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泥塑唤醒关中民俗文化记忆——访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春生   

2021-09-27 10:29:3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泥塑,人们俗称“泥人”,它是以黏土为主要原料,经过由里及表、从粗到细的捏塑加工所制成的民间艺术品。长安泥塑技艺,是一种独特的民间工艺,传承了关中泥塑的基本技法。塑造了各种历史人物、戏剧人物、神话故事、虫鱼鸟兽等作品。记录了关中民间的信仰和审美情趣,表现了关中百姓朴实、憨厚、豪放、正直、节俭、满足的品质,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观赏价值。
  
  陕西省工艺美术大师、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苗春生老师50余年不知疲倦,追求泥塑事业。他的泥塑作品如《陕西八大怪》《陕西十大怪》《陕西百怪》以及《七十二行》《赶集》《关中记忆》等,凭借着浓郁的关中风情、扎实的技艺水平,被誉为“生动的关中民俗教科书”。
  
  一份热爱, 让泥塑扎根在心中
  
  笔者来到了泥塑艺人苗春生的家中,走进他的泥塑世界。踏进房门的一刹那,眼前场景让人惊叹,泥塑作品摆满了房间的各个角落,这些作品以关中民俗的泥塑居多。苗春生说:“采土、构思、创作直至成型,它们凝聚了我的心血和汗水。一把泥巴看似很简单,但我可以用它捏出关中农村里父老乡亲们的故事。我要让我们的后代知道以前农村人的生产和生活是什么样的,我希望用泥塑的形式把这些民俗记录下来,包括那一段人的生活场景,生活习惯。”
  
  当笔者问到他与泥塑如何结缘的时候,苗春生回忆道:“小时候农村下雨,街道没有硬化到处都是泥巴,我和小伙伴们玩‘赢泥’游戏,我乐此不疲的用泥巴做着各式各样的东西,也挖掘了我对泥塑的兴趣。”童年的经历在无形之中让他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他以后的泥塑创作奠定了基础。
  
  总有一个个栩栩如生的精致形象,能够被镌刻于岁月牵萦于心。1968年,苗春生在西安东大街文物商店看到了形神毕肖的泥人张彩塑作品展览,为之震撼。苗春生说:“我当时觉得做到这个程度真的不容易,对我影响真的很大,让我下定决心把热爱的泥塑做成自己的事业。”
  
  正是怀着这份对于泥塑的热爱之情,苗春生在1974年担任郭杜镇电影放映员的同时,利用业余时间师从原美院民间泥塑老师刘学良学习泥塑。苗春生认真钻研泥塑技法,经过多年来的不断摸索学习,技艺日臻成熟。凡是他生活中看到的有意思的场面,他都能轻松自如的捏制出来。苗春生说:“处处留心皆学问,人和人长相都是不一样的。每次创作之前,我都会仔细观察生活,观察人物的面部表情,然后打腹稿构思一番,一旦着手创作,三天左右就可以完成一个人物。”
  
  一份匠心,“捏”出了关中风土人情
  
  苗春生的泥塑是原型原色,是不做任何弥补装饰性美化,他的作品中无时无刻传达着这样一个信息,那就是和民间的习俗相容纳,和农村的生活相吻合。而这些题材的由来,实际上和他的农民情怀都是息息相关的,这就更加彰显出其手艺的精湛和作品的原生态风貌。
  
  他创作的民俗系列作品《七十二行》,生动地再现了逐渐消失的民间手艺人的生存环境:麦客磨镰、屠夫杀猪、牙家议价、游医镶牙、背弓弹花、街头耍猴等情景。这76组作品,无疑将他的创作视野和泥塑水平推向了一个新的高度。
  
  他的《关中记忆》群塑作品,用泥1000多斤,塑造了1030多个无一雷同的农村人物,生动形象地再现了长安农村的民俗风情:在院落,在集市,在社火场里,那鸡下蛋、猪拱食、老汉喝饭舔碗、结婚闹洞房、戏台上下、风味小吃场面;还有那社火芯子、高跷彩船、锣鼓秧歌、社旗仪仗等阵势;头顶帕帕的老太婆,梳着大辫子的村姑,纳鞋底的少妇,抽旱烟的老汉……农村众生相,真是意蕴深厚。
  
  苗春生向笔者说:“感谢农村生活的一点一滴,给予了我创作的灵感,正是这些经历和阅历,让我能够在泥塑的创作和发展中,汲取了极其丰富的精神营养,也赋予了我极其雄厚的发展动力,宣传了我们关中的文化,让我们的民俗民风能够被更多人所知道。”
  
  一份传承 唤醒民俗文化记忆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方山水有一方风情。他的泥塑艺术经过多年的经验以及阅历的总结,形成了自身独具特色的关中民俗风格。多年来,苗春生创作了以上世纪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初期农村民俗风俗、劳动生产场景为主要内容的近5万多件关中风情泥塑,关中风情系列作品《看戏》《麦收季节》《关中小吃》《关中民居》《麦客》《金秋时节》《请执事》《杀猪》《鸡屁股银行》《土块擦尻子》《土法打井》《抗旱》《推水车》《出殡》及水浒108将等作品在小雁塔文博院展出。苗春生多次参加由省市文化主管部门主办或承办的大型旨在宣传非遗传承保护为主题的文化活动中表演展示其作品,为长安泥塑传承保护与发展做出突出贡献。2008年苗春生开始将此项传统技艺传授给徒弟胡振波,2014年成立苗春生关中风情泥塑创意工作室,专注于对传承人的培养和创作新作品。
  
  “生活气息浓厚,接地气”是他的作品的共同特点,他将自己在关中农村多年的生活记忆用泥巴捏成一个个微缩世界,他想在这片土地上,用泥塑唤醒人们对关中民俗文化的记忆。(文/记者艾米杰)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