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向“双碳”目标奋进

2022-02-25 10:49:51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双碳”目标成为陕北发展新考验
 
  2020年9月,我国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定下了我国经济发展的的“双碳”目标。
 
  2021年10月24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见》,为“碳达峰”“碳中和”这项重大工作进行系统谋划、总体部署。并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求以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为引领,以能源绿色低碳发展为关键,加快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产业结构、生产方式、生活方式、空间格局,确保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目标。
 
  陕北是国家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承担着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使命。榆林和延安两市的能源化工产业占据全省工业产业的半壁江山。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和实现“双碳”目标的双重任务下,如何于变局中开新局、在挑战中觅新机,是榆林、延安两市转型升级的必答题。
 
  陕西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省能源局局长何钟说,“‘十四五’,陕西省能化产业发展总体思路是能源开发向创新高效转型、能源利用向燃料原料并重转型、能源消费向多元低碳转型,化石能源向全产业链高端化学品延伸、清洁能源向可再生合成燃料和储能延伸。”
 
  这给陕北逐步实现“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规划了道路。
 
  榆林,“三个转变”向“双碳”目标奋进
 
  榆林,这座陕西最北端的城市,因煤而兴,仅煤炭探明储量就达1500亿吨,占全国煤炭储量的1/5。作为国家“西煤东运”的核心腹地、“西气东输”的重要源头、“西电东送”的主要起点,2020年原煤产量5.17亿吨、原油产量1048万吨、天然气产量210亿立方米,分别占全国总产量的13.2%、5.3%和10.9%。依托得天独厚的资源优势,虽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作为典型的资源型城市,榆林一度存在过度依赖资源粗放发展等问题,一些结构性矛盾和发展不平衡问题凸显。
 
  面对“双碳”目标的新时代考验,榆林市委书记李春临说,“榆林要闯出一条资源型城市迈向现代化的新路来。”他向媒体记者表示,榆林锚定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全面启动碳达峰行动方案、碳中和达标规划的编制工作,同时明确了清洁低碳的发展方向,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化转变、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
 
  在推进高碳产业向低碳化转变过程中,榆林推广了大容量、高塔架、轻量化、智能化风电机组,建设百万千瓦级“牧光互补”“光伏+荒漠化土地生态恢复”“光伏+矿区生态治理”示范项目,力争到2025年风电装机达到1300万千瓦、光伏发电装机突破2400万千瓦。通过快速扩大光伏、风能等清洁能源开发,逐步减少煤电在榆林能源体系的比例。同时,利用丰富的氢能资源,将榆横工业区氢能产业园打造为生产装备基地,将科创新城氢能特色小镇打造为应用创新中心,构建制氢、纯化、储运、加氢站、氢能装备制造产业链条,全力打造“西部氢谷”。
 
  2021年11月底,在榆神工业区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生产区,设备轰鸣、电机飞转,成功产出合格的乙二醇产品。
 
  煤制乙二醇项目,在陕北已经很常见。但这个项目与众不同,它与该公司已建成投产的“180万吨/年煤制甲醇”项目和正在建设的世界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示范项目深度耦合。该项目与同规模煤制乙二醇项目相比,投资成本降低约30%,产品完全成本降低约20%。同时,其中间产品“草酸二甲酯”为原料生产的聚乙醇酸可降解塑料,吨产品原料煤耗可降低约50%,二氧化碳排放降低约65%,工业增加值增加2—3倍。
 
  “在煤化工产业转型方面,我们采用能源转化效率更高的技术,既降低能耗,又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国家能源集团榆林化工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先松说,“我们将继续下功夫做好新技术的研发,解决白色污染和一些特殊材料‘卡脖子’问题。”
 
  这是在“双碳”目标下,榆林煤化工产业向高端化、多元化、低碳化转型,推动“大宗化学品向终端应用品转变”的缩影;是榆林打造从煤炭到甲醇再到聚烯烃及各种化工产品的“由黑到白”完整产业链条,推动陕北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去年12月3日,榆能集团“天熠”国产计算机首批订单交付仪式在榆林举行。此举标志着榆能集团与中国航天科工二院七〇六所合作打造的信创国产计算机项目进入产业化生产实质阶段,榆能集团在智能制造领域迈出坚实步伐,榆林智能制造产业基地轻车疾行驶入快车道。
 
  生产“天熠”计算机,这是榆林推动“产业链中低端向高端转变”的实践案例。
 
  “天熠”国产计算机是在国产龙芯处理器的基础上,结合国产昆仑固件和麒麟桌面操作系统而生产研发的计算机。榆能产投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朱兆飞表示,信创国产计算机生产项目落户榆林,“天熠”品牌计算机国产化、本土化布局,既能助益榆能集团深度融入智能制造产业领域,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更是榆能集团积极落实榆林市委、市政府关于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提升科技创新能力的具体实践。
 
  为了更高标准完成“双碳”目标任务,榆林选择积极借助外脑,主动开展“榆林在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下转型升级思路路径”专题研究,多次跑省进京,与中科院、中咨公司等国内一流机构合作,邀请院士领衔参与“双碳”要求下的发展思路谋划。
 
  榆林全面实行最严格的能耗双控制度。建立用能预算管理体系,探索用能权交易制度,严格实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审查和能耗等量减量替代,严控“两高”项目盲目发展。在“十四五”规划原定项目盘子中压减了总投资7000亿元的45个“两高一资”项目,并将21个低质项目退出2021年度计划盘子,调减年度投资50亿元。
 
  为实现“双碳”目标,推动高质量发展,榆林加快了转型步伐。据李春临介绍,榆林围绕高耗能行业企业,以重点园区为突破口,推进系统节能改造,鼓励先进节能技术的集成优化运用,加强能源梯级利用。面向碳达峰目标,实施终端电能替代工程,鼓励工业企业建设分布式可再生能源或清洁能源中心,降低化石能源使用。通过技术创新,对煤化工、水泥、有色金属等难脱碳行业实施流程再造示范,实现源头减碳、末端固碳,降低原料煤、燃料煤消耗。
 
  延安,书写高质量发展的时代答卷
 
  和榆林一样,延安是陕北地区能源化工企业重要集聚地,同时也是国家重要的能源接续地。对延安来说,按时完成“双碳”目标,实现高质量发展,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尤为重要。
 
  2020年11月,延长石油炼化公司生产的丁二醇(BDO)产品走向市场,标志着延安能源转型升级从中低端“跟跑”向中高端“领跑”的华丽转身。
 
  2021年4月8日,国家能源集团国华投资公司——中国中车集团中车株洲所延安新能源产业园(轮毂园区)落地,开辟了延安市新能源产业发展的新篇章。
 
  4月15日,陕鼓集团与延安能化集团签订100万吨/年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项目。这是陕西两家国企携手发力“双碳”目标,共同促进低碳节能减排,实现煤炭清洁利用的具体实践。
 
  据陕鼓延安能源有限公司总经理杜学泳介绍,该项目以子长中煤为基本原料,生产费托蜡、环保溶剂、C2-C4产品,可用于油墨、涂料、热溶剂、食品及化妆品等领域,产品有着“无硫、无氮、无芳烃、无色无味无毒”优良特性。其中煤气可作为热电联产的清洁燃料,为项目提供蒸汽、电力,同时也可为子长县城区提供采暖供热。这是一个低阶煤循环综合利用、清洁高效转化的全国示范项目。
 
  2021年,延安除推进子长100万吨洗中煤多联产循环综合利用外,还持续推进延能化安塞热电联产、志丹碳三综合利用、延长12万吨甲醇、甘泉30万吨燃料乙醇、安塞苯基磷光敏材料等项目建设,加快延炼千万吨炼油转型升级项目。加快延长石油富县电厂、陕煤黄陵电厂、大唐延安电厂的建设步伐,发电量达到85亿千瓦时。充分释放延安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洛川轻烃裂解、延长油田伴生气资源循环利用、延炼50万吨航煤油等项目产能……通过这些大项目的推进建设,逐步完成“双碳”目标,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
 
  此前的2020年,延安一批重大转型项目也开工投产达效,煤油气资源综合利用、彩虹光伏玻璃实现规模化生产,延长油田伴生气资源循环利用、延川20万吨可发性聚苯乙烯、宜川20万吨LNG等项目建成投产,120万千瓦风电项目并网发电……两年来,延安在打造传统产业高地和做好做强产业链文章上,画出浓墨重彩的一笔。
 
  为按时完成“双碳”目标,延安持续推进转型升级,构建延安特色现代产业体系,一方面积极推动能化产业高端化,一方面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延安聚焦新一代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绿色环保等战略性新兴产业。持续释放法国液化空气、三达膜、圣烯石墨烯、彩虹光伏玻璃、星特亮功能晶体、飞腾电子等项目产能。加快宝塔区省级数字经济示范区和新区、高新区数字产业园建设。
 
  5秒能发热的石墨烯电热膜、可移动的小型污水处理厂、用于高科技领域的闪烁晶体材料……这是延安新材料产业园的新产品。目前,延安新材料产业园已成功引进5家企业,成为宝塔区乃至延安市促进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产业升级转型的新引擎。
 
  未来五年,延安市将围绕建设国家现代能源经济示范区,大力培育新产业、新动能、新增长极,着力打造油气、煤电、能化、文旅、农业五大千亿级和先进制造、新经济两大五百亿级产业集群,努力实现“双碳”2025年目标,推动地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文/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