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几”字湾是个什么样湾

2021-09-29 14:31:5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近年来,随着国家“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以下简称“黄河规划”)的进一步实施和推进,关于黄河流域上中下游如何发展的问题引起了诸多专家学者的关注、思考和深入研究探讨。其中,很多学者提出有关黄河“几”字湾建设与发展概念,意图探讨和引导一个新的区域性经济协调发展思路或方案。那么,这又是一个什么样的“湾”?
  
  黄河“几”字湾的提出,是基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这一思路和“湾区”建设发展这一构想。但国家已经做了“黄河规划”,以及目标性进程设计。这个设计,突出在生态保护前提下推进高质量发展的这样一个逻辑定位。首先是保护,然后才是发展。我们无妨对黄河流域所处地理位置及其行政区划归属等加以观察,来解析“几”字湾提法。

位于黄河上游的青海省尖扎县
  
  “几”字湾是黄河流域从上游流经下游所自然形成的地理地质性水域形态,这种流域形态与汉字“几”字相似,所以被称为黄河“几”字湾。
  
  “几”字湾形成流经西部和华北省份。由上中游甘肃省、内蒙古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山西省5省区内流域构成,流经甘肃省的兰州市、庆阳市;内蒙古的鄂尔多斯市、包头市、乌海市、巴彦淖尔市;宁夏的银川市、吴忠市、石嘴山市;陕西的榆林市、延安市、渭南市;山西的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吕梁市、临汾市等17个市,包含市辖150个县(区、市、旗)。
  
  “几”字湾流域地理地貌复杂多样。海拔从兰州市1500-3000米下降到渭南市330-2645米,地理落差相对较大。从经纬度看,兰州所处北纬36°03′、东经103°40′,渭南所处北纬34°13′、东经108°58′。由西向东横跨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此段流域多高山峡谷、崖陡坡降大,沟梁峁塬谷相间,平原湿地牧地沙漠交错。中游水量汇聚较大,携带高原泥沙量大,河道不稳定,形成冲击滩涂湿地等较多。在晋陕段纳入祖厉河、清水河、大黑河、窟野河、汾河、无定河、渭河、泾河、洛河等支流。流域同时流经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漠。
  
  气候分明,复杂多变。光照充足、太阳辐射较强,季节差别大、温差悬殊,降水集中且少,分布不均、年际变化大,湿度小、蒸发大,冰雹、沙暴、扬沙多,无霜期短。
  
  自然资源参差不齐,却丰富多样。
  
  国土资源相对贫瘠。一是流域省份国土面积合计为203.75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国土总面积21.2%。所辖沿黄河流域地级市国土面积合计为44.2万平方公里,占流域省份国土面积的21.7%,占全国国土面积4.6%。二是这个湾区流域省份耕地面积约2144.49万公顷,占全国16.8%。那么可想而知,流经17个市的耕地面积更少。同时,流域省份耕地质量等级在6-10级,属于土地质量较差区域。三是耕地、湿地、林地、沙地、盐碱地、荒地、山地、坡地等,以及沟梁峁坎塬谷等地貌特征,盐土、碱土、风沙土、新积土、灰土、棕钙土、石质土、粗骨头等等,多样性复杂性突出。
  
  水资源缺乏。受地理经纬度、自然环境和气候环境影响,水力资源地区间差距较大,地表水、地下水、河流、降水、储水等流域内差异化明显,并受制于自然环境与条件约束。
  
  矿产资源富集。流域省份矿产资源丰富厚集。主要以煤炭、天然气、石油,以及多样性岩石(石灰岩、石英岩等)、有色金属矿(砂金、锌、铜等)、稀土、贵重金属等种类诸多,储量丰厚,分布集中,有较高开采、研发和经济价值。
  
  生物资源丰富。流域省份生物资源富有多样,种类繁多复杂,饲用、药用、观赏/园林绿化、芳香/化学原料、淀粉/酿造原料、油料、野果类、纤维类、蜜源类、珍稀类等植物胜不胜数。动物类资源诸多,爬行类、哺乳类、飞禽类、昆虫类、家禽类、鱼类、食肉类等动物多样性特点突出。
  
  新能源及可再生能源潜力较大。如风能 、太阳能、水能、 生物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及新能源,均有广阔的发展空间。
  
  人口偏少,民族众多。流域省份2020年11月1日零时常住人口普查数据合计为13487.43万人,占全国人口总数9.3%。黄河流域地级市人口可想而知更少。但民族众多,资源丰富。
  
  教育资源差异明显。除陕西外,其他省份高等院校较少,教育资源缺乏,教育质量保障困难,统教任务繁重。特别是市级高等教育资源更加缺少,教育布局和等级令人担忧。
  
  文旅资源丰富浑厚。具有自然资源禀赋特色的旅游环境与条件,多样性差异性多元化特点突出,如气候环境、地形地貌,动植物、自然风景等。同时,因地区间经济社会发展进程的差异性,凸显出人文传承资源的多元化、多样性。
  
  道路交通局限性较大。公路建设因经济社会发展及地理环境的制约,国道、省道、高速、乡道等建设里程、分布及质量标准差异性明显。铁路(高铁)、航空(机场)基础设施建设布局、里程(航线、点)、质量及运行效率效益差距较大。城市轨道交通与水运,存在较大的环境与条件制约性。
  
  经济发展差距明显。
  
  从宏观经济发展的现状观察,2019年湾区流域省份实现GDP72499.16亿元,占全国GDP7.3%。由于2020年是一个特殊年份(受疫情影响),流域省份实现GDP73505.59亿元,占全国GDP7.2%,占比回落0.1个百分点。流域省份GDP这一占比相对较小。
  
  从三次产业结构发展观察,2019年湾区流域省份实现增加值分别为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6009.28亿元、30699.86亿元、35790.09亿元,分别对应占全国三次产业比重8.5%、8.1%、6.7%。产业结构比为8.3:42.3:49:4。从三次产业结构看,很显然第三产占比相对较大。从2020年这一特殊年份观察,三次产业实现增加值分别为6775.33亿元、30366.98亿元、36988.33亿元,分别对应占全国三次产业比重 8.7%、8% 、6.7%。产业结构比为9.1:41:49.9。从2020年数据看,三次产业占比趋势没有变,但从产业结构变动可以发现,第二产业受到疫情冲击较大。这也说明第二产业在应对突发经济波动的能力相对脆弱,同时反映出第一产业为生产生活性、原材料供给产业,受到疫情冲击较小。
  
  从产业构成要素观察,受国内外疫情和严峻复杂的经济发展形势影响,产业要素影响较为深刻和直接,发展进程中波动性较为明显。从收集两年数据观察,流域省份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增速看,均有转好回升之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2019年22607.63亿元,增加到2020年26048.51亿元,净增3440.88亿元;进出口总额从2019年实现6678.87亿元,增加到2020年6817.19亿元,净增138.32亿元。反映出需求方发展劲头不减。
  
  综上所述,“几”字湾所处黄河流域上中游地理位置地质结构复杂,地貌状况多样;气候节气明显,降水偏少;生态环境相对脆弱,耕地面积不足;但自然资源蕴藏丰富、物种多元化多样性特点突出;文旅资源富集;投资建设潜力较大,资源禀赋实力突出,能源产业深化前景广阔;但交通便捷受经济制约较大,水运条件不足;人口基数相对较小;文化教育质量有待提高;经济社会发展积累相对薄弱,发展可塑性基础较好。
  
  按照《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的战略安排和实施,“几”字湾的提出,无疑有利于促进“黄河规划”进一步实施和推进,但必须在完全贯彻落实“黄河规划”硬指标的前提下,进一步深化、提升和带动流域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无论是从纵向还是横向观察,“几”字湾的发展与建设无疑是解决黄河治理和发展的核心段、关键段、重点段。主要原因来自于“几”字湾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以及经济社会发展薄弱基础。这段问题解决不好,则整个黄河流域生态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成效很难下一个完美的定论。这既是整个流域难点,也是整体流域发展的关键点。专家学者提出“几”字湾发展与建设不无道理。想必最少有这样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一是有利于将单一的、传统单纯的“一己之力”借助外力进行简单的地区招商引资模式下发展状态,催化成湾区和整个流域统筹协同发展的联动协作模式与趋势,使上中游获得更多的产业优化和转型升级机会。同时,从自然资源保护、开发、利用与恢复等方面,互联互通互惠,同时解决发展所需土地、人口、资源、技术、人才、资本、管理等协同问题,相互寻求和解决更多的经济发展空间。因此,“几”字湾作为桥梁和枢纽,融合协作上中下游至关重要,也是推进西中部加快发展有效途径,也是提升“一带一路”国际贸易和科技合作的重点平台和载体。
  
  二是“几”字湾建设与发展,也是满足区域内人民对美好生活追求与向往的需要,更是提升域内人民生活品质的有效方法。同时,也是融通社会综治、社保、医疗卫生、文化教育、体育娱乐、休闲生活等,特别是社会服务保障水平协调均衡,以及基础设施建设和发展扩容联通共享;更是打通社会联通共享经济发展带来的福祉通道和纽带。
  
  三是有利于区域区位战略规划的提升,融入到“黄河规划”的重大战略布局。特别是在产业选择与优化、城市群建设、社会资源调动、资本流向财务控制、风险分散和消化等,更能有效促进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宏观调控政策提档升级。有利于高质量定位发展目标、产业分工(解决好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和创新链)以及发展中供需矛盾,促进和推动产业有效转移和对接,以协同合作模式解决区域发展不协调不平衡不充分等问题。
  
  四是有利于挖掘和布局新的经济增长极。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疫情防控的重大任务,面对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面对外部势力的干扰和影响,加快推进“黄河规划”实施进度,特别是“几”字湾问题的探讨与解决,对于在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培养“几”字湾并挖掘新的经济增长极和动力源泉,既是国家战略安排,更是西部客观发展所需,也是强国富民战略重要步骤。
  
  五是有利于党和国家对西部发展重大战略的衔接和融合。在“两个大局”先导引领下,西部大开发、关中-天水一体化、黄河三角洲、“一带一路”等一系列重大战略规划能够有机结合和融通,也更加有利于利好政策的集聚和效应短板弥补,以及地区间政策规划的衔接贯通。使前期战略规划所覆盖的地域、人口、经济、社会等更多更广,推进政策受益面更大,同时推进营商环境的极大改善,更大地促进地区发展质量和水平提升。
  
  六是有利于以“几”字湾为纽带中心,集聚和联通上中下游的产业梯度递进和接续,形成以各种资源为牵引,进而推进各类产业集群的发展。同时带动吸引就业、收入、城市建设等社会问题高质量推进和治理,特别是为城市持续创新发展注入新动能,形成新的串并联相互竞发推进和叠加效应,使流域省份和市区更加充满发展活力。
  
  可以预见,在域内加快贯彻落实“黄河规划”背景下,地区间政府部门深度协作融合的步伐必将加快,这也是流域内外或沿线地区加快发展的重大契机;是域内经济谋求更大发展的空间载体,串并联结合发展的有效途径;是汇集地域差距,形成差异下凝聚发展力量集结地;也是交通联通、资金融通、信息畅通、技术惠通、产业接通、东西贯通等重要平台和媒介;也是国家发展的重大新鲜血液,全新列入国家全面发展战略,并为流域和沿线地区的未来发展注入新动能。(文/郭秦川)
  
  (作者系陕西省统计科学研究所高级调查分析师)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