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七人谈

2022-05-13 15:04:1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乡村振兴是一个全面、系统的推进过程,在乡村振兴中,乡村产业如何发展?钱从哪来?农业全产业链如何打造?如何促进共同富裕?我们听听专家如何说。
  
  乡村产业如何发展?
  
  赵华林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首要任务,也是乡村振兴的重点和基础。未来,乡村产业的发展应该重点从以下四个方面发力:第一,应健全现代农业全产业链,推动传统农业向前后端延伸、向上下游拓展,建立从原材料到制成品、从农民到消费者的供应链体系,实现农产品的增效和农民的增收,促进共同富裕;第二,应以特色产业培育优质企业,通过挖掘乡村特色产品,培育优质地标品牌,激发乡村资源要素活力,壮大农业龙头企业,带动优势产业发展,实现乡村资源的转化增值;第三,应推动乡村产业多元化发展,按照“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培育乡村休闲旅游、农产品加工、生态环保、可再生能源等多种业态,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第四,应坚持科技兴农战略,通过农业科技研究提高农业质量效益,通过农村电商拓宽农产品商贸流通渠道,通过数字农业建设整合产业链上中下游各类主体,从而实现科技赋能,提升农村产业层次。
  
  尹成杰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产业振兴是推进县域城镇化,促进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流程。只有把产业发展起来,构建现代的乡村产业体系,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的总要求总任务和总目标。当前认真贯彻和学习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在新的阶段新的格局下,发展乡村产业,特别是特色农业产业,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和全面乡村振兴的迫切需要。
  
  陈建光  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二级巡视员
  
  振兴的不是乡村本身,振兴的是乡村独有的功能。乡村振兴根植于农业多元功能,源自于乡村多元价值兴起,乡村万千气象,“有点老气、有点土气、有点正气、有点朝气”,有生态涵养功能,还有文化传承功能,还有老前辈的红色基因、文化,还有老物件的文化积淀、休闲体验功能,这些最终都会转成老百姓的经济,让农民能够就业增收。
  
  郭顺堂  中国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营养工程学院副院长
  
  农村禀赋千差万别,产业发展的难易度不同。在乡村振兴推进过程中,需要增加产业发展重点工作,需要增强内生动力需要。从加工角度来看,加工企业要延伸产业链条,乡村产业链条需要因地制宜,科技融入产业和促进农村发展的精准对接。
  
  农业全产业链如何打造?
  
  吕鹏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研究所研究员
  
  一是乡村产业是个整体系统,需要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紧密关联、有效衔接、耦合配套、紧密协作。但是目前许多地区的产业体系不全、产业链不长,也影响了产业的价值升级。这意味着要站在县域乡村产业发展的全局考虑,加强顶层设计,依托乡村优势资源,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打造县域农业全产业链。二是作为“外来力量”,企业要与乡土社会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有机融入当地社会基础,实现“有机嵌入”、打破“产业悬浮”、激励“本地分红”,打造“共同发展、共同繁荣、共同富裕”的新型利益链接模式。要充分认识到“万企兴万村”等类似行动对于统筹协调工商资本参与乡村振兴的重要意义,全面建立健全民营企业参与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创新构建民营企业和乡村之间“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型关系格局,探索民营企业推动乡村振兴的路径。三是许多企业在所谓“下沉市场”的探索过程中,形成了各自对于“区域+企业”匹配的认知和实践,形成了一个灵敏的市场和社会关系网络。应以“数字乡村示范县”建设为契机,依托既有的产业发展平台,建立全国统一的乡村产业需求平台,以县为单位,发布精准到村的可开发资源、开发方案、开发条件等“菜单式”信息,提高企业带动乡村产业发展的精准性,从而充分发挥企业和村庄的各自优势。四是很多本土本乡型的企业都是乡村能人创办的,这些能人熟悉本土本乡的人情关系、自然资源禀赋,在带动乡村产业发展方面具有天然的优势。因此,尤其要注重培育农村创业创新带头人,壮大新一代乡村企业家队伍,进一步提升乡村产业的自我造血功能。五是以党建为抓手,在党组织统筹领导下,建立健全企业、政府和乡村社会多元协同治理机制,建立一个“共同参与、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经济共同体和治理共同体。在政策上形成支持乡村产业发展的合力,改变目前涉农“项目制”资金分散在各个部门、各个文件的现状,精准聚焦因地制宜的产业项目,加大财政涉农资金和扶贫专项资金的整合力度,推动政府部门、金融机构和民营企业形成政策合力,用好用足优惠扶持政策。
  
  钱从哪来?
  
  赵华林  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
  
  乡村振兴离不开金融有力支持,金融支持离不开国家机关部门之间密切合作。去年,中国人民银行、中央农办、农业农村部、财政部、银保监会和证监会发布了《关于金融支持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意见》。《意见》一方面围绕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加大对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金融资源倾斜、增加对农业农村绿色发展的资金投入等八个重点领域,提出加大金融资源投入。另一方面对金融产品进行整合优化,以小额信用贷款、产业带动贷款、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贷款、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贷款、保险产品等十类金融产品为重点,充分发挥信贷、债券、股权、期货、保险等金融子市场合力,增强政策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中国人民银行、银保监会又联合发布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考核评估办法》。该文件体现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新实践新要求,既突出了金融对乡村振兴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支持,又进一步强化了考核评估工作的激励约束作用。《意见》与《评估办法》的相继下发,从布局层面思考,这不单纯是工作任务,而是资金和资源将更多导向农村农业,农业现代化将成为继城镇化后投融资的广阔天地。
  
  尹成杰  原农业部常务副部长
  
  现代金融应该随着新阶段我国“三农”工作重心的转移而进一步向乡村振兴转变和倾斜。需要进一步增加农村贷款的收入,解决存贷差额过大的问题;实行差别化准备金率;制定政策,吸引工商资本投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领域;进一步改善农业农村的投资环境,改善农业农村的营商环境;创新金融,提高金融服务的效率和质量;制定政策措施,继续从根本上解决农村资金外流等方面发力。
  
  如何促进共同富裕?
  
  李佐军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公共管理与人力资源研究所研究员
  
  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是典型的高质量发展途径,是实现共同富裕的新途径。农业的现代化往往受制于资源条件、人地矛盾、规模经济、科技应用、土地制度等因素,而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模式则依托了特色品牌农业农产品,延伸发展文化、旅游、康养产业,从而延长农业的产业链,提高农业的附加值,为农业现代化开辟了新的广阔空间,实现不同产业的互利共赢。文旅农康融合发展正是文旅农康四类产业之间分工协作深化的具体表现,可以实现文旅农康的共同发展,进而促进相关行业就业者的共同富裕。
  
  任铁民  国家乡村振兴局规划财务司原司长
  
  共同富裕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关键,共同富裕、建设现代化解决了产品卖给谁,西方卡中国企业脖子和高质量发展的问题。现阶段中国的共同富裕需要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来实现。当前,共同富裕值得注意的地方,一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前提和基础,发展是硬道理;二是坚持基本的经济制度,民营经济是我国经济制度的内在要素,民营企业作用重要而不可或缺,要鼓励民营企业发展。
  
  (本文内容由本刊记者张永军编辑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