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_国家一类新闻网站

“西咸直管”重构大西安经济版图

发布时间:2021-09-29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人气:
   
  2021年6月30日,陕西省发改委正式发布通知: “全面授权、不留空白”, 西安市全面代管西咸新区。这对国家级新区西咸新区来说,迎来了全新的发展时代;对正处于跨越发展的国家中心城市西安来说,也迎来了新的发展格局。
  
  由此,大西安拉开了“西强、北起、东兴、南美、中优” 的新发展序幕。
  
  五大片区,构建大西安经济新版图
  
  西安正处在一个快速发展的通道中。“万亿级俱乐部”“近1300万人口”“国家中心城市”足以说明他的增长、规模和地位。
  
  今年6月底,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大西安的经济版图引来了新的重构。
  
  “西强”,这里是大西安的“西轴线”,集西咸新区、西安高新区两大板块,着力打造一条世界级的“万亿科创大走廊”,成为大西安经济增长的核心。而之所以称之为“西强”, 关键在于高新区和西咸新区:一个是国家级开发区,一个是国家级新区;一个是国家级战略平台,一个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
  
  “北起”,这里是大西安的“工业走廊”,集西安经开区和渭河以北的渭北工业园,是大西安北部片区的主阵地,也是大西安都市圈的主阵地。以西安经开区为核心,联结高陵、阎良、临潼三区,成为大西安的渭北工业走廊,不仅弥补了西安工业底子薄弱的问题,也将带领北郊组团实现千亿级工业规模。
  
  “东兴”,这里是大西安的“东轴线”,包含灞桥区、浐灞生态区、国际港务区三大组团,集国家级绿色生态示范区、万亿级商贸物流大产业的核心承载区、国际物流集散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实现543亿元。如今,东部片区立足国际港务区,形成多中心背景下的“东部新城”,带动临潼片区,形成“西渭融合”。
  
  “南美”,这里是大西安的“后花园”。南望秦岭,留住青山绿水。这片区域包括长安区、西安航天基地以及曲江新区部分。2020年长安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136.25亿元。如今在“南控”下,发挥高校、科研、山水和田园资源,形成南部优美的城市后花园和绿肺。
  
  “中优”,这里是大西安的“核心区”。北起未央区,南至雁塔区,中间包含莲湖区、碑林区、新城区等五大区,2020年这五大区的地区生产总值达6285亿元。其中以文旅产业为主导的曲江新区,已成为西安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重要承载区,是我国首个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区。2020年,曲江新区地区生产总值接近200亿元大关。如今,作为西安老牌五大区,启动城市更新和升级改造,将中心城区打造成国际消费中心、华夏文旅胜地和金融贸易中心。
  
  东西南北中,五大片区各自发展,又互为补充,撑起大西安经济新版图。

西咸新区沣东新区综合服务大厅
  
  “西强”,“万亿科创大走廊”的大西安新中心
  
  我们重点对大西安的“西轴线”进行分析,毕竟“西咸直管”后,这里成了大西安最热的话题和人们最关注的地方。
  
  先看西咸新区,从2002年“西咸一体化”签约,到2011年“以省为主”,再到2017年“代管”和今日的“全面代管”……西咸一体化,迎来一次实质性推动,也为西安在走向新的发展格局上铺平了道路。
  
  西咸全面代管后将与各大经济体全面融合,包括基础配套、商业和产业等,从而带来物流、人流和信息流的通畅,进一步加快区域发展。
  
  据统计,从2017年代管以来,西咸新区GDP年均增长10.3%,2020年达612.5亿,三年翻了一番。2020年,西咸新区全年重点项目建设235个,完成投资1568.16亿元。这三年来,西咸新区有460多个产业项目落地,产业发展已呈聚集之势。今年上半年,西咸新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0.7%,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2%,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04.18亿元, 399个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将达到7896.75亿元……西咸新区的快速跃升,也是经济、产业一体化红利释放的一个缩影。
  
  如今,秦创原、“中西部第一高”——中国国际丝路中心、华侨城、西安国际足球中心、斗门水库北池工程……等等一系列重大项目建设,虹吸效益接踵而来,“大西安新轴线腰身”上的能源金贸区和沣东CBD,成为新的金融、科技和研发的重地。目前,上百家世界500强和中国500强陆续入驻。
  
  再看西安高新区,今年是西安高新区成立30周年。30年来,西安高新区以自主创新为核心,走出一条内陆高新区依托创新驱动实现高质量发展的成功之路,成为国家高新区深化改革、创新示范的一个缩影。
  
  数据显示,2020年,西安高新区招商引资签约项目达216个,总投资超6722亿元,同比增速分别高达71.4%和86.3%,一大批排名100强的硬科技企业在西安高新区加速聚集,跨境电商孵化、通关及公共服务、物流金融等跨境电商及其配套服务企业先后落地……三星、西门子、霍尼韦尔、英特尔、艾默生、施耐德、应用材料、美光等130家世界500强及跨国龙头企业,118家境内外挂牌上市企业,2513家高新技术企业等在这片沃土上发展壮大。
  
  西安高新区已经从最初的几个人、一条街发展成为常驻人口达120万、总面积超1000平方公里的创业热土,2020年经济总量达2410.08亿元,每平米经济产值是西安市其他区县的5倍,综合指标位居全国169个国家级高新区前列,先后获批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及全国首个硬科技创新示范区。
  
  30年来,培育形成以光电子信息、智能制造、生物医药、汽车、新材料新能源等为主导的“5+5+6+1”现代产业体系,2020年电子信息产业规模达2732亿元,跃升中西部第一;规上工业总产值2459.85亿元,其中高技术制造业工业总产值1654.61亿元,保持31.8%的高速增长。而汽车产业产值已达795亿元,成为排在电子信息产业之后的第二大主导优势产业。
  
  今年8月18日,西安高新区印发《“实力高新”建设专项行动方案》,到2023年,西安高新区“55611”现代产业体系将壮大成势,经济总量质效实现“双提升”,企业增量存量实现“双突破”,在产业能级、集聚辐射能力、资源配置效益等方面,成为中西部高质量发展的新高地。
  
  针对经济强、产业强、企业强的“三强”目标,西安高新区制定了具体的、可操作性极强的量化指标:
  
  经济强:经济总量突破3600亿,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1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突破920亿元,进出口贸易总额年均增长5%,一般预算收入突破260亿元。
  
  产业强:5大主导产业集群年产值突破5000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5%,高技术产业产值年均增长30%,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年均增长25%,亩均投资强度达1200万元,亩均产值达1500万元。
  
  企业强:新增市场主体9万家,企业营业总收入突破1.8万亿,高新技术企业突破6000家,规上工业企业突破410家,规上服务业企业突破480家,规模以上文化企业突破120家,百亿级企业达到8家,上市企业数量突破80家。
  
  西咸直管后,大西安的西轴线上将形成“万亿科创大走廊”产业带,包括高新区、沣东新城、沣西新城、大学城和航天基地,是大西安科技创新的核心动脉。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秦创原”主轴就位于这条“大走廊”,这里将势必成为大西安经济增长的核心区。

比亚迪西安基地总装车间内即将下线的新能源汽车
  
  先进制造业,大西安的重要增极
  
  除过西咸新区和高新区的“西强”外,西安其他四个片区也有各自的特点。例如北郊片区,以经开为核心,形成渭北工业走廊,打造西部先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南郊片区,则重点打造国家航空产业基地和科教、文化基地;东郊片区则主要是生态、物流、会议会展等服务业为重点;中间五大区各有优势,将打造成大西安的国际消费中心、文旅产业示范中心和金融贸易中心。
  
  这里特别说说雁塔区。8月17日,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正式发布《2021年中国城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白皮书暨2021赛迪百强区》,从经济实力、增长动力、内生支撑、区域能级、共享发展五个维度出发,对全国906个地级市市辖区发展水平进行评估。
  
  百强区中生产总值“三千亿城区”达12个,“两千亿城区”达27个,雁塔区处于“两千亿”阵营之中,排位较去年上升一位,位居全国百强区第15位,为中西部第一强区。
  
  依托“一区多制”和常住204.67万人的优势,雁塔区前在教育科研、文旅融合与工业制造业等方面拥有丰厚的资源,以2510.72亿元的GDP成绩单,占据西安经济总量的25.1%,为全市四分之一,同时也是中西部地区唯一一个GDP超过2500亿元的城区。
  
  2021上半年,西安市生产总值5099.62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雁塔区以1309.12亿居于首位,增速8.2%,继续稳居西部地区行政区第一,连续12年荣获陕西省城区经济社会发展“五强区”第一名;规工增加值增速11.4%,高于全市平均一倍之多,与未央区并列第三;服务业增加值1009.04亿遥遥领先,接近碑林、未央、长安之和;社消零售总额占据全市的五分之一。
  
  今年3月发布的《雁塔区产业发展白皮书》,明确了围绕大数据和人工智能、大健康、现代商贸服务、新一代信息技术、教育培训和文化旅游六大产业聚集资源要素布局新经济形态,助推雁塔区建设高能城区。
  
  今年初,雁塔区将鱼化工业园更名为雁塔区未来产业城,加速产业城的布局规划,将大力发展新材料、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先进制造业。
  
  根据赛迪顾问城市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1)》,围绕产业跃升发展、创新驱动发展、绿色集约发展、开放协同发展、营商引领发展五个方向,对全国218家国家级经开区和168家国家高新区进行评价分析,形成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1)》报告显示,西安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西安经济技术开发区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分别位列第10位和第46位。
  
  高新区前面已经讲了不少,这里我们说说西安经开区组团。成立于1993年的西安经开区,是西安市行政中心和“北大门”,由中心城区、高铁新城、泾渭新城、渭北新城四大区域板块和关中综合保税区、陕西自贸区西安经开功能区两大功能园区组成。经过28年的发展,累计入区企业6万多家,是西部地区世界500强和央企投资最密集的区域之一。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达到895亿元,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3亿元,规上工业产值实现1636亿元,服务业增加值为438亿元,主要经济指标持续向好。在商务部217个国家级经开区综合排名位列第15位,连续3年蝉联西部第一。
  
  根据赛迪顾问发布的《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2021)》报告,西安经开区亦在汽车制造、高端装备制造、消费品制造、新材料新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大有可为,成为西安先进制造业的排头兵和主战场,承担起引领全市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先进制造业强市加快建设的重要使命。
  
  加上今年西安全面代管西咸新区,西咸新区以先进制造、电子信息、临空经济、科技研发、文化旅游、总部经济六大千亿级产业和都市农业为引领的“6+1”产业布局,已全面融入大西安产业体系。
  
  自2019年12月西安发布《关于加快建设先进制造业强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五强”目标、“6+5+6”产业体系、6条实施路径和22条支持政策,及2020年10月发布《西安市现代产业布局规划》,明确提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实施“创新性引领,大企业带动,大项目支撑,集群化推进,园区化承载”发展战略,支撑“6+5+6+1”西安现代产业体系加快建设之始,西安在先进制造业领域多点发力,以智能制造为引领,推动了全市产业结构升级,先进制造业已然成为西安经济的重要增长极之一。

西安高新区
  
  大西安都市圈,走向新赛道
  
  未来,西安这五大片区将构成大西安都市圈的核心区域。大西安都市圈如何在未来五年更上一层楼?站在城市以都市圈交锋的新赛道,西安要想和同能级城市比拼,甚至弯道超车,需要更大的空间,更强的产业。
  
  翻看近几年的陕西省政府工作报告,西咸一体化几乎都被明确列入当年的重点工作。而今年,在西咸一体化的后面,还加上了建设西安都市圈。
  
  根据陕西“十四五”规划纲要,西安都市圈的范围是“一核、两翼、三区、多组团”:
  
  “一核”即西安主城区、咸阳主城区和西咸新区组成的都市圈核心区,“两翼”即南部秦岭生态文化提升区和北部渭北产业转移承载区,“三区”指铜川主城区、渭南主城区、杨凌示范区等。
  
  永秀智库理事长白永秀认为,西安都市圈其未来的发展需要从三个层次整体考虑:
  
  西安都市圈是以西安为中心的关中城市圈,主要是西安、咸阳、铜川、渭南等城市的半小时经济圈,这是第一个层次;
  
  将这个城市圈进行延伸,向西是宝鸡、天水,再进一步就是平凉、庆阳等,向北是延安,向东是三门峡、运城等城市,向南可以把商洛纳入进来,这是第二个层次;
  
  第三个层次,就是西安和郑州、太原如何协同发展,呼吁打造西郑太黄河中下游经济协作区,这对中西部的发展非常重要。
  
  白永秀认为,这是一种自然而然,一层套一层的关系,不能孤立地看问题。眼下,光提西咸一体化还不到位,还需要西安和铜川、西安和渭南的一体化。省级层面上可以成立协调机构,各市之间也要有行政联合机制,进行产业划分,形成错位发展。
  
  就在前不久,西安与东边的渭南市签署战略协议,共同打造西渭东区。根据2021年渭南市政府工作报告,“十四五”期间,渭南市将深化西渭融合,积极参与西安都市圈功能布局,依托西渭东区、富阎产业协作区,服务西安、发展渭南。

西安丝路国际会议中心
  
  在都市圈发展的大潮下,消除行政壁垒,加快一体化进程正成为现实,而作为中心城市的西安,想要在未来的都市圈竞争中抢占先机,不仅需要积累自身优势,还需要辐射带动周边城市,形成梯队发展。(文/记者  张永军)
责任编辑:艾米杰
首页 | 公告公示 | 举报投诉 | 网站声明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61120190003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 陕ICP备19001718号-1 投稿邮箱:xbjcw@qq.com法律顾问:王浩公 陕西浩公律师事务所/郭毅新 陕西帝意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