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驱动城市发展新动力

2021-09-02 10:26:14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城市文化是城市现代化的根基,是城市的气质,是城市的灵魂。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城市发展需要依靠改革、科技、文化三轮驱动,增强城市持续发展能力。文化已成为城市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和驱动城市发展的新动力。
 
  西咸新区城市文化现状
 
  近年来,西咸新区城市面貌发生了显著变化,建成区面积达到99.8平方公里,基本形成了以大西安新轴线为引领,“一心双轴、一河五组团”空间发展结构,逐步从两市“郊区”变成“新中心”,城市文化建设也取得初步成效。
 
  一是城市功能品质明显加强。制定了新区规划建设品质标准,建立全国首部综合集成的品质标准体系,涵盖了酒店、住宅、写字楼等14类城市主要建设项目、163项强制要求,指导300多个建设项目,完成宜居环境三年建设任务1722项,城市功能品质明显提升,建成大型公园17个,新增绿地面积10031万平方米,建成绿道397.7公里,“生态西咸、品质西咸、宜居西咸”逐渐成为新区新名片。
 
  二是城市建筑风貌初步建立。出台《关于加强新区城市文化建设与风貌特色管理的通知》《关于加强建设设计提升建筑品质的实施意见》《新区城市风貌控制导则》等政策,将城市文化风貌特色管控纳入规划条件,城市核心区、主干道、广场、公园绿地、滨水区等主要区域纳入城市文化风貌特色重点管控区域,从规划、建筑、景观环境、城市艺术品等方面实现全流程管控,塑造具有城市品位和文化底蕴的新区特色城市风貌。
 
  三是历史文化得到保护传承。划定120平方公里核心文物保护区,完成顺陵、阿房宫遗址、秦咸阳城遗址等19个全国重点文保单位规划编制和“栽桩亮界”。申报创建“国家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开展秦咸阳城、阿房宫、丰镐等大遗址考古调查发掘,唐顺陵跻身省级文化遗址公园,阿房宫遗址和西汉帝陵分别列入国家考古遗址公园立项和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保护弘扬传统文化,组织认定非遗项目22 项,建立茯茶制作、秦汉战鼓等非遗工坊和基地。
 
  四是城市品牌形象有效提升。空港新城“打造一流国际航空枢纽”,沣东新城“遇见沣东·定格美好”,秦汉新城 “中国最具魅力文化旅游目的地”,沣西新城“科技创新产业聚集区”,泾河新城“南山北水·灵动泾河”等品牌形象渐入人心,成为新区对外宣传的名片。连续举办创新城市发展方式国际论坛、昆明池国际名校赛艇对抗赛、乐华城音乐节、汉阳陵银杏节、七夕文化节等活动,“唐富贵”摆件、“周而复始”茶、“星汉灿烂”等文创产品屡获省市奖项。
 
  五是文化产业初具规模。新区现有文化企业1000余家,规上文化企业40家,实现营业收入15.18亿元。引进喜马拉雅、字节跳动、飞鸟动漫等知名文创企业,建成沣西动漫产业基地、西部数字文化产业基地、秦汉影视文化产业基地等9处文化产业园区,并获批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投资出品《长安十二时辰》《影子王》《狼牙关》等优秀影视作品,打造《汉武大帝》《秦汉风云》等特色场景体验大型舞台剧;华侨城、恒大童世界、丝路国际电影城等重大文旅项目加快推进,新区A 级景区达到17 家,4A级景区达到5家。
 
  六是城乡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渐趋完善。大力推进“书香之城”建设,累计建成75家实体书店,改造提升100多家城乡书屋,街镇文化站22个、农村文化礼堂5个,社区(村)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237家。建成开放大秦文明园、昆明池·七夕公园、唐顺陵遗址公园等文化公园和阿房书城、“一带一路”文化艺术馆、橙天地文化中心等文化设施,长陵博物馆、西汉帝陵数字展馆、周文化博物馆等加快建设。实施文化惠民工程,开展“西咸文化大讲堂”25期、“全民阅读”活动20余次、文化惠民演出100余场。
 
  西咸新区文化建设的不足和短板
 
  一是实体文化建设快但文化体系尚未建立。城市文化不仅是名胜古迹、人文景点、文化设施等实体文化,更重要的是历史、精神、民俗、科技、生态等能体现城市文化价值、保存城市记忆、彰显风貌特色的总体形态。目前新区文化建设资源分散,侧重城市建筑和文旅项目等实体文化,城市精神、品牌塑造、文明素质等内在品质提升不足,对文化建设系统研究谋划不足,城市文化软实力认识还不到位。
 
  二是文化资源丰富但挖掘展示不够。新区拥有丰富秦汉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等,但挖掘展示利用不足,文化创意、高科技元素融合应用较少,文化资源和文化价值转化为高质量文化产品有待加强。
 
  三是城市建设变化显著但文化品牌形象展示不足。当前文化特色已经成为城市竞争的主要标识,如深圳打造“创意之都”,青岛培育“帆船之都、音乐之岛”,大连定位“时尚大连、浪漫之都”,并形成了一批标志性文化景观带。新区的城市形象品牌识别度不够高,文化建设主题和景观特征尚不突出,现有建筑中能具有文化和美学特色的地标性建筑还不多,未形成鲜明的城市文化品牌形象。
 
  四是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但规模偏弱。目前新区文化类企业1000余家,规上企业只有40家,2020年完成营收15.8亿元。与曲江新区、高新区相比,新区文化产业发展速度快但总体规模偏小,缺少龙头带动企业,同期曲江文化企业超过2万户,规上文化企业148家,营收超过123亿元,高新区规上文化企业88家,营收超过204亿元。
 
  西咸新区城市文化建设的思路和建议
 
  城市文化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和持久工程,应将“文化强区”作为一项长期战略,围绕打造大西安现代文化名城目标,构建以特色文化为核心、文化事业为基础、文化产业为带动、形象品牌为支撑的文化建设体系,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强化文化建设统筹,塑造城市文化风貌。一是以编制国土空间规划为契机,专项编制文化设施专项规划并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对新区和各组团不同层级的文化设施统筹规划,将城市文化风貌特色管控内容列入规划条件,作为项目建设实施的法定依据,塑造历史文化与现代时尚交相辉映的城市文化风貌。二是高标准开展城市设计,提升城市风貌规划、绿地规划、景观规划、历史文化等规划设计水平,突出公园、车站、广场、标志性建筑、干道节点等文化景观塑造,融入丰厚的文化元素和艺术形式,建设有历史记忆、文化脉络、地域特色、时代特征的现代化城市。三是制定新区城市文化建设实施意见,明确总体要求和主要目标,从文化设施、文化产业、文化传播、文明城市、人才队伍等方面做出系统安排、分布实施,扎实提升新区城市文化形象。
 
  建设文化地标,塑造城市文化标识体系。一是规划建设文化地标。参考其他城市做法,综合考虑城市定位、文化特色、建设管理等因素,在大轴线规划建设“城市会客厅”,作为集城市规划展示、文化传播、城市品牌宣传等多功能为一体的综合性展馆,塑造城市形象的文化窗口。二是按照均衡配置、规模适当、功能优先,规划建设美术馆、音乐厅、艺术馆、博物馆、影剧院等一批品位高雅的文化设施,打造高品质“城市微客厅”。同时结合城市更新,提升改造现有公园、绿地、道路等,健全休闲游憩、运动健身、文化展示、科普教育等服务设施,建设一批有文化品位的特色街区、文化园、文化墙、文化角,增强群众文化体验和绿色获得感。三是加强街道家具和标识等的艺术设计,提升雕塑等公共艺术作品的数量和质量,加强对雕塑、色彩、照明、广告等景观要素的整体规划,塑造高品质特色鲜明的空间环境。
 
  保护新区历史文脉,激活城市文化基因。一是深挖文化资源,全面统计新区古建筑古遗址,民俗文化、山水文化、科教文化、创意文化、红色文化、文化设施等资源,建立新区文化资源数据库,夯实文化建设基础。二是坚持保护为主、合理利用原则,全面推行“文勘前置”模式,实行“先考古、后出让”,并严格控制遗址周边建筑功能、体量、色彩及风格,促进城市功能与文化保护相结合。三是精心打造文物展示载体,积极推动秦咸阳城遗址公园和丰镐遗址公园建设,加快周文化博物馆、长陵博物馆、西汉帝陵数字馆等项目,结合AR、VR、多媒体等数字化技术,通过场景还原、故事再现、沉浸式体验、文创产品开发等方式,让文化遗产活起来。
 
  激发文化产业活力,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一是顺应消费升级时代文化产业发展趋势,聚焦文化旅游、创意设计、影视传媒、演艺娱乐、文化会展、文化教育等产业,加快发展数字出版、移动多媒体、网络视听等新兴文化产业,重点建设若干文化产业集聚区,引进培育一批拥有自主品牌、竞争力强的优质文化企业,推进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会展的结合,最大限度延伸文化产业链。二是积极打造知名文化活动品牌,采取政府主导与社会化运作相结合的方式,鼓励辖区企事业单位举办不同等级的会展、赛事、纪念、宣传推广等类型活动,在重要节日举办富有文化特色的节庆活动,不断烘托文化氛围。三是扩大优质文化产品供给,鼓励生产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文化精品,推出一批讲好“西咸”故事、展现“西咸”形象的时代精品,为群众提供更优质的公共文化产品。
 
  保留城市文化记忆,传承好乡村乡愁。一是开展“城市记忆工程”,全面普查乡村文化资源,将具有历史、文学、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村落、古民居、古建筑和特色村镇等列入保护名录,因地制宜建设民俗博物馆、乡愁记忆馆、历史文化展室、民俗旅游特色村等,让乡愁不因城市建设而消亡。二是开展“记住乡愁”专项调查,采取文献采集、口述访谈、地图绘制等多种方式,建设优秀传统文化数字资源数据库,摸清新区乡愁文化底数,对历史文物、古树名木、民间艺术、历史典故等整理成册,做好“乡愁”影像、文字等资料留存,为文化传承提供鲜活素材。
 
  塑培新区文化品牌,多措并举广泛推介。一是塑造新区文化品牌。城市文化品牌需要综合考虑地域特色,历史地理、经济产业、文化资源等因素,凝练出能够代表新区、易被社会认可、利于形象传播的文化符号作为城市文化品牌,展现新区城市形象和城市精神。二是加强新媒体时代文化宣传。坚持多方位宣传、多层次推广,充分利用专题招商会、旅游文化节等平台宣传新区,策划城市形象宣传片、城市画册、文化手册、商务手册,在机场、高铁、地铁等精准投放,公开征集城市文化品牌、举办文化高峰论坛等,充分发挥抖音、今日头条、微信等新媒体传播优势,以视频、图片等形式立体化、全方位展现新区人文魅力,提升城市整体文化形象传播力。

  西咸新区研究院专题调研组
 
  执笔/朱江涛 李志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