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一月

2021-08-31 10:17:1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陕西
  
  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快速增长
  
  上半年,陕西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62.4亿元,同比增长22.9%,占全省外贸进出口总值的16.3%。其中,出口242.4亿元,同比增长11.7%;进口119.9亿元,同比增长54%。贸易往来持续活跃,与印度、俄罗斯、波兰等国家进出口实现成倍增长。上半年,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的东盟国家进出口204.1亿元,同比增长5.3%;防疫物资、太阳能电池、汽车等出口表现亮眼,成为全省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的主要增长点;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能源、矿产、农业等领域合作加深,进口有色金属、金属矿砂、农产品等大幅增长;上半年由西安始发的中欧班列长安号开行1904列,同比增长20%,据统计,上半年全省以铁路运输方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0.2亿元,同比增长145.4%。
  
  甘肃
  
  将持续加大涉农金融投入
  
  甘肃省将引导银行业、保险业持续加大涉农领域金融投入,接续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从涉农贷款的总量来看,截至6月末,全省涉农贷款余额达到6971.94亿元,占到全省贷款规模的近三成。其中,脱贫人口小额信贷的累计投放量达到656.03亿元,惠及的脱贫户及边缘户达到146.13万户,脱贫人口小额信贷规模、贷款余额均居全国首位。涉农保险方面,甘肃建立了立体化的保险扶贫机制,推进实施“一企一保、一社一保”,加大了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保险供给。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业保险实现覆盖农户206.7万户次,支付赔款9.16亿元,同比增长38.13%;大病保险累计承保2215.37万人,覆盖了全省约85%的人口,进一步减轻了基层群众医疗经济负担。
  
  宁夏
  
  葡萄酒为文旅产业“增色添香”
  
  宁夏充分发挥葡萄酒产业在生态观光游、休闲度假游和高端体验游中的独特优势,推动文旅品牌与葡萄酒品牌有机融合,培育旅游消费新热点。宁夏贺兰山东麓地处酿酒葡萄种植的“黄金带”,如今这里酿酒葡萄种植面积达55万亩,是我国重要的酿酒葡萄集中连片种植区和酒庄酒产区。宁夏通过在沿线建设旅游厕所、完善道路指引体系、提升酒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等措施,扎实开展酒庄景区建设。目前,廊道沿线已有10家酒庄被评定为A级旅游景区,一批具备品酒师资格的导游也已上岗。今年以来,宁夏创新研发了多款葡萄酒配餐产品,并将葡萄酒元素融入非遗旅游品牌。下一步宁夏将依托酒庄集群,打造一批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的葡萄酒主题小镇。
  
  青海
  
  “绿电”实践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青海今年首次向社会发布了《基于电力高频数据碳排放监测报告》,监测分析结果表明,发展清洁能源减排效果显著。仅以今年上半年为例,青海清洁能源发电量近400亿千瓦时,相当于代替原煤1400多万吨,减排贡献量4000余万吨。“双碳”监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既可以为政府部门“双碳”精准决策提供支撑,也有利于将地域、企业甚至居民的碳减排贡献度量化分析,进而为开展碳交易打下基础。作为清洁能源大省,青海可用于光伏发电和风电场建设的荒漠化土地达10万平方公里,太阳能可开发量超过30亿千瓦,风能可开发量超过7500万千瓦。截至目前,青海电网总装机4050万千瓦,其中清洁能源装机占比90.3%,新能源装机占比60.9%。
  
  新疆
  
  八大专项行动推动知识产权发展
  
  日前,《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知识产权“十四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发布,“十四五”时期,新疆将围绕大市场、大质量、大监管发展方向,实施八大专项行动,全方位推动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八大专项行动包括:专利质量提升行动、商标品牌战略推进行动、地理标志运用促进行动、知识产权保护维权行动、特色知识产权强区建设行动、知识产权服务体系建设行动、知识产权人才和文化建设行动、知识产权援疆与交流合作行动。力争到2025年,知识产权维权援助工作体系覆盖全区14个地(州、市)、国家级知识产权试点示范城市及园区、高等学校、科研院所、商贸流通领域等范围,机构队伍稳定壮大,工作制度不断完善,工作机制得到健全。
  
  重庆
  
  发布技术需求清单 力促“补链强链”
  
  针对“十四五”期间重点发展的33条产业链,重庆近日发布需要补强的关键、重要技术需求清单。以此为基础,重庆将加快推动产业技术领域补齐“短板”、锻造“长板”,助力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和国家重要先进制造业中心。据悉,33条产业链涵盖燃油汽车、摩托车、通机装备等传统制造业,集成电路、新型显示、软件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个人美妆、特色食品等。清单逐一明确了各条产业链关键、重要技术需求。后续重庆将推动各政府部门及企业间协同配合,打造产学研融合创新生态,并进一步加大研发投入,推进33条产业链新技术、新工艺、新产品研发及应用,推动产业创新能力提升,助力打造现代产业体系。
  
  四川
  
  已建成地震监测站网台站2003个
  
  四川省已建成地震监测站网台站2003个,实现震后5至7秒发送预警信息、震中位置偏差控制在10公里以内、中强地震震级偏差平均0.5级的精准测定。并且在4级及以上地震发生后,系统10分钟内即可生成地震烈度分布图,烈度速报精度达10至15公里。作为先行先试省份,四川的地震预警系统于2019年完成全链条的建设、2020年实现秒级预警全域覆盖、2021年6月通过中国地震局评估,形成地震烈度速报和地震预警能力。目前,四川地震预警系统的548台预警终端已部署到省、市、县三级防震减灾和应急管理部门,并研发“紧急地震信息”地震预警手机App,与广电合作共建地震预警信息“村村响”系统。

  贵州

  “国培计划(2021)”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深度培训


  贵州省2021中小学幼儿园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将重点支持农村义务教育学校、幼儿园骨干教师、校园长和培训者深度培训,并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支持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市县教师校长能力整体提升。据介绍,“国培计划(2021)”主要设置农村骨干教师分层分类培训、自主学习模式试点研修、“一对一”精准帮扶培训、市县教师培训团队研修、中小学党组织书记研修、学校管理团队信息化领导力提升培训等培训项目。贵州省“国培计划(2021)”将突出核心素养培养引领教师队伍建设,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助力乡村振兴。同时,强化教师成长规律和服务能力建设,分层分类设计项目,提升培训体系专业化水平。
  
  云南
  
  农业农村发展形势持续向好
  
  上半年,云南省农业农村各项工作顺利推进,各项指标如期达到进度。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06.65亿元,同比增长11%,两年平均增长6.3%。第一产业增加值1146.48亿元,同比增长8.8%,两年平均增长5.3%,农业投资完成788.45亿元,同比增长65.6%,农业农村发展形势稳中向好。云南省积极拓宽农民收入渠道,特色产业发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对农民增收贡献大,上半年农村居民收入同比增长14%左右,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粮食生产稳中有增,夏粮完成播种面积1456.5万亩,产量261.8万吨,同比增长4.9%,夏粮再获丰收。秋粮播种面积4503.7万亩,气象条件总体有利,有望取得好收成。猪牛羊禽肉产量219.29万吨,同比增长20.8%,保供能力持续增强。
  
  西藏
  
  将打造700家以上资产过百万元农牧民合作社
  
  西藏着力推进现代农牧业经营体系建设,实施农牧民合作社规范提质工程,将推动资产过百万元的合作社达到700家以上、过千万元的合作社达到70家以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近年来,西藏通过“合作社+农户”“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等方式,不断提高专业化水平和生产效率,发展特色产业,推广优良品种,提高单产水平,并进行创新产品供给,扩展产业链,推动农牧民增收致富。数据显示,“十三五”期间,西藏龙头企业、农牧民专业合作社分别达到162家、13475家,比2015年增长65%、1.9倍,农牧民专业合作社不断向高质量、专业化、现代化转变,促进农牧民增收。
  
  内蒙古
  
  鄂尔多斯首次开行中欧班列
  
  8月6日上午,随着载有2000余吨农副产品和汽车配件的中欧班列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伊金霍洛旗札萨克物流园区缓缓驶出,标志着鄂尔多斯市首次开行中欧班列,而这趟开往俄罗斯莫斯科的中欧班列,也成为内蒙古中西部地区开行的第9条中欧班列线路。此次开行的中欧班列全列编组50个标准集装箱,从鄂尔多斯发车后,将向北通过二连浩特铁路口岸出境,经由蒙古国驶往俄罗斯莫斯科,预计15天后到达目的地。据悉,鄂尔多斯至莫斯科中欧班列的货运能力可覆盖内蒙古中西部、山西及陕西北部等地区,改变了这些地区以往产品出口依赖环渤海港口海运的情况,运输时间较海运减少约25天,对“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高质量建设将起到促进作用。
  
  广西
  
  积极建设高能级国际国内开放枢纽
  
  广西将持续以开放合作为宗旨,在加快建设中国—东盟经贸中心、打造双向投资高地以及丰富和拓展开放合作平台等多方面发力,积极建设高能级国际国内开放枢纽。据介绍,广西推动东盟国家在广西设立多品类、常态化商品展示交易采购中心,加快建设大宗商品供应链服务平台,打造面向东盟、对接粤港澳大湾区、辐射西南的大宗商品进口基地,并积极发展跨境电商、市场采购贸易和外贸综合服务等外贸新业态。广西积极建设国际投资“单一窗口”,构建集投资促进、政策咨询、业务办理为一体的服务平台,深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地区的国际合作,高质量建设中国(广西)自贸试验区,深化与东盟在跨境金融、智慧城市、5G、人工智能等领域开放合作。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