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市样板水库的前世今生

2023-01-18 12:07:4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初冬,走进秦岭,寻觅着藏在其中的一座座水库。它们或是静谧地、无声无息流淌着;亦又像是戍边战士,在守护着一方百姓的安全。秦岭深处,最美“守护天使”莫过于他们。
 
  走过长安、临潼、蓝田、周至四个区县,看到每到一座小型水库都设有统一的蓝底白字公示牌,工程概况、基本信息、相关责任人等信息都写的一清二楚,标识统一化、坝容库貌景化通过开展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创建工作,这些县均已建立了产权明晰、责任明确的管理体制。
 
  不同的是,这四个县结合小型水库的管理现状,形成了各具特色的管护模式。在确保水库安全的同时,充分发挥小型水库的“水缸”作用,使得库区环境得以改善,协作配合、协作治理的全新模式正式开启。
 
  “以大带小”,让每座水库都有的放矢
 
  有幸走进了长安区的大峪水库、正岔水库、翠华山水库、小峪水库等小型水库,聆听着不同的管护故事。
 
  威威秦岭下,位于大峪河出山口的大峪水库,显得恬静淡然而又富有生机。
 
  “大峪灌区原来主要用于灌溉,随着城镇化的加快,它的功能逐渐转变了,目前与许家沟水库、东沟水库三座水库共同调节,满足西安市护城河、长安区皂河生态用水以及航天水厂生活用水需求。”
 
  大峪灌区管理站站长王新介绍,长安区共有小型水库12座,其中区管的三座水库,都是由大峪水库管理站来运行管理。目前大峪灌区管理站成立了长安区水库运行管护中心,负责对全区的小型水库进行集中统一管理,就是为了让各水库在管理体系、安全责任、维护管护等方面更加精细化、规范化、科学化,从坝容坝貌到管理制度全面提升,力争为长安区小型水库树立一个标杆,逐步实现‘以大带小’的作用,从而提升全区小型水库管理水平。
 
  小峪水库顾名思义,比大峪水库从库容上来讲小了很多。水库于1970年10月动工建设到1980年9月竣工,历时十年,主要功能为灌溉和防洪。而对于这个水库最有发言权的人就是从参与水库建设到如今管理水库的老水利人——小峪水库主任李孝琳。
 
  “我从高中毕业后就来到了这个水库,到今天已经快50年了。小峪水库最初归王莽街道管理,当时修这个水库主要靠架子车拉、镢头挖、铁锨铲,唯一一个机械就是一台东方红拖拉机,王莽人当时就在那样艰苦条件下整整修了十年。”
 
  李孝琳谈起水库来满怀情感,他说由于种种原因,小峪水库的管理阀、放水塔闸等建筑物还停留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水库的坝背坡也都长满了草,风一刮对坝体就会造成不良影响。自从成立了长安区小型水库管理中心侯,把我能想到的、没有想到的很多问题都解决了。现在坝背坡的草不见了,之前破破烂烂、由砖砌的管理房也进行了整治,房内的仪器也进行了维修养护,整个水库的角角落落都进行了翻修,可以说小峪水库坝容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素以“终南独秀”著称的翠华山,位于西安市南23公里的秦岭北脉,是自然风景名胜区。景区内的名片“天池”就是翠华山水库。
 
  在这里工人正在进行维修,据西安长安区大峪灌区管理工程组长孟小荣介绍,天池水位偏低,如果不彻底解决渗水问题,将直接影响到景区的游客安全与体验。当发现工作闸漏水后,管理中心就请了专业的技术队伍对其进行维护,彻底解决此问题。
 
  “这里改造前都是土路,与景区经景貌不符,为此我们根据水库的实际情况,规范管理,提升形象,结合景区文化,最大限度的让坝容坝貌与景区相融合、相匹配。”
 
  与翠华山水库同处于景区内的还有正岔水库,它所处的位置也很重要,水库一旦溃坝,将直接危险着整个景区,以及下游学院、铁路等基础设施几万人的生命受到危险。
 
  为避免隐患发生,长安区专门为景区内两座水库的管理房进行了修缮,添置了办公桌椅、档案柜、制定了各项制度牌等,使得两座景区中的水库安全运行管理工作更加规范化标准化,使其长期有效地发挥好自身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我们的宗旨就是急每座水库所急,给每座水库所需,在保证水库大坝安全的前提下,最大程度地发挥他们自身的利益,达到兴利除害的目的,完成修建水库的初心使命。”长安区小型水库管护中心为创建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体制省级样板县和标准化示范库建设始终在做着表率。
 
  “产权国有+集中管护” 守护好一方安澜
 
  临潼因世界八大奇迹——兵马俑而驰名中外,有幸在这个地域见到位于临潼区西南1.5公里处的芷阳水库。晨曦中,水库被雾气笼罩,朦胧中透着别样的幽静深远。整洁的坝体将一湖池水阻隔,然这湖水却不曾恼怒,安然自得的在享受着阳光的沐浴。
 
  芷阳水库主要有防汛及生态补水两大功能,作为此次西安市小型水库运行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样板水库的创建,芷阳水库库容库貌大为改善,绿水青山山互相映衬,相辅相依。放水闸修复前设备老旧,内外侧都被垃圾柴草包围。改造后则焕然一新,水泥灰加深红色的放水阀色彩分明,整齐划一的排列。大坝的坝面之前有围栏阻挡,如今经过拆除后令人“豁然开朗”,坝面两侧黄色道沿耀眼夺目,格外亮眼。
 
  “这个水库以前管理比较分散,以前产权及管护都是由西安曲江临潼旅游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承担,目前已全部移交给西安市临潼区水务局,产权归水务局,现由西安市临潼区水库运行管理中心承担日常管护工作。”
 
  临潼水库运行管理中心主任刘恩宏介绍,今年以来,通过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标准化管理、机制创新等综合措施,为临潼区解决了小型水库产权不清、管护不专业、经费无保障等突出问题,形成了“产权国有+集中管护”的水库运行管理模式。
 
  这种模式首先是明晰产权,就是将原由村组管理水库的产权统一明确为街办所有,区水务局对全区所有小型水库的使用权进行监管,明确了政府、主管部门、管理单位三级责任人职责,使得之前的分散管理转变为区域集中统一管理;水库管护方面则由2022年3月新成立的“临潼区水库运行管理中心”进行日常运行管理及维修养护。
 
  临潼区还在继续加强水库管理人员队伍建设,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小型水库运行管理长效机制,实现管护工作的规范化、精细化、长效化。
 
  暖阳下,临潼的老百姓沐浴着阳光,享受着惬意的生活。夹居在高山耸立间,芷阳水库仿佛镶嵌在山腰的一面镜子。水库的安全,百姓的安澜,幸福生活不由分说。
 
  “托管+第三方专业管护” 让百姓更放心
 
  车子驶入蓝田县正当午时,崎岖山路、山路弯弯,一阵转弯爬坡之后,惊现世外桃源般景象。只见一湖碧水躲藏在摇曳的芦苇中,波光粼粼。宽阔的水面上,水鸟自由飞翔,鸭子几只一组在嬉戏打闹,美不胜收的景色让你应接不暇。原来这里就是位于蓝田县厚镇的宋寨水库。
 
  车子停在水库前,黄蓝两色搭配粉刷的管理站跃入眼帘,让人眼前一亮。管理站对面的柿子树挂满了成熟的柿子,小棍一敲便有成熟的果实落地,老百姓家门口前已挂满了柿子,是丰收的象征。
 
  如此,谁能想到这里之前的模样。
 
  “这个水库创建开始之前,库容库貌非常差,杂草丛生,垃圾满地,一到夏季多雨的时候,周边群众最担心的就是水库里的水溢倒村里,淹了房屋。”
 
  说起过去蓝田县水务局副局长徐昊感慨万千。
 
  徐昊介绍,蓝田境内有16座水库,其中中型水库一座,其余15座水库都是小型水库,属于县管水库。这些水库大多建于20世纪50——70年代,受当时条件限制,水库建设的标准偏低,运行时间也长,在近多年的管理过程中,出现管理不规范等问题,导致出现的安全隐患问题日益突出。
 
  自从蓝田开始创建小型水库管理样板县后,成立专班、制定方案,稳步推进各项工作。这里说的宋寨水库始建于1971年,1975年建成并蓄水运行,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有防洪等综合效益的小(2)型水库。自从开始创建样板县后,宋寨水库“大换装”,不仅对整个水库进行了全面的整顿,路段进行了修复,垃圾也定时进行捡拾,尤其是对坝后的背水坡的杂草进行了修整,及时清理了溢洪道,修缮了管理房等。
 
  水库在面貌大幅度的改变的同时,更加强了管护。
 
  “蓝田县小型水库采取‘托管+第三方专业管护’模式,将2座具有供水效益的小一型水库托管给西安水务集团李家河水库管理有限公司管理,并在此基础上成立县小型水库运行管护中心,采取政府购买第三方服务模式,由社会专业机构统一负责其余13座小型水库运行管护工作。”
 
  我们现在有一个发展的目标,就是在充分发挥现有水库资源并将其管理好的基础上,将水库水和农村安全饮水紧密结合起来,期望用水库的这些水来供给全县镇村的生活用水。如此一来,不仅成本低,保证率更高了。
 
  “3+1专管机构”让西骆峪四季如春
 
  地处周至县城西南约15公里处的西洛峪水库,面积4万平方公里的水库常年绿水滢滢,4200年前,这里曾是轩辕皇帝季子骆明的封地,史称“古骆国”。这里背依秦岭,纵览平畴,钟灵毓秀,风水宝地,是中华文明重要的发祥地之一。
 
  走进骆峪水库,满眼望去皆是绿色,一派世外田园风光,像是一幅秦岭小江南的景致,水库周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醒目标语矗立中央。
 
  “西骆峪水库作为改革示范库,目前正在进行标准化运行管理建设:对坝顶进行提升改造,在水库坡底设绿网栏杆、大坝实现封闭管理;大坝背水坡增设“创建一流示范型水库”金属背光字;放水塔管理房的栏杆、廊柱进行翻新等等,配套标识、各项管理操作手册一应俱全。”
 
  周至县西骆峪水库管理站站长王锋介绍,西骆峪水库始建于1958年,1970年枢纽和灌区渠道工程基本建设完成,是一座以灌溉为主,兼顾防汛的小(1)型水库枢纽工程。作为改革示范库,西骆峪水库目前已落实管护主体责任,工程管理与保护范围也已划定,正在进行标准化运行管理建设。
 
  谈起他的管护模式,周至县水利工作队队长仇少周介绍:“我们实行了“3+1专管机构”模式。具体指的是由3个水库运行管理专职机构负责4座小型水库运行管护工作,同时成立运行管护中心负责乡镇所属的6座山塘的运行管护工作。”
 
  据了解,目前周至县在深化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样板县创建工作中,对涉及全县的4座小型水库,已全部明确了产权、管护主体和责任。为确保这样工作的持续性推进,当地县级财政每年安排专项维修养护经费,并纳入县级财政预算。同时积极争取中、省、市级财政经费用于小型水库工程管护工作,确保小型水库管护工作正常有序进行。
 
  今后,周至县小型水库管理工作将充分利用信息平台和管理工具,进一步规范管理行为,从工程状况、安全管理、运行保护、管理保障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建立健全适应周至县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科学规范的小型水库管理体制和良性运行机制。
 
  后记:
 
  小型水库是区域防洪和农业生产的重要基础设施,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西安市小型水库主要建于上世纪50-70年代,建设标准低,工程老化失修,且大多分布在偏远山区,主要由乡镇、街办或村集体管理,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和专业技术人员,“缺人员、缺设施、缺经费”等问题突出,给工程安全运行带来隐患。
 
  近年来,西安市深入推进小型水库管理体制改革省级样板县创建和标准化示范库打造,以落实管护主体、管护人员、管护经费为重点,逐步实现小型水库从“无人管”到“有人管”“专业管”“标准管”的根本性变化。
 
  无论是走过的长安区的大峪水库、周至县的西骆峪水库,还是蓝田的宋寨水库、临潼的芷阳水库等示范性水库,都在创新探索小型水库运行管理新机制、新模式,示范引领形成了“管理体系规范化、安全责任具体化、维修管护常态化、设施设备标准化、运行操作规范化、监测监管信息化、区域环境景区化”,实现小型水库“有人管、有钱管、管得好”。
 
  “我们将进一步加大水库监管力度,不断完善监督考核问责机制,做到责任落实制度化、隐患排查常态化、安全培训规范化、设施管护精细化。确保所有小型水库防汛安全、供水安全,向人民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西安市水务局副局长惠强说。
 
  所有的这些努力围绕小型水库这个“主角”,希望下一次再来造访的时候,能看到更多水库的“新颜”。

  文/本刊记者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