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旬邑

2022-04-02 14:53:33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旬邑,是生我养我的地方,不管走到哪儿,总令人魂牵梦绕。我最爱跟外国友人讲的,莫过于家乡的样子。
  
  随父母在塬上的田间劳作,沟里也有良田,种出小麦、长出玉米,也栽满我儿时几乎所有的欢乐。我经常会在去种地的路上,寻个避雨的小洞藏一张纸,回家后悄悄告诉小伙伴那里发现了一张“惊世藏宝图”,带着小伙伴们去寻宝。其实,沟里属实有很多宝贝,除了山梨、山楂、酸枣,还有许多奇异的野果子。去沟里采摘果子几乎是我们夏日的功课,有酸酸的树莓、有涩涩的兔梨子,也有红红的玛尔果,甚至许多叫不上名字的,都是童年的口福。
  
  沟底下部有丰富的煤炭资源,退伍后的父亲成为一名矿工,我时不时要随父亲去煤矿上待着,与来自外省矿工的孩子玩耍,听着他乡的故事。那时候,我也常常与家里的小狗,一起坐在沟畔,看夕阳,看着那一条一条沟,看远方。
  
  后来,我走出了家乡的沟,辗转到了国外,第一次深刻体会到“月是故乡明”。温柔的月光下,母亲轻轻地拉着我的手,走过沟畔一口一口窑洞,教我数数字,给我讲故事。如昼的月光下,父亲带着我在麦场晾晒麦子,最爱的便是躺在临时做床用的架子车上,望着灿烂星空,听着旬邑二八革命的峥嵘故事。明亮的月光下,合上刚读完的历史书,了解到周人祖先公刘曾率部族迁至旬邑,周朝的事业自此兴盛,我想象着他善于观察、勤于动脑,带领人们开疆立国的情景。我也读到秦始皇号令修建的秦直道,穿过旬邑的土地,想象着两千多年前的高速公路,四辆战车可并行驰骋,一辆辆战车隆隆轰鸣。
  
  后来,拜谒了石门山的扶苏庙,惨白的月光下,我也想象着秦朝公子当年的悲壮,其宽厚贤明却命运多舛,金戈铁马后长眠于此,不由得令人喟叹。还有读高中时,明月下,望着巍然屹立的泰塔,历经900多年的风吹雨打,依然雄伟挺拔,其见证了历史的风云变幻。还有独具四合院特色的唐家庄园,300多年的历史,以农为本的“三水唐家”曾驰名清朝中晚期朝野……
  
  旬邑人的故事都在沟里,那一条条老天爷用手中的笔在渭北高原书写下的沟,写出的是旬邑人的一生。沟里不仅满目美景,还有满耳乡音。秦腔,那是沟畔的一声吼,那是山头那边的回音,唱出了一代又一代旬邑人的喜怒哀乐。小时候,夏忙过后,县上的剧团都要到各镇上进行几天的节目演出,这是一年最热闹的时候,各种小吃摆满通往剧场的路,麻花、油糕、棉花糖……
  
  再听旬邑的唢呐,旬邑是唢呐的仰天长鸣,那是旬邑人的心声,那是悲欢离合的吟唱,无论是喜事丧事,都要唢呐来奏乐,是欢喜,是悲伤。从这边沟畔吹到那边沟畔,伴着风声,亮着灯火,千里之外的旬邑老乡都懂的乡音。
  
  旬邑啊,是我说不尽道不完的家乡,是无论我走到哪里,都要打包进行囊里的沉甸甸的爱。(文/吕亚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