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陕渝 西部最具吸引力的软件之城

2023-01-18 11:41:53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软件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灵魂”,是数字经济发展的基础,是建设“智造重镇”“智慧名城”的关键支撑,为加速我国软件业的发展,以高新区为依托,创建符合软件企业发展,人才培养,软件技术创新的软件园。
 
  伴随着我国软件信息产业持续快速发展,软件产业园入驻企业的增加,软件园将积极推动我国软件企业的集中协同发展,其规模逐步扩大。
 
  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软件园、尤其是西部软件产业园的快速发展,已成为中国软件业的重要载体,是驱动区域间协调发展和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为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软件城 高科技的“试验田”
 
  随着智能信息时代到来,相关产业也开始升级与转型。这个过程中,中国的软件信息产业迅速崛起。
 
  最知名的就是北京中关村:作为我国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田,被誉为“中国硅谷”。经过20多年发展建设,已聚集高新技术企业两万余家,形成下一代互联网、移动互联网和新一代移动通信等多个优势产业集群。
 
  在中关村示范和引领下,中国崛起了一种新的科技城——软件科技城,并形成了公认的十大科技园区。
 
  可以说,它是最具引领力和创新力的产业城之一。这十大软件科技城,都有着自身鲜明的特色,构筑了不同的产业矩阵和集群。
 
  随着,各园区不断完善产业生态和创新创业服务,持续带动创新资源汇聚、创新环境优化,有力促进了软件创新能力持续提升,新技术、新产品、新应用和新成果竞相涌现,有的已成为国际标准,有的填补国内空白,有的引领全球科技进步。
 
  比如西安软件园在AR/VR、高科技无人机、智能教育机器人等领域独树一帜,涌现出一批AR/VR领域优秀企业,其中有以西安金花电子商务公司为代表的AR领军企业,以西安三角犀数码科技公司为代表的AR/VR行业应用产品研发的创业企业。
 
  杭州东部软件园入园企业杭州中天微系统公司、国芯科技等在数字高清、嵌入式CPU等方面,多次荣获国家科技技术进步二等奖,有力推动了我国数字电视产业的发展进程。
 
  而且,各个软件园区根据其自有的区位特点和产业基础,通过协同大量的园区创新企业,共同打造数字孪生、智慧大脑、5G+MEC、智慧交通、云端数字营销等基于真实需求的应用场景,让园区成为企业新技术、新产品的“试验田”。同时,通过大数据平台,深度获取企业需求,为企业提供精准服务,助力园区智慧建设与创新生态全面升级。
 
  作为国内成立最早的软件园区之一,如今走进中关村软件园,只需从电子站台坐上自动驾驶接驳车,就可以开启在中关村软件园“智慧”的一天。与此同时,无人清扫车已经上岗,无人售卖车也会贴心的来到消费者的身旁。
 
  而园区里随处可见的智慧导览、智慧灯杆等智慧互动设施,也会让人体验到满满的科技感。
 
  “这是只是中关村软件园的智慧应用场景建设的一部分,在它们背后是园区的智慧中枢在起作用,我们称其为大数据平台。”中关村软件园智慧园区相关负责人表示。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的赋能之下,智慧停车、4D+VR模拟驾驶、无人售卖、智慧导览、智能清洁、智慧线上服务等更多和员工工作、生活息息相关的应用场景在中关村软件园不断涌现。
 
  来自中国软件科技城的这股创新力量,已成为建设科技强国的重要源头活水,也在源源不断地为我国高新技术发展注入内生动力。
 
  西部软件信息业的新格局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软件园区在规划布局、产业集聚、发展梯队、区域分布等方面,初步形成较为稳定的发展格局,呈现出东部软件大省占据主导地位,部分中西部省市开始实现快速增长的态势。
 
  从整体来看,东部省份占据了全国绝大部分收入,我国软件业向北京、广东、江苏、浙江、上海等东部地区集聚的基本态势不会发生根本性改变,甚至将会在未来进一步增强。
 
  不过,随着西部地区经济的发展、内需市场的扩大及产业结构的整体提升,国内产业转移呈现出新特征:首先,外资加速向中西部特别是具有电子信息和人才优势的部分西部省份转移;其次,东部地区产业结合中西部地区产业环境和配套发展,呈现链条式、整体式和集群式转移,东部地区在转移劳动密集型传统产业的同时,也加快向西部地区转移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和汽车等高端产业。
 
  据公开数据,2021年西部地区完成软件业务收入11586亿元,在全国总收入中的占比为12.2%,同比增长19.4%,增速为全国最高。
 
  在2021年软件业务收入前十省市,四川以4555亿元的收入排名第七,陕西以3141亿元的收入排名第八。值得注意的是,软件业务收入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省市有15个,其中增速高于30%的省份就有贵州、广西等西部省份。
 
  具体到城市,成都和西安分别实现软件业务收入4456亿元和3141亿元,其中西安高新软件园和成都天府软件园营收均超过2000亿元,是带动西部软件产业快速发展的“双引擎。
 
  由此可见,四川、陕西和重庆3个西部重镇,以相对优秀的科研教育资源和产业基础,后发优势强劲,共同组成了西部“三角”发展极,虽然与东部沿海存在一定差距,但近年来产业集中度和整体实力快速提升,是我国软件产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潜力区域,与东部沿海经济带共同构建了我国“一带”“三角”的产业发展格局。
 
  “西部三强”的引领力和创新力
 
  从园区数量、收入总额、创新投入三方面维度来看,川陕渝的软件信息业占据了西部地区的绝大部分,可以说是西部地区软件信息产业发展的代表。
 
  在具体的实践中,三地也各具特色。
 
  前不久,第二十届中国国际软件合作洽谈会上,优卡集团、数聚智造人工智能等多家企业签约,将总部落户成都。今年以来,四川成都市已签约30个软件项目,累计签约投资金额约486.7亿元。
 
  续举办20届的软洽会,见证了成都软件产业集群的成长历程:产业规模从2003年时的不足70亿元增至2021年的5700多亿元。
 
  据了解,2000年前后,成都推出“筑巢引凤”计划,向全球发出“求贤帖”,吸引了微软、IBM、华为等一批企业前来投资,逐步成为软件产业热土;2011年12月,成都被工信部授予“中国软件名城”称号,软件产业规模首次突破1000亿元;这之后,成都又先后制定出台一系列规划举措,以及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5G、人工智能等领域相关政策,稳步推进集群高质量发展。
 
  在工业软件领域,成飞公司的管控中心系统已达到规模级应用;在基础软件领域,中瓴智行凭借自主研发的智能出行虚拟化操作系统,一举填补国内空白;极米科技积极投身软硬结合的智能观影平台,成为国内投影机市场的领先企业……随着水平的持续提升,软件已经成为成都全市的支柱性产业之一。
 
  截至目前,成都软件产业集群已拥有亿元级企业332家,“专精特新”企业90家,上市企业47家,相关市场主体从2003年的千余户提升到如今的超过18万户,从业人员达到约57万人,创新平台超100个,拥有软件著作权超过37.1万件。今年前三季度,成都软件产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265.6亿元,同比增长7.9%,保持较好发展态势。
 
  在西安软件信息产业同样发展势能强劲。
 
  近年来,西安围绕延链补链强链,招才引智、精准招商,以华为、中兴、中软国际、腾讯、百度等为代表的100多家国内知名企业,以及高通、富士通、微软等为代表的50多家世界著名公司相继在西安投资落地。目前,西安拥有各类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企业2600余家,从业人员规模超过21万人。
 
  通过龙头企业的“强磁场”带动和辐射,西安软件产业链条逐步完善。据悉,西安软件业发展主阵地的高新区,在软件和服务外包、半导体、智能终端等领域,已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与产业集群。其中,丝路软件城规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去年总营收超过530亿元。
 
  西安秉持雄厚的科教资源、人才优势,相对低廉的房租、人工等成本优势,以及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深化现代产业布局,优化软件产业顶层设计,多个相关政策文件相继出台,全力支持软件产业“发力”。
 
  《西安市“十四五”服务业发展规划》提出发展目标,到2025年,聚集50万以上软件研发人才,规上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营业收入突破700亿元,打造软件服务等3个千亿级产业集群。
 
  而从聚集陕西全省90%以上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的丝路软件城发展路线图,亦可管窥西安争创“中国软件名城”的雄心。
 
  此外,重庆亦将发展软件产业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之一。在《重庆市软件产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提出计划在2025年实现5000亿元产值,建成一流的中国软件特色名城,进入全国软件产业“第一梯队”。
 
  重庆软件产业发展与重庆具有完整产业链,形成丰富的应用场景密不可分。
 
  “重庆的汽车、电子、装备制造等产业发达,上下游产业链完整,是软件产业发展的天然沃土。软件产品容易扎根某个领域并形成示范,其后续将形成‘链条效应’带动产品市场不断扩张。”重庆某软件企业负责人说。
 
  面对国内北上广等地的软件产业已经形成完整产业链和技术累积的实际情况,重庆软件产业在补齐短板的同时,以工业软件带动制造业转型升级,作为产业突破口。
 
  瞄准高端制造与高技术行业,通过工业软件赋能,重庆不少企业已经展开行动并取得建树。如长安汽车,通过成立专门的汽车软件科技公司,为智能座舱、智能车控、智能驾驶、智能车云和服务提供软件系统平台。
 
  另一方面,重庆还提出重点建设两江软件园、重庆软件园等“五大”核心产业区,以及北碚、渝中等“五大”特色集聚区。
 
  遍布全国各地的软件园区,通过集聚发展新势能,推动了中国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加速孕育兴起,“软件定义”引领信息技术产业变革,西部乃至全国的软件园将迎来新的机遇,朝着更高的目标迈进。(文/冉旭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