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919入市 陕西航空业趁势而起

2023-01-18 11:45:4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继9月底,国产大型客机C919取得型号合格证后;11月13日结束的珠海航展的上,中国商飞直接收获300架C919的确认订单。
 
  2022年12月9日上午,中国商飞公司向中国东方航空交付全球首架C919大型客机。C919首架机交付是我国大飞机事业征程上的又一重要里程碑,意味着我国民航运输市场将首次拥有自主研发的喷气式干线飞机。
 
  对此,中国商飞客服公司副总经理,C919首批型别教员佟宇表示:“我们交付的不仅是一架飞机,而是飞机加上围绕飞机能够安全、顺畅、经济地进行运营的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
 
  以C919为代表的大飞机逐步民航商业运营,除了将推动我国整体工业能力和水平实现升级外,还将带动整个大飞机产业上下游制造业产业升级、促进经济增长。
 
  C919 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
 
  我国高铁通过弯道超车,掌握完全自主知识产权,成功获得海外市场的青睐。但大飞机市场却长期被波音、空客两大巨头垄断。
 
  大飞机一般是指起飞总重超过100吨的运输类飞机,包括民用运输类飞机和军用运输类飞机,能否自主制造大飞机,决定了各国在民航领域的综合实力。
 
  我国最新国产大型客机C919、大型军用运输机运20和水陆两栖飞机AG-600共同组成了中国大飞机“三剑客”。
 
  其中,对于民用航空市场来说,以C919为代表的大型客机是主力机型。
 
  国产大型客机2007年正式立项,2009年命名为“C919”,2011年C919大型客机项目首个零件在成都开工,2015年首架机总装下线,2017年成功首飞,2021年签订首批商业合同,2022年拿证,年底将交付商用。
 
  这是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大飞机。C919的横空出世是继高铁之后中国制造的又一张名片,让中国成为继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之后第五个具有制造大飞机能力的国家。
 
  汽车制造业,往往被视为现代工业的集大成者。而飞机则更进一步,涉及材料科学、冶金科学、工程力学、空气动力学、热动力学等前沿学科,即使一个不起眼的紧固件,都是现代高端制造业的集成。
 
  因此,大飞机的设计生产制造需要来自全国力量的支持,堪称“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新型举国体制”的代表之作。
 
  为完成这一目标,全国共有22个省份、200多家企业、36所高校、数十万产业人员参与研制。
 
  除了战略价值之外,大型商用飞机产业不同于其他一般产业,因为产业链长、辐射面宽、联带效应强,具备显著的规模经济性特征。
 
  据公开报道显示,当前中国航空制造领域上市公司总市值已达1.4万亿元,而且这些上市公司在具体细分行业又有诸多供应商,不仅带动的市场远不止万亿,还可以产生数十万个就业岗。
 
  正因为对国家经济增长的巨大贡献,大型商用飞机工业也一直是世界一流航空大国争相发展的重点。
 
  另一方面,根据相关机构的预测,民航市场预计在疫后将会迎来强劲反弹,产生巨大的市场需求。
 
  以中国市场为例,上半年,国内民航市场恢复势头明显。相关数据显示,全行业共完成旅客运输量1.18亿人次,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36.7%。
 
  根据中国商飞公司此前发布的预测年报(2021-2040),全球航空市场2023年将恢复到疫情前的水平;未来20年,旅客周转量每年增长3.9%,其中中国航空旅客周转量将以平均每年5.7%的速度增长;同时,到2040年,中国占全球客机机队比例将从现在的20%增长到22%,未来20年中国将接收民航客机9084架,市场总价值超9万亿人民币,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市场。
 
  随着C919逐步入市,商用干线客机市场被欧洲空客和美国波音两家寡头垄断近30年的局面或被打破,全世界航空市场的份额将重新洗牌,与此同时,中国的航空产业也将与C919一起一飞冲天。
 
  相关产业链将持续释放价值
 
  C919涉及尖端技术众多,其研制几乎是全国总动员。
 
  而随着C919大飞机由研发转生产,相关产业链将持续释放巨大经济价值。
 
  据不完全统计,C919已累计获得订单约1060架,按照6.53亿元(0.99亿美元)的目录单价计算,则累计潜在销售额约6921.8亿元(1049.4亿美元)。
 
  在此基础上,有相关机构预计,到2040年我国平均每年将新增客机418架,其中单通道客机312架。假设未来C919国内市场占有率达1/3,则未来20年C919每年销量约104架;按照每架6.53亿人民币计算,则C919平均年销售额约679.1亿元。
 
  这对产业链来说,无疑是重大利好。
 
  据了解,C919采取的是国际民航客机常见的“主制造商-供应商”模式,由位于上海的中国商飞担任主制造商,将发动机、机体、机载系统等各大部分悉数外包。
 
  目前C919大飞机的国产化超过了60%,在诸多核心零部件上,都不乏中国企业的身影。
 
  中国商飞官网显示,目前其拥有三类供应商合计122家,遍布19个省份,其中上海、陕西、四川、天津、江苏为主要供应商所在地。
 
  在中国商飞的供应商系统里,I类供应商为核心成品件供应商,共有40家,II类为子系统结构件供应商,共有25家,III类为标准件和原材料供应商,共有57家。
 
  其中,最为核心的I类供应商内有4家在陕企业(研究所),分别为陕西航空电气、中航西安航空计算技术研究所、中航西安飞行自动控制研究所、西安翱翔飞控。
 
  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国商飞公示的供应商之外,还有一些企业也参与了C919的制造。
 
  例如,中航西飞虽然未出现在中国商飞官网的供应商名录中,但在主制造商中国商飞的统一部署和协调下,中航西飞作为主供应商,承担了机体结构中设计最为复杂、制造难度最大的部件——机翼、中机身(中央翼)等6个工作包的研制任务,任务量约占整个机体结构的50%。
 
  此外,C919首飞背后的功臣还有宝钛集团。国内航天航空用钛加工材的90%由宝钛集团生产,作为C919项目钛材的首选供应商,也是国内唯一合格供应商,宝钛集团先后直接和间接为C919研制生产多种规格钛合金材料21项,保障供应了钛合金板材、棒材、管材、锻件等130多吨,实现了C919用钛合金材料国产化。
 
  除了中航西飞、宝钛集团这种巨头供应商之外,航发动力、西部超导、铂力特等陕西多家航空相关企业,在完善C919产业链方面功不可没。
 
  业内人士指出,上述公司在提升C919产业链配套能级和深入参与民航制造的过程中,同样受益匪浅,近十年的公司市值几乎呈跨越式上涨。
 
  可以预见,随着C919入市后,不仅全面展示出陕西航空产业的硬实力,也将为陕西航空产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陕西或成重要获益者
 
  在C919的研发和生产中,都彰显出陕西的航空产业实力。
 
  以省会西安为例,而作为起步早的传统航空工业基地,西安背靠陕西,聚集了国内航天1/3以上、兵器1/3以上、航空近1/4的科研单位、专业人才及生产力量,无论是技术人才、研发能力,还是生产总值、综合实力,都位居全国第一梯队。
 
  正因为这一点,在2021年工信部先进制造业集群竞赛中,西安航空产业集群成为优胜者之一,跻身“国家队”名单。
 
  其中,于2004年批准设立的中国首家国家级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西安阎良国家航空高技术产业基地,是全国唯一以航空为特色的国家级经济开发区,聚集着包含中航西飞在内的多家头部航空装配企业,目前已经形成航空产业资源的集聚。经国家权威认定,“西安阎良航空高技术”品牌价值达373.93亿元,位列全国制造业区域品牌价值三十强榜中第6名。
 
  而在学术方面,得益于优质的高校科教资源,陕西坐拥以航空为优势学科的西工大,以及多家航空航天研发中心,如今已经形成了集设计研发、生产制造、试飞鉴定、航空教学等环节在内的配套产业链,运20、空警2000、轰-6系列、新舟60等30多种型号的飞机均在这里诞生。
 
  此外,陕西还拥有相对完整的航空装配产业链条。
 
  航空装备产业链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上游是航空装备设计研发及航空原材料供应,如航空钢材、钛合金等;中游为航空装备制造,如航空发动机、机体等,这部分最为关键,C919的Ⅰ类供应商则是该方面的供应商;下游为航空应用及配套服务,如航空燃料、机场建设等。从C919供应商中可以看出,在陕企业已经涵盖了飞机正式投用之前的上中游企业;而下游服务,陕西则拥有西北最大的西安咸阳国际机场。
 
  当前,陕西在西安、汉中、渭南、宝鸡、咸阳均布局航空产业,并初步形成了“大厂大所”引领、基地园区联动的“1+4”创新协同发展格局。
 
  另一方面,眼下大飞机入市在即,万亿规模的大蛋糕开启,陕西是重要配套基地,正吸引越来越多企业到陕投资建厂。
 
  2021年8月12日成立的陕西玲珑轮胎有限公司,被视为铜川史上最大招商项目。
 
  根据今年的官方相关报道,玲珑轮胎与铜川市有关方面交流时,曾提出几点希望:即
 
  希望政府为企业牵线搭桥,争取配套西飞机遇;以及促成与延长石油集团合作事宜。
 
  作为重点招商引资项目,铜川对企业的需求自然重视,甚至“有求必应”,相关部门一把手亲赴西飞集团、延长石油西北橡胶公司,为企业业务拓展牵线搭桥。
 
  政府有诚意,西飞集团也爽快表态,待玲珑航空轮胎生产线建成后开展进一步合作。
 
  由此可见,如果可以借助铜川及西飞,进入陕西的航空产业链之中,对于玲珑轮胎市场拓展来说,可以说是事半功倍。
 
  长远来看,大飞机商用化拉开序幕,更多陕企或在陕投资的企业将被纳入中国商飞供应商体系当中,作为产业配套大省的陕西或将成为重要获益者。
 
  虽然目前C919尚未做到完全国产,但是历经数十年的研发,中国在大飞机方面的实力已经实现新的飞跃,在不久的将来,其将于高铁一样,逐步实现各核心部件的国产化替代。
 
  在此期间,拥有优势航空产业和龙头企业的陕西,也将在大飞机带动下,成为最具发展潜力的地区之一。(文/冉旭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