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的城——秦咸阳城

2021-09-29 18:13:5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很想了解秦“九都八迁”最重要的都城秦咸阳城,我与秦咸阳城的考古领队许卫红老师通了电话,因为许老师近期工作很忙,没时间接受采访。许老师在陕西考古界、乃至国家层面都很有知名度。这次没有采访到她,对于我来说真的是一件憾事。
  
  2016年,我看过许老师在三秦出版社出版的《说说秦俑那些事》;她曾在“一席”(现场演讲与网络视频结合的网站)演讲《秦始皇的城与秦始皇的兵》;今年5月,我又买到她的新书《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在阅读之前,又重温了一遍许卫红老师的演讲,全程大脑里呈现出一帧一帧立体的画面,这不就是一位“探方里的资深美人(许卫红的微博ID)”30年的“寻秦记”吗?
  
  带着满腹的疑问,我从《考古有意思:秦始皇的兵与城》中找到了我想要的关于城的答案。
    
  咸阳城位置在哪儿?
  
  公元前350年,秦孝公赢渠梁任用商鞅开始变法。在废井田、开阡陌和奖励军工之外,于次年从栎阳迁都咸阳。至公元前206年子婴降刘邦,咸阳为都共历9世144年。孝公之后的八位业主,分别是惠文王驷、悼武王荡、昭襄王稷、孝文王柱、庄襄王异人(楚、子楚)、始皇政、二世胡亥和子婴。
  
  文献说山南水北。从风水上说,这样的地方皆属阳性。广义所指包括渭河南、北广大地域。渭河之南,秦宫修葺成为西汉长安城的一部分,属于今西安市西北;渭水之北,西汉时期一部分为渭城县,一部分为帝陵及陵邑,属于今咸阳市渭城区,近年改入西咸新区秦汉新城。加上芷阳东陵区、神禾塬南陵区,几乎涵盖了今西安和咸阳两市。由于没有城墙,整体都城四至的大范围以虚线画框。
  
  没有城墙,范围线只能是虚线。从1959年渭水调查队第一次开始进行考古调查,咸阳城考古工作已经开展了六十年。
  
  秦人屡次举国搬家,为何最后落在窑店镇这个具体的点?
  
  秦人不断搬家的原因,学术界一般的观点认为,第五个都城平阳之前,是为了生存,站稳西部,寻找立足点和发展根基。第六个都城雍城之后,到泾阳、栎阳阶段是为了巩固实力、控制关中,与强晋抗衡。至咸阳则开始了其囊括四海的大征伐。尤其是秦始皇这位战争狂魔,通过不断东征达到了统一天下的预期效果。
  
  所谓的东征不如说是东归。中国人有非常强烈的族群认同感,为了族群内部的维系,增加凝聚力,显示自己和异族人的不同,经常会选择聚族而居、同族而葬。旧有习俗修族谱,给孩子起名得查族谱按辈分。
  
  雍城经营了300年,依然没有打消他们回家的愿望。异乡再好不是家,他们心中的家在河东。按照一路向东的路线,又搬家到了泾阳、栎阳、咸阳。人在囧途状况频出,70年后,从东边的栎阳又退回到西边的咸阳,没能继续东行。很多人都说是因为东边遇到以晋国为主的阻力,除此之外是否还有其他原因呢?
  
  三处新都选址,栎阳“北却戎狄”,咸阳“北倚九嵕”,都与北方有关系。今咸阳塬窑店镇向北直行可入九嵕山,即北山,北山沿线现泾阳县口镇附近有大量秦汉遗址,有可能是秦泾阳城的旧址;再向北,有秦始皇所修建的直道、蒙恬所筑的长城;这些点可以南北连成一条直线。上线者,西北部有义渠戎,正北是林胡,再外圈即长城一线为早期草原民族的杂乱联盟。
  
  三股势力拧成的洪流从北部正在向秦国扑来。尤其是近邻义渠戎,势力中心在今甘肃庆阳市下辖的宁县一带,对秦国来说更是钉在心口上的楔子,若隐患不除,有可能被斩断了后路。
  
  望夷宫是咸阳城最北边的一座宫殿,指鹿为马的故事就发生在此处。秦末赵高把持朝政,二世完全被架空,只得在望夷宫醉生梦死。面对赵高颠倒黑白,非得指着拉车的鹿咬定是马,大臣们保持缄默,甚至随声附和:“丞相说得对,这就是马。”望夷宫在泾河南岸,是咸阳城眺望北山区域的前哨,这个宫殿取名意思直截了当:夷,我要盯着你,别瞎折腾。
  《阿房宫图》屏,清,袁江绘,绢本,设色,纵194.5厘米,横60.2厘米
 
  确定了选址 咸阳城开始规划
  
  规划宗旨贯穿“法天思想”,“象天设都”。宫殿、交通一系列设置仿照天境,天空中的星宿投影到地下,渭河与银河、帝宫与紫薇星宿、架桥与牛郎织女相会的鹊桥,相互呼应。
  
  从最初《史记》寥寥数语,到今天能检索到的各种记载,法天思想远山雾罩,越说越具体,越说越玄乎,和秦始皇陵选址贪恋蓝田美玉是一个套路。
  
  “法天思想”的城市设计理念,是最早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提出的。勾践和吴王阖闾打过仗,阖闾被杀,儿子夫差又替他报仇逮了勾践。勾践卧薪尝胆重振越国,命大臣范蠡观天象,准备按照天上紫宫星宿筑建宫城。考古没有发现勾践王城,传说的情况是否属实不可考,不过范蠡和西施泛舟五湖的爱情故事到传为“佳话”。
  
  按照西周礼制总纲,天子王城和诸侯国都城都是正方形。王城“九里”,面积约13.9平方公里;诸侯国都“方五里”,面积约4.3平方公里;其他次一级的卿大夫封邑或小的国家规模,面积只应是王城的1/5和1/9。以九、五这两个数字确定准备,迎合“九五之尊”,超过了就是僭越。城市道路九纵九横,路宽分级,室内宽、环城窄,城郊更窄。最宽的东西道路经涂九轨,并行九车道。
  
  东周王城在洛阳,城呈方形,面积逾9平方公里;山东曲阜鲁国故城,平面不规则,接近长方形,总面积约10平方公里。考古发现东周时期列国都城面积相差悬殊。整体外貌不一,有的国郭城大,圈围小宫城;有的郭城和宫城并列甚至是旧城不废,又建新城。可见周礼是理想化的规定,不仅是葬礼,五礼中的其他内容也会酌情而变。
  
  城池建设一定受思想意识的影响。
  
  孝公初建咸阳城,先在渭河北部扎下营盘。从第二代业主秦惠文王开始,渭河北岸地皮面积不足,向南走;河碍事,建桥;房子不够用了,扩建。建设首都副中心,兴乐宫、汉泉宫、章台宫,一座座宫殿拔地而起。
  
  德不配位,必有祸殃。定型的咸阳城,属西周诸侯国配位,再大也超不多十几平方公里。兼并战争结束后,咸阳城成为帝国中心,德行升格,地位升格。帝国级别的地位,如何定格相关配置?秦始皇必须拿出方案。
  
  秦始皇并没有完全改弦更张。城北,宫殿小,扩建,每灭一个诸侯国,仿建一座改过的宫室;城南,改信宫,新建朝宫阿房宫。扩建、改建、新建,是他的三步棋。
  
  三步棋得有理论依据。最高祭祀用房的极庙,象征天空的最远端天极;阿房宫对应二十八星宿之一的室宿;建立交,建阁道,建快速干道。终南山的缺口如“阙”,为南大门,咸阳塬上的北宫象征天帝居住的紫薇宫,渭水好比银河,天帝可以从天极也就是极庙而出,经过阁道,横渡天河而达于紫微宫、阿房宫。
  
  项羽没烧阿房宫
  
  阿房宫的名气是唐代诗人杜牧捧出来的。一篇《阿房宫赋》,从建设取材、建筑规模、外观风貌到外围交通、宫内人物活动……有景、有物、有人、有事,热闹非常。赋文结尾,杜牧感慨道:“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这么宏伟壮丽的宫殿建筑群,被项羽的一把火烧得干干净净,实在是可惜!
  
  土被火烧过就会变得又红又硬,考古称为“红烧土”。使用火标志着人类不再茹毛饮血,从而成为人,考古发现,烧土有时可比发现金银器物更重要。2019年在陕西秦岭旧石器时代的洞穴里,考古发现了距今约1.5万—3万年的红烧土火塘,甚至确定用火时间最早在距今约5万—7万年。
  
  渭河以北的咸阳宫殿,经考古发掘,确实发现了大量的灰烬和红烧土,证明项羽确实纵火焚烧过秦宫室。西汉末年的汉长安城也被绿林赤眉军烧过。考古发现遍地都是红烧土,长乐宫遗址堆积尤其厚,残存木柱全变成了黑炭。如果阿房宫真的发生过“纵火案”,考古过程中一定能发现灰烬和红烧土。然而并没有。
  
  再来看,瓦当是一种陶质的建筑材料,与屋顶覆盖的半圆形筒瓦相连保护木椽头。战国时期大量使用圆瓦当。久负盛名的秦砖汉瓦的“🤩瓦”,所指即瓦当。瓦当制作精美,整齐排列,组成了屋檐下一道风景线。高等级建筑遗址必有瓦当,如果阿房宫真的建成,考古发掘肯定能发现。然而并没有。
  
  遗址中根本不见火烧的土层,火烧阿房宫没有证据;发掘中没有见到高等级的建筑材料瓦当,说明阿房宫遗址上没有大的像样建筑。阿房宫根本就没建成,只有三面围墙和部分台基,项羽此处纵火并没有证据。
  
  咸阳城建造的“天意”
  
  中国人讲究中心、中轴对称。中轴是一条线,中心是线上的点。朝堂是一个国家的中枢。按常理,新建阿房宫,秦始皇肯定要找一处高地,如此才能居高临下彰显气势,衬托统一王朝的伟大。他却没有按常理出牌。2015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刘瑞博士对外宣布:阿房宫台基下原来是一个大池沼。
  
  这个发现意味着阿房宫开建之前,秦始皇先得派人处理池沼,改造原有水网,进行大量的地基处理。如此劳人费事,为何非要在一个不适于建设大型宫殿的地方,规划和营建帝国的朝宫,是任性还是另有隐情?
  
  刘瑞博士按照司马迁给出的关键词,在地图上从阿房宫北墙中部出发,开始了南北、东西两条路线的解谜之旅。
  
  南北行即向南直行到了秦岭山沣峪口,向北直奔嵯峨山。沣峪口、阿房宫、嵯峨山,三点一线,总长79.3公里;直线上,阿房宫北距嵯峨山51.5公里、南距沣峪口27.8公里,阿房宫至沣峪口相当于全轴线的0.35,接近黄金分割比例。再继续走,南接钦州湾口,北至内蒙古包头。
  
  据说起源于古希腊的黄金分割比例,竟然在秦帝国中枢阿房宫中出现;而钦州湾口和包头,分别是秦帝国边境线上的南海之滨与高阙。
  
  东西行即向西直达汘河入渭河的河口,向东迎面与渭河入黄河的河口相遇。东、西旅程一个是135.6公里,一个是137公里。再走,西方重点是甘肃西和县;东方终点是连云港,分别是秦人的老家和文献记载的国门东海上朐界。
  
  原来,以阿房宫为原点,在秦国的版图上有南北、东西两条延伸直线,构成了咸阳城和秦帝国的“脊柱”,在轴线上阿房宫居中。
  
  刘瑞博士解释说:“阿房宫是当时人为的、具有强烈轴线意识的选址,这条轴线看来应该是秦始皇给统一后的秦帝国都城咸阳所定的轴线。”
  
  阿房宫选址的大规划,也许才是秦始皇时期咸阳城建造的“天意”。不用怀疑秦代是否有如此大范围的地理测量水平。在秦始皇陵园,从陵园北门到地宫,再到骊山望峰,也有南北轴线,也许只是测绘图方位和今天不一样。现在地图上上北下南,左西右东,中国古代地图一般上南下北、左东右西。
  
  汉长安城也有南北轴线,朝殿未央宫出发延长轴线,南有秦岭山脉的子午峪口,北有汉高祖长陵、天脐,总长74公里。天脐即天地的肚脐,人为有意挖成,从卫星地图上看是一个圆形神坑,直径约200米,深度约40米。据考古新成果显示,这里在西汉晚期可能还是一处观测星象的地平式日晷,立表测影来实现时间的计数。
  
  秦始皇陵之西,现在骊山脚下有中国科学院国家授时中心,北京时间准点报时即从这里发出;在咸阳塬东北泾阳县境内,有中国大地原点,这是国家地理坐标经纬度的起算点和基准点。从秦帝国的轴线、汉代天脐坑到大地原点,从地平式日晷到天文授时中心,历史就这样在陕西跨过了两千年。(文/许卫红   责任编辑:陈宇宏)
  
  许卫红,毕业于吉林大学考古学系,陕西省考古研究院研究员。现任秦都咸阳城大遗址项目考古领队。曾参加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掘二十余年,在任一号坑第三次发掘领队期间,用棉签和医院手术刀“剔”出诸多精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