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护秦陵文物 传承中华文明

2022-06-22 10:29:0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就保护历史文化遗产、发挥文物资源作用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做出系列重要论述。2015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来陕视察时强调指出:“黄帝陵、兵马俑、延安宝塔、秦岭、华山等是中华文明、中国革命、中华地理的精神标识和自然标识”,为加强文物保护、传承历史文脉提供了根本遵循。
  
  为了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指示,秦始皇帝陵博物院围绕“创建国际一流文化博物馆,创建世界一流旅游目的地”的发展目标,持续开展秦俑秦文化研究、秦陵文化遗产预防性保护工作,实现保护与利用的协调发展,真正让博物馆文物活起来。
  
  组织学术会议开展专题研究
  
  秦陵博物院持续开展秦兵马俑学术研究活动,于1986年成立秦俑学研究会,连续编辑会刊123期。积极组织国内外学者联手研究文物价值和文物保护方法,成功召开了八届秦俑学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和两次秦兵马俑文物保护研究国际学术研究会,深入挖掘秦陵秦俑的历史、科学、艺术、审美价值。
  
  2016年以来,积极推进与纽约大学、伦敦大学、天津大学、上海大学等签署合作,组织国内顶级专家编写《秦文明丛书》。策划科普讲座和知识竞赛活动,出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丛书、社会教育文库、科普书籍《秦始皇陵及兵马俑》《遇见国宝》《探秘兵马俑》《秦俑百题》等,宣传优秀历史文化。
  
  加快推进秦始皇陵大遗址考古调查和发掘工作,丰富秦陵文化的内涵和文物的展览陈列,采用多手段多方式对秦兵马俑、铜车马的内涵予以阐释和展示。2019年策划的“平天下—秦的统一”展览得到业界好评和观众喜爱,已开启全国巡回展,目前已在贵州省博物馆、长沙市博物馆展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策划体验活动让文物活起来
  
  立足文物研究的同时,积极开展丰富多样的社会教育活动,博物院社会教育部、科研规划部、考古工作部、文物保护部等多部门协作,线上线下同时推进,策划实施品牌教育活动。持续开展“小小讲解员”“遗产小卫士”、大学生志愿者培训活动,让博物馆的文物资源服务社会,服务青少年素质教育。策划开展了“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和“秦陵移动课堂”活动,已走进北京大学、南京大学、湖南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香港弘立书院、美国华盛顿国际学校等100多所校园。策划实施“我是文物修复师——学修兵马俑”“我是小小铸钱匠——学制秦半两”“大秦工坊——学做兵马俑”“我是非遗传承人——学剪兵马俑”活动,围绕兵马俑的保护修复、青铜铸造、陶俑制作等,让学生通过参与活动明白、记住、回味秦陵文物的价值。
  
  “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活动采用寓教于乐、互动参与的模式,力求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秦代历史知识和中国传统文化。针对大学生思想活跃和价值多元等特点,重在突出历史文化理论水平和研究能力提升,开展形式以专题讲座、研讨为主;针对中学生求知欲旺、可塑性强等特点,重在突出历史文化知识的学习普及,活动内容包括知识导入、知识竞赛、手工体验活动等;针对小学生处在人生启蒙和身心发展关键时期,重在突出寓教于乐式的历史文化参与感知,活动形式由“小课堂”“小学霸”“小剧场”三个部分组成,采用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讲述相结合的方式,重在调动学生参与热情,卡通图案配合音乐使得课件具有动感时尚元素,增加了趣味性,快节奏的课程设置符合青少年的身心特点和认知能力,可以吸引全场学生注意力,其互动性、参与性、体验性、寓教于乐性得到师生的高度认可。
  
  “小剧场”最受学生欢迎,目前已创作《荆轲刺秦》《徙木立信》《自相矛盾》等十余个战国故事剧本。同学们积极参与表演,在演剧和观剧过程中传承中华优秀历史文化和爱国、诚信、勇敢、正直、担当的品质。
  
  在西安周边和临潼地区的大中小学校,社教人员、考古领队、大国工匠、修复技师走进学校进行“开学第一课”“优秀历史文化进校园”“学生志愿者培训”活动。丰富教育形式和教育内容,及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服务青少年教育基地的鲜活素材。
  
  加大宣传力度  研发文创产品  
  
  积极宣传秦俑秦文化,多渠道开展营销活动:一是常态化宣传遗产保护相关内容,常态化举办新修订《陕西省秦始皇陵保护条例》宣传、遗产保护知识线上答题活动,放映《保护秦陵、薪火相传》文物保护宣传片。二是重点项目实施专项宣传。2021年与陕西广播电视台策划实施的“5·18”国际博物馆日活动暨铜车马馆试开放直播,全网传播超过3000万人次,直播话题阅读量超过1000万人次,境外10个新媒体平台全程转播,阅读量达1.1亿人次,人民网、央视网、环球时报等59家媒体转播;三是线上传播显现新媒体活力。积极提升新媒体平台传播力,充分发挥了博物院官方账号、权威发布的作用,博物院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账号推出了系列直播,开展云游兵马俑、闭馆的日常、文创产品介绍、文物修复大赛、青年论坛等线上活动。 四是持续在主流媒体发声。全年主流媒体采访拍摄40余批次,参与录制10余次,先后有央视、人民网、陕西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报道,受邀录制陕西卫视《对话书记》《国家宝藏展演季》节目,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加大与社会文创企业合作研发力度,研发《问秦》解谜游戏书、“俑”气雪糕等文创新品172件,营业收入1047.05万元。推出的“俑”气雪糕受到各界高度关注和广泛赞誉,在微博上的阅读量突破3.7亿人次,受到光明网等20余家媒体的宣传报道;研发的“赢天下秦半两茶”“秦贝贝”、《问秦》、“俑流传”啤酒在旅游商品或文创作品大赛中获得多项奖励;“俑”气雪糕和兵马俑复仿品还被指定为第十四届全国运动会官方特许产品。
  
  为了让博物馆文化活起来,让观众把博物馆文化带回家,已推出以“秦风小将”为代表的文化旅游创意产品200余种。2021年推出“秦俑天团”兵马俑盲盒引人关注。盲盒采用铜材质,选取将军俑、跪射俑等具有代表性的形象,憨态可掬的胖胖仪态让观众爱不释手,纷纷下单。“赢天下半两钱”茶,以秦半两货币为原型,选用陕西非遗泾阳茯砖茶,将陕西地域文化与秦文化相融合,延伸了产品的附加属性。
  
  线上活动传承中华文明
  
  全面启动线上系列活动,积极参与国家文物局主办的“云游博物馆”科技惠民活动。加快推进“互联网+中华文明”行动计划,以智慧博物馆建设为核心,加强网络通讯、云计算、大数据等信息技术在文物保护领域中的应用,推动文物保护与现代科技融合创新。
  
  2020年6月,秦陵博物院与“耳朵里的博物馆”团队合作,邀请青少年博物馆教育专家朋朋哥哥领衔主讲,用孩子的视角和深入浅出的形式、生动活泼的语言,面向以小学生为主的青少年群体,推出了线上音频课程《奇遇兵马俑》。课程通过6大模块50个核心点,以趣味问答的方式引出知识点,生动活泼的对话形式,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从2017年开始,秦陵博物院与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协会合作,借助线上远程教育多媒体平台,在美国史密森尼学习与数字访问中心网站合作创建兵马俑数字教育线上项目。项目入选中共中央组织部教育局编写的新发展理念案例《开放发展》一书中,该书被教育部列入全国中小学图书馆推荐书目之一。2021年“秦兵马俑史密森尼数字教育(二期)启动,在史密森尼学习和数字访问中心网站增加秦陵、秦俑文物新的教育模块。(田静  秦始皇帝陵博物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