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看外贸,今年上半年,陕西进出口总额2362.26亿元,同比增长6.0%。其中,出口1442.34亿元,增长28.7%,高于全国15.5个百分点,居全国第11位;进口919.93亿元,同期贸易顺差522.41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33.6%,民营企业进出口占进出口总额的34.5%。
前5月,加工贸易进出口1100.1亿元,同比增长24.3%,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5.9%,其中出口728亿元,同比增长46.7%,进口372.1亿元;一般贸易进出口640.7亿元,同比增长26.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32.5%,其中出口333.7亿元,同比增长31.8%,进口307亿元,同比增长20.7%。
前5月,对韩国进出口400亿元,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20.3%;对中国台湾进出口316.6亿元,占比为16.1%;对欧盟进出口242亿元,同比增长19.1%,占比为12.3%;对东盟进出口224.2亿元,同比增长38.8%,占比为11.4%。同期,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进出口380.2亿元,同比增长32.2%,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19.3%;对RCEP成员国进出口771亿元,同比增长5.9%,占比为39.2%。
前5月,全省外商投资企业进出口1175亿元,同比增长8.6%,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59.7%,其中出口733.7亿元,同比增长45.6%;民营企业进出口652.3亿元,同比增长17%,占比为33.1%,其中出口405.8亿元,同比增长26.1%,进口246.5亿元;国有企业进出口138.7亿元,占比为7%。
前5月,机电产品出口1080.9亿元,同比增长35.5%,占全省出口总值的90.4%,主要包括集成电路出口534.6亿元,同比增长32.9%;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部件出口246.8亿元,同比增长67%;太阳能电池出口126.7亿元,同比增长61.7%;汽车(含底盘)出口24.6亿元,同比增长39.4%;锂离子蓄电池出口23.5亿元,同比增长15.1%。此外,全省农产品出口17.7亿元,同比增长24.3%。
再看内需,今年上半年,全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89.55亿元。其中,限额以上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523.53亿元,同比增长1.4%。5月份,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0%,6月份增长13.7%,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按经营单位所在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4390.02亿元;乡村599.53亿元,增长8.2%。按消费形态分,餐饮收入483.14亿元;商品零售4506.42亿元,增长0.6%。商品零售方面,限额以上单位实现商品零售2380.42亿元,同比增长1.8%。
其中,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1.3%,拉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9个百分点,成为消费品市场稳定恢复的重要支柱。粮油食品类增长16.7%,饮料类增长7.6%,烟酒类增长5.8%,共拉动限上消费品零售额增长2.3个百分点。全省23类商品中有18类增速高于前4个月。
在碳达峰、碳中和及能耗双控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车增长态势好于传统燃油车,新能源汽车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1.1倍,拉动限额以上企业(单位)消费品零售额增长1.7个百分点。
上半年,限额以上单位通过公共网络实现商品销售452.10亿元,同比增长5.9%;占限上单位消费品零售额的17.9%,占比较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
通过内资外资、外贸内需数据表现可以看出,陕西今年以来的经济数据跑赢大盘,疫情控制较好是一个重要因素。另一方面是陕西在“增量政策”、创新财政金融方式、推进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开放水平、提振消费能力、稳定就业需求等方面谋篇布局,实现了经济稳、民生安。(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