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综合能源服务促进能源供需低碳发展

2021-09-02 11:15:0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十四五”是我国深化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制定和落实碳达峰、碳中和具体发展方案的关键时期。能源结构转型主要由工业结构与社会发展需求决定,当前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的任务较重,特别是陕西是以煤为主且工业结构偏重的能源大省,低碳发展对全省能源结构转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统筹协同产生明显压力。建议以提升综合能源服务水平为抓手,从需求侧精准把握能源消费水平,有效优化供给侧能源结构,促进能源需求侧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效融合,实现绿色低碳消费与产业结构升级的两翼协同。
 
  陕西综合能源服务面临的问题
 
  能源终端集成度低。主要表现为,全省各城镇能源消费端协调配合水平偏低,供电、供暖和供冷管道路线均属各自独立系统,能源综合使用和终端设施建设效率不高。比如,陕西是工业大省,存在丰富余热资源,但是受热网建设限制余热回收利用偏低,也难以给居民供暖提供助力。全省地热、风电、光伏等分布式能源不断增加,但是缺乏智能化系统进行终端精细管理,各能源间设施缺乏统筹协同的问题凸显,增加了能源建设与消费综合成本。
 
  能源结构仍以煤电为主。作为全国煤炭主要输出省份之一,2020年陕西原煤产量的全国占比提升至17.7%。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火力发电量2024.1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4%,占规模以上发电量的88.2%,而风电与光电合占全省发电量的6.5%,占2020年全国风电与光电的比重为0.2%。碳中和将加快推动陕西省新能源开发与电力系统新能源消纳步伐,这些对保障全省能源综合供应与构建新能源为主的新型电力系统发展带来极大挑战。
 
  政策支持力度仍有提高空间。综合能源服务是需求侧挖掘多能综合价值的新业态,但是用户需求变化不清晰导致综合能源服务模式不明,目前尚无有力政策进行扶持。陕西光伏补贴正趋于平价化,对其他风电、氢能等利用和储能发展缺乏可靠的价格引导机制,使得综合能源服务产业难以形成稳定盈利模式。并且延长、陕煤、国网等国企具有较强的市场谈判能力,民营企业进入能源细分市场存在困难,缺乏合适的投资政策引导全社会资本参与能源产业改革并保障其利益,难以为培育综合能源服务产业提供充足的市场竞争动力。
 
  陕西发展综合能源服务的建议
 
  挖掘客户用能需求统筹能源建设服务。一是以陕西自贸区、各市县工业园区等为试点对象,对园区企业冷、热、电、光伏等能源消费变化进行细化分类,并将能源综合利用与园区发展统筹优化,制定综合能源配套设施与园区规划、建设、运维全周期协同发展的指导方案。二是基于陕煤、省地电等企业已有的综合能源服务平台,由省发改委牵头统筹建立全省能源供应、服务、交易市场,打造西部区域性能源服务中心,探索通用平台型数字能源市场模式对全国碳排放交易的帮助作用。
 
  推动能源协同供应实现多能互补利用。一是以榆林与延安化石能源开采炼化的产业链为载体,通过富油煤开采、煤化工制氢等业务示范,推动能源智能技术创新应用,加快推动陕西化石能源产业高端转型,为打造国家智慧能源示范区奠定基础。二是以陕北风光、陕南水能、关中地热等生态资源为开发重点,引导多能集成互补设施建设,以汉中、榆林、咸阳、渭南等地为示范出台可再生能源梯级利用的联合设施建设指导方案,优化多能互补的一体化运行,降低能源供应综合成本。
 
  加快储能市场建设保障电力系统稳定。一是以陕西国网、省地电等公司新能源电力消纳为重点任务,推动“可再生能源+储能”联合系统建设,率先在陕北光伏区打造电力储能设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以价格补贴或者科技抵税方式保障项目实施,减少新能源波动,保障电力系统的供应安全。二是以电动车电池回收、工厂储热蓄冷等为试点场所,尽快出台储能市场规划发展的指导方案,制定三到五年的阶段性价格补贴措施扶持陕西储能市场发展,助力陕西能源企业抢占全国市场先机,更好实现能源综合利用平衡。
 
  制定科学支持政策促进能源产业发展。一是以深化国企改革为契机,加快陕西能源市场开放,出台鼓励社会资本与技术参与的优惠政策,破除能源市场准入壁垒,为民营企业技术与管理提供细分的应用场景,完善民营企业产权保护与投资回报机制,提升陕西国企效率的同时促进民企创新活力。二是成立专门监管机构,尽快出台能源数据应用与监管方案,建立能源数据共享的法治化监管体系,明晰各参与主体权利与责任,避免数据所有权纠纷风险,确保能源数据安全规范使用。
 
  陕西省决策咨询委员会课题组
 
  建议人/郭菊娥  郑维博  冯耕中  吕绚丽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