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靖边

2022-04-02 14:55:2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靖边,古称夏州、朔方,是个故事迭出的地方。靖边,曾经的七星之地,华夏源原之一;大夏国都“统万城”,水草丰茂;明、清“山秃穷而陡”,“风生万壑起边声,逐面惊沙半日程”。
  
  近代以来,很少有人知道,三秦大地的靖边县还有一朝故都——大夏国唯一都城“统万城”。因为,曾经名震华夏的大夏国都,静静地躺在大漠之中,渐渐地被后人遗忘,一个民族的背影,苍凉地远去……“统万城”,因遗存的内城墙体为白色,民间称白城子。这座匈奴族赫连勃勃称帝后命人修筑的故都,其名称内涵丰富,意取“统一天下,君临万邦”之义,遂命名为“统万”。据史料记载,大夏国存在于中国历史上的南北朝时期,由雄踞于今陕西关中、陕北及甘肃陇东、内蒙古河套地区的匈奴族赫连氏,于淝水之战后建立的,它存在时间仅24年,都城——“统万城”在今陕西靖边县白城子村。统万古城内城虽已残缺不全,但遗址仍然高达数十米,白色的墙体,凸立的马面,高耸的角楼,清晰地勾勒出都城的轮廓和规模。公元418年,赫连勃勃趁关中空虚之际,率大军南下,进攻盘踞长安的东晋势力,旗开得胜,次年在灞上登帝位,改元昌武。占据关中后,众臣建议建都于物华地灵的关中平原,但赫连勃勃力排众议,挥师北归,选址朔方,命大将叱干阿利,差十多万汉、胡之众,历时五年建成比唐城还大三分一、居住二十万之众的都城。
  
  在夕阳余晖下,廓视这座都城周边的地理环境,方对一代天骄赫连勃勃建都城于此的战略意义有了较为清晰地认识。我们从南说开,以靖边“统万城”为中心,顺时针环顾:在远方位,匈奴赫连扩地关中之南有秦岭山脉之天然屏障,西、北、东三个方向数百公里外,被天堑黄河C形护卫,匈奴赫连近千公里半径的辖地远外围,就形成一道天然的O型战略防御体系;从中距离看,南有白于山脉,并有东西流向的数条水系,这样就形成了对南的第二道防御系统;近距离,南北都有高地、河流合围防护。通过上述分析,大夏国所占地域,以都城为核心,形成了近、中、远约1000公里内的层层自然屏障,在冷兵器时代,“统万城”不能不说是一个理想的战略核心要地,而且朔方旷野数千平方公里平原,也适合游牧民族生存生活,尤其是站在南北朝时期战乱不断的历史高地,评价“统万城”建城之安全考虑的高瞻远瞩和赫连勃勃的雄韬伟略。
  
  大夏国灭亡后,北魏改称“统万城”为统万镇,五代及北宋初,党项族聚居朔方一带,经常南下骚扰,至994年,北宋为防范北方强敌,移民毁城,使一座存在了几个世纪的匈奴唯一都城,逐渐湮没在毛乌素沙漠之中。“统万城”虽然不复存在,但《统万城铭》这个记载和见证大夏国辉煌历史的文献。对于研究这一时期的战争、战略、战场大有裨益。铭文是十六国时期夏文学仅存的硕果,其文学和军事价值至今弥足珍贵!
  
  浩大的台基,厚实的城墙,似乎还在向游人无声地展示着一个远去的草原民族沧桑而神秘的故事。(文/王世华)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