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决策网讯 今年3月,陕西全面启动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作为陕西打通科技优势与经济发展转化“堵点”的关键之举,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生态系统,陕西依托强大的科技实力和政府各部门多维度强有力的持续推动建设,历时不到半年,以西部创新港和西咸新区为总窗口的 “秦创原”建设成效显著,现已构筑起一个众多创新资源要素涌入的“强磁场”,聚力创新的氛围不断升温加强,在科技资源、科技人才、科技项目、配套金融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各类创新要素强力聚集,不断将创新动能转化为产业动力,把产业优势变成发展优势,现已成为全省立体联动的“孵化器”、科技成果产业化“加速器”和两链融合“促进器”,成为陕西省创新驱动发展的总平台和总源头,使科技创新成为了陕西高质量发展的强大引擎。

中国西部科技创新港
以机制创新创建优势平台
在科创强国已成为举国战略的背景下,科创的实力将决定一个城市真正的地位。国家在实施“十四五”规划过程中,大力支持中心城市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作为跻身GDP万亿俱乐部成员的西安,围绕创新链产业链融合,在加速构建创新平台、强化科技支撑等方面积极探索布局,为城市高质量发展增添新引擎。
陕西科创家底雄厚,全省云集100多所高校、1500多家科研机构、300多家国家级园区平台、70多个国际创新合作平台,有66位两院院士、200多万名专业技术人才。如何用好这支科创生力军,一直是陕西着力破解的关键课题。
3月30日,承载着全省创新驱动发展总平台重大使命的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在西咸新区全面启动,构建从研发到孵化,再到产业化的科创系统;5月21日,陕西发布《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三年行动计划》,整合推出5大类70条措施的“政策包”,集中展示了陕西实施创新驱动战略走在全国前列和迈出更大步伐的路线图和时间表,是进一步完善陕西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推进“政、产、学、研、用、金”深度融合的重大决策部署;6月25日,陕西出台《重点产业“卡脖子”补短板关键核心技术推广项目“揭榜挂帅”实施方案》,旨在突破重点产业链上的技术短板,精准打通产业链堵点,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和核心竞争力;7月6日,陕西发布《关于进一步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的实施意见》,围绕六大支柱14个重点产业领域筛选出23条重点产业链,其中11条标志性重点产业链由省级领导担任“链长”,为“十四五”期间全省产业链发展指明方向。
秦创原启动建设以来,强化省级部门的协调联动,广泛争取创新资源,建立完善总窗口协同创新机制,在政府引导、企业运作、体制机制创新等方面加强探索,集成运用国内外好经验好做法,推动平台建设做实见效成势。
其总窗口便是西咸新区沣西新城,这里也是“科创中国”试点城市,肩负探索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的使命。短短半年,秦创原建设取得积极成效,发展态势迅猛。西咸新区新增科技型企业132家,培育科技成果转化并注册企业68家,新引入孵化器6家、专业服务机构38个,新增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821家,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具备认定条件。沣西新城已承接秦创原签约落地项目37个,招商引资项目135个,科技转化落地项目22个,承接12家省属国企入住……以秦创原为契机,沣西正在成为陕西科创属性最浓的区域,其创新优势正在逐步转化为产业优势。

法士特变速器自动生产线
以平台资源汇集项目集群
省属国企是全省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启动建设以来,省属企业紧扣秦创原“孵化器”“加速器”“促进器”目标,利用其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优势,带头参与秦创原建设,将利用秦创原这个平台资源开展科技攻关工作,打通行业堵点痛点。由省国资委牵头组织14户省属龙头企业(其中世界500强2户,营收过千亿4户)集中进驻平台,并成立了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省国资系统通过搭建平台、集中入驻、开展联合创新等方式,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推进技术研发和成果转化,让国有企业成为科技创新驱动的“先行军”,加快把创新优势转化为陕西发展优势。
作为陕西省汽车行业龙头企业,陕汽集团将借助秦创原汇集优势资源,孵化商用车新能源、智能网联技术自主的企业集群,在集团属地形成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的科技创新产业园。陕煤集团依托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平台,正在与西安交通大学程光旭教授团队进行对接,双方围绕国家“双碳目标”确定了一系列项目并签订陕煤-秦岭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基金,使“出成果”与“用成果”实现有机统一。
目前,由国企创新中心领衔的延长石油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中心、陕西电子联合创新中心、陕汽控股新能源智能商用汽车创新中心、陕投研究院数字经济实验室、陕西有色金属集团联合创新中心、陕煤集团技融双驱创新中心、陕西粮农产业技术研究院、陕西国际生物医药创新中心、秦川集团与陕西高端机床创新研究院、陕西水务产业创新驱动中心、陕西物流集团,以及秦创原(宝鸡)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商洛)创新促进中心、秦创原·安康市新型材料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秦创原(泾阳)创新实践基地纷纷进驻秦创原,这些科研创新中心将联合开展核心攻关技术,实施科技成果转化和项目孵化,实现“强链”“补链”“延链”,拓展企业增长极,打造产业集群。
除了校企间合作之外,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还集纳了“国”字头的重点实验室。经自然资源部批准,陕西地建集团,西安交通大学、长安大学等高校联合设立了自然资源部土地工程技术创新中心,将围绕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耕地保护与质量提升、退化及污损土地修复等进行技术研发、成果转化。
以要素优势构筑人才高地
秦创原从机制创新、政策吸引和要素供应等方面加快科技人才聚集,依靠“人才链”破局“两链”融合,从人才创新创业奖补、落实人才税收奖励以及人才的职称评审、住房、子女教育及医疗配套等诸多方面构筑创新创业人才高地。让高端人才能够不断的溢出科技、产业方面的创新成果,为地方经济发展贡献力量。
平台环境优化和体制机制创新的成效,只有通过聚集更多优秀人才的科创实践来体现。为此,陕西充分发挥在陕高校吸引聚集人才优势,解决高端人才缺乏、招引人才困难等问题,设立1亿元“秦创原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用专项资金”,主要用于吸引海外高层次人才和国内顶尖人才、科技经纪人及创新创业急需人才。资金以“政府资助+用人单位配套”的方式投放。
在人才的引进使用上,采取“政府资助+用人单位管理”的方式,突出优势主导产业、战略新兴产业领域的重点企业,面向海内外征集高层次人才。对高层次人才需求信息常年受理、常年发布、常年对接服务,并用资金支持和政策倾斜全方位激发人才的创新创造活力。秦创原重点支持高端科技人才攻克企业急需的关键核心技术,支持科技经纪人解决陕西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创新创业人才在秦创原总窗口创办企业,促进重大科技成果落地转化。
作为秦创原总窗口的西部科技创新港,自2019年建成投运以来,已有29个研究院、8个大型仪器设备共享平台、300多个科研基地和智库入驻,包括40余名院士在内的近3万名科技人才在这里尽情挥洒着智慧与汗水。14户省属企业依托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通过转化中心、共性技术中心、研究院等形式打造14个企业研发平台,同时分别与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等17所高校的47个团队协同创新。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现有常驻人员451人,其中企业328人、高校123人。陕西省水务集团入驻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两个月,团队规模已有70人左右。
以金融赋能实现两链融合
科研始于技术,成于资本。资本力量进场,为秦创原科创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能,切实推动了科研成果转化与科研人员向企业家的转变。
正是秦创原的创新政策、科技要素、重大项目和人才资源的快速聚集,也对金融资本产生了强大的虹吸效应。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不仅获得了来自八大省级部门联合推出的金融支持,陕西国有控股金融机构、地方金融组织也加大向秦创原的政策倾斜和资源投入力度,各类产业基金,创投基金相继入驻秦创原,金融资源的创新发展成为助推科技成果转化和引领各产业快速发展的重要抓手,也标志着秦创原对金融资源和金融要素有着强大的吸引力。入驻金融和基金机构向秦创原导入资本资源、行业经验和技术,加快项目落地,赋能秦创原创新平台,为秦创原内企业提供更加高效和便捷的投融资服务。
为加快科技成果转化,西咸新区成立由政府全资设立规模达6亿元的春种基金,定位为种子期项目投资,主要投向省内高校院所师生注册在总窗口的科技成果转化项目。截至8月底,已有141个师生创业团队获得秦创原春种基金支持,不仅使科技成果加速转化,也吸引了更多企业和项目入驻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
自2020年5月以来,秦创原资本超市运营的一年中,与50余家金融机构及中介结构合作,并有西咸风投、金控资本、西咸小贷、国中创投、凯辉基金及英诺天使基金等机构常驻,达成近20亿融资意向,举办西咸新区、合作伙伴各类银政企对接、资本对接、项目路演等涵盖线上及线下的活动近百场。
陕煤集团依托秦创原国企创新中心平台,成立总额为30亿元的陕煤-秦岭科学技术基础研究基金,陕投集团注资3亿元设立的陕西薪火创新基金,以及计划与西咸新区共同发起设立20亿元秦创原科创母基金,陕西金控集团联合中科院大学化学物理所设立的秦创原碳中和基金,将陆续落地实施。这些基金将在秦创原的总体框架下,建立起“技术转移+科技金融”的互动模式,最终实现金融资本助力科技创新的产学研用合作,为科创项目、初创科技企业提供金融支持,高水平打造立体联动科技创新“孵化器”使“出成果”与“用成果”实现有机统一,扶持重点产业集群,重点推动创新链与产业链的融合,支持科技成果孵化和早期项目快速发展,以及强链、补链、延链需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生态。
9月1日,《关于金融支持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建设的若干措施》正式发布,主要聚焦于创新和完善科技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服务科技创新和秦创原建设的质效,以及引导金融机构将资源向支持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关键技术研发和科创企业发展壮大,加大信贷资源投入,加快创新资本形成,建立秦创原金融人才库,促进金融与科技、产业、人才有机结合,鼓励设立科技金融分支机构,开展投贷结合、投保贷结合等模式创新,为科创企业嫁接资本市场提供全方位的政策性服务。
秦创原是陕西迄今为止定位最高、政策支撑力最强、平台生态最多元、关注度最高的科创平台,无论是西咸新区还是陕西全省的支持力度都前所未有。在这背后,是陕西省破局科创领域的谋划以及打造“科创强省”的决心。
半年来,秦创原创新性的探索与发展成效显著,对企业、高校、人才、金融等方面显现出强大的虹吸效应,加之政策资源为其赋能,作为国家级创新城市试点与"科创中国"试点,秦创原对西咸新区未来的产业空间以及城市发展潜力难以估量,这将是陕西省未来科研发展的一股强劲动能。下一步,陕西将进一步推动科技创新领域相关资源向秦创原总窗口布局,把秦创原建设成辐射带动西部地区乃至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高质量发展的市场化、共享式、开放型、综合性科技创新平台。(文/记者 李承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