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山下新村民

2022-06-22 09:52:5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立夏之后,巍巍秦岭一片苍翠,云雾在山间萦绕,空气中尽是泥土和草木的清香,每一处眼神的停留皆是一幅美丽的山水画。
  
  走进秦岭,不仅是走进了山水画卷,也是走进了“诗和远方”的田园生活。
  
  如今,在秦岭山下的乡村中,有一群人离开城市,成为这里的新村民。他们搞设计、开书院、建花园,实现了自己“诗和远方”的田园梦想,同时也给美丽的乡村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这群人为何要离开城市成为新村民,他们在这里构建了怎样的新生活,又给美丽乡村带来了什么样的新变化?让我们一起在秦岭山下的洋峪口村寻找答案。
 
  
  驱车探寻“人间理想”的田园生活,没想到只用了短短半小时,就从高楼林立的都市切换到了秦岭山下的美丽乡村。
  
  洋峪口村位于西安市城南30公里处,是秦岭北麓七十二峪之一,峪内林木葱茏,河涧泉水清冽。村子周围是现代化种植的桃园和葡萄园,沿着干净整洁的村路走下去,一片美丽的田园风光。听得见花间的鸟鸣,看得见山岭间的云聚云散,在这里,眼睛里有四季,生活里有自己。
  
  忙忙碌碌于公益事业的石萍,把她对田园生活的热爱倾注在了洋峪口村的一个小院子里。看似简单的房子走进去却“别有洞天”,通顶的大书房,秦岭最佳观景处的露天阳台,房屋的每一处设计都体现着石萍对生活的理解。
  
  如今,热心的石萍把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投入到村子的建设中,完全与村里事务和村民融在了一起。防疫抗疫期间,作为新村民小组组长的石萍常常一大早组织新村民去做核酸检测,又与新村民一起担任自愿者,为村里捐赠防疫物资、消杀环境卫生,俨然是“把村当家、把村民当亲人”来守护。村里的群众她基本都熟识,左邻右舍关系也极为融洽。不管谁家有红白喜事,她都在被尊为贵宾被盛情邀请。常常一些只能在红白喜事中吃到的特色美食,村民会在宴席结束后,再给她送一些。而石萍也会尽最大的努力去帮助村民,谁家有困难了,谁家的农产品卖不出了,她都会第一个伸出援手,力所能及的帮住村民度过难关。
  
  总是笑容满面的石萍,一头连着村子,一头连着新村民,既是组长,又是领队。在她的厨房,所食用的鸡蛋、蔬菜、瓜果等食材都是采购自村民,变成地道的乡村美食;她的小院时常成为新村民的聚集地,他们在这里抒发心情,碰撞思想的火花。
  
  很显然,新村民的社交关系很多时候是基于趣缘形成的。正如石萍说的那样,“志同道合的人聚在一起,总能有一些相互契合的想法,然后我们就去寻找各种资源努力实现,让乡村变得更好,这是一件特别有意思也有意义的事情”。
  
  最近,新村民们又有了新的想法,石萍说,他们大多人都是党员,现在正与村党支部商议,成立“新村民党小组”,为村子的发展奉献更多的力量。
  
  的确,这些有意思、有意义的事情正在让乡村悄然地发生着变化。
  
  搞建筑设计的闫天兵把工作室搬到了洋峪口村。我们推开他家厚重的大木门,穿过庭院走进了工作室。这里的设计可谓让每一扇窗户都成为秦岭山水的绝美画框,楼顶全包围的玻璃房内,可以静观秦岭四季的美景。
  
  这般静谧、雅致的环境,正好符合闫天兵搞设计时的需求。闫天兵说:“一个好的建筑一定是人、建筑、自然三者的有机结合。一辈子都给别人画图了,在这,我给自己画了理想的建筑设计图。”从他欣然的眼神中似乎透露出了建筑设计师心里的那份对事业的热爱。客厅桌上一摞摞图纸,都是闫天兵在这里设计出的满意作品。他很开心,心中对建筑设计的热爱在秦岭山下找到了完美的存放空间。现在,许多想跟他谈合作的人都慕名来到村里,除了谈设计的,还有想和闫天兵在村里搞项目的。
  
  正因如此,闫天兵通过手中的资源,跟村上的书记联系,为村上种植桃子的果农找到了非常好的销售渠道。今年,桃树已经挂上青果,闫天兵和他的新村民朋友们正在谋划着为村民建立更加完善且固定的销售渠道,努力让村民实现持续增收。
  
  不论建设,还是创业,从前都是从乡村走向城市,而今,许许多多的人带着资源从城市走向了乡村,这“逆流”背后,涌动着人们对生活的新选择。
  
  一路往山上的方向走去,就能看到十分醒目刷着红漆的大门,这便是天宝书院。
  
  天宝书院的创办者是从小习武、懂得中医、写得一手好字的武当人士江立志。听他聊秦岭的山水,聊自然,聊天地,就明白他为什么从武当出发,走遍中国许多地方,选择在秦岭山下创办自己的书院,实现自己的梦想。因为在秦岭的山脉中,不但蕴藏着大自然的奥秘,还可以切身去感受许多事物与大自然的关联,正所谓格物致知。
  
  江立志不但在这里带着前来书院学习的孩子们上山、下河,学习许多自然地理知识,还会带着他们习武,教他们用心去听那一刀一剑挥舞出的声音,感受力量在身体里的迸发,感受人与自然的结合。
  
  对于天宝书院,江立志还有许多设想,他要把更多的资源融入进来,让书院从这里出发,走得更远。
  
  这个书院对于村上的人来说,可是件新鲜事。在整理院落的时候,许多村民前来帮忙,都想看看这位武当人都有什么“真功夫”。一来二去,江立志与许多村民熟络起来,现在书院里的一些工作人员都是这里的村民,他们很喜欢这个肚子里都是“墨水”的小伙子,喜欢听他讲秦岭山脉的故事。
  
  江立志在秦岭山下找到自己梦想开始的地方。和这位武当人一样,从大城市“逆行”至此的人,很多是为了实现自己的在城市中无法完成的梦想,同时也为了找一个安顿身心的地方。
  
  走进清盈花园,似乎走进了画中的庄园,一切都那么的唯美。花园内的一花、一木、一桌、一椅都是对美学的完美诠释。
  
  清盈花园的主人李英把她的花园梦和新的商业模式带进了洋峪口村。李英在这里找到了生活与工作、兴趣与商业、自我认识与社交关系微妙的平衡。
 
 
  清盈花园对外开放的时间不固定,有时,李英会关上大门,在这里邀请三五好友举办小型的音乐会,读书会,大家一起用心的聆听,用心的交流。有时,她会打开大门,举办小型的乡村画展、瑜伽冥想、茶艺展示等活动,让喜爱山水,喜爱花园的人来到这里放松身心,在安静的环境内投入自己,感受内心与自然的密切交流。
  
  在这个过程中,李英对生活的理解和憧憬,对花园的审美和经营,都在不断的给她的内心供给营养。她觉得乡村赐予了人可以调节社交的权利,在弹性的社交中,在微妙的变化中,人与人之间的能量发生着互换。她热爱这种方式,在她的花园中一切变得奇妙而又美好。
  
  现在,村上好几个年轻的姑娘在这里就业,他们跟着李英学习种植花草,打理花园、冲泡咖啡、制作甜点,他们获得了不一样的工作体验。这种通过契合现代人对田园生活的美好憧憬,符合城市文化休闲需求的方式,并将乡村的自然资源完全的开发出来。全新的模式不但“扮靓”了乡村,还开启了新的商业思路。
  
  与在梦想和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的李英不同,赵建军作为洋峪口村新村民的“新生力量”,可是“有备而来”。善于搞经营的他,已经从最近火热的乡村“微度假”热潮中发现了商机。
  
  如今,许多城市人在忙碌的工作之余都喜欢前往周边的乡村采摘、露营,找一个有山有水放松身心的田园已经成为众多人心之向往的地方。洋峪口村如众多乡村面临的现状一样,由于许多年轻人进城务工,乡村有闲置的土地,加之洋峪口村自然资源非常好,距离西安市区仅仅30多公里,十分便利,在这里经营农场项目再合适不过。赵建军已经开始和村上谈起了合作。现代农场,田园风光将把更多人、更好的资源带到洋峪口村。
  
  近年来,城市化进程放缓,大城市已经进入存量时代的城市更新阶段。人口流动跟踪数据表明,城市人口正在向乡村流动,并呈现出增长趋势,这无疑是新时期人们更加多元化的选择,而新村民的出现恰恰对乡村发展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洋峪口村正在因为新村民的到来而不断发生着变化。
  
  村书记郭养峰讲到,这些新村民的到来,让当地村民们看到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他们很新奇,也很积极的参与进来。村民的观念现在有了很明显的改善,很多年轻人已经不再局限于“一亩三分地”,他们跟着新村民学习改良农产品,寻找更好的销售渠道来实现增收,他们了解更新信息,要跟着新村民一起做事情。这是非常好的带动作用,只有人观念的不断转变,乡村才有更好的发展。
  
  的确如此,有人的地方才有发展活动,乡村振兴,关键在人。
  
  正如建造唐代园林的专家冯景亭所说,能够成为新村民的都是对山水和质朴的乡村满怀善意的人,他们希望通过自己的力量能让乡村发生改变。那么,如何把这些积极的想法落实在乡村建设中,就需要大家共同的努力,在这片乡土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产业,吸引更多的人才来到这里。通过产业带动乡村经济的整体发展,并且以更先进的经营模式,更多元化的文化思想去影响村民、带动村民,把点点力量汇聚成强大的动力,乡村振兴才是充满希望的。
  
  为了让这些新村民“留得住”,让更多的新村民“进得来”,洋峪口村也是在实实在在做事情。王莽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宏芳表示,近些年,街办不断加大对洋峪口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修缮村路,建设污水处理站,垃圾分类管理等等,还不断优化吸引新村民、吸引返乡人才创业的政策,发挥好秦岭山脚下的自然资源,发展起属于洋峪口村的特色产业。
  
  一个个小小的乡村院落,实现了城市人“诗和远方”的田园生活梦想,也把新的活力注入到乡村振兴中来。在这里,新村民们用真情、办实事,他们发现了生活的新意义,也为乡村开拓了发展的新方向。
  
  这些新村民,热爱乡村生活,又懂经营,有新的理念,通过他们的方式在乡村中春风化雨,润物无声,可以说是乡村中的“新乡贤”。
  
  乡村需要这样的“新乡贤”,乡村振兴更需要这样的“新乡贤”。(文/冯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