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之城——对话栎阳

2021-09-27 17:16:20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作为一个陕西人,此前从未了解过更深刻有关于秦国的历史,只知道秦始皇一统天下,建立秦朝,成为历史上第一个皇帝。而在更古老的年代,在秦始皇之前,秦国又是什么样子。
  
  让我们来到1963年1月15日,临潼县武家屯管庄东村农民在田间掘土时,发现铜釜及其中的8个金饼,并在上述遗物出土地点附近,发现一些战国时代晚期特色的瓦当、陶水道、铁铲等遗物。
  
  1980-1981年,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栎阳发掘队在刘庆柱、李毓芳先生带领下开展了栎阳城遗址考古,获得一系列重要发现,后因地下水位甚高而工作暂停。
  
  2013年春,由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与西安市文物保护考古研究院联合组成的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重启栎阳考古。在考古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秦栎阳城遗址的考古学文化内涵日渐丰富。
  
  本期我们邀请了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同时也是阿房宫与上林苑考古队队长、栎阳城遗址和昆明池遗址考古工作的负责人刘瑞教授,请他为我们谈谈栎阳城的故事。据他介绍,这座城不仅与秦国、秦朝紧密相关,还与汉朝的兴盛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某种意义上讲,它既见证了秦帝国的黎明,也是孕育汉帝国的摇篮。
  
  《西部大开发》: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考古行业最高级别奖项,栎阳城遗址凭借什么入选2017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最近又有哪些新发现?
  
  刘瑞:每年十大考古发现是很重要的一项工作,2017年获得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大部分都是以遗址类为主,有新疆吉木乃通天洞遗址、山东章丘焦家遗址、陕西高陵杨官寨遗址、宁夏彭阳姚河塬商周遗址、河南新郑郑韩故城遗址、陕西西安秦汉栎阳城遗址等,基本上十个里面九个是遗址。剩下一个是河南洛阳东汉帝陵考古调查与发掘,这个遗址说是墓葬,其实也跟遗址有关。因此来说,之前我们认为十大考古发现是以出宝贝为主,现在越来越多的新发现开始重视和关注这些大型遗址。2018年评选的2017年新发现,就是这么多年以来非常罕见的一次,十大考古发现基本都是遗址。
  
  我们看这十个遗址会发现都是通过比较长时间的工作,很少有一个遗址的发掘是做一、二年就能拿到的。但是墓葬可以,如果它保存的很好、很具有轰动性就可以得到。所以十大考古发现的评比越来越集中到长时段、重要性、代表性的遗址。而墓葬的发现也很重要,这些里面主要都是主动性的考古工作,抢救性的极少。
  
  2017年这十大考古发现就是大家主动性的去找遗址,通过系统性的工作获得相关的认识、得到学界的认可,学术价值很高,所以栎阳城遗址是其中之一。还有最重要的一点,栎阳城遗址本身很重要。说到这里,我想再深入介绍一下栎阳城遗址的历史地位。对于我们来说,我们在陕西,陕西是秦人在这里繁衍生息,最后壮大到统一。而在这么多的过程中,秦人像“吉普赛人”一样,是个养马的民族。如果我们去寻找相关历史文献,可以看到他最早给夏人养马,后来给商人,最后给周人都养过马,养马是流动的,因此秦人有一个重要的特色,就是经常迁徙,在“九都八迁”的迁徙过程中,栎阳是其中一个重要的点,也是重要的都城。说它重要,跟整个秦人的历史有关。
  
  在“春秋五霸”里秦穆公赫赫有名,但事实上秦穆公霸业时间很短,不久就去世了。而秦国当时有很残酷的人殉制度,秦穆公去世后殉葬的有一百多人。殉葬的不是普通人或奴隶,而是把最好的辅佐大臣杀了殉葬,因为当时杀了很多人,所以在《诗经·秦风·黄鸟》中也有对当时人殉制度的控诉。我们要知道当时的知识和知识的传授、管理的传承主要是靠这些高官,如果这些人一下子都杀掉之后,必然会形成知识和管理的断层,由于当时百分之九十九的人都是文盲,知识掌握在极少数知识分子手中,他们同时也是管理人才,这些人被杀后管理层一下子就会中断,因此秦穆公之后因为各种原因,秦人一直在走下坡路,并且一直延续到秦献公时期。
  
  献公元年,就废弃了人殉制度。献公二年,徙都栎阳。献公七年“初行为市”,开始在城中建立市场并设官管理。献公十年“户籍相伍”,将民户以五家为基层单位编著在册,使其相保,以便政府管理和征派徭役。这些改变都是从栎阳开始,一直影响到今天。
  
  后来秦孝公继位后准备改革,发布求贤令,欲复穆公之霸业,卫鞅(即商鞅)因此而来。他最终说服了秦孝公,得到了秦孝公的极力支持。商鞅先后两次实行以“废井田、开阡陌,实行县制,奖励耕织和战斗,实行连坐之法”为主要内容的变法,几年后便从根本上改变了秦人的制度。秦国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集权国家。
  
  所以秦人的改革就是从这里开始,栎阳是一个改革的城市。我们都说汉承秦制,但汉承秦制就是从栎阳开始的,很多是从商鞅变法开始的。因此如果从历史上讲,栎阳是秦人复兴之地、改革之地,也是统一的起点。因此这个遗址很重要,这也是它的第一个重要性。
  
  第二个重要性,我们来谈谈陕西为什么叫三秦。之所以叫三秦,是因为秦末汉初的时候,项羽因为司马欣做栎阳狱也就是监狱的负责人的时候对项梁有功,所以把司马欣就封为塞王,实际在这里时间很短。刘邦被封在了汉中,封在汉中的时候手下的人都是东方人士(江苏人士),所以见他就跑了,就有了典故“萧何月下追韩信”,刘邦回来很快就意识到这个问题,于是“明修栈道,暗度陈仓”回了关中。回到关中之后,派兵围住雍王废丘,他就直接派人到了栎阳,司马欣投降。投降之后,这里作为了汉王的都城。所以我们说这地方的考古是三秦考古里很重要的一秦。如果提到三秦考古,封秦降将章邯为雍王,都“废丘”;封司马欣为塞王(“塞”读音同“赛”),都“栎阳”(“栎”读音同“月”);封董翳(“翳”读音同“毅”)为翟王(“翟”读音同“迪”),都“高奴”,这就是陕西称作“三秦”的由来。塞王司马欣的栎阳考古是三秦考古一个重要的基点。同时,栎阳因为做了很长时间汉王的都城,同样也是汉王很重要的考古。
  
  因为我们知道陕西的地块是地跨秦岭南北,三秦实际不全,应当是三秦加汉,汉是在秦岭以南。原来的三秦是在秦岭以北,秦岭以南是汉。所以,我们陕西按照今天的版图是元代形成的,但这个版图有它的历史根据,其实就是说三个秦加一个汉。而栎阳作为汉的都城历史要远远多于汉中南郑,南郑只有6个月,到了栎阳就有好几年。它是三秦和汉的都城,这是第二个重要性。
  
  第三个重要性,它是秦汉统一的重要基础。秦的统一我们都知道是“奋六世之余烈”,是从这开始的,同时它虽然都城迁徙到了咸阳,但是栎阳的地位非常重要。从我们现在的了解看,他应该是秦人最重要的手工业基地,而且是兵器制造基地。因此它在这地方有大量兵器的生产,对秦的统一自然是很重要的事情。随着郑国渠的修建,渭河北部的粮田都得到了开发,因此栎阳的粮食生产和粮食储备也对秦的统一产生很大的作用,而这两方面都很完整的被刘邦所继承下来。
  
  还有重要的一点,刘邦在山东定陶即帝位后,起初准备以洛阳为都,娄敬和张良说洛阳虽地方百里,但容易四面受敌,而关中沃野千里,有崤函之固,是天府之国。刘邦很快就搬了回来,仍以栎阳为都。所以,栎阳是汉代的第一个都城。同时又开始修长安城,长安城修好之后明确的文献记载“迁都长安”。所以,汉长安城是第二个都城,栎阳是第一个都城。
  
  因此栎阳历史地位很重要,我们做了很多工作,所以引起了大家的重视。这个遗址的重要性,不仅是因为2017年我们获得了十大考古发现,在2000年就被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西部大开发》:你们对考古发现的综合性研究有哪些不同凡响的发掘?
  
  刘瑞:不同时期遗址是有不同的差别,栎阳城是历史时期的都城,我们全面广谱的在使用文献资料,还有我们使用了大量的浮选(把土洗了之后,浮选起来看里面有什么植物种子),我们从中获得了当时古人吃的东西主要是小米。我们还做了人骨食性分析,最后发现也是吃小米。同时碳十四年代、植物分析、植物种属的分析也都结合起来,这是历史时期结合工作做的比较多的。通过综合的工作,对当时整个环境、气候,人们的生活、生产的了解,比原来大大丰富了不少。
  
  《西部大开发》:刘老师,有哪些有意思的发现吗?
  
  刘瑞:浴室的发现很有意思,现在对于我们来说家家都有浴室,可能不是什么稀罕的事情。但是在我们的长辈小的时候可能很长时间不一定能洗一次澡,而在更早一段时间,可能一年都洗不了几次澡。洗澡是卫生文明的象征,而秦人、秦王的浴室,是我们现在看到的最早、最集中的浴室。当时的秦人应当很讲卫生,讲卫生才能活得长。同时我们在这里还发现了壁炉以及地下室的遗存,而之前这种地下室的遗存只在汉长安城的长乐宫、桂宫、未央宫、皇后皇帝居住的宫殿才有。我们现在一下就追溯到了秦都栎阳,到目前为止它是最早的,栎阳的浴室然后发展到咸阳宫的浴室,再往后我们再追就是华清宫的浴室。
  
  《西部大开发》:栎阳城遗址被誉为中国历史上最早的改革之城,它对整个历史的意义是什么?
  
  刘瑞:栎阳对于秦国而言,是一块不可或缺的“改革试验田”。秦献公“初行为市”的市场化革命,“户籍相伍”的人口管理革命,到秦孝公商鞅变法,直至秦始皇统一后的一系列措施,都深刻揭示,自秦国迁都栎阳开始,复兴、改革与统一,一直紧密相连。
  
  很多我们后来所看到的秦的建筑文明、秦汉两代的建筑文明,我们一直追现在能追到栎阳。雍城没有,因此我们从现在这几年的发现看,很多制度都来源于栎阳,这是一个巨大改革变化的时期。从这些制度上,我们就发现了一个问题,我们所说的商鞅变法所确立的改革制度,废井田、开阡陌等等,而我们从考古学上发现的巨型的筒瓦、空心砖、踏步、地下室等等一系列的东西也来源于这里。因此有一个问题来了,我们一直说汉承秦制,那我们从来没有说汉承秦制是哪儿的秦?是咸阳秦?还是凤翔的雍城秦?还是栎阳秦?原来不知道,现在我们有较多的理由可以说汉承秦制始于栎阳,因为这是一个改革的城市,这里创造出大量新的制度来。我们在这个地方发现秦人最早“市”的遗存,前面说了“初行为市”,而我们之前在凤翔的雍城地区,没有发现过秦人的市。这地方大量的陶文里有“栎市”的戳印,说明文献中记载的“初行为市”的记录,确实都实行了,而且规模都很大。而戳印了“栎市”陶文的器物范围影响很大,北边到延安,东边到华县,西边范围很大,南边到秦始皇陵,临潼那些地方都有发现,而之前我们对此没有什么了解。
  
  还有一点郡县制改革,秦献公十一年在栎阳设县。而在此之前,县往往设置在边疆之地,当时的秦、晋等诸侯大国把新兼并的地方设置为县,便于管理。秦献公迁都栎阳时,将县直接设置于国都。此举被他的后人不断传承和发扬。他的儿子秦孝公就在迁都咸阳的同时,将县全面设置在了广大的京畿地区。秦始皇统一后,又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推广郡县制,最终成为我国传承两千多年的地方行政制度之一。甚至许多当代政治制度的源头,都能追溯到栎阳城遗址。如果没有献公的改革,商鞅变法会很难。栎阳对秦的历史来说,它是改革的城市,所有正能量都集合在这地方,而且秦人确实是从这开始之后就一路上坡,不仅达到了“复穆公之霸业”,最后还完成了统一。因此栎阳是整个秦人完成统一到扩大的起点。
  
  与汉代的关系,我们要从栎阳是汉代的第一个都城说起,第二个来说虽然都城迁到了长安,但是太上皇还住在这里,汉高祖刘邦每一个星期都会来看他的父亲。太上皇去世之后也埋在栎阳,太上皇陵还在今天的阎良,所以汉代第一个陵邑——万年邑在这里。西汉初年,面对强大的关东六国贵族的宗族势力与政治势力,刘邦采取了迁徙六国大族到关中的措施,削弱他们在地方上的影响,从而达到强本弱末的政治目的。西汉时期,实行徙陵政策,把贵族、高官、地方豪强,都迁徙到陵县,达到强干弱枝、巩固统治的作用。面对广阔的疆域,汉代还实行移民实边的措施,鼓励内地的百姓到边境落户,从而达到巩固边防的目的。所以对于整个汉代制度来说,这个陵邑的制度使得国家稳定、地方稳定,是一个很重要的措施。
  
  栎阳我们发现了2号古城,规模很大,东西3100米,南北残长是3900米,如果不被石川河破坏的话,它的面积至少在12平方公里以上。12平方公里是什么概念呢?汉长安城是36平方公里,汉代的第二大城市,之前一直认为是洛阳。洛阳城是东汉的都城,它的面积就是12平方公里,实际还不到12平方公里。因此,我们发掘的栎阳城应该略大于或者等于洛阳城。所以我们认为它和洛阳同等于汉代的第二大城市。当时司马迁在《史记·货殖列传》中就有“栎邑,北却戎翟,东通三晋,亦多大贾。”“亦多大贾”来说,它是一个商业城市,有很多有钱人。因此它是一座非常重要的城市,不仅是全国第二大,也是关中第二大。这个地位,就跟“强干弱枝”把大量的商人迁过来有很大的关系。一直到了东汉初年的时候,栎阳的人口还有万户。
  
  我们现在的工作重点是3号古城,3号古城的工作主要围绕战国中期到西汉前期考古,正经的汉代考古也就是2号古城我们还没有做,因此我们留了很大的余地、空间去发展。
  
  《西部大开发》:栎阳城遗址的发现对陕西的意义是什么?
  
  刘瑞:西安号称“十三朝古都”,原来大家一直关注渭河以南的区域,咸阳是渭河以北,周秦汉唐就在这里诞生。如果去梳理的话,栎阳城也是一个古都,它是汉代第一个都城,也是三秦的都城,是献公、孝公的都城,这也是我们比较忽略的,之前没有在古都的角度来考虑。
  
  另外来说,陕西号称三秦,那我们做栎阳考古就是三秦考古。对于陕西来说这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点。三秦加一汉考古,目前做的最充分的就是栎阳考古。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