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陕南生态产品的价值转化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人气: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探索推广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路径,选择具备条件的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探索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为了落实中办、国办《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安排部署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工作,探索创新县域乡村产业振兴的经济增长极,建议在陕西未列入国家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范围之前,由汉中、安康、商洛三市选择部分县(区)先行先试,为全面系统地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可借鉴推广的示范样板。同时,通过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加深对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的理解,为后续在全省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提供坚实的认知基础。
 
  陕南地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具有良好的资源优势和工作基础。一是生态资源优势。陕南是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地,提供近70%的水量,森林覆盖率在70%以上。其中,汉中被公认为地球上同一纬度生态条件最好的地区之一,9县区位于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安康水资源总量占陕西省的60%,提供丹江口库区66%的入库水量,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也是陕西乃至西北地区茶叶、蚕茧、油桐、生漆主产区之一。商洛文化旅游资源丰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连续八年保持全省第一,有286种适生中药材列入国家“中草药资源调查表”,50多种大宗药材畅销全国且部分出口,野生动物物种1000多种,有着“核桃之都”“板栗之乡”等金字招牌。二是新兴产业优势。汉中文化旅游、健康养生、体育休闲等新兴产业发达,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总数20个、地理标志商标17个、有机认证产品153个,均居全省第1位。安康是全国最大的自然富硒区,54%土壤硒含量达到中硒以上水平,开发富硒产品品系200多个,富硒产业连年保持30%左右高速增长。商洛是全国首批、全省唯一的循环经济示范市,十大循环产业链全部投产,16个循环经济标志性工程基本建成。三是有开展试点工作基础。陕南三市高度重视试点工作,组织领导干部赴浙江、江苏、福建等地学习考察,制定试点工作方案,为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做好了充分准备。为此,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一是建立各级政府工作试点机构。由省市有关部门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对陕南三市试点县进行指导协调。以试点县为单位,由发展改革部门牵头,会同财政、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农业农村、文化旅游等相关部门,组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各项工作任务的精准落实。
 
  二是以县域乡村产业振兴部署试点工作。按照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整体规划要求,选择特色鲜明、基础条件好的部分县(区)作为省级试点县,发挥政府职能部门对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制度设计、经济补偿、绩效考核和协同合作等方面的主导作用,统筹部署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保护修复重大工程,积极开展生态环境系统整治,拓宽生态补偿资金来源渠道,加大生态补偿购买力度,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立足于优质生态资源,搭建生态产品交易市场平台,探索绿化增量责任指标交易、清水增量责任指标交易等方式,合法合规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健全碳排放权交易机制,探索碳汇权益交易试点;探索生态产品调节服务价值市场化机制,推动农商文旅体养融合发展,以打造生态品牌提升多种生态产品有效价值,实现生态资源优势向经济发展优势转化,推进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助力全面乡村振兴。
 
  三是构建县域生态系统价值核算体系。试点县应按照国家区域性发展战略部署,编制跨流域、跨行政区域建立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试点方案;统一核算模型、指标体系、评估方法、数据来源等,构建符合区域实际的生态系统生产总值核算体系;立足县域生态产品优势领域和已有基础,探索建立优势生态产品价值评价体系,制定生态产品价值核算规范,形成可推广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办法,为生态资产管理与生态产品可持续供给提供技术支撑,形成可复制推行的生态产品价值核算标准体系。
 
  四是创新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机制。加快培育绿色转型发展的新业态,以市场化经营开发推动县域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积极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新模式,在深化排污权、碳排放权、碳汇、水权交易的基础上,逐步构建各类自然资源资产与生态产品融合的公共资源市场交易体系。试点县应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参与生态建设、环境保护、资源交易等经营活动,采取股权合作、委托经营等方式,吸引优质社会资本参与生态产品市场化经营开发,推动生态资产价值有效转换,提高生态产品价值转化效率;建立基于生态产品的“占补平衡”机制,借助生态指标或生态信用推动公共生态产品的市场交易;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建设生态产品交易中心,发挥电商平台资源、渠道优势,扩大经营开发收益和市场份额;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财政税收制度和绿色金融政策,为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提供金融产品和有效服务,不断提升生态产品从确权认证到价值核算再到市场化交易等各个环节转化率,提高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的社会效益、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
 
  五是夯实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智力支撑。强化专业建设和人才培养,在有条件的大学或科研院所创建新型专业智库,培养农、林、水、土、矿产、金融等专业的复合型人才;结合全国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典型案例,加强县域各级领导干部特别是从事相关工作人员的培训,为开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试点工作提供智力支撑。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省委政研室原副主任 王 东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省政府研究室原主任 田忠林
 
  西安交通大学人文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博导 蔡 萌
值班编辑:艾米杰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