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字之别,彰显求实作风

2022-04-02 11:00:0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还有几天,三月份就完了。2022年第一季度经济走势如何?陕西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认为,从一二月份的完成指数,尤其是目前进展来看,好过预期,陕西经济基本实现了开门稳。他自信地说:“稳稳当当开门,扎扎实实推进,全年稳中求进的目标一定能够如期实现。”
 
  在人们的记忆里,确保首季开门红,似乎是一个约定成俗的常态。2021年岁末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2022年的主题是“稳中求进”,如何走好第一步,实现首季开门稳是关键。
 
  从开门红到开门稳,一字之别,彰显了求是之作风,体现了成熟与远见。一个稳字,点亮了全年路程。
 
  翻开2021年的日历,我们每一天走得从容不迫,走得淡定自如,走得坚强自信。这一年,我们实现了“十四五“良好开局,经济发展和疫情防控保持了全球领先,全年实现经济总量超过110万亿元,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1.2万美元。位于内陆的陕西与国家发展同步前行,走过坎坷迈上大道,年末岁初,又奋力战胜了重大疫情,稳稳地走进了春天里。
 
  每一个春天总有耐人寻味的地方。我们之所以由过去热切地渴望开门红,到现在默默地期许开门稳,是客观现实给我们出了一份有难度的考卷。答好这份考卷,是对我们的一次全方位的检视。当前,百年变局叠加世纪疫情,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全球产业链供应链因非经济因素而面临冲击,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国内经济发展面临多年未见的需求减弱、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广大市场主体尤其是中小企业发展步伐沉重,困难压身等等。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各种风险和挑战会更多更大,甚至更难。这就是实情。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冷眼向洋看世界,实事求是把脉问诊,把思路政策举措聚焦到稳增长这个大局上来,最大限度调动积极因素,最大限度克服消极影响,稳住市场主体、稳住增长动力,稳住基本盘,让“稳”的基础更牢,“进”的底气更足,磨砺沉稳与耐心。正如一位哲人所言:“在这种变幻莫测的尘世上,遇事还是尽量稳一点才好。”因为稳是一种不可战胜的力量。
 
  敬畏经济规律。行稳为了致远,行稳方能致远。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正是靠稳扎稳打,步步为营,一步一个脚印,积小成为大成,中国经济韧性越来越足,结构越来越优,质量越来越好,抗御风险灾难的能力越来越强,稳步发展的水平越来越高,这些都得益于我们对经济发展规律的认知和把握。今年我们提出首季开门稳,全年稳增长,是对经济规律的敬畏。敬畏经济发展规律,尊重客观现实,按照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也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重要原则。经济发展有其自身的特点规律,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有机组成部分。稳字当头,又要稳中有进,就要按经济规律想问题、出政策、拿实招,不能脱离实际,好高骛远,更不能急躁冒进、盲目蛮干。
 
  夯实稳的基础。稳字当头,稳中求进,是今年经济工作的一个基本点,也是一条主线。由昔日“开门红”,到今日“开门稳”,处处体现着沉着与稳重,自信与坚韧。可以说,一个稳字,让人们少了许多浮躁,多了几分思考,给了补齐短板的时间和空间。要处理好稳与进、质和量、当前和长远的关系,稳稳守住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就要不断夯实稳的基础,拓展进的态势。应该清醒看到,我们还有不少不稳的短板,亟需去补齐,去强化,去提升。譬如我们陕西,县域经济还不强、不特,民营经济还不壮、不大,大学生和返乡农民工就业渠道还不宽不活等等,这些都是稳之基础,必须“一砖一瓦”设法补齐、夯实,在稳中求进中看到求真务实的力量。(文/李冀)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