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西渭携手 共建西安都市圈

发布时间:2022-08-0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人气:
   
  西安向西20公里是咸阳;向东50公里,就是渭南。
 
  对于西安都市圈来说,若果说咸阳是大西安的“左膀”,渭南无疑是西安的“右臂”。从地缘上看,西安市临潼区、港务区、阎良区与渭南市临渭区、高新区、富平县等紧密相连,无缝对接。正如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所说,“西安、渭南山水相连、人文相近,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守望相助、手足相亲的一家人。”
 
  从2012年2月,陕西出台《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到2018年1月15日《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得到国务院批准,西安和渭南,融合发展的步伐日益加快。特别是今年2月22日《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西渭紧密携手的愿望更迫切,融合发展的步伐更快捷,更稳健。
 
  两市携手,紧密融合图发展
 
  5月22日,西安和渭南又聚在一起,召开了推进融合发展工作会议。在这次会议上,陕西省委常委、西安市委书记方红卫,渭南市委副书记、市长陈晓勇分别讲话。西安市市长李明远主持会议。西安市委副书记赵璟,渭南市委副书记郑维国出席。西安市领导王晓林、和文全、吕来升和渭南市领导王心、高振鑫、李军政、薛清军、吴峰,以及两市有关部门和区县、开发区的负责同志参加会议。
 
  从参会者来看,可谓阵容庞大,级别之高,绝无仅有,足见两市携手合作的决心,融合发展的热情。会上,双方总结梳理前期工作情况,研究确定推进西渭融合发展的制度安排。
 
  方红卫指出,“西渭融合在路上,进入提质加速、全面深化的新阶段,要进一步深化认识、解放思想,正视发展中的机遇挑战,加强交通、产业、规划等方面衔接沟通,真正发挥区域产业协同作用,在共建西安都市圈战略框架下谋划发展,打造全方位合作新典范”。
 
  方红卫强调,西渭融合要抢抓机遇,把握战略趋同前提,紧扣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定位,深度服务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国家战略。要借势借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统筹创新资源开放共享、高效协同,依托西渭东区、富阎板块等载体,全方位参与、全要素集聚,全面促进两市创新链、产业链融通,携手把科技创新氛围做浓、平台做大。西渭融合要融实,立足服务市场主体和市民群众,优化产业布局和资源配置,加快政策、技术、资金集聚,全力打造发展生态链,提升区域竞争力,共同努力把“蛋糕”做大,确保西渭融合发展取得实质性进展。
 
  陈晓勇指出,“我们将紧扣建成黄河中游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核心示范区总目标,通过对接交流,学习借鉴经验,深化合作事项,推动西渭融合提速发展,全面融入西安都市圈建设。要在规划同图上全域融合,探索规划融合新路径,推动渭南各项规划与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精准对接。要在产业相融上做大平台,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园区项目建设,全域统筹科创资源,协力推动重点产业相融相补、相互赋能。要在项目联建上合力攻坚,建立跨区域重大合作项目推进机制,共同打造全省区域协同发展的合作样板。要在发展共享上倾力推进,加强生态环境共保共治,推动教育资源整合共享、医疗资源协作互助,让两市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要在高效落实上创新机制,共同推进合作事项落地,推动西渭融合发展取得新成效。”
 
  李明远在最后总结时强调,要加强沟通衔接,建立常态化联席会议工作机制,加紧对接协调解决相关问题,确保各项工作任务有力有序推进。要敢于先行先试,不断创新举措,优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市场化、同城化、一体化发展新格局。要勇于担当作为,立足当下、着眼长远,强化市域协同、创新引领、区域联动,在交通互通、产业互动、资源开放、服务共享等方面深化合作,共同推动西渭融合发展不断开创新局面、取得新成绩。
 
  梳理历史,融合历程漫漫
 
  “西渭融合发展”,早在2012年就已经提出。彼时,“西咸一体化”的呼声已经喧嚣10多年,西咸融合发展的动作也很频繁。
 
  2012年2月,陕西出台《关于支持渭南加快建设陕西东大门的若干意见》,目的是“促进渭南加快从传统农业大市向新型工业城市转变,提高城镇化水平,增强总体经济实力,推动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实现更高层次上的开放开发。”
 
  “推进西渭融合发展,加快富平建设与发展,支持韩城可持续发展”是其中三个战略重点。
 
  第一,支持韩城可持续发展:2012年,韩城市被列为陕西省内计划单列市试点,在经济管理、财政税收、行政管理等方面赋予更多权限。
 
  第二,推进“西渭融合发展”:上述《意见》出台后,渭南随即全面启动“西渭融合”工作,并展开与西安市的对接工作。2013年6月8日,西安和渭南两市人民政府签署关于加快西渭融合发展战略合作的框架协议。
 
  第三,加快富平建设与发展:到2018年,渭南把富阎产业合作园区富平板块整体交给西安管理。这是“西渭融合”的一个大动作。
 
  2018年1月15日,国务院批复同意《关中平原城市群发展规划》,将渭南定位为“一圈一轴三带”空间格局中的重要节点城市和区域性交通枢纽。渭南市在关中城市群中的次核心地位,脱颖而出。
 
  2020年10月29日,西安市长李明远带队赴渭南市,与渭南市召开西渭融合发展座谈会,签署《西渭融合重点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公开新闻,两市主要负责人悉数到位:西安市长李明远讲话,时任渭南市委书记魏建锋主持。时任渭南市市长王琳,西安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玉苏甫江·麦麦提,渭南市领导郭志英、王晓军参加。
 
  《西渭融合重点项目合作框架协议》提出,两市合力推进“轨道交通、富阎产业合作园、公路规划建设、铁路专用线及物流基地、城市供水、航空产业发展”等8个重点项目建设。
 
  2021年1月15日,渭南市政府审议了《西安市人民政府渭南市人民政府加快推进西渭融合发展规划建设西渭东区合作协议》。西渭东区,成为西渭融合的新板块。
 
  之前,西渭两市已经在富平—阎良、临潼—临渭、临渭—蓝田等多个板块,深化毗邻区域融合发展。尤其是富平积极融入西安“北跨”战略,不仅优化了西安产业空间布局,还推动了渭北工业大走廊的发展,使之正成长为西安新增长极。
 
  在渭南“十四五”规划及近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均可发现“西渭融合”是其重点工作之一。“深化西渭融合,积极参与西安都市圈功能布局,依托西渭东区、富阎产业协作区,服务西安、发展渭南”,成为渭南近些年的态度。渭南在《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中更是表示,渭南要积极承接西安功能疏解和产业外迁,建设渭北工业新区;深度参与关中协同创新,推进高新区自贸协同创新区建设;支持富阎产业园区建设、三秦汽车配套产业园建设;借力曲江文旅品牌优势,推进华州区建设西渭东区,打造全国科创和文旅融合发展产业新城。
 
  发展规划:西安“东拓”,渭南“西融”
 
  “东拓、西进、南控、北跨、中优”,是西安规划的“十字方针”。西安“十四五”规划中也依然强调“东拓”,提出推动西安与渭南等城市融合发展。
 
  西安升格为国家中心城市,着力构建大西安都市圈,构建“一圈一轴三带”空间格局,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命题。按照《大西安2050空间发展战略规划》,以加快大西安新兴功能的拓展的“东拓”,重点就是通过大西安新中心、临潼文化旅游度假中心、临渭现代服务中心的打造,辐射带动整个东部区域发展。
 
  渭南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提出“西融、东扩、北跨、南优”,八个字浓缩了渭南发展“新方向”。“西融”便是向西融入大西安发展,打造“西安—渭南经济一体化”协同格局。
 
  在渭南提出城市新的规划战略中,与西安融入有两个发展轴:一是渭蒲富一体化发展区,一是临渭沿线城镇发展轴。其中,渭河北岸是渭南制造业升级、发展专业化物流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载体,是城市长远发展的主要方向。而以渭河景观廊道为主的滨河新区,就成为渭南经济开发区与主城区之间,提升城市环境与品质的重要区域。
 
  “十四五”时期,西渭融合一体化作为渭南发展的一个主攻方向,渭南将围绕西安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区域定位,把中心城市西渭融合、富阎一体化作为“三极多中心”的重要增长极。
 
  国家战略造就城市能级提升,渭南作为陕西东大门,大西安都市圈“东拓”桥头堡,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同协作、生态环境联合治理、公共服务共建共享等方面全面发力,不断实现与西安的资源共享。
 
  产业布局:左膀右臂,不可或缺
 
  今年2月22日,《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获批。规划范围主要包括西安市全域(含西咸新区),咸阳市、铜川市、渭南市部分县(区)和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面积约2万平方公里。
 
  从距离上看,咸阳和渭南主城分别距离西安约20和50公里左右,车程大概在30-60分钟。这对于西安都市圈来说,咸阳和渭南无疑是其“左膀右臂”,缺一不可。2021年,咸阳、渭南GDP尚能达到2000亿元以上,“左膀”和“右臂”,经济实力不相上下。但是,两市在产业布局上,却各有千秋,尽量与西安互为补充。
 
  《西安都市圈发展规划》支持咸阳优化城市空间发展格局,承接西安部分产业转移,加快新旧动能转换,建设西安都市圈核心区。支持渭南全方位深化与西安市融合发展,加强产业配套协作,推动工业倍增,构建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在现代产业体系上,渭南已经初步构建起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食品医药、新能源材料、航空制造五大产业集群。今后的渭南,将形成高端装备制造、食品加工、新能源、新材料为主导产业,传统能源、精细化工、有色冶金为支柱产业,现代特色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共同稳步发展的格局和目标。
 
  渭南的产业布局,可以作为西安大型企业的产业配套基地,西安能够引导产业梯度转移,将西安丰富的科教资源和研发成果转化,在渭南落地生产,实现“西安研发,渭南制造”。
 
  在建设关中先进制造业大走廊中,渭南的作用更不容小觑。
 
  陕西以陇海交通线为主轴,以西安、宝鸡、咸阳重点制造业板块为主体,以渭南、铜川、杨凌示范区和西咸新区先进制造业为补充,集中布局一批军民、央地、部省、省市共建先进制造项目和平台,承接国内外高端制造业转移,加大资金、土地等保障,推进产业发展空间相对集聚、功能适度错位、产业链相互配套,构建以西安为中心、以宝鸡为副中心、横贯关中平原的先进制造业大走廊和国防科技工业产业带,打造我省工业发展的“主脊梁”。
 
  西安都市圈,拉近了西安和渭南的距离。两市携手更紧密,交往更融洽,产业更合,发展更稳健。(文/记者 张义学)
值班编辑:艾米杰

上一篇:县域经济:陕西亟待跨过的门槛

下一篇:没有了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

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众致律师事务所陕公网安备 6101020200025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