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是收获的季节,三秦大地瓜果飘香,恰逢重大项目竣工——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
秋天,正是成长的季节,玉米抽穗大豆结实,仍有527个省级重点项目正在如火如荼地建设着,工地上一派热火朝天;
秋天,还是播种的季节,冬麦播种孕育丰收,更有一拨又一拨的重大项目集中开工……
截至7月底,陕西省527个省级重点项目完成投资3025亿元,占年度投资的68.4%,高于去年同期10.3个百分点,高于2019年同期14.5个百分点。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各大项目进展紧张而有序,陕西经济发展“稳中加固”,为下半年经济运行趋向“稳中向好”奠定基础。
看项目进展, 谁是英雄?
今年5月31日,西咸新区泾河新城的一处工地上彩旗飘飘,机械轰鸣,宾客云集,“隆基绿能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隆重开工了。据了解,该项目总投资122亿元,建成后将成为全球单体最大的光伏电池生产基地,并首次采用N型结构单晶光伏电池生产工艺技术,显著提高发电效率并降低产品效能衰减。预计达产后年营业收入120亿元,带动约4000人就业。
这是西安市2021年二季度重点项目集中开工仪式现场。这一天,西咸新区集中开工项目共12个,总投资额315.22亿元。
今年以来,西安市持续强化“以项目看发展论英雄”理念,坚持以高质量项目引领高质量发展,将更多的资金、政策、人员、精力聚焦项目建设,推动重点项目建设跑出了新的“加速度”。1-5月,47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360亿元,达到年计划的59.7%,提前实现了目标任务双过半。
项目建设速度快,开工项目质量高,是今年西安市项目建设的两大特点。
7月21日,在西安市政府举行的“2021年西安市重大项目建设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西安市发改委副主任李虎祥介绍说,“上半年,473个市级重点在建项目完成投资2859亿元,达到年计划的72.38%。159个新项目中,已开工132个,开工率达83%。235个省市区重点项目竣工投运,释放产能943亿元,创造就业岗位超6.6万个。一大批产业项目,十四运、城建、生态、民生项目竣工投用,有效地推动了产业发展,提升了城市形象、改善了生态环境、增进了民生福祉。重点项目的快速推进,有效带动了上半年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7%,高于全省0.7个百分点,持续保持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据了解,其中有278个产业项目在建,年计划投资1851亿元,1—6月完成投资1308.1亿元,达到年计划的70.67%。64个省市区三级产业项目竣工投用。例如,同力重工、三星12英寸闪存芯片二期二阶段、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比亚迪高端智能终端产业园等重大项目的快速建设,将为西安市经济发展增添新动能。
还有42个生态项目在建,全年计划投资264亿元,1—6月完成投资245.02亿元,达到年计划的92.65%。“全域治水碧水兴城三年行动”累计完成投资306.2亿元,260个重点治水项目完工160个,渭河、灞河、沣河等实现堤防全贯通,“三河一山”环线205公里绿道主体已全部完工,重塑了河流生态廊道,74公里环线绿道核心段实现了无障碍贯通;149个绿地公园建设完成。这些项目极大地改善了西安城市生态环境。
从全省视角来看,陕西重点项目建设高开稳走,进展顺利,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强力支撑。
上半年,陕西217个省级计划新开工项目已开工184个,开工率达84.8%,超额完成上半年开工率达80%的目标任务。其中,引汉济渭二期工程、西安至安康高铁等多个重大项目顺利开工。省级新开工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689.4亿元,占年度投资计划的44.7%,发展呈上扬态势。
各市重点计划新开工项目中累计开工1798个,项目总投资12922.8亿元,年度投资4345.4亿元,开工率达80%。其中,咸阳市、渭南市、铜川市开工率分别达到87%、85%、84%。
从陕北高原到关中平原,从秦岭山麓到汉江两岸,新项目有序开工,在建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三秦大地,竞相争雄。
![]() 隆基绿能年产15GW高效单晶电池项目一号厂房交付仪式
观摩高质量项目 亮点纷呈
8月6日,陕西首条特高压直流外送工程——陕北至湖北±800千伏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启动送电。这是去年投资重大项目的建设亮点之一,备受关注。
该工程起于榆林市府谷换流站,止于湖北省武汉换流站,途经陕西、山西、河南、湖北4省,线路全长1127公里,总投资185亿元,设计送电能力800万千瓦。2020年2月28日开工以来,坚持“更高质量、更快工期”两大目标建设,研发使用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特高压套管,提升了我国特高压输电线路国产化水平,单级投运较原计划提前3个月。该项目的建成,将陕西电力外送能力由1024万千瓦提高至1824万千瓦,实现工业产值约120亿元,对于加快陕西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障全国能源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陕西各地,不仅在重大项目建设布局和开工数量上“争英雄”,还提出“亩均论英雄”的新的竞争方法。省委省政府领导多次组织专家团队到全省各市观摩,各地高质量项目,亮点纷呈。
7月19日,在2021全省重点项目观摩活动中,铜川市“天健九方毫米波系芯片及应用系统”生产线项目引人注目。这个由铜川九方迅达微波系统有限公司投资建设的项目,目前正在进行设备联调联试。这个项目,亩均投资6250万元,亩均产值8928.6万元,亩均税收535.7万元,带动就业200人、即将于今年三季度试生产。
位于铜川高新技术开发区的“谢赫特曼诺奖新材料产业基地”项目则是亩均投资4347.8万元,亩均产值1086.9万元,亩均税收173.6万元的高质量重大项目。目前,该项目镁合金丝材挤压、颗粒生产线建成投产,镁合金电弧增材制造等设备正在进行工艺调试。这个项目的实施填补了我省在3D打印镁合金材料制备、工艺及技术开发方面的空白。
还观摩了法士特年产20万台S变速器智能工厂项目、比亚迪系列项目、西安火车站综合交通枢纽工程、西安市全域治水碧水兴城及“三河一山”绿道建设项目、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港口功能区和中央商务区项目、华天慧创先进生物识别模组产业化项目等6个高质量项目。
据陕西省发改委项目办崔党恩主任介绍,“这次共观摩省、市重点项目48个,总投资898.3亿元。其中,创新驱动及先进制造业项目27个、占比56.2%,总投资598.3亿元、占比66.7%。预计建成后项目平均亩均投资约1250万元,亩均产值约1700万元,亩均税收约105万元。观摩项目上半年完成投资158.6亿元,占年度计划的68%,以点带面推动省、市计划新开工重点项目(1798个)开工率达到80%,带动527个省重点项目完成年度计划投资(4420亿元)的59.7%,拉动上半年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进一步发挥了重点项目建设的引领、示范作用。”
据了解,为进一步推进重点项目建设,今年下半年以来,陕西省发改委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加快重点产业“卡脖子”技术攻关,持续加大对创新驱动、先进制造、减碳降污、数字经济等领域项目谋划支持力度,围绕23条重点产业链的延链、补链和强链做好重大产业链项目的招引储备和落地服务,加快培育壮大优势产业集群,聚焦项目亩均效益提升质量。
![]() 引汉济渭工程黄金峡水利枢纽
预测:稳中加固 稳中向好
今年以来,陕西梳理“西安至延安高速铁路”“西安咸阳国际机场三期扩建”“东庄水利枢纽工程”等17个重大项目,申请纳入国家重大项目清单,争取国家投资。截至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累计下达陕西2021年中央预算内投资132.1亿元,明显高于去年同期水平,为陕西稳投资、惠民生、扩内需提供了有力支撑。
陕西一方面抓重大项目开工、促进展、确保项目高质量,一方面积极申报国家重大项目投资。
正如陕西省发展改革委主任张晓光所说,“加强重点项目建设是实现‘十四五’良好开局的重要抓手。加快重点项目建设是赢得发展先机、促进追赶超越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
今年上半年,陕西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1.6%,两年平均增长6.2%,快于2019年同期2.9个百分点。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0%,两年平均增长4.9%,较2019年同期加快2.4个百分点。
![]() 正在建设的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中央商务区
这些统计数据也充分说明,陕西经济发展实现了“稳中加固”。加之高质量重大大项目的有序推进,都为下半年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打下了良好基础。
当前,全球疫情仍在持续演变,外部环境更趋复杂严峻,国内疫情多点散发和自然灾害对部分地区经济产生影响,各地经济恢复仍然不稳固、不均衡。在此背景下,陕西经济发展取得“稳中加固”的成绩,实属不易。下半年,能否取得更好的成绩呢?
从陕西省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分析,今年前7月全省经济平稳运行;下半年,全省上下认真落实省委省政府工作部署要求,着力做好重大项目建设、扩大内需、补链强链、碳达峰碳中和等工作,完整、准确、全面、坚定地贯彻新发展理念,不断增强高质量发展的拉动力和推动力,努力在高质量发展的赛道上直道冲刺、弯道超车、换道领跑,坚决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切实推动经济稳定增长。(文/记者 张义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