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海湖:陆心之海

2022-11-04 16:19:3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它浩瀚缥缈、气势如海,既有海的广阔,又有湖的安宁,被称为我国陆心之海,被《中国国家地理》杂志评为“中国最美的五大湖”第一名。  
 
  青海湖国家地质公园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青海省会西宁市西北150km处,主要地质遗迹分布面积4583平方千米。青海湖是我国最大的内陆湖,是世界排名第二的内陆咸水湖,也是我国首批国际重要湿地和最典型的构造断陷湖之一。
 
  青海湖地质遗迹和景观类型多样,以青海湖为代表的高原湖泊,以布哈河、沙柳河为代表的风景河段,以仙女湾为代表的沼泽湿地和鸟岛为代表的岛屿等独具特色,集湖泊、河流、湿地、沙漠于一体,具有极高的科学、美学价值,是我国西部著名旅游景区。
 
  一
 
  青海湖藏语叫法为“措温布”,意为“青色的海”。
 
  青海湖形成过程表征完整,其蜿蜒的曲流河、活动的三角洲、广袤的沙丘和草原、多样的湖岸类型、丰富的湖泊沉积等,对研究青海湖形成演化,乃至晚新生代以来青藏高原的环境和气候变迁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青海湖是构造断陷湖,湖盆边缘多以断裂与周围山相接。距今20——200万年前成湖初期,它是一个大淡水湖泊,与黄河水系相通,那时气候温和多雨,湖水通过东南部的倒淌河泄入黄河,是一个外流湖。至13万年前,上新世末,由于新构造运动,周围山地强烈隆起,地质运动使得青海湖东面的日月山、野牛山快速隆起,将原来注入黄河的倒淌河堵塞,出湖口水流倒灌,迫使它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从此河水只进不出,由外流湖变成了内陆湖,出现了尕海、耳海,后又分离出海晏湖、沙岛湖等子湖。
 
  北魏时青海湖的周长号称千里,唐代为400公里,清乾隆时减为350公里。在布哈河三角洲前缘约20公里处有古湖堤遗址;距湖东岸25公里处的察汉城(建于汉代),原在湖滨。东西两边已分别退缩25公里和20公里,水位下降约100米。目前青海湖呈椭圆形,周长300余公里,湖水容积739亿立方米,最长约104公里,最宽约62公里,最大水深31.4米,湖水平均矿化度12.32克/升,含盐量1.24%。
 
  二
 
  人们常用“蔚蓝”这一词语来形容浩瀚的大海,其实你只要到了青海湖,所看到的蔚兰色,一点都不输于大海。
 
  青海湖在诞生之初本是一个淡水湖,雨水和雪山融水汇流成河,由四周注入湖中,溢出的湖水又通过湖泊东南部的河流泄入古黄河。环湖的河谷与盆地,气候温润,水草丰美,这个由高山与大湖组成的生态地理单元,成为黄河流域远古人类最早的活动区域之一。流入青海湖最大的一条布哈河,其水源来自雪山,它就是完全纯净的淡水。青海湖就有这样的神奇,初始流入湖中的水,都是淡水,只是沉淀于湖中的水,又变成了咸水。当湖泊的入水量与蒸发量达到动态平衡的时候,湖面渐渐平静下来,加上气候变乾,河水中所携带的盐分在湖中日积月累,青海湖又逐渐演化成了咸水湖。
 
  三
 
  坐落于青海湖东的日月山,平均海拔4000米,全长百余公里。日月山自古以来就是羌中道、丝稠南路和唐蕃古道的重要通道。同时,日月山还是经由河湟谷地进入青藏高原的一道门槛,对于一路西行的人而言,跨过日月山也就告别了中原,踏进了一个风格迥异的天地。
 
  日月山不仅是青海湖的天然水坝,还是我国内流区和外流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以及汉文化圈和藏文化圈的分界线。
 
  公元641年初春,文成公主和迎亲队伍顶着高原上的寒风翻过日月山。她站在山顶,回首不见长安,西望一片苍凉,远离家乡的愁思油然而生,忍不住取出临行时父皇所赐的“日月宝镜”,没想到镜中出现的却是长安的迷人盛景。公主悲喜交加,泪如泉涌。想到自己远嫁和亲的重任,毅然将“日月宝镜”抛下山摔成两半,正好落在两个小山包上,东边的半块朝西,映著落日的余辉,西边的半块朝东,照着初升的月光,日月山由此得名。
 
  “过了日月山,两眼泪不干”。就像“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阳关,就像“一去一万里,千之千不还”的天涯海角,漫漫的远嫁之路,必然要有这么一处分手告别的苍凉之地。
 
  沉重的历史,和平的责任,非要用牺牲一个女人的爱情和幸福来换取。如今,山还是那座山,只是山更清,草更绿,朝拜的游人如织。
 
  山下那条倒淌河,华夏大地唯一一条从东到西的河,凝聚着公主太多复杂的泪水,幽静而温柔地倒淌着,由东向西,流入青海湖。
 
  青海湖有如一块海绵,默默地吸收着历史的点滴。远古人类的烟火、丝路商旅的喧嚣、民族文化的碰撞,最终不过都化作了湖水的一丝咸味。
 
  时间的车轮碾过,历史的碎片已无从找寻,而不曾变过的是这片湖水悄无声息的四季轮回。
 
  四
 
  世界上再没有哪一个地方拥有如此丰盛的美景,青海湖蔚蓝的湖水,金色的油菜花,触手可及的蓝天白云,一步之遥,沙丘和草原相持;一湖之隔,雪山和花海并存。青海湖以其诗意、远方和在路上的体验,吸引着全世界的客人纷至沓来。
 
  美丽的青海湖不停地变换着颜色,从黛绿到浅蓝,从昏黄到绯红,你很难知道下一眼看到她时是什么样子。
 
  七月,牧草返青,漫山遍野的油菜花次第盛开。黄、绿、蓝三种色调会将天地间的一切空隙填满。这时是青海湖最漂亮的时候,湖畔的牧民爱惜她的盛装,赶着牛羊迁移到了布哈河上游的夏季牧场。
 
  八月的青海湖,风轻云淡,水天一色。湖泊在天空掩映下平静如一面镜子,沉静而深邃地镶嵌在草原上。日出时,蒸腾在空中的湖水化作露珠,挂上每个草尖。马儿起得很早,赶着吃最嫩的牧草,飞鸟试了试嗓子,热闹地唱起歌来。日落时分,太阳不再咄咄逼人,柔和的光线笼罩大地,山坡显得舒缓起来,牦牛也更懒散,风儿停滞了,连时间都仿佛放慢了脚步。夜晚,温度骤降,星河转移到头顶,湖水褪去颜色,融入无边的黑夜。湖畔若有橘色的灯火,那是不眠的人掌灯孤坐,和璀璨的群星一起闪烁。
 
  每年夏季,环青海湖公路自行车赛就会在湖边鸣枪,这是经国际自行车联盟批准的亚洲顶级2.HC级比赛,也是世界上最高海拔的公路自行车赛。
 
  游人在青海湖通常会体验湖边的骑马项目,感受策马扬鞭、驰骋沙场的那份豪迈。如果你不习惯飞奔的马,青海湖边温顺的牦牛也能骑坐。在当地牧民的帮助下,你可骑上牦牛,或是下到湖水中拍照留念。
 
  每年的农历七月十五,是一年一度的青海湖祭海日。在湖边,人们会提前搭起供僧人诵经的帐篷,支起高高的经幡。这一天,参加祭海仪式的人都要穿上鲜艳的民族服饰,在僧人带领下,围着煨桑台按顺时针方向边走边念诵经文。最后要将装有青稞、小麦、豌豆、玉米、蚕豆等物品的“八宝瓶”投入青海湖中,以求保佑五谷丰登。这一传统的祭海活动,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到了十月,送走了热闹的夏天,青海湖也归于宁静,继候鸟陆续飞走后,黑颈鹤也飞向了南方。
 
  十一月的青海湖开始结冰,十二月湖面完全封冻,在湖心山上苦修了一年的僧尼,踩着冰面来到岸边的村庄采购物资,为下一个四季轮回做好准备。
 
  五
 
  被誉为“中国最美的湖”的青海湖,是大自然赐予青海高原的一面巨大的宝镜。除了有蔚蓝色的天空、蔚蓝色的湖水和环青海湖金灿灿的油菜花,还是一个拥有众多生态旅游资源的旅游综合体。
 
  青海湖的周边,有二郎剑、金银滩草原、原子城、茶卡盐湖等国内外知名的旅游景区。同时,青海湖更充满着传奇色彩,这里是昆仑神话中西王母和穆天子相会的地方,唐蕃古道和丝绸之路交汇于此,《在那遥远的地方》和《金瓶似的小山》从湖畔唱响世界。
 
  无数人怀抱美好的祈愿绕湖环游,但很少有人知道,这最美的湖同时也是中国腹地最重要的生态屏障。如果青海湖彻底干涸,西部的荒漠将毫无阻拦地向前推进,最终和北方的荒漠连成一片向东部推进……
 
  青海湖的生态地位不言而喻,作为我国最大的咸水湖与最大的内陆湖,青海湖维系青藏高原生态安全的重要水体,是阻止西部荒漠化向东蔓延的天然屏障,被称为我国西北部的“气候调节器”“空气加湿器”。青海湖是生物多样性的宝库,也被称为“鸟的王国”,鸟类多达225种。“普氏原羚”是世界上只在青海湖仅存的偶蹄类动物,数量一度比大熊猫还稀有。除野生动物,还有400多种植物,因此被誉为“青藏高原基因库”。
 
  生态兴则文明兴,生态衰则文明衰。青海最大的价值在生态、最大的责任在生态、最大的潜力也在生态。
 
  青山叠嶂,碧水潺潺。青海湖,这片蓝色的海洋,静静地徜徉在群山环抱之中;这个青颜色的海,像是一个巨大的翡翠玉盘,平嵌在高山、草原之间,庄严而静谧,烟波浩渺的湖面泛起的波澜,似乎在悄声述说着一个古老的传说……
 
  人与自然生生不息,和谐共生,让我们共同守候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
 
  (本文由本刊记者李承明编辑整理)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