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备制造,陕西的一张靓丽名片

2022-11-04 15:23:3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西装备制造业的发展,从“一五”期间国家安排“156”项重点工程起步,经过“三线建设”时期形成完整体系,在改革开放以后又不断的得到了改造和提高。形成了门类齐全、特色鲜明的产业体系,使陕西发展成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在我国产业体系中承担着重要的分工与使命。军工科技产业规模与实力一直稳居全国前列,生产出许多国之重器,对我国经济发展、工业化和国防安全做出了重大贡献。近年来,陕西坚持扬长避短,产学研结合,以创新驱动加快推动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不断夯实产业链基础,在中国制造中有过许多亮眼的表现。
 
  陕西装备的诸多高光时刻
 
  2022年9 月 29 日,中国民航局在北京首都机场举行仪式,正式向中国商飞颁发 C919 飞机型号合格证。这标志着我国自行研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商用干线双发喷气式大型客机正式量产。C919大飞机梦从起航到成真,都离不开陕西企业与研究机构的艰辛努力。C919的许多关键技术问题,是由西北工业大学通过科研攻克的。西飞集团作为主供应商,承担了C919整个机体结构约50%的制造任务量。宝钛集团研制的钛合金在C919上也有广泛应用,使整个飞机的钛合金用量达9.3%。
 
  在国庆70周年的阅兵仪式上,一排排威武庄严的火箭军方队通过天安门广场接受检阅时,作为陕西人,无不为祖国的繁荣与强盛而骄傲。因为运载这些国之重器的汽车都是产自西安的陕汽重卡。就在这次阅兵仪式上,无人作战、战略打击、信息作战、后装保障四个模块的七个方队中,共计有48辆陕汽军车分列其中。作为我国重型军用越野汽车的摇篮,陕汽军车占现役同类车辆装备的95%以上。陕汽自1968年成立以来,先后六次参加大阅兵,每当崭新整齐的陕汽重卡出现在新闻镜头当中,陕西装备就进入了“高光”时刻。
 
  我国的长征运载火箭已圆满完成了300多次发射任务,每次都是由航天六院提供强大的动力支撑。航天六院研发的新一代运载火箭四型液体火箭发动机,成功推举了长征五号、长征六号、长征七号火箭完成首飞,长征运载火箭的升空都离不开陕西装备的“托举”。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第一次实现人类探测器在月背登陆。全部火箭发动机和空间推进系统由航天六院提供;探路的“眼睛”——落月雷达由航天五院西安分院研发;让全世界清晰地看到了月背的地形地貌的两台全景相机,由西安光机所研制。“嫦娥奔月”背后是肩负重任的陕西力量。
 
  在北斗卫星飞入“星辰大海”的过程中,有两家西安研究机构也功不可没。航天五院西安分院提供了北斗卫星的导航分系统、天线分系统等有效载荷,以及搜救、全球报文通信等增强载荷。执行发射任务的诸多火箭发动机由位于西安的航天六院总部研制提供。
 
  “蛟龙”下海过程也有陕西保障。我国自行设计和自主集成研制的载人潜水器蛟龙号,最深能潜7020米,创世界载人深潜记录。整个“蛟龙号”中技术含量最高的一个部件就是球形载人舱,是由宝钛集团研制,幅宽3.2米的钛合金板材轧制、舱体焊接等技术,保证了“蛟龙号”的载人深潜性能。陕西装备“可上九天揽月,可下五洋捉鳖”的气魄足以得到验证。
 
  陕西装备制造的新特点
 
  近年来,陕西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始终面向国家战略需要,不断升级产业形态、产业结构和发展方向,产业整体影响力不断演化,装备制造业已经发展成了陕西的优势支柱产业,可谓重点突出、亮点纷呈。
 
  目前陕西省以三星、奕斯伟等为代表的半导体产业销售额超过1500亿元、产业规模居全国第4位,已经成为陕西省发展硬科技的靓丽名片。以比亚迪、吉利、陕汽等为代表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全国领先,产量占到了全国的13%。比亚迪2022年上半年全球销量为64.14万辆,同比增长315%。时隔3年再次超过特斯拉,重回全球新能源车销量冠军。2022年比亚迪股价曾经一度大涨,市值突破了万亿元,成为全球仅次于特斯拉和丰田的第三大车企。预计比亚迪今年的新能源车销量将过100万辆,产值将突破1000亿元。
 
  陕汽重卡产品已远销全球11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2年上半年,陕汽在海外市场实现出口订单超过1.8万辆,创造历史最好成绩。其海外品牌——SHACMAN在全球15个国家和地区实现了本地化生产,国际市场保有量已超过20万辆。近年来,陕汽重卡紧扣自主创新,不断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新技术、新产品,坚持关注产品全生命周期、关注客户经营全过程,创新开展了融资租赁、保险经纪、二手车置换、车联网数据服务(天行健)、TCO托管服务等一系列增值服务业务,打造了国内大型的商用车全生命周期服务平台,为用户提供最优产品和服务。2022年6月,陕汽重卡单月销量在国内行业排名跃居第一。
 
  以隆基、美畅等为代表的光伏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产值也近千亿元。隆基绿能以“稳健可靠、科技引领”的品牌定位,聚焦科技创新,构建单晶硅片、电池组件、工商业分布式解决方案、绿色能源解决方案、氢能装备五大业务板块。形成支撑全球零碳发展的“绿电”+“绿氢”产品和解决方案。2021年,企业组件销量、市场占有率、品牌影响力均位列全球首位成了全球目前规模最大的太阳能科技公司和光伏龙头企业。
 
  宝鸡石油机械厂生产的2000-12000米系列自动化钻机,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宝鸡石油钢管厂的大口径螺旋焊管、连续油管技术水平国际领先。陕鼓集团生产的大型轴流压缩机、能量回收透平装置处于国内先进水平。西安煤矿机械厂自主研发了世界首台8.8米超大采高智能化采煤机投入使用。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的大型成套装备技术创造了300多项“中国第一”。
 
  陕西还是我国西部最大的机床工具基地,数控磨齿机、螺杆磨床国内领先,市场占有率国内第一。秦川机床工具集团是国内规模第三的机床生产企业,“汉工牌”精密数控刀具规模行业第一,“汉机牌”机床部件国内市场占有率近20%。
 
  陕西3D打印产业起步较早,形成了一批设备生产、材料制备、产品加工及技术服务的专业化企业,数量超70家,从业人员5000多人。铂力特作为3D打印第一股首批登陆科创板,国家增材制造创新中心落户西安。
 
  在看到这些发展成绩与亮点的同时,我们就陕西装备制造业发展面临的问题和下一步发展的思路与建议,采访了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长期研究这一领域的专家。
 
  专家认为,目前,陕西省在重点发展的领域及其装备上,还存在不少卡脖子的核心关键技术亟待突破,如工业软件、智能控制系统、重要原材料、关键基础件、核心零部件、先进制造工艺、精密测试系统等。这当中有些落后于国际先进水平,有些还需进口,受制于人。装备制造产业规模总体偏小、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企业有同质化竞争倾向。企业研发投入总量偏低,创新能力不够强。陕西的工业互联网还处在起步阶段、物流业运营效率不高等短板制约明显。比如,陕西省汽车制造业的本地配套率仅为32%左右,隆基绿能的本地配套率仅为2%左右,产业周边配套能力不足,使得产品的零部件的采购成本较高,传统供应链模式的弊端日益凸显。吉利汽车在陕西的组装生产成本比长三角要多约5000元。
 
  对于以上问题,专家给出了如下的建议:
 
  当前,逆全球化潮流风起云涌,国家产业链运行安全问题愈来愈敏感重要。供应链安全水平已经上升为区域、产业和企业集团的核心竞争力。中美贸易战及美国对中国企业打压的现实,再次警示我们,没有原创性技术,不掌握核心技术,就没有竞争的话语权、主动权。在此国际背景下,陕西应充分发挥科教优势,通过政策激励企业持续投入研发,在关键核心技术、卡脖子环节,加大联合攻关和协同创新力度,为全国科技与产业进步做出贡献。要针对国际业界一流标准,用真金白银的政策吸引一流的人才,利用国家中心城市集聚优势,汇聚一流国际企业集团在西安建设研发中心,布局重要产业板块,推动资源禀赋优势加速转化为装备制造优势,践行中国硬科技突围的陕西担当。
 
  陕西应进一步优化和创新装备制造产业生态,以旗舰企业带动产业集群式发展。以市场为导向,加大战略研究,实施综合实力提升计划,全面提升核心竞争力。要以西安为核心,加大干部交流、培养、激励力度,切实发挥容错机制的实际效能,鼓励干部勇于担当,敢于作为,用实际行动为企业服务,为企业家服务,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最大可能降低制度成本。
 
  应利用国内循环重构机遇,吸引沿海一线城市的企业总部迁来陕西。进一步发挥“链长”制的组织协调作用,强化链主企业的引领带动功能,紧扣23条重点产业链,实施补链、强链、延链工程。突出产业链招商,对标江浙的引资条件标准,“一企一策”定制招商措施。以激励为主,拿出切实办法,激活重点园区的招商工作,尽快提升核心支柱产业的本地配套率。
 
  陕西应以本地生产组织便利化为方向,以最大可能降低物流成本为指标,不断优化公路、铁路、轨道交通、航空等综合基础设施便捷化水平。应更多关注如何使过道式交通体系,为提升陕西本地产业竞争力服务,使陕西装备制造业不断升级进档。

       (文/陈宇宏)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