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以来,商南县紧紧围绕“守底线、抓衔接、促振兴”工作要求,压实各级责任,精准施策推进,实现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起好步、开好局。县人社局被中共中央、国务院授予“全国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县扶贫开发局、清油河镇党委被省委、省政府授予“陕西省脱贫攻坚先进集体”荣誉称号;沈稳国等6名干部受到中央和省上表彰。
健全体制机制,促进有效衔接
严格落实“五强化五确保”工作机制,全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责任、工作、机构、政策与乡村振兴有序有效衔接。健全组织领导体系。在保持原有脱贫攻坚组织领导体制的基础上,适时调整设立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领导小组,下设1个办公室和9个工作组,按照各自职责分头推进工作落实。精准选派81名第一书记、42名工作队长、289名工作队员对81个“五类村”和42个非重点村开展驻村帮扶,实现了有巩固脱贫成果任务的村(社区)和易地搬迁安置社区全覆盖,形成了县镇村三级齐抓共管的责任体系。制定《关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现代化的具体措施》《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具体措施》,明确了过渡期内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的工作思路、目标任务和保障措施等,实现两项工作目标一致、无缝衔接。
强化监测帮扶,防止返贫致贫
印发《商南县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方案》,建立了县镇村三级防返贫风险摸排网络,落实网格员3219名,对监测对象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在10个镇办、123个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设立“防贫申报窗口”,印发“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便民服务公示牌”“监测帮扶告知书”3万余份,通过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入户排查、行业部门筛查预警、数据系统监测分析、各类监督渠道反馈“五种途径”,及时发现农户返贫致贫风险,纳入监测范围。创新“6+2”防返贫动态监测帮扶工作操作规范,明确筛查预警、识别纳入、精准帮扶、风险消除、动态管理、规范建档6个环节37项工作指南,做到风险快速发现、各方及时响应、帮扶精准到位、风险消除规范。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困难户和潜在风险户,按照缺啥补啥的原则,因户落实产业就业、教育、医保、兜底保障、危房改造、扶智扶志等帮扶措施,及时消除风险,实现动态清零。全县共纳入重点监测户574户1858人。
全面排查整改,提升保障水平
建立常态化开展“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问题排查整改工作机制,全面对标排查,逐户逐项整改,持续提升保障水平。教育保障方面,严格落实“七长”责任制等控辍保学“十项制度”,全面落实各项学生资助政策,全县义务教育阶段无学生失学辍学,贫困学生资助实现了“应助尽助”。商南县被授予“2020年度阳光校餐示范县”和“陕西省幼儿园与小学科学衔接实验区”。健康保障方面,对符合救治条件的脱贫人口大病患者实施专项救治,对脱贫人口高血压、2型糖尿病、肺结核、严重精神障碍等四种慢病患者落实了签约服务,大病救治率和慢病签约服务率均达100%;脱贫人口全部参加基本医疗和大病保险;对已脱贫人口、“三类户”及住院费用花费过高的参保患者建立住院报销台账和防返贫预警监测清单,脱贫人口“三重保障”核报费用比例达到93.12%。住房安全保障方面,常态化开展群众住房安全监测排查,对问题户及时落实改造措施,全县核查认定农村危房168户,全部启动改造施工。饮水安全保障方面,制定《商南县全面提升农村饮水安全供水保障水平十条措施》等配套文件,健全农村饮水安全县镇村三级责任管理体系,落实管水员205名,常态化开展饮水安全风险隐患排查整改,农村供水建设水平、管护水平和保障水平持续提高。兜底保障方面,健全社会救助对象主动发现和精准认定机制,对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和低收入人口第一时间入户调查走访,对符合低保、特困供养、临时救助等条件的及时落实相应兜底保障政策,做到应保尽保、应救尽救、应兜尽兜。商南县被授予“全国残疾人工作先进单位”。
聚焦重点推进,巩固脱贫成果
加大茶、菌、果、畜、药等主导特色产业的扶持力度,培育壮大新型经营主体和集体经济,健全带贫益贫机制,带动群众稳定增收。新建无性系茶园5000亩、猕猴桃示范园1500亩,种植袋料香菇1亿袋、木耳500万袋,饲养生猪30万头、禽类500万只;新发放小额信贷贷款1612户7984.6万元;实现扶贫产品销售额1.95亿元。商南县荣获“2021年度茶业百强县”称号,被确定为“陕西省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示范县”。金丝峡镇入选第一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镇;“依托三级服务体系 强力开展消费扶贫”案例入选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中国供销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联合出版的“供销e家”区域电商案例集。建立完善就业实名制台账,全面落实一次性创业补贴、交通补贴、求职补贴等政策,创新培训模式,调整优化公益岗位,积极开展“稳岗留工”“春风行动”等活动,办理跨省就业一次性交通补助886人、一次性求职补贴337人,扶持创业58人,技能培训1224人,新培育社区工厂(就业帮扶基地)10家,实现脱贫劳动力就业2.57万人,公益岗位安置就业5577人。核实认定脱贫攻坚以来使用各级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财政涉农整合资金和社会扶贫资金形成的扶贫资产10.72亿元。在16个易地搬迁移民集中安置点建成22家就业扶贫基地(社区工厂)、14个规模产业基地,实现就业6908人,公益性岗位安置86人,搬迁“零就业”脱贫户动态清零;安置点水、电、路、讯等基础设施和学校、卫生室等公共服务设施配建到位,党组织和物业服务实现全覆盖,搬迁群众融入度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完成了《商南县乡村振兴规划(2021-2025年)》,108个行政村村庄布局、9个村庄规划编制工作;建立了“户分类、村收集、镇(办)转运”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建成垃圾填埋场2个、垃圾压缩中转站2座、垃圾热解气化厂2个;新建、改造卫生厕所22825户,建设公厕113座;农村生活污水PPP项目有序推进,新建农村生活污水处理站8座、提升改造3座,农村环境面貌全面改善。店坊河村入选第二批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后湾村入选2021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名单;富水镇入选“陕西省乡村振兴示范镇”。
统筹社会帮扶,凝聚工作合力
积极调动中央定点帮扶、溧商协作、省级定点帮扶、区域对口帮扶县区、市县党政企事业单位、“万企兴万村”等各方帮扶力量,持续参与巩固脱贫成果。长安大学利用自身的教育资源优势组织16支师生团队赴商南县开展暑期社会实践、捐资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投资135万元支持天麻、食用菌等优势产业发展;采购商南县扶贫产品500余万元。争取苏陕协作资金6287万元,实施产业就业、人才培训、劳务协作等项目12个;线上、线下销售商南县扶贫产品2202万元;捐赠资金110万元资助商南县贫困学生400人。咸阳市秦都区、渭城区各投入300万元资金支持商南县食用菌产业园建设,捐资160万元资助商南县贫困大学生300名,采购商南县扶贫产品300万余元。14个省级帮扶单位为商南县引进资金529万元,投入资金709万元,支持商南县发展产业、稳岗就业、资助学生等,购买商南县扶贫产品480万元。6个市级驻村帮扶单位积极支持帮扶村开展基础设施建设和产业发展,完成通村、通组路改造工程4条16公里,完成改厕500余户,科管茶果园1100亩,发展香菇20万袋。134个县级帮扶单位为123个村(社区)协调支持产业基地、基础设施、村级集体经济等项目85个,筹措资金270万元资助农村贫困家庭大学生1082人。通过“99公益日”“万企帮万村”等途径,引导民营企业、社会组织等社会力量参与巩固脱贫成果,投入各类帮扶资金和物资1300余万元。
2021年以来,争取中省市衔接资金19805万元,县级投入资金3100万元,整合各类涉农资金26572万元,安排实施项目270个,其中产业发展类项目139个、基础设施建设类项目131个,整合涉农资金支出进度达95%,衔接资金支出进度达96%。这一年,商南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成果斐然,为乡村振兴开好了新局。(文/刘世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