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充电这“桩”事

2023-01-18 11:40:4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随着中国新能源汽车大规模普及、政策大力扶持,新能源汽车行业高速发展,用户充电需求不断增大,推动中国充电桩行业规模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近年来相继发布了约60多项支持政策和举措,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基础材料、基础零件、电机、电控、电池以及整车等各方面都取得了实质性突破。不过,虽然新能源汽车发展的确顺利,但对个人用户来说,充电桩仍然不足。
 
  排队、没空位、充不上电、余额不退款……相信不少电车一族都体验过为电奔走的辛酸。如何让新能源车告别“充电难”,已经成为不少新能源车主急盼解决的事儿。
 
  新能源车主的“充电焦虑”
 
  每到快深夜十二点,西安的新能源车主老董,都会来到家附近的这个充电站寻找车位。
 
  由于这里停车免费,加上夜里11点到早晨7点是电价波谷期,每度电比波峰时便宜几毛钱左右,使得这里的充电桩,成为附近车主争抢的对象。
 
  “冬天充电时间长了,好多人都是家住在这附近,都不走,有的时候没有位置我就走了,第二天早上再来。”
 
  与老董不同,市民王女士则颇有几分看缘分给车充电。
 
  “好几次跟着导航来到有充电桩的地方,要么是没有空位,要么就是弄了大半天才发现根本充不了,我也不知道是坏了还是没开。”自从买了电动车过后,市民王女士每到需要给车充电的时候心里都不免有几分无奈,“我们小区是前几年新建的楼盘,虽然车位比起那些老小区要多一些,但是有车的人也多,车位本身就很紧俏了,经常开燃油车的都不够用,开电动车除非是自己有车位再安装一个私人充电桩,不然就跟像我能不能充上电还是得看运气。”
 
  因为自家小区没有可临时租用的充电桩品牌入驻,而自己安装一个充电桩又不划算,王女士只能到附近有充电桩的商圈,或者找到专门的公共充电桩停车场,可就像她所说的一样,只有等把车开到终点的那一刻才知道会发生什么。
 
  这还只是在基础设施相对完备的市区范围内,而对于需要开新能源车上高速的车主来说,充电问题则更加突出。
 
  每逢节假日,每逢大堵车,总有一两条新闻关于电动汽车续航焦虑和充电难。有网友略带调侃地给出了看似完美的解决方案:每家要拥有两辆汽车,一辆燃油车一辆电动车,在市区时开电动车,长途出行时开燃油车。
 
  对此,延安的马先生深以为然,几年前经历了电动车在高速趴窝,让同行好友开油车前来援助,他再也不想坐电动车了。上述方案也被马先生认真考虑,“虽然暂时买不起第二辆车,但下次再出远门一定要借一辆燃油车开,不能这么冒险了。”
 
  正如以上几位新能源车主的充电体验,在网络上还看到了不少用户的类似遭遇,似乎都在向外界说明,新能源车主心中挥之不去的“充电焦虑”。
 
  “今天充电时遇到一个车主,别人的电车充电还剩一点时间,他直接就给拔了,我问他怎么拔别人充电器?对方居然说充电器绿了就能直接拔。怪不得我老是有几次充电不顶用,这个车主还怪我充电器有问题,应该留个纸条在上面。”
 
  “用电车跑高速,我每一步都小心翼翼。很多时候我只想简简单单充个电,什么时候汽车充电像加油一样方便就好了,我也不用专门下高速开到商场了。”
 
  “有些人真是让人生气,车库这么多位置你不停,专选带公共充电桩的,你烧油的车没有充电问题,就不要耽误别人充电,经常让很多需要的人充不上电,是鸠占鹊巢有意思吗?”
 
  此外,在相关投诉平台上可以发现,关于充电桩品牌的投诉理由则比较集中,包括充电桩虚电、联系不到客服、余额不退款、突然撤桩等,目前充电桩这一配套设施的不完善,对于广大电车一族日常出行的影响显而易见。
 
  甘蔗没有两头甜,虽然遇到“充电焦虑”,但是很多新能源车主,尤其是从油车改为新能源车的车主们都承认,新能源汽车“真香”,百公里用车成本上,新能源车要比油车平均节省三分之二。
 
  需求激增却“一桩难求”
 
  充电难,目前仍是不少车主的共鸣。
 
  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根源,在于新能源汽车保有量与充电桩数量之间并不均衡。
 
  虽然随着新能源汽车销量的快速增长拉动了充电基础设施的建设需求,但目前车桩比仍处于车多桩少的局面。
 
  数据显示,截至2022年8月底,全国充电桩保有量已从2015年的6.6万台上涨到431.5万台,8年来扩张了65倍;截至2022年9月,全国新能源汽车保有量达1149万辆。车桩比从已经从2015年的7.8:1下降到了如今的2.6:1。
 
  但这一明显的车桩比下降主要受私人充电桩增加带动。而私人充电桩主要安装在车主小区,以夜间自用为主。若以对外提供充电服务的公共充电桩来计算,车桩比下降幅度不大。
 
  目前,全国充电桩保有量中,公共充电桩保有量已达162.3万台,私人充电桩保有量上升至269.1万台。其中,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建设区域较为集中的广东、江苏、上海、浙江、北京、湖北、山东、安徽、河南、福建TOP10地区建设的公共充电桩占比达71.6%,呈现出较强的区域性。
 
  从全球角度来看,中国的充电桩建设基本属于超前建设,无论是质量还是数量,都属于前列水准。
 
  但是,由于各方面原因,早期的充电桩大都不符合当前电动汽车的充电需求,几乎全部沦为充电桩国标更新后的技术牺牲品。同时,充电桩还存在分布区域差别明显、充电桩充电质量参差不齐等等问题。而这些问题点,还在持续影响新能源车用户的使用体验。
 
  需要指出的是,对比公共充电桩,实际上私人充电桩的发展情况,问题更为突出。公共充电站是“一桩难求”,而安装私人充电桩则成为新能源车主们走不完的“最后一公里”。
 
  对许多充电桩企业来说,他们的客户更倾向于公共大客户,将私人充电桩的业务几乎忽略,甚至不少业内人士表示,私人充电桩的订单很少。“今年一季度安装量仅占销售总量的三成。”一家新能源车经销商表示。
 
  “我们销售的新能源车均为客户配备免费的充电桩和安装服务。但不少车主费尽周折,也没能让充电桩进入小区。”该经销商进一步解释道:“我们接到的反馈基本上是客户在跟小区、物业协调时会遇到一些问题。比如说小区老旧,设施支持不了。好一点的小区能够支持充电的又会涉及到停车位的使用。”
 
  对于在小区安装私人充电桩的难度,家住沣东新城的王女士深有体会:“车买了一年多,多次与物业沟通,物业说这不是他们的管辖范围,他们也不想增加这样的服务,因为要花更多的钱去增容之类,还有管理方面也比较麻烦,所以买车一年多,我家到现在也没能安装上自己的充电桩。”
 
  另一方面,日益增多的“僵尸桩”,也是导致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原因之一。
 
  在市区范围内,停车场大都或多或少有新能源车充电桩,但是经常可以发现不少充电桩上布满灰尘和蜘蛛网,对此现场停车管理员表示:“充电桩自安装后就从未启用,闲置已有几年。”
 
  “比找不到充电桩充电更绝望的是啥? 是找到充电桩却充不了电!”新能源车主牛女士说道:“有时候特意饶了几公里去充电,在停车场里也转了好几圈,终于找到充电桩了,结果发现是坏的,让人很生气。”
 
  事实上,“僵尸桩”问题一直存在。在充电桩建设早期,政府的支持政策和补贴,吸引了大批企业涌入充电桩市场盲目扩张,彼时大部分企业建设的充电桩,大多是技术含量低的慢充桩,且管理和经营不善,无法适应市场需求,导致大批充电桩闲置。
 
  据不完全统计,在全国15座城市中,公共充电桩的平均桩数利用率为47%,平均时间利用率不足10%,也就是说,大部分城市的充电桩闲置利用率较高,能够充分发挥充电服务功能的充电桩占比不超过一半;大部分城市的充电桩在运行时都处于空闲状态,仅有不到10%的时间进行充电服务。
 
  如今,国内充电基础设施产业取得了一定成绩,新能源车出行的“充电焦虑”也得到些许缓解。整体来看,充电桩数量还有较大提升空间,而“僵尸桩”现象等矛盾问题也仍有待解决。
 
  充电难题如何破局
 
  温度降低电池就需要经常充电,这是由于动力电池在低温环境下活性下降,电池的净放电率降低,电池容量受到影响,因此需要增加充电的频次。
 
  那么,在技术瓶颈短期内无法突破的前提下,充电难题该如何解决?
 
  相关专家表示,新能源汽车充电难的问题,关键要增强充电桩的便捷性。
 
  在技术上,加速大功率充电技术的应用,减少充电等待的时长,统一接口,提高适配性;在选址上,减少车主寻找充电桩的时间,参考各地加油站模式,不管车主在哪,5—10公里内能找到一个可用的充电桩,就能提高充电桩的平均利用率。
 
  事实上,一些新能源车企正在自建补能体系,来缓解用户的续航焦虑,比如特斯拉、蔚来和小鹏。有的是建更多的充电站和充电站,有的是提高充电效率,有的是提高电池续航。
 
  目前,特斯拉在我国大陆地区累计布局1300+座超级充电站,9000+根超级充电桩;蔚来已经累计布局超充站1046+座,充电桩更是早已突破10000根,覆盖全国269座城市。此外,蔚来还提供了换电方案,将补能时间缩短到10分钟以内,“让加电比加油更方便”。
 
  目前,中国充电运营企业所运营充电桩数量TOP5分别为:特来电运营30.3万根、星星充电运营30.2万根、云快充运营20.8万根、国家电网运营19.6万根、南方电网运营9.5万根。
 
  单从充电桩数量看,车企的自主贡献是有限的,还需要政策助力。
 
  2020年3月,充电桩被正式纳入新基建,据网上公开报道统计,2020年以来,已经有超过26个省市密集出台了50余项与充电设施相关的政策,为行业发展提供了支撑。
 
  汽车产业是陕西及西安唯一一个确定有两条省市重点产业链的产业,其中新能源汽车产量全省汽车总产量的72.2%,在全省汽车产业中独占鳌头。
 
  为了推进省内电动汽车及充电设施加快发展,陕西省发改委分别于2021年5月印发《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十四五”发展规划》、2022年11月引发《关于进一步提升陕西省电动汽车充电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的实施意见》。
 
  预计将在“十四五”期间新建各类充电桩35.54万个,其中公用充电桩6.09万个,个人及专用充电桩29.45万个,能够满足80万至100万辆电动汽车充电需求。
 
  在此基础上,陕西省内主要城区力争形成半径不大于2公里的充电服务圈;县城和乡镇重点区域充电基础设施全覆盖;高速公路服务区充电基础设施覆盖率达到100%,新建居住社区100%建设充电设施或预留安装条件,推进陕西智慧车联网平台应用,充电桩接入率达到100%。
 
  充电桩一头连接用户,一头连接新能源汽车市场。如何告别“充电难”,是许多车主急盼解决的问题。想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广大充电桩企业、政府部门等一同参与解决。
 
  长远来看,随着充电设施布局的不断完善,汽车充电效率的逐渐提高、私人充电桩进小区真正实现畅通,充电桩的供不应求这一阻碍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难题,会有得到解决的一天。文/冉旭阳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