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外环高速南段的路域文化

2022-11-04 16:23:3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彩虹之路:西安的五环
 
  2022年金秋时节,应邀赴即将通车的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采风。近二十多年来,陕西的高速公路建设在超常规的飞速发展中,接连不断地创造奇迹,那一条条华丽现身的锦绣之路,彩虹之路。以它意想不到的瑰丽与奇异,一次又一次地变幻出令人炫目的“当惊世界殊”般的震撼。
 
  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又被人们称为西安第二绕城高速,甚至被称为西安的五环路。行车奔赴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建设现场时,途经西安城墙外的一环和二环路,再穿过绕城高速,我坐在车上就默算着西安环城路的环数,该像一首调侃奥运会标志五环的歌曲唱的“我比四环多一环”。想着西安外环高速公路,不排到五环,也应是西安的四环啦!如果西安有了“我比四环多一环”的五环,城市骨架扩大了,该是多么让人震奋呀!
 
  关于西安环城路的建设,有报导说2019年2月份,西安市规划局就已编制完成大西安快速路体系规划,整体格局表述为西安“六环十二射”交通体系正式确立。六环:西安一环、二环、三环(绕城改三环)、四环(南横线—沣镐大道—泾河大道—西阎快速)、五环(外环高速)、六环(关中环线高速)。
 
  本来想着西安外环高速为四环,看来不完全对,查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路线图,发现外环高速公路南段之北有一条南横线,弯弯曲曲的线路由西而东,好像途经西安南客站、杜曲街道、鸣犊街道。假如有了南横线的四环,外环高速就真正成了五环啦!虽然现在媒体报导上仍称为大四环。
 
  西安外环高速2022年国庆节前建成通车。据说这条被称为五环高速的出现,有望真正有效缓解西安绕城高速交通拥堵的问题。
 
  走进这条被媒体称之为“崭新”和“便捷”的外环高速,心情特别振奋。我们来到西安外环高速南段的灞河特大桥、辋峪河特大桥、白鹿原隧道、浐河特大桥、子午服务区、王莽收费站进行了现场体验,并与建设、设计、施工单位进行了座谈交流。外环高速南段的亮点很多,首先感受到的是建筑垃圾资源化利用与装配化、智慧化施工等创新理念和技术,再就是“交旅融合”“微笑品牌”“开放式服务区”“智慧型服务区”等若干个新理念的推出。
 
  外环高速南段这条路,给了我一种铭心而刻骨的惊艳。这条路不仅又是一条绿色之路、生态之路、景观之路,也是一条旅游之路、文化之路。而其中“西安微笑”品牌服务姿态的推出,令我印象深刻,让人感到这条路展示的是笑迎四方客,一种和谐的亲密无间。“西安微笑”品牌服务应该列入文化范畴的精神文明建设。而我在采风后的交流座谈会上发言的题目就是反映外环高速南段这条路博大精深、历史厚重的路域文化。“路域文化”启示我们陕西交通人,借助路来学习感悟传统经典,而宣传一条路的文化内涵,无疑是最最重要的。
 
  外环高速:源远流长的文化之路
 
  外环高速南段这条路,经蓝田县、长安区与鄠邑区,南临秦岭终南山,周边的文化遗存,让人不由联想到蓝田猿人、伏羲和女娲的母亲--蓝田的华胥氏,被刻成传国玉玺的蓝田玉,穿越秦岭的蓝关道、库谷道和子午道,还有王维的辋川、水陆庵、王顺山、太乙宫、翠华山、五台山等。
 
  首先说秦岭,东汉班固《西都赋》有:“秦岭,南山也。”《读史方舆纪要》也说:“秦岭、终南,本一山矣。”把秦岭、终南山并列在一起,合二为一,组成“秦岭终南山”,就有了 “秦岭终南山世界地质公园”和包茂高速公路上的 “秦岭终南山大隧道”。这条举世闻名的大隧道北起西安市长安区的五台街,就位于外环高速南段路南。
 
  唐人徐坚所撰《初学记》引《福地记》语:“终南太一山,左右四十里内皆福地”,把终南单独从秦岭中列出来,应该是为了突出终南山的重要,地域小了却更显集中。因为终南是秦岭最核心的精华,正如元代诗人朱象先说的:“关中河山百二,以终南为最名”。终南也是周、秦、汉、唐等十三朝帝都长安的南依之山。终南山也称中南山,意为:天之中,都之南。唐代诗人李白《望终南山寄紫阁隐者》有:“出门见南山,引领意无限。”柳宗元亦说:“中南居天之中,在都之南。国都在名山之下,名山随国威而远扬。”
 
  可以说,没有任何一座山,在中国历史和文化上的地位,能够超越秦岭终南山。因此,终南已形成一种文化,终南文化无疑是华夏民族文化最为重要的发祥之地,中国传统文化之正蔓根柢。
 
  “终南太一山”也称太乙山。这里有太乙宫,传说太乙真人在此修炼过,所以得名。这里曾有一座汉武帝祭祀太乙真人建起的宫殿,大殿就位于太乙镇上的西安翻译学院内,可惜历经两千多年的风雨早已墙倒屋塌,殿门上砖雕的"太乙宫"三个大字也没了踪影。太乙宫附近有一条南北流淌的太乙河,一出秦岭就孕育出两岸不同的文化。离此不远有终南神秀五台山的岱顶,以及20世纪70年代修建石砭峪水库时的沥青拦河坝,如今都成了进入翠华山山门后第一道靓丽的风景。王维《终南山》诗中有:“太乙近天都,连山接到海隅。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让世人倍感震撼的是,这里的蓝田猿人遗址,因出土了距今约110——115万年的蓝田猿人头盖骨化石和1200多件古动物化石及12件旧石器而享誉海内外。蓝田猿人经测定按照国际学术命名规范,被命名为直立人蓝田亚种,比北京猿人生活在距今大约70万年,要早45万年。
 
  1963年中国科学院古脊椎考古队在蓝田县陈家窝村附近发现一具古人类老年女性下颚骨化石和石器工具。1964年在公王岭发掘中,发现蓝田猿人的头骨化石,具有比北京猿人更为原始的特征。蓝田猿人是继北京猿人之后,我国发现的最重要的人类化石。这一发现扩大了我国猿人的分布范围,丰富了人类物质文化纪录,它的发现把人类活动的时间上溯了五六十万年,填补了人类进化史上的一个缺环,为研究人类起源提供了珍贵的科学资料。
 
  鲜为人知的是,蓝田猿人的发现是有先兆的。民国二十四年(1935)任陕西省教育厅督学的文史专家、教育家刘安国,是1936年去蓝田视察教育时发现蓝田“龙骨”化石的人,他详细记下“龙骨”化石出土地点和埋在地下的深度。被考古专家杨钟健评定为“蓝田猿人发现之前奏。”
 
  这位陕西华县人的杨钟健,就是1928年负责北京周口店北京猿人第一个头盖骨发掘工作的人,1936年和1937年,他两次担任中国地质学会的理事长。1948年,被选为中央研究院院士,同年10月,回西安被任命为西北大学校长。1953年,任中国古生物学会理事长。所以在北京猿人、蓝田猿人发现的历史上我们也应该记住杨钟健和刘安国两位先生。
 
  蓝田县华胥镇孟岩村有华胥陵,相传是上古时代伏羲和女娲之母华胥氏的陵冢,中国上古神话中创世神和始祖神的伏羲和女娲的母亲--蓝田的华胥氏。《史记·五帝本纪》开首卷写道,我国有文字记载的历史,从华胥氏开始,她是中华民族的始祖母。华胥氏生伏羲、女娲,伏羲、女娲生少典,少典生炎黄二帝。
 
  再有中国四大名玉之一的“蓝田玉”,也是因其产于陕西省西安市的蓝田山而得名。《汉书·地理志》载:“蓝田,山出美玉。”故而史上素有“玉种蓝田”之美称。传说秦始皇统一天下称皇帝后,丞相李斯取蓝田之玉令玉工制成传国玉玺。当然还有一说法是传国玉玺用和氏璧镌刻而成。
 
  与蜀道相会的西安外环高速南段
 
  西安外环高速南段也是与穿越秦岭的古蜀道相会之地,这里有秦蜀道的蓝关道、库谷道和子午道。外环高速南段公路上有蓝关立交、库峪河大桥(库谷道)和子午服务区。
 
  蓝关道得名于唐代诗人韩愈,他被贬岭南经此处去潮州,出长安时曾经陕西蓝关,有诗《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曰:“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后人因以蓝关名之。 史载古之蓝关道是穿越秦岭的一条古道,因其向东连通商洛的武关,也被称为“蓝武道”;又因这条道通向湖北,全路又称“秦楚道”,而其中离长安最近的“蓝关道”,名声最响亮。
 
  韩愈诗名中《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的这位“侄孙湘”即八仙中的韩湘子。传说韩湘子隐居在秦岭东南方向的蓝关,在蓝田的蓝关有湘子洞,纪念他在蓝关点化韩文公(韩愈)。韩愈的侄孙韩湘子,西安人都耳熟能详,西安城里就有大、小湘子庙街和湘子庙。
 
  再有库谷道,为古代长安翻越秦岭通向陕南的古道之一。库谷,就是今天的库峪,位于西安市长安区杨庄街道库峪口村。从库峪流出的河就是库峪河,向下流入浐河。库峪河也是长安区与蓝田县的界河。库谷道自古系长安翻越秦岭,南向通往金州(今安康)的驿道。
 
  库谷道通往金州(今安康),让我记起一首被冠名为《我来了》的安康民歌,1958年发表在《安康报》上,1959年被收人《红旗歌谣》。诗中写道:“天上没有玉皇,地上没有龙王; 我就是玉皇,我就是龙王; 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这首诗写在大跃进时期,确实写得磅礴大气,其中的“喝令三山五岳开道,我来了!”如今过了60多年,仍让人感觉气势不凡,猛然让我联想到,怎么这首民歌竟然像是专门为陕西交通战线上的筑路工人写的。例如西安外环高速南段上建有那么多的半空中互通的立交桥、特大桥,地上那么多穿山的隧道。
 
  库峪(谷)名称的来历,传说是很古的时候,当地水质很涩,土人不知,逢人就说苦,后来慢慢的转音为库峪了。因为库谷道地理位置太靠近子午道的原因,逐步荒废。
 
  最后说子午道。子午道也称子午栈道,出现在秦汉以前。前207(秦二世三年),汉高祖刘邦于“鸿门宴”后,被迫由霸上去南郑就汉王位时,走的即是子午道。东汉的摩崖石刻《石门颂》记“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讲的就是刘邦走子午道南去汉中的事情。《水经注·沔水》亦把张良护送刘邦去汉中途中烧绝的栈道指为池水上源子午道上的“蓰阁”。子午道与子午谷的得名,一般认为:当与这条河谷及从长安南行开始一段道路的走向基本取南北方向有关。古代称北方为子,南方为午,南北走向的大道就被称为子午道。
 
  但其后200年间的历史文献再未提及此道,盖因尚未辟为驿道。西汉后期平帝元始五年(公元5年)秋,王莽疏通并将其辟为驿路后,才出现子午道这一名称。
 
  三国时,还有魏延献策诸葛孔明,出子午谷,攻取长安的奇谋传说。晋代子午道改行新线后,旧线并未废弃。新线去汉中比旧线捷近。
 
  唐代名僧玄奘也是由子午道入汉中去四川的。据成书于唐高宗总章元年的《法苑珠林》记载:“子午关南第一驿名三交驿。"说明唐初子午道为驿道,沿途设置驿站。后在唐玄宗开元年间,子午关仅为"中关",根据《唐六典》所记,京城"四面关无驿道者为中关",说明当时的子午道并非驿道。但到天宝年间又置驿,主要是唐玄宗因其宠妃杨贵妃嗜吃鲜荔枝,荔枝产于四川涪州,因而开辟"荔枝道"由涪州经镇巴、西乡、南子午镇沿汉子午道新路运往长安。这说明子午道与荔枝道相通。由于荔枝娇嫩,不易保鲜,故在荔枝收获季节,驿马飞驰急运,诗圣杜甫即有"奔腾献荔枝"之句。此为子午道的最盛时期。
 
  唐代杜牧诗中的“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首诗流传千年,这条专门运送荔枝的“荔枝道”,也就是子午道。
 
  古代诗人直接描写子午道的诗很少,唐代诗人杜甫《玄坛歌赠元逸人诗》中有:“故人今居子午谷,独有阴崖结茅屋。”唐代诗人杨凝《送客入蜀》诗中有:“秋雨槐花子午关。”诗中也只是提子午谷和子午关。
 
  此外,这条路还是中国孝文化的汇聚之地,有被称为“天下第一孝山”的王顺山、被誉为“中国第二敦煌”的水陆庵就在蓝田。还有中华五千年文化中的瑰宝,被誉为“圣人之器”的古琴也发源于这里,“尾生抱柱”“魂断蓝桥”多少经典的故事也发生在这里……
 
  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南段的路域文化特别之丰厚博大,在此仅写了一二例,而且以南段东边蓝田段为主。这条路上还建有辋峪河特大桥、陶峪河大桥、浐河特大桥、滈河大桥、汤峪大桥立交,白鹿原隧道、引镇立交、王莽枢纽立交、子午服务区、子午高架桥立交、西沣立交、五台、太乙街道,神禾原、滹沱村遗址、秦渡立交、大王镇、鄠邑东枢纽等。其中牵联到的文化类型,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去挖掘整理。
 
  行走在这条路上,我们为中华民族文化而骄傲自豪。
 
       作者简介

  朱文杰,1948年生于西安,中国作协会员、国家一级作家。西安市文史馆馆员、“老西安研究中心”主任,西安市诗书画研究会名誉会长、西北大学中国节庆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西安秦砖汉瓦研究会副会长、西安城墙历史文化研究会研究员、西安饮食股份公司首席文化顾问。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