户开展粮食生产全程托管、关键环节托管等服务。
 
  比如,为了进一步提高单产,从2020年开始,陕西在全国率先提出“吨半田”理念,并积极开展实验示范。在水肥条件有保障的关中灌区,通过农水结合、农机农艺融合,集成高标准农田建设、耕地地力提升、高效节水、高产栽培等技术于一体,打造小麦—玉米全周年高产样板。
 
  6月8日至15日,陕西省农业农村厅专家组先后对咸阳市泾阳县、三原县,西安市阎良区,宝鸡市岐山县,渭南市富平县的5个“吨半田”示范点小麦进行现场测产。在去年普遍晚播的不利情况下,由于人努力、天帮忙,农技措施有力,地力提升明显,各示范点小麦均获高产,单产不断刷新历史纪录。实测最高产量为岐山县的亩产812.93公斤。5个示范点平均亩产超过750公斤,较去年增产50公斤以上,为实现“吨半”目标产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吨半田”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和生产模式的日趋完善,将更好引领和带动关中灌区小麦、玉米产量的全面提升,进一步提高种粮效益,调动新型主体和广大农户种粮积极性,在稳住陕西粮食生产基本盘、提高全省粮食自给率、确保全省粮食安全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6月9日,陕西省科学技术厅组织7名省内高级农业技术专家,对华阴农场种植的“郑麦1860”优质小麦示范田进行实收测产,测得亩产848.92公斤,创陕西小麦产量新高。“郑麦1860”在华阴有如此高的产量,主要得益于采用滴灌水肥精准调控、小麦宽幅沟播等技术。
 
  作为种业大省,陕西设立现代种业专项资金,在省域内组建9个商业化联合育种体,支持种业企业和科研院校开展科技攻关。目前,全省主要粮食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8%以上。
 
  通过“一稳三提”综合措施,陕西实现了粮食连年丰产,确保今年夏粮丰收,秋粮丰收在望,实现农业生产稳中向好,彰显经济发展韧性。
 
  工业运行稳中加固,省属企业凸显“压舱石”作用
 
  5月11日,陕煤集团所属小保当公司全国首套国产中厚煤层450米超长智能综采工作面成套装备联合试运转;今年以来,陕煤集团加快推进榆林化学180万吨乙二醇项目等54个重点项目建设,狠抓煤、化、钢、电等企业满负荷生产。
 
  6月30日,延长石油30万吨/年CO2捕集装置顺利投产……此前的6月2日,延长石油向所属油气煤企业发出“动员令”:最大限度释放原油、天然气、煤炭优质产能,保障能源安全稳定供应。
 
  陕建集团实现了整体上市并奋力向世界500强冲击,产业链不断向新能源、建材物流、劳务服务、物业管理、类金融等领域扩展。今年以来,陕建集团积极向央企,向山东、重庆等地拓展业务,并与本省重点开发区、省属企业等进行紧锣密鼓地对接。一季度,该集团实现新签合同额880.95亿元,同比增长12.51%。
 
  陕西粮农完成粮食加工量53万吨,陕西水务集团供应自来水9994万吨,为全省经济社会平稳运行和民生保障作出了积极贡献。
 
  陕汽控股、法士特面对国内市场需求下降的冲击,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海外订单和出口创汇同比分别增长98%、30.96%。
 
  从这一连串的事例不难看出,上半年,陕西省属企业在全面复工复产的基础上,积极满产、多产、快产。以自身发展的“稳”应对外部环境的“变”。上半年,省属企业全力以赴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提质效,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2%,利润同比增长64.1%,呈现恢复增长态势,发挥了经济“压舱石”作用,为稳住经济大盘提供了有力支撑。
 
  正如胡清升在发布会上所介绍的,“上半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6%,增速居全国第5位。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能源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6个百分点,有力支撑了工业较快增长。代表高技术产品的新能源汽车同比增长5.3倍,太阳能电池同比增长6.9%……”
 
  陕西是能源资源大省,传统能源资源企业一直是陕西经济保持韧性的基础,是陕西经济传统的“压舱石”——上半年规上采矿业同比增长9.9%,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0%,电力、热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增长3.1%。
 
  与此同时,陕西经济转型发展也亮点纷呈,后劲十足——非能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2%,高于能源工业增速1.2个百分点。非能36个行业中27个实现正增长,占比较大的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增长28.0%,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增长17.7%,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增长11.5%,汽车制造业增长5.4%。
 
  此外,固定资产投资平稳增长,基础设施投资持续加快。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9.4%。国有控股投资、民间投资分别增长22.2%和2.6%。
 
  总的来说,疫情冲击之下,工业企业是陕西经济增长韧性的重要保障,省属企业凸显“压舱石”作用,能源企业韧性依旧,非能源企业异军突起,彰显出陕西经济转型发展的亮点和后劲。
 
  服务业稳步恢复,消费市场回暖升温
 
  “上半年,全省服务业运行稳定恢复、持续改善,服务业增加值同比增长2.6%。分行业看,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增加值增长11.0%,金融业增长7.3%,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长1.2%,批发和零售业增长0.1%,房地产业下降0.8%,住宿和餐饮业下降2.1%。”如胡清升所介绍,“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9.55亿元,同比增长0.3%。”
 
  今年初春的这波疫情,对于陕西第三产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重创。特别是一季度,西安旅游在春节前后的传统旺季,几乎瘫痪。入夏以来,陕西各地出台了促进消费的一系列政策,推动消费市场逐步回暖。
 
  6月1日,华山首次实行免门票实名预约登山活动。6月1日-20日,登山人数高达15万人,短短20天的游客数量超过今年前5月的总和,一举恢复到往年水平。6月份,华山旅游综合收入达到1亿元。
 
  6月下旬,陕西又启动“中华美食荟·知味陕西”餐饮消费季。从6月24日起到9月底,全省107个区(县)、140条街区开展为期3个月的餐饮促消费活动。从各地热闹火爆的夜市场景来看,消费市场回暖很明显。
 
  7月上旬,陕西省文化和旅游厅、省商务厅、西安市政府联合主办了2022陕西省夏季文旅消费季暨“关中文旅大集”系列推广活动。其中,包含举办关中文旅大集、“魅力非遗 寻味三秦”非遗美食节、“艺”起来看陕剧、丝绸之路国际旅博会等系列文旅活动。推出主题为“从秦岭到黄河边走边唱”的12条夏季精品旅游线路、298场户外音乐节等文旅主题活动……让广大群众在“游绿水青山、哼陕南小调”“看关中平原、吼大秦之腔”“观黄土地、唱陕北民歌”等系列活动中带动和促进全省文旅市场快速升温。
 
  省市出台的一系列刺激消费的政策,各地因地制宜的举措,正在刺激消费市场快速回暖,为陕西经济增长注入后劲。
 
  对外贸易稳中提质,对外开放促生经济韧性
 
  据胡清升介绍,“上半年,陕西省进出口总额2362.2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1442.34亿元,同比增长28.7%;进口919.93亿元,同比下降16.9%。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33.6%,比上年同期提高5.8个百分点;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34.5%,比上年同期提高2.6个百分点。”
 
  不断攀升的对外贸易,证实陕西对外开放的路径越走越实、越走越宽,也彰显了陕西外向型经济的增长韧性。
 
  记者从西安海关获悉,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保持增长。上半年,陕西对韩国进出口484.8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0.5%;对欧盟进出口296.4亿元,同比增长11.7%,占比为12.5%;对东盟进出口269.5亿元,同比增长32.1%,占比为11.4%。同期,陕西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459.9亿元,同比增长26.9%,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5%;对RCEP其他国家进出口932.7亿元,同比增长4.4%,占比为39.5%。
 
  集成电路等机电产品出口是今年上半年的外贸亮点。上半年,全省机电产品出口1296.4亿元,同比增长28.4%,占全省出口总值的89.9%。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出口629.6亿元,同比增长27.3%;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88.4亿元,同比增长49.6%;太阳能电池出口164.9亿元,同比增长59.8%;汽车(含底盘)出口30.2亿元,同比增长38.3%;锂离子蓄电池出口同比增长8.8%。此外,同期全省农产品出口20.5亿元,同比增长23.5%;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11.3亿元,同比增长12.4%。这些数据充分说明,陕西对外贸易结构持续优化。
 
  中欧班列长安号上半年的“成绩单”也很亮眼:1月至6月,长安号开行1791列,运送货物总重达151.9万吨,重箱率100%,班列开行量、重箱率、货运量等核心指标稳居全国前列。
 
  作为内陆型省份,陕西对外贸易增量大、质量高、运输快,这充分说明了陕西经济增长的韧性,更彰显了陕西对外开放的步伐越来越稳健。(文/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