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三变”谋发展 创新机制求突破——延安市安塞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综述   

2021-09-29 15:02:0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近年来,安塞区坚持以新发展理念引领“三农”工作,聚焦三变改革、创新四种模式、健全五项机制,深入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有力促进了农业发展、农民富裕、农村繁荣。2020年全区村集体经济总收入2158万元,是2017年的2.3倍;117个村全部实现“空壳清零”,60%的村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

安塞南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
  
  立足“三变”改革   谋定发展目标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开展以来,该区紧紧抓住清产核资、成员认定、股权量化三个关键环节,推动“三变”改革,夯实村集体经济发展基础。
  
  摸清集体家底。底子清,思路才能明。该区坚持每年对村集体“三资”进行核查登记,全面掌握各村资源资产动态,做到集体家底“一锅粥”变“一本账”。2020年全区农村集体资产总额5.1亿元,其中经营性资产2.6亿元,集体资产存量较2017年壮大了3倍。
  
  明晰产权归属。在摸清集体家底、搞清谁是成员的基础上,全区117个村全部成立了集体经济组织,明确在村党支部的领导下,村集体经济组织担负管理资产、开发资源、发展经济的职能职责,将原来由村委会、农民合作社等代管的集体资产资源统一移交至村集体经济组织,2.6亿元经营性资产全部按份额量化为15.02万名成员的股权。
  
  确定发展方向。按照“消除空壳村、壮大一般村、做强富裕村”和“重点扶持、典型培育、空壳清零”的大思路,该区确立了每村有一项主导产业支撑、一个发展规划引领、一个村集体经济组织带动的“三个一”总体目标,117个村根据资产要素、资源禀赋,因地制宜谋定发展方向、确定具体目标。

安塞区7.65兆瓦光伏扶贫村级电站
  
  创新四种模式  破解发展瓶颈
  
  立足广阔的山地资源优势,整合财政资金,盘活资产要素,创新发展模式,将村集体资源转化为集体收入,财政资金转化为集体经营性资产,着力破解山区村集体经济发展结构性困境。
  
  飞地大棚模式。该区整合涉农资金2.1亿元,在32个土地资源广、光照条件好的村,集中流转土地4000余亩,为53个不具备发展棚栽产业条件的村,建设集体大棚711座、弓棚300座,在异地获得经营性资产的同时,每年为村集体增收747万元,带动925户群众户均增收7万元以上。
  
  村企联建模式。该区选择立地条件好、产业基础强的村,引进涉农企业,采取“公司+村集体+托管”的方式,以土地、产业扶贫资金等入股,拓宽村集体收入渠道。高桥镇南沟村将2.25万亩土地、25万元集体资金等入股到延安惠民农业科技公司统一管理运营,村集体年分红24.2万元;化子坪镇张岔村将2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入股到陕西秦风牧业公司,村集体年分红2万元。
  
  农文旅融合模式。该区针对魏塔古村落、西营古寨、冯家营腰鼓村等民俗文化村,成立文化旅游开发公司,整合文化项目资金打造冯家营“千人腰鼓”表演村、西营信天游民歌大舞台和魏塔写生基地,以腰鼓制作、腰鼓表演、剪纸绘画、民歌演唱技艺及土地、房屋等资源投资入股到文化旅游开发公司,发展乡村旅游、民宿、农家乐等产业,户均年增收1万元左右,村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
  
  光伏补充模式。该区抓住国家发展光伏产业机遇,成立新能源开发公司,融资1800多万元,针对既无产业、又无实体的57个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利用养殖场棚顶、村部屋顶、农户房顶等闲置资源建起40KW光伏电站57座,产权和收益归村集体所有,村均年增收5万元以上,成为村集体收入的重要补充来源。

安塞山地大棚
 

安塞区冯家营“千人腰鼓”文化村
  
  建立五项机制  保障发展成果
  
  发展集体经济,核心在于用,关键在于管,目的在于富。该区探索建立五项机制,稳步壮大集体经济,促进农民增收。
  
  政策捆绑支持。该区制定了《关于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实施意见》《关于整合涉农资金支持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的实施意见》等一揽子扶持政策,每年列支5000万元支持村集体产业建设,列支500万元用于贴息贷款,注入互助资金5060万元;整合捆绑产业扶贫、环境整治、基础设施建设等资金,有效解决了村集体发展资金不足的问题。
  
  健全管护制度。该区先后制定了《安塞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财务管理办法》《农村集体经济资金管理办法》《村集体经济财务代管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长效机制,集体经济运行从组织机构、资金管理、收益分配等各方面做到有规可依、有章可循,促进村集体经济健康永续发展。
  
  搭建三资平台。2019年,该区在全市率先建成农村集体“三资”监管平台,对全区集体资源资产资金实行线上线下双监管。今年3月份,在全面推行村集体经济组织财政代理记账的基础上,与农行安塞支行合作率先在全省创建银农直联模块,实现村集体财务支出及记账电算化管理、全程留痕可追溯,用“数据线上跑”换取“群众不用跑”。
  
  创新金融支持。该区在全省率先制定了《安塞区农村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工作方案》及实施细则,积极推行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进一步激活农村各类土地资源,真正将死资源变成活资产。今年上半年,“三农”贷款余额达11.2亿,实现了产业发展靠财政补贴为主向金融机构支持为主的转变。
  
  注重考核激励。该区把发展集体经济纳入乡镇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形成以督促干、以督促效、以督促考的工作导向。制定了激励政策,对于产值达到200-500万元、500-1000万元和1000万元以上的村集体经济组织,分别以奖代补3万元、5万元、8万元;对村集体经济发展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人员优先推荐评选,砖窑湾镇山王河村党支部书记张军明受益于这一政策,被组织考察任用为镇政府副镇长。
  
  扬帆恰遇东风来,乡村振兴正当时。通过“三变”改革,安塞村集体经济焕发出勃勃生机,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该区将继续深化农村综合改革,强化政策扶持,优化管理机制,进一步拓宽发展路径,促进村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力争到“十四五”末,千万元以上营收能力的村达到10个,百万元以上营收能力的村达到80个,有分红能力的村达到80%以上,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显著提升,着力将安塞打造为全省现代农业强区和乡村振兴示范区。(文/梁东海  刘旭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