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发展速度最快、潜力最大、带动作用最强的外贸新业态,跨境电商不仅是数字贸易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推动陕西开拓外贸新版图的新动能。
如今,越来越多的陕西优品,通过跨境电商业务走出海外,“圈粉”无数。
今年9月,我国首批出口智利的40吨鲜食猕猴桃从国家级(眉县)猕猴桃产业园区以全程冷链方式,发往智利首都圣地亚哥。同期,周至县哑柏镇槐花村的猕猴桃也“搭乘”3个冷链货柜,经新疆霍尔果斯口岸,运往哈萨克斯坦等国家和地区……
不仅是猕猴桃,6月,渭南市白水县的陕西苹果种苗首次出口非洲;10月,延安市宝塔区柳林镇南庄河村的40吨苹果出口迪拜;12月,陕西苹果首次出口南美洲……目前,陕西苹果已遍及80多个多家和地区。
除此之外,一度冲上微博热搜的北京冬奥会“英国代表团大衣”、一夜之间火爆全网“热销好莱坞”的假发和集成电路、自动数据处理设备及其零件、太阳能产品等陕西制造,也在跨境电商的加持下远销海外。
据陕西省商务厅统计数据,今年1-11月,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130.88亿元,增速35.3%。其中,出口117.47亿元,增速36.68%;进口13.41亿元,增速23.78%。
而这些成绩的背后,是陕西依托“空港+陆港”区位优势和“跨境+自贸+综保+进口贸易+口岸”等平台优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探索跨境电商最优环境,构建“空中丝路”和“钢铁丝路”贸易大通道的真实再现。
长安号,跨境贸易大通道
从2022年元旦零时起,今年首列满载着50个集装箱电子配件、跨境电商产品的跨境电商专列驶出西安国际港,中欧班列长安号(西安—圣彼得堡—曼海姆)跨境电商专列开行,至11月底,长安号已累计开行跨境电商专列178列,发运货物8900柜,同比增长61%,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3.4亿元,同比增长75.8%。
正如一些知名媒体评价到,“如果把长安号目前开行的17条国际干线在地图上标记出来,一个连接北欧、西欧、南欧、中东欧、中亚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陆路国际贸易通道网络清晰可见,直通国际贸易热点地区。”不仅如此,长安号开行的17条国内集结线路可直达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晋陕豫黄河金三角等国内主要货源地。吸引来自全球200多个国家、全国29个省(区、市)的货物在西安集散分拨,外地货源占比超过70%。
在这些四通八达的国际贸易网络通道中,每条“大动脉”、每根“毛细血管”的搭建和疏通都是陕西在构建长安号“黄金通道”的精准考量。
如果说,大通道建设是陕西积极融入共建“一带一路”大格局的实践行动,那么,实现快速、通达、高效的往来,就是对陕西加速拓展市场的智慧考量。
近年来,陕西依托中欧班列长安号和西安港口岸平台功能,充分发挥“跨境+自贸+综保+进口贸易+口岸”等平台优势,通过开通电商专列、创新发运模式、优化配套服务、聚焦企业痛点等措施,全力推动跨境电商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
在“最优线路”打造方面,不断拓展跨境电商专列新线路,直达目标市场。与奥地利铁路、俄铁、德铁等境外铁路公司合作,开行杜堡、汉堡、马拉、纽斯、俄罗斯等多条跨境电商专列,直达欧洲20余个城市。建设白俄罗斯斯维斯洛奇/波兰谢米亚诺夫卡等换装口岸,绕开传统马拉舍维奇换装拥堵点,11天左右可直达欧洲腹地,大幅提升了跨境电商专列的运输时效。同时,根据货源灵活调整发运线路,并可按企业需求定制线路,确保跨境电商班列的平稳、高效发运,助力企业“买全球、卖全球”。
在“最高效率”实现方面,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跨境电商集拼中心,开发上线智能化集拼信息管理系统,现场查验数据与海关监管系统实现数据互联互通,实现信息化管理和高效通关。依托集拼中心,创新集拼发运模式,实行跨境电商散货“先报关,后装箱”新模式,从根本上解决了散货集拼中“1票耽误1柜”的痛点,提高货物通关时效2-3天。开通跨境电商“绿色通道”,对跨境电商包裹运输实施“优先装车、优先制票、优先挂运”等措施,货物即到即查即放行,24小时内完成清关查验,让跨境电商货物更安全、经济地运输到欧洲。
在“最好保障”提供方面,将工商、税务、政务审批等服务前置至西安西站办事大厅,与铁路运单审批实现一厅式办理,为跨境电商企业提供包括注册、登记、纳税、政策咨询、货物发运、仓储等功能在内的一站式综合服务。建设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嵌入订舱、租箱、发运、报关、物流运输、集装箱动态、数字金融、跨境结算等数字化应用场景和功能,实现线上预约订舱与融资服务,有效解决跨境电商企业信用不足、获得融资难、融资效率低、融资周期长等问题,企业可通过中欧班列长安号数字金融综合服务平台实现全流程数字化跨境运输贸易,助力跨境电商企业便捷出海。
在“最低成本”谋划方面,在德国法兰克福、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卡拉干达及白俄罗斯等地布局建设8个跨境电商海外仓,衔接欧洲的卡班网络、分拨中心等,为跨境商家提供“端到端、门到门”的全链路物流服务,有效减少跨境电商企业资金及库存风险,降低丢包和包裹破损率,企业综合成本下降约10%。创新推出发车时间固定、全程运行时间稳定、费用较低中欧班列长安号公共班列,大幅降低集货时间和运输成本。同时,通过购买自备箱、免除跨境电商企业场站作业费等措施,进一步降低跨境电商企业运营成本。
通过这一系列创新举措,拓宽了跨境电商企业渠道,实现了跨境电商企业集聚,带动了进出口贸易规模的提升。2021年西安港累计开行跨境电商班列123列,位列全国第一,出口电商货物约6100柜,实现跨境电商进出口额超20亿,带动园区实现进出口贸易额226亿元,较2020年增长138%。今年1-11月,共开行跨境电商高质量班列178列,是去年全年发运量的1.4倍;实现跨境电商交易额33.4亿元,同比增长75.8%。。在中欧班列长安号的带动下,西安国际港务区已成为西部跨境电商产业发展的高地和陕西对外贸易新的增长极。
空中枢纽,跨境电商新高地
12月1日,陕西首个跨境电商零售进口退货中心仓在西咸新区空港综合保税区内正式启用。不仅为企业退货退款时间缩减一半以上,也可为企业每年节省成本80余万元。
作为“空中丝绸之路”枢纽和西安跨境电商综试区创新示范区,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与西安咸阳机场海关共同推进跨境电商业务发展。并先后引进西北首家菜鸟国际中心仓等重点项目,聚集80余家跨境电商企业,培育了丝路云、星空等多家跨境电商平台企业,初步形成了跨境电商产业生态圈。
截至今年11月底,空港新城跨境电商进出口累计完成1191.4万单,18.94亿元;单量同比增长933%,交易同比增长1785%,已成为助力西安经贸发展的重要引擎。
近年来,西咸新区空港新城依托西北唯一的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和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充分释放“临空+自贸+保税+跨境+口岸+航权”六大开放优势,形成“通道+枢纽+网络”现代流通体系,极大促进了陕西跨境贸易的高质量发展。
据统计,西咸新区空港新城联合西部机场集团累计开通全货运航线42条,其中国际航线22条,覆盖13个国家20座城市,此外还成功开通3条第五航权航线,打开了全球供应链的“陕西窗口”。以三星为例,为保障其项目建设满足其产能扩充需求,西咸新区空港新城相继开通首尔—西安—河内、首尔—西安—洛杉矶等货运航线,年运输货量达上万吨。
自2016年启动国际快件通关业务以来,空港新城充分利用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跨境电商综试区、自贸试验区、综合保税区等政策红利,率先依托西安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开展资源深度整合,全力推进国际邮件、商业快件和跨境电商“三关合一”,打造集约化、便利化海关监管场地,全力支持国际邮件互换便利化,促进跨境电商产业聚集化,全力打造面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国际口岸。
如今,作为全省首个国际邮件、商业快件、跨境电商“三关合一”的海关监管场地,秉持着超高资源禀赋优势,为客户节约1/2的时间和1/3的成本,年均通关业务量超过2000万件,形成进出境货邮吞吐量5000吨以上。
特别是在“三关合一”方面,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提升监管服务效能,空港新城功能区联合海关、邮政等部门发挥“空侧安检前置”的资源禀赋优势,将国际邮件、国际快件、跨境电商3个场所、3套监管系统合而为一,并在陕西邮政西安国际邮件互换局暨中国(西安)邮政跨境电商产业园设置了进口邮件作业区、出口邮件作业区、跨境作业区、仓库区、监管邮件放行区、海关办公场地、海关监控区、海关查验区等功能区域,实现同场监管、一站式通关。
此外,为加快产业聚集,空港新城还建设了陕西首个跨境电商国际快件产业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快件监管区,形成了集采购、运输、通关、服务为一体的国际快件产业链。其中,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国际快件监管区有进港环型查验线300米,每小时能处理快件1800件,在全国机场处于领先水平,大幅提升区域国际快件业务的保障能力。
同时,空港新城创新推出“多仓联动+跨境金融+跨境生态圈”联动发展,有效串联起跨境电商各环节的全新发展模式,助推跨境电商企业快速成长,跨境电商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西安成为全国跨境电商发展高地之一。
随着菜鸟跨境电商西北区域保税仓、西北首家菜鸟中心仓西安海沧中心仓的运营,以及众多跨境电商上下游企业的发力下,全省首单跨境电商保税备货、首票跨境电商特殊区域出口等业务相继在空港落地,来自美国、俄罗斯、澳大利亚等十几个国家的美妆、母婴、食品、医疗保健、服装服饰、数码家电等品类的货物通过空港来到了千千万万消费者手中,同时,也将众多陕西本土的特色农副产品、文创产品等出口到全球各地,真正实现了在空港“买全球、卖全球”。
跨境电商成为外向型经济新动能
除过陆港、空港两大贸易通道外,跨境电商在陕西已经形成多平台、多基地、多企业参与的跨境外贸大格局。
在宝鸡,全市跨境电商孵化基地和首家OTO体验店建成运营,有业绩跨境电商企业达到140户;
在西安经开区,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企业约70余家,今年前三季度,完成跨境电商交易额约1.88亿元,新增从事跨境电商业务企业10家;
在西安曲江新区,今年跨境电商交易额将突破24亿元。以智诚跨境电商产业园为龙头,建设海外仓超10万平米,服务中小型企业1000余家,五年来跨境电商交易额累计突破160亿……
2018年7月,西安市获批第三批跨境电商综试区;2020年4月,延安市获批第五批跨境电商综试区;2022年2月,宝鸡市获批第六批跨境电商综试区。随着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省、市近年来陆续出台多项跨境电商发展政策,有效推动了陕西跨境电商高质量发展。
这足以说明,跨境电商连年增长增长的背后,是陕西国际贸易通道建设的提升和多方长期蓄力的支撑。
今年3月,陕西省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的实施意见,其中明确,到2025年,力争陕西省跨境电商交易额年均增速保持在30%以上,相关企业数量突破2000家;陕西将努力培育10家左右全国优秀海外仓企业。
今年6月,陕西省商务厅公布了《陕西省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白名单》,列示陕西10地市118家重点外贸外资企业。《白名单》中,市场份额占比名列前茅的是新兴技术类、贸易类、化工类、装备制造类等产业,并且据了解,占比中农副食品加工产业的份额为5%,而此类相关产品的出口增长空间潜力较大,劲头较好。
今年12月,陕西省商务厅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将制订出台全省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行动方案,全力支持西安、宝鸡、延安跨境电商综合试验区打造跨境电商生态体系,推动海外仓、外贸综合服务、市场采购、保税维修、离岸贸易等新业态加速发展,到2027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突破500亿元。支持西安、宝鸡、延安等,以跨境电商产业园建设为重点,完善跨境电商产业链和生态圈,新培育3个省级公共海外仓,带动全省跨境电商增长30%以上。持续推进东西向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建设,积极对接南向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陆港、空港“双枢纽”作用,打造中欧班列跨境电商集结中心、国内重要进口商品集散地。
总之,在当今世界经济环境充满不确定性的情况下,陕西出口跨境电商行业逆风前行,展现出极强韧性,保持着稳定发展态势,作为外贸快速增长的重要支柱力量之一,为陕西企业出海提供了一条宽广的赛道,跨境电商已成为拉动外向型经济发展的新动能。
文/本刊记者 张永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