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中平原乡村振兴的思考

2022-05-13 15:06:07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指示精神,是解决新时代“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是快速推进现代化农业农村建设的重要进程。
  
  关中平原,素有“八百里秦川”之称,地形广袤、开阔平坦、 土壤肥沃、气候温和,有着久远的农业耕种基础,主要生产小麦、玉米、棉花、油葵等农作物。西起宝鸡,东至渭南,南接秦岭,北接渭河北山,属地有西安、咸阳、宝鸡等大中城市。
  
  关中平原乡村的现状
  
  关中平原地区乡村地形风貌一直以来都以“一马平川”示人, 给人一种充实且又略带荒凉的“辽阔感”。随着城乡差异化的不断加剧,村民经济收入和人口结构比例差距逐渐拉大,大量青壮年选择外出务工,逐渐脱离乡村,留守在乡村地区的大部分人口构成为老、幼、妇、残等,成为乡村的“边缘式人物”,年轻群体的大量输出直接导致农村人口老龄化加剧、耕地生产力降低、民宅保有率锐减、环境宜居性丧失。越来越多群体选择放弃“土 地”,奔赴“城市”。
  
  关中平原乡村存在问题
  
  一是农村基础设施不足。目前关中平原地区普遍存在基础配套设施不完善问题,集中供暖、燃气供给、垃圾处理、污水排放、无障碍设施缺失等突出问题,大部分乡村地区冬天还需要“碳炉 子”取暖,日常生火做饭仍依靠“电磁炉”“煤气罐”甚至“柴火棒”,存在严重安全隐患,同时不利于“节能减排”。
  
  二是农民集体意识淡薄。受制于生长环境及固化思维的影响,农民集体意识淡簿,对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认识不足,对“新生事物”缺少集体认同感。习惯了长期的“分田单干”,形成了“个人发财”与“集体致富”水火不相容的局面,没有形成聚合力,不能与乡村振兴发展战略中“主导作用”这一角色相融。
  
  三是农业产业结构单一。关中地区农业大部分是以种植业为 主,产品结构单一,特色、多种经营尚未规模发展,受制于销售门路问题,导致农业市场化程度低,农产品附加值程度低。大部分以耕种为主要收入的家庭,长期面临着“粮食卖不上价,土地挣不了钱”的生存窘境,越来越多的人放弃土地进城务工。
  
  四是乡村整体规划欠缺。随着乡村进城务工人员逐步迁移,越来越多宅基地面临“摇荒”问题,原有的乡村聚落已经逐渐“瓦解”,更有甚者占有交通便捷的主要干道附近的耕地建房,目前农村住房缺少整体管控规划,住房设计缺少地域和乡土特色,在建造技术和材料应用方面较为保守,无法满足宜居要求。
  
  五是乡村基础教育落后。近年来随着各地“停办村校向城镇合并”影响,乡村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生源流失严重、师资力量薄弱、教学资源匮乏、教学设备简陋、上学地点偏远,种种情形都易造成孩子学习难度增加、厌学心理增重、视野难以开阔、社会实践不足等,与城市里的同龄人相比势必有所落后。
  
  六是乡村医疗环境堪忧。目前乡村医疗环境主要以村卫生室、镇卫生院两级卫生服务网组成,乡村医生是农村卫生队伍的重要力量,随着改革不断深入,村医年龄结构老化、身份不明、文化程度低、缺少执业资格等问题日益凸显,同时精密医疗器械 不具备、日常医疗物资不充分、特殊病情难诊断等隐患频出。
  
  关中平原推进乡村振兴的思考
  
  一是以“正”定全局,聚人才。乡村振兴首先要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乡镇机关、村党组织要秉承执“正”为民的管理思路,走正道,行正事,作正人。建立政治素质好、文化素养髙、管理素能强的村“两委”班子成员,净化、优化、强化村干部队伍。要在那些敢于、乐于、善于奉献的本乡大学生、村致富能手、经 商(务工)返乡人员以及退役军人中优先挑选村干部,提高干部 队伍的思想站位、致富理念、服务意识以及责任担当。
  
  二是以“智”抓思路,搭平台。乡村振兴的短板主要在于产业结构单一,产业输出匮乏。目前关中平原主要依赖农业种植,缺少加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农产品销售渠道不宽泛,亟需借助“数字乡村”平台建立适销对路的产品输出体系,有效激发农民的“奔富”积极性,加快建立特色农产品加工制造和特色现代乡村服务,打造“一村一产品,一镇一产业”。从本上解决农副产品加工和销售问题的同时又解决一部分剩余劳动力。
  
  三是以“时”抢机遇,构规划。统筹做好乡村规划,盘活农村土地资源是保障乡村振兴的基础要素。现阶段农村旧住宅、废弃宅基地等大量建设用地闲置,造成大面积浪费,如何抢占时机、科学复垦闲置用地是乡村振兴需要做好的一篇文章。必须坚持先规划后建设的原则,实施土地利用和村镇规划相结合,将田地、道路、村庄、林地等进行全要素全类型整合,形成农田集中连片、村庄集中聚集、空间高效节约的乡村用地新格局。
  
  四是以“为”促落实,兴产业。乡村产业目前主要来源于传统种养业和其延续的手工制造业,首先要做大做强农产加工业,提升农业输出价值;然后要做强做专农产流通业,疏透农业销售渠道;其次要做灵做活乡村旅游业,拓展农业特色功能;最后做精做细乡村服务业,丰富农业人文业态。乡村振兴在产业,产业 振兴在农民。村“两委”要讲事实、摆依据、集思路、敢作为,要充分调动农民参与的积极性,带动农民多渠道增收。
  
  五是以“宜”谋长远,优环境。乡村振兴在教育,乡村繁荣在医疗。同向推进教育提升和医疗保障工作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一个面向未来一个守护现在。面对现状下的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建立适宜的教育医疗环境是吸引“返乡创业”年轻群体的主要吸引力,能够确保他们心无旁鹫在乡村“施展身手”。必须加快乡村教育人才队伍建设,加大乡村医疗卫生人员储备,同步提高基层教师和医生待遇,提升教学和卫生发展环境。(文/杨宏安 张健 相彭程)
  
  (作者单位:西咸新区行政审批服务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