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点项目撑起陕西发展“脊梁”

2022-11-04 15:25:05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今年是陕西确定的“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年初,省发改委发布了2022年重点建设项目计划:全年共列620项重点建设项目,其中续建项目398项,新开工项目222项。
 
  其实,今年的高质量项目建设推进年部署是去年全省大抓项目建设的继续。两年的项目数据显示,陕西投资规模稳步增长,重大项目投资强劲,扛起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重任。
 
  筑“米”字型高铁网,拓宽空中“丝路”
 
  7月4日,历经312天的日夜奋战,刘家河二号隧道顺利贯通。
 
  7月15日,王家河特大桥主墩顺利封顶。这是西延高铁全线跨度最大、高度最高的桥梁。
 
  9月13日,安坪一号隧道顺利贯通,这是西延高铁全线贯通的最长隧道……进入下半年,西延高铁各段工程喜报频传。
 
  西延高铁是通往陕北革命老区的首条高铁,是国家高速铁路网包(银)海高速铁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规划的西渝高铁共同形成南北大通道,是陕西省“米”字型高铁网主骨架的重要构成。线路全长299.8公里,建设标准为双线高速铁路,设计速度350公里/小时。
 
  建设延安-榆林-鄂尔多斯的高速铁路,也纳入陕西交通设施重要项目。陕西“米”字型高铁网的一“竖”将不断向北延申。
 
  西安向北,西延高铁各段工地喜报频传;西安向南,西康高铁各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西安东南,新开工的西十高铁也鏖战正酣。
 
  3月31日,西十高铁陕西段漫川关福银高速立交特大桥32号墩边跨支架1号桩基顺利灌注完成,这是西十高铁陕西段全线完成的首个桥梁桩基,标志着西十高铁陕西段正式进入主体工程施工阶段。西十高铁路途经西安、商洛、十堰三市,接入已建成的武汉至十堰高铁,新建正线长255.7公里,设计速度为每小时350公里,计划于2026年开通运营。
 
  去年6月29日,西康高铁正式开工建设。西康高铁全长约171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线路自西安东站南端引出,跨越浐河,穿越秦岭,经过柞水、镇安、旬阳,接入规划安康西站,计划建设工期5年。全线新设大中桥梁26座,隧道20座,桥隧比高达94%。该项目以隧道工程为主,隧道长度占比83%,全线10公里以上特长隧道共4座。建成通车后,西安至安康铁路运行时间将由现在的3小时左右缩短至1小时以内。
 
  西渝高铁项目由西康高铁和康渝高铁组成,是全国“八纵八横”高铁通道中包(银)海通道、京昆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西南与西北、华北、东北,广西、海南与西北地区铁路客运主通道。9月8日,西渝高铁安康至重庆段环评正式获批,该项目将于今年底全面开工建设,6年建设工期。
 
  随着陕西“米”字型高铁网的一“撇”一“捺”开工建设,陕西高铁主骨架将在2030年前后完全成型。届时,西安去延安、安康、汉中、商洛等城市将不超过1小时;西安去重庆、成都、武汉、郑州、太原、银川、兰州等周边省城,都在3小时左右,“一日高铁往返圈”将成型。
 
  陆续开工的高铁项目,加快了建设步伐,将拉近陕西与周边省市的距离;空中“丝绸之路”则拓宽了陕西对外开放的路径。
 
  西安咸阳机场货邮吞吐量排名连续超越进位,从2016年的全国第14位跃升至2021年的第9位。全货运航线由2016年的5条增至38条,通达国内外30多个重要城市,实现了西安与国内国际航点城市间的高时效商贸互通,更好推动了陕西对外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
 
  “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是陕西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重大项目,自从2020年得到国家批复,当年7月开工建设以来,每一项进展,都备受关注。该项目总投资约500亿元,其中机场工程投资469亿元。
 
  4月29日,该项目东航站楼主体结构全面冲出正负零,部分区段一层结构已施工,北指廊主体结构全面封顶。标志着东航站楼体正式进入大规模地上结构施工阶段。
 
  5月19日,该项目东货运区施工总承包项目正式开工。东货运区施工总承包项目占地面积约22.8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约7万平方米,包含国内货站、国际货站、特运库、熏蒸室、海关卡口、管理用房及垃圾房等单体、小区总图及管网等工程。
 
  6月16日,该项目供油工程项目在空港新城正式开工,标志着西北民航发展史上规模最大的机场供油工程进入实施阶段。
 
  预计2025年完工后,西安咸阳国际机场将成为拥有2个航站区、4座航站楼、4条跑道,年保障吞吐量8300万人次、货邮100万吨的大型国际枢纽机场。
 
  届时,陕西将构建成“丝路贯通、欧美直达、五洲相连”的国际航空枢纽,为陕西打造内陆改革开放高地、高质量发展贡献新动能。
 
  陕西加快高铁、机场建设的同时,各类交通基础设施重点项目都在积极推进。如,新开工的西安东站,建成后将以35条股道数,超越西安北站的18台34线,全部建成后将成为西安乃至国内最大的铁路客运超级枢纽站,被网友誉为“世界东站”。9月28日建成通车的西安外环高速公路,全长270公里的西安外环被市民称为“西安四环”……越来越多的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建成,疏通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大动脉”。
 
  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产业转型
 
  从塔吊林立的建设工地到热火朝天的生产线,从机器轰鸣的现代化厂房到不断集聚的产业群……一个个重大工程、重点项目,撑起陕西高质量发展的“脊梁”。
 
  在陕北,创新驱动能源工业转型。每一个能源化工重点项目,都是那样的吸引公众眼球。
 
  陕煤集团榆神年产180万吨乙二醇工程,今年1-8月完成投资12.9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9.83%,具备投产运行条件。
 
  国能榆林化工投资建设的年产5万吨聚乙醇酸项目,今年9月也开始试生产。该项目总投资11.46亿元,占地面积171亩。
 
  这是全球首套5万吨/年聚乙醇酸示范项目;聚乙醇酸(PGA)是一种生物降解塑料,可降解为二氧化碳和水,能很好地解决塑料污染问题。国能榆林化工基建管理部副经理梁君向媒体介绍说,“与国外生产的聚乙醇酸可降解材料相比,我们的产品性能一致,价格要低得多,批量生产后,将彻底打破国外垄断,能够解决这一领域的‘卡脖子’问题。”
 
  榆能集团自主建设的40万吨/年乙二醇项目,是榆能集团的第一个大型煤化工项目。该项目2021年3月开工建设,预计2023年投产,项目总占地1711亩,总投资62.43亿元。预计亩均投资420万元,亩均年产值194.95万元,亩均年税收32.5万元。
 
  在该项目基础上,榆能集团秉承“纵向延长产业链条、横向拓展产业形态”思路,先后规划布局10万吨/年碳酸二甲酯(DMC),联产5万吨/年碳酸甲乙酯(EMC)项目,并副产10万吨/年甲醇项目,5万吨/年聚乙醇酸(PGA)项目以及商贸物流园,全面提升能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产业多元化、高端化发展,为集团高端煤炭转型提供有力保障。
 
  黄陵矿业投资建设的黄陵店头电厂,总投资48.3亿元,建设2×66万千瓦发电机组和配套脱硫脱硝装置,于2021年3月开工建设,计划今年全面建成投产。该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393万元,亩均年税收54万元。
 
  延安市依托黄陵县店头电厂、延长石油富县电厂、大唐富县电厂等大型煤电项目建设,初步形成了“煤炭采掘+煤炭转化+电力外送”产业链条,将实现煤炭就地清洁转化、综合利用。
 
  在关中,科技赋能,产业转型升级,新的产业链在不断延申。众多龙头企业领跑,比如三星、比亚迪、陕汽和隆基绿能等。
 
  特别是在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目标下,“强工业”已成为上下共识,西安“重归制造业”已是城市战略。二产日益稳健,2021年,西安二产占比为33.5%,超过成都、杭州和广州等城市。
 
  向南看,9月的秦岭北麓,霜叶红艳,层林尽染。草堂科技产业园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建设如火如荼。该项目投资60亿元,占地约1019亩,主要建设电动总成工厂、电机工厂、精工中心、齿轮工厂、电控工厂、电源工厂、制动器工厂等新能源汽车核心零部件生产工厂等。
 
  而位于集贤产业园的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零部件增产扩能项目,占地更达到2890亩,投资达到90亿元。
 
  该项目的落地开工,将使得西安在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领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加速汽车产业向新能源转型,为陕西先进制造业产业集群的发展作出贡献。据比亚迪西安地区总经理刘振宇介绍,“目前,比亚迪的产量稳定在每天2000辆,也就是说30秒钟就有一辆车下线。未来,比亚迪所有新能源汽车所需的高级零部件都会出现在这里。这个项目不仅让我们60万的产量有了保证,也为今后比亚迪生产新能源汽车打下良好的零部件基础。”
 
  再向北望,西安北部发展乃至“北跨”,横跨渭河两岸的经开区成为重要推动力。
 
  西安经开区成为“全省首个工业产值超过千亿的先进制造业基地”。2021年经开区GDP达1031亿,市场主体总量7万多家。“工业立区”,产业形成高度集聚。形成以陕汽、吉利、隆基、华天和超导等为代表的汽车、新材料新能源、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四大工业集群。
 
  龙头带动,陕汽形成“强链条”。2022年,是陕西汽车产业“新元年”:全年汽车产销量预将突破百万辆大关,增速位列主要汽车省份第一位。作为我国重卡行业的排头兵,在国内重卡市场整体低迷下,陕汽跃至行业第二,逆势增长31%,市场占有率已达21.6%。6月成为全国重卡市场销售冠军,7月德银天下正式登陆港交所。作为陕汽集团最大子公司,陕重汽八月出口产值达90.4亿,同增125.6%,是全省名副其实的支柱产业。
 
  近年来,陕西将高质量项目建设作为稳定经济发展、带动产业转型升级的“牛鼻子”。陕北片区项目聚焦“能源转型”、关中片区项目突出“科技赋能”、陕南片区项目着力“生态优先”,三个片区特点鲜明,印证了陕西省近年来致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
 
  布局民生项目,实现绿色循环发展
 
  水利工程是民生工程、生态工程,也是发展工程。
 
  今年,是陕西“扩大水利有效投资年”。陕西省水利厅以着力推进水网重大节点工程、供水安全保障工程、水旱灾害防御工程为重点,统筹推进全省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截至8月底,陕西省完成水利投资285.01亿元,跟去年同期相比增加了32.4亿元。其中,东庄水利枢纽、引汉济渭工程两个单体重大项目完成投资超过40亿元。
 
  截至9月底,今年计划新开工的12项水利重点项目已开工9个,韩城市禹门口抽黄改造工程、略阳县嘉陵江三河坝至灵岩寺段河道扩宽工程、澄城县长宁河水库、引汉济渭鲸鱼沟调蓄工程红旗水库溢洪道及下游河道综合治理等工程相继按期开工建设。
 
  今年,引汉济渭工程,也是喜报连连。2月22日,98.3公里秦岭输水隧洞的全线贯通;8月,黄金峡水利枢纽完成混凝土浇筑120.29万立方米,三河口水利枢纽已建成蓄水。引汉济渭二期工程总投资199.06亿元,1-8月累计投资16亿元,黄池沟配水枢纽已实现与黑河供水渠道连接通水。汉水即将一路向北,润泽三秦大地。二期工程接续前行、一路向北,努力为陕西高质量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水动力。
 
  陕南也不乏重点项目,聚焦绿色循环发展定位,汉中、安康、商洛三市不断厚植高质量发展优势,让科技创新支撑绿色循环发展。
 
  陕西汉江药业集团投资建设的汉中高端原料药新区项目,总投资5.58亿元。项目总建筑面积5.2万平方米,主要建设生产车间3个(API车间、激素车间、PMP综合车间)、库房4座,以及生产管理楼、行政办公楼、维修中心、动力中心、污水处理站、锅炉房、综合楼等。项目建成后预计亩均年产值807万元,亩均年税收168万元。
 
  该项目将推动企业在发展特色原料药的同时,向医药中间体、特色制剂产品生产等产业链下游延伸,可年产高端原料药、医药中间体750吨,带动汉中黄姜种植与加工上下游产业经济规模达到15亿元,年出口创汇超过1亿美元。
 
  位于汉滨区的安康毛绒文创总部产业园基础设施项目,于2021年8月开工建设,总投资5.6亿元。项目规划总用地面积206.53亩,建设厂房12栋13万平方米,拟招引毛绒玩具设计、生产、销售等企业40家;亩均产值2400万元,亩均税收50万元。
 
  如今,安康已经有众多毛绒玩具企业,实现规模化是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安康毛绒文创总部产业园聚力打造毛绒“文创新都”的核心承载地和产业孵化地。该项目建成后主要承接东部及沿海城市产业转移,引进总部级毛绒文创产业链企业,引导毛绒玩具产业与文旅产业融合发展,开发毛绒智能潮玩元宇宙试验基地、工业旅游景区等,打造安康地域文化IP,办成拉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城乡群众稳定持续增收的“富民产业”。
 
  在陕北,规模宏大的高端能源化工项目装置拔地而起;在关中,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项目方兴未艾;在陕南,“绿意”十足的智能制造、生物医药等产业蓬勃兴起……在新发展理念指引下,一个个重点项目正汇聚着澎湃动力,助推陕西经济沿着高质量发展的航道乘风破浪!(文/特邀撰稿  张义学)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