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就有生活底气——陕西职业技能提升三年行动采撷

2022-06-08 18:43:00 来源:西部决策网
  “我希望通过培训学习,让我的‘羊蹄’有长远的发展和进一步的提升,让我们的‘羊蹄’走得更远……”在延安的二道街,“李老二羊蹄”小吃店店主李金龙对未来如是期望;“我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希望通过我的双手能帮助那些贫困人口走出这片大山。”因一把修脚刀走上致富道路的郑远元,不仅实现了自身做一名企业家的梦想,还帮助更多的人走上致富路,生活得更有底气。
  
  在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三年收官之时,我们欣喜地看到,越来越多的人通过培训实现了自我价值,越来越多的特色产业带动乡村振兴,撬动县域经济发展。请看记者从中采撷的故事……
  
  延安:特色小吃红遍了天
  
  “初中毕业后不久,我便子承父业开始卖羊蹄。经过十多年的发展,按照庄户人来讲,可以说现在发家致富了,未来希望我的羊蹄可以像沙县小吃一样走遍全国,做得更大更远。”
  
  通过电话,李金龙向记者讲述了他与“李老二羊蹄”的故事。
  
  原来“李老二羊蹄”的发起人叫李延平,是李金龙的父亲,因在家排行老二,被人称为“李老二”。出生于陕西省米脂县偏远山村的李老二先前以卖调料为生,卖了20年,却依然面临经营不下去的现状。
  
  偶然一次,他的儿子说想吃羊蹄,问他能不能买几个。李老二不忍拒绝,买了给儿子吃。谁知,儿子吃了后一直说好吃,过上几天又吵着要吃。李老二一下被点醒,想着根据他卖20年调料的经验,自己可以配置调料做羊蹄来卖。于是他便在延安大东门摆了个小炉子开始卖羊蹄。从最初一天卖几十个,到一次次的尝试改进,再加上李老二为人大方厚道,经营的越来越好。2003年便注册成立“陕北李老二麻辣羊蹄”。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大,儿子李金龙子承父业,开始继续经营店铺。1986年出生的李金龙有想法有魄力,尤其是在2020年,他通过参加延安市人社局组织的地方特色小吃培训,学习了别人配料用料、开店经验、食品安全知识等做法后,进一步增强了他做大做强特色小吃的想法。
  
  李金龙说,每个人都有梦想,但归根于生活时还是要接地气。从起初卖羊蹄摆路边摊是为了解决“吃不上饭”的温饱问题,到如今发展成为延安当地的名小吃,并走上了富裕之路,李金龙的人生价值得以体现。

  位于延安二道街小吃一条街上的“李老二羊蹄”店
  
  如今的“李老二羊蹄”已远近闻名,成为延安二道街的“网红打卡地”。通过培训,李金龙已将所学知识与自己的产业紧密结合,经过实操整改后逐渐走上了正规,技术与管理也日趋完善。现在的生产模式已经由过去的地摊改成了店面,还增加了真空包装、外卖等多种经营,规模逐步壮大起来,成为延安特色小吃的一个典型代表,深受广大市民和外地消费者的喜爱。未来他希望能脚踏实地用心经营好这份特色产业,为延安特色小吃代言。
  
  与李金龙一样因参加技能培训而获益的还有很多,来自延安市安塞区的民营企业家张伟就是其中的一位。
  
  张伟1990年初中毕业后便辍学在家务农。一年后不安于现状的他决定去延安职业技术学院学习烹饪,结业后到一家酒店打工,后升任厨师长。1995年,他决定自己创业,开办了人生中第一家餐饮酒店——安塞迎宾酒店。后因缺少经验、经营不善而不得不关闭。几经周折后,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资金,2016年又开办了安塞区标杆型酒店——金芙蓉酒店。随着酒店效益的不断提升,张伟有了进一步发展的想法,他把目光瞄准了延安的小吃产业。
  
  然而张伟看好的延安小吃,想把它做大做强,却苦于人才难寻。正当一筹莫展的时候,一个大赛解决了他埋藏心里许久的大疙瘩。
延安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训成果展示技能大赛
  
  原来,延安市人社局为了解决全市城镇待业人员、农民工、贫困劳动力等困难群体就业,开展了地方特色小吃培训,组织了创新创业大赛,借助小切口,解决大难题。张伟作为评审,参与了由延安市人社局组织的地方特色小吃技能培训成果展示技能大赛,并挑选出了他苦苦寻求的人才,通过进一步培训上岗,解决了用工难的问题。
延安市宝塔区陕北特色小吃技能大赛
  
  如今,张伟所经营的酒店创办了安塞特色农产品加工厂,经营的安塞特色羊肉——安塞地椒羊肉在延安本地颇有名气,目前已在其他市区开有连锁店。
  
  宝塔区二道街夜市经营者白金龙也是技能培训的受益者。参加过培训后他高兴地说,以前不知道做什么,经过技能培训后,经营了这么个摊位,一个月下来能挣三四千元,给家里增加了不少补贴;还有学员表示:“感谢政府搭建的这个培训平台,并由最有名的小吃师傅现场教学,不愁学不到本事了。”
  
  一场比赛既服务了企业,又解决了老百姓的就业,达到了一定的社会功效。
  
  据介绍,自2019年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开展以来,延安加快建设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劳动者步伐,累计培训12.7万人次,其中重点群体5.5万人次、企业职工7.2万人次。
 
  
  尤其在2020年,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延安市人社局积极行动,全面开展助企稳岗培训活动。5个月内,全市13个县开展45期地方特色小吃培训,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致富一户、带动一片的连锁效应,真正让延安地方特色小吃职业技能培训“落地生根”。支持围绕特色小吃创业、建设特色小吃就业扶贫基地和社区工程等,扩大产业、促进就业、扶持创业。
  
  安康:紫阳修脚师成为“时尚宠儿”
  
  “我没有文化,也没有技术,出去干别的也没有人要,直到后面政府来我们家宣传,说紫阳县在举行免费培训,不要钱,还能学一门技术,我就抱着试一试的态度去参加了培训。”2014年10月,陈付顺参加了紫阳县第11期修脚师培训班,从此干起修脚行当 。
  
  陈付顺,来自陕西省紫阳县东木镇。幼年辍学的他只上过小学一年级,可以说目不识丁。父母靠务农为生,为了改善生计,他先后在煤矿、砖厂做过工人,也跑过摩的,虽然做过很多的工作,却始终没有挣到什么钱,生活过得十分困难。
  
  参加培训后,陈付顺便加入到远元集团修脚行业中,开始立足。
  
  “入职的第一个月,我就拿到了4000多元的工资,这在以前我是想都不敢想的。”为了更好地学习技术,陈付顺每天最早来到店面,别人按摩、修脚时,他就在旁边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他积极询问店长。很快,他的个人技能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还收获了一大批粉丝,自己的收入翻了几番,现平均每月都能拿到1万多元的收入。
  
  作为一个没文化、没背景、没手艺的农村人,陈付顺非常感谢所在的远元集团为他提供的平台,让他实现了自身的人生价值,更让家人过得更加幸福。
  
  而要追溯起紫阳修脚业,则不得不提远元集团的创始人——郑远元。
  
  郑远元来自紫阳县一个非常偏远的山村——高桥镇铁佛村。迫于家庭贫苦、上学路途遥远等问题,14岁的他就迫不得已在外闯荡,远赴四川达县投奔姨父学习杂技和中医,也曾干过厨师,做过工人,最后选定以摆地摊修脚谋生。
郑远元在店面为一线员工做示范
  
  2003年,他在汉中开始摆地摊。“那个时候修脚一次三块钱。为了获取客户的信任,每个脚修下来要一个小时。基本早上九点钟出摊,一直摆到天黑。”郑远元说。然而虽然辛苦,当晚上路灯亮起来的时候,他算了算一天所得,竟然赚了120元!这对于他来讲可是一笔不菲的收入,直到现在回忆起这“第一桶金”,郑远元至今难忘。
  
  尝到了甜头的郑远元在积累了一定资金后,开始谋划下一步怎么走?在一位老顾客的建议下,2005年底,郑远元的第一家修脚店开业了,面积虽然只有30多平方米,却成为了他实现梦想的开始。
  
  郑远元说:“我的员工第一拨是我的亲姐和亲嫂。那个时候我让他们来帮我。加入后,他们发现修脚这行有前景,于是就带动老家的人一拨一拨的加入到这个行业。”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对于郑远元来讲再恰当不过。从地摊修脚工到“郑老板”,再到如今成为集团的董事长,郑远元用实际行动印证着技能如何改变人生。如今,远元集团开设的专业修脚房有6520家,分布在全国30个省市区,带动5万多人稳定就业。
  
  “我不仅要改变自己的命运,更要帮助更多的人走向致富道路。”致富不忘桑梓情,郑远元常怀一颗感恩之心,在自身得到长足发展的同时,他更想带动家乡及周围更多的人走出大山,走向富裕,于是他想到了开设修脚师培训。
  
  “发展的时候最大的瓶颈就是人员。而很多人对这个行业又用有色眼镜看待。于是我就想到了和政府合作,当时先找的是紫阳县人民政府,经交流后初步达成由政府负责招生,企业负责培训就业的意向,最终形成了‘政府主导,龙头企业引领,定向培养、定向就业这么一个闭环模式’”。郑远元就是要将这种模式通过建立学校来推广实现。
  
  自2014年至今,远元集团先后与安康市紫阳县、岚皋县、旬阳县等地政府合作,开办培训项目,为当地的技能人才培训搭建了一个好平台,成为领跑陕西创业经济、农村经济、县域经济的一大亮点。目前已累计培训修脚技师4万余名,带动5万多人致富,帮助2万多名贫困人口实现稳定就业。郑远元凭借一把修脚刀修出的“紫阳经验·安康模式”一时声名鹊起,远近效仿。
  
  在多年努力下,紫阳修脚师已形成独具特色的劳务品牌,截至目前,紫阳县内涌现出多个修脚产业专业村。郑远元的家乡高桥镇铁佛村全村928户村民、1500多名劳动力人口,现常年在外从事修脚行业的达1300人,其中有一半以上购买了轿车,还有一些人在高桥镇安置小区、紫阳县城和安康市区购买了新房。全村农民人均年纯收入高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2倍多,分别是紫阳县、陕西省的3倍和全国的2倍多。
  
  目前全县已有修脚师近4万人,也就是说该县有50%以上的人员都在从事修脚行业。同时紫阳修脚师在全国修脚师总人数中占比达到30%以上,也就是说,全国每三个修脚师就有一个来自于紫阳。
  
  截至目前,紫阳县已累计开展各类培训班726期4.3万人,其中修脚师等系列培训526期;举办家政月嫂、电子商务、职业茶农、养老护理、美发师等其它职业技能培训200期近9000人,培训就业率达到70%。此外,参加特色烹饪培训的学员自主开办餐饮店、农家乐,参加电子商务培训的学员办公司、开网店,催生了一批新的经济实体,带动了服务业发展。
紫阳茶农培训
  
  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无论是延安发展特色小吃为一方百姓拓宽致富路,还是安康紫阳因为“修脚业”带动一方经济,都让老百姓因职业技能提升行动而受益,并撬动了当地县域经济的发展。期待未来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职业技能提升行动会带来更多的福音。(文 / 记者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