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陕西准备好了!

2021-09-01 16:32:16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古都西安,灞河之滨,“长安花”“长安钻”“长安鼎”品字而立,这便是西安奥体中心“一场两馆”的体育场、体育馆、跳水游泳馆,体现的是中国建筑艺术“和而不同”的理念,是体育精神和中华文化完美结合的产物,成为西安一座新的地标。
 
  沿着西安奥体中心向北,步入宽敞的全运路,全运村坐落其西,运动员之家坐落其东。在这里,吃、住、行、娱一应俱全,高标准的配置,人性化的设计,五星级的服务,“十四运”期间,这里将是2万余名运动员、技术官员、媒体记者共同的家,安全,便捷,时尚。
 
  举目远眺,浐灞大道,绿树成荫;灞渭大道,犹如一片森林。碧波荡漾的灞河之上,一条跨河廊道宛若一条丝带,在夜晚五彩灯光的装点下格外美丽;在灞河沿线上,最大一级驿站——奥体驿,蔚为壮观,是集生活、文化、服务为一体的多功能、现代化、复合型空间,专门为服务“十四运”重点打造。而汇聚周边的高铁、高速、地铁、公路以及高架立交、地下通道,密织成网,相互连通,共同为“十四运”的快速通达担当重任。
 
  这仅仅是陕西为办好一届精彩圆满体育盛会西安的一角。
 
  放眼全省,“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体育盛会;办成一届全民参与、融合发展、共建共享的民生盛会;办成一届传承历史文化、追忆红色经典、弘扬时代精神的文化盛会”已成为共识,陕西以此为精神,谋划建设,加大投资,旨在向全世界展现一个不一样的陕西,一场不一样的体育盛会。
 
  53座全运场馆——陕西递给世界的体育名片
 
  “十四运”期间,陕西共有53个体育场馆承担比赛任务,这53个体育场馆遍布三秦大地,覆盖全省各市(区),这是陕西作为“十四运”东道主交给全国人民的答卷,更是递给世界的体育名片。
 
  这53个场馆分布在西安26个、宝鸡3个、咸阳3个、铜川1个、渭南5个、延安3个、榆林1个、汉中2个、安康2个、商洛2个、韩城1个、杨凌示范区2个、西咸新区2个。
 
  西安26个体育场馆将承担“十四运”大部分赛事。作为“十四运”的主场馆——西安奥体中心,其拥有的“一场两馆”包括一座6万个座位的体育场、1.8万个座位的综合体育馆和4000个座位的游泳跳水馆。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场,这座“石榴花”造型的体育场,建筑面积15.65万平方米,承担“十四运”开幕式以及田径比赛项目。整个场馆以“丝路启航,盛世之花”为主题,建筑形态取意于石榴花,通过有韵律的变化,寓意丝绸之路之美。
 
  西安奥体中心体育馆,则以“巍峨秦岭”为设计理念,步入其中,500多平方米、国内最先进的4斗屏悬在场地中央,让你对这座高科技的场馆浮想联翩。这座新建甲级大型体育馆,承担“十四运”闭幕式及篮球比赛项目。整个体育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5G技术构建综合智慧指挥平台,集体育竞技、观赛体验、媒体转播、全程服务、智慧安保于一体,成为真正的“智慧奥体”。
 
  西安奥体中心游泳跳水馆,同样为甲级大型体育馆,被誉为“陕西水立方”,承担“十四运”游泳、跳水、花样游泳比赛项目。建筑面积10.28万平方米,以“鼎”作为建筑形体的本源,通过菱形柱廊与玻璃幕墙的虚实结合,蕴含鼎盛中华的寓意。
 
  3座场馆品字而立,犹如3朵白色的花朵,优雅地绽放在灞河东岸的绿地之中……
 
  除了主场馆之外,其他各地市的场馆也各具特色。
 
  在咸阳,有一座被当地市民亲切称之为“咸阳鸟巢”的咸阳奥体中心体育场,其建筑外形取九鼎之行、将士之甲、高台之意,最终形成绿坡高台殿堂廊柱、屋面重檐的效果。这座场馆以“鼎立咸阳”为设计理念,将承接“十四运会”的部分足球项目比赛。
 
  在渭南,市民们迎着微风,纷纷驻足一片椰子树下,而这里却不是海南,而是渭南大荔县沙苑南湖,“十四运”沙滩排球比赛将在这里举行。
 
  在延安,宝塔山下的星火广场,全运会和残特奥会首次采用“两火合一”的火炬传递方式进行了圣火采集仪式。“十四运”乒乓球、国际式摔跤、山地自行车3个比赛项目将在这里进行,极具陕北黄土元素的场馆主体成为一道新的风景。
 
  此外,在西北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体育学院、陕西省体育训练中心等多个院校和场馆都设有“十四运”比赛,实现全运会项目全覆盖。
 
  纵观整个“十四运”场馆,陕西充分践行“人文、绿色、智慧”的全运理念,根据各市区场馆条件和体育文化特色,安排一些事宜的比赛项目,实现比赛项目全省全覆盖。且通过划分场馆功能布局及优选建设模式,避免赛后浪费。建设了一批专业性较强的场地,以配合特殊运动项目使用,如大荔沙苑沙滩排球场地和西咸新区马术比赛场地等。
 
  此外,“十四运”场馆确保5G新技术优先保证赛事应用外,在设计上重点突出陕西的历史文化、传统文化、红色元素及风土人情等,让人们通过全运会更加了解陕西,认识陕西。如延安大学体育馆以窑洞符号作为最具特色的建筑元素,整体色调以土黄色为主,突出建筑的厚重、质朴、大气、端庄,彰显黄土文化和红色文化,整体建筑回归“红色根基”和“黄土初心”。
 
  53座场馆,53张名片,承载着“十四运”比赛项目的梦想,陕西准备好了!
 
  全力备战——陕西为“十四运”奉献波波温情
 
  “十四运”的圣火从红色圣地延安出发,已在三秦大地“燃烧”;公安、消防、卫生、交通、电力、通讯、环卫、商贸等各个行业枕戈以待,以饱满的热情和服务,护卫一场安全的盛会;云端、大数据等
 
  线上平台,将为“十四运”构架一道快捷、高速的传播通道……
 
  进入8月,关于“十四运”的各类消息纷至沓来,这些消息包含方方面面,都在为迎来“十四运”的最后时刻准备着。
 
  如继7月24日至25日首次带人实战演练后,8月7日至8日,“十四运”全运村迎来了第二次带人实战演练。本次组织了5000名参演人员分别入住运动员村、技术官员村和媒体村。通过全时段、全流程、全方位、全要素演练,对抵离、安保、交通、住宿、餐饮、防疫、商业、文化等进行了实战测试。
 
  西安作为“十四运”的主赛区,全市掀起喜迎“十四运”、参与“十四运”、服务“十四运”的热潮,举全市之力,聚全民之智,倾全城之情,展示好形象、当好主人翁、办好全运会。
 
  其中,政法公安系统以“护航全运 平安西安”为主题,以“十四运”迎宾涉赛重点线路、公交站点及客运场站周边为突破口,优化城市交通秩序。缓解涉赛场馆及周边停车难问题,改善城市交通环境。提高路口行人、非机动车守法率,营造平安祥和文明的社会秩序。
 
  环保部门印发了《西安市“全运蓝”环境空气质量保障方案》,对会前和会期保障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同时,印发了《西安市2021年挥发性有机物专项整治行动方案》等通知,实施会期严格管控,加强重点污染源排放监管和面源污染整治,“保障全运蓝 生态我争先”,确保“十四运”期间蓝天常驻。
 
  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部门,则努力营造清新、整洁、有序、亮丽的城市环境。在赛事场馆、旅游景区周边和重要路段设置执法值守岗,全面排查整治城市道路、公园广场、公用设施安全隐患,全力以赴做好城市防汛工作,提升精细水平,展示古都风采。
 
  交通运输部门,以“服务全运 畅行西安”为主题,推出“十四运”主题出租车,打造“十四运”主题地铁专列、车站、车厢,发行地铁14号线全运主题开通纪念票等。机场、铁路、客运站设置“十四运”和“残特奥会”标识,优化客运流线,加大志愿服务频次,提高服务质量,确保赛事交通、城市道路运行畅通。
 
  水务部门以“做好用水保障 服务全运盛会”为宗旨,做好水源调蓄调度,开展供水设施隐患排查,做好供水应急保障;保持河湖水面清洁,环境优美;开展水利景区志愿服务,营造爱水、亲水、护水的良好社会氛围。
 
  商业贸易行业本着“金牌服务 商贸先行”的原则,抓诚信经营,抓金牌服务,打造温馨舒适消费环境,展示魅力时尚古都形象。在重点热门区域,融合西安国际美食、老字号、名吃、名品、文创等元素,营造青春、动感、时尚、活力消费氛围。
 
  文化和旅游部门也不甘落后,打出“精彩十四运 文旅有力量”口号,提升“十四运”期间旅游接待保障能力水平,推出“金口碑 最人气”星级饭店;加大文化旅游路演推介力度,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提升群众和游客参与度。
 
  卫生健康部门以“服务十四运 健康我的城”为口号,全力做好疫情防控、医疗服务保障和疾病预防。设立全运会定点医院,开辟“十四运”绿色通道,提供导医导诊和“五优先”服务;开展奥体中心、全运村、各项竞赛场馆和定点接待单位及周边环境的病媒生物监测和防治。
 
  市场监督管理部门,则为确保“十四运”和“残特奥会”期间食物、药品、特种设备安全多方发力。
 
  工青妇等群团组织发挥各自优势,调动资源,推动全民参与,提升志愿服务,倡导奉献全运新风尚,让志愿者成为西安城市形象的传播者、城市精神的塑造者、城市文明的践行者。
 
  这里要说一说“十四运”的志愿者——“小秦宝”。他们大多是来自陕西的各大高校,服务领域不单单是颁奖等,而是呈现多元化,分别对应观众服务、运动员相关服务以及场馆内专业化等服务。
 
  正如西北政法大学志愿者郭佳楠所说,“十四运”广受社会关注,这就要求我们要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志愿服务工作。通过对“十四运”志愿服务工作实践,我切实感受到了“帮助别人,幸福自己”的真谛,看到自己能为活动的顺利进行尽绵薄之力也是一种快乐。
 
  西安邮电大学志愿者丁浩展说,“我是一名颁奖礼仪志愿者,我深深地感受到了这份工作给予我们的荣誉与使命。希望可以在今后的志愿工作中履行好使命与义务,为‘十四运’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3900万三秦儿女,3900万份热情之心,带着对“十四运”的期许,陕西准备好了!
 
  挂图作战——奉献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
 
  “十四运”各项筹备工作已经到了最后的冲刺阶段。面对庞大的系统工程,“十四运”组委会加班加点、高效运转,确保全运会如期举办。
 
  本次“十四运”比赛项目分布在全省13个市区的53个竞赛场馆,筹办工作量大、涉及面广,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记者了解到,“十四运”组委会下设23个部室、13个市区执委会、53个项目竞委会以及全运村村委会,这么庞大的组织架构依靠什么才能保证规范、协调、高效、有序运转呢?
 
  据“十四运”筹备办公室驻会副主任吴鹏翔介绍,筹办工作需要协调众多单位和部门,向上对接国家体育总局等国家部委和陕西省委省政府及相关厅局,向下对接各市区执委会、项目竞委会,组委会内设部室,以及参与筹办的社会各方力量。为此,我们建立了联席会议制度、工作调度会、秘书长办公会、主任办公会、专题会等,形成日碰头、周调度、月点评、季考核的机制,以此提高处理政务、办理事务的能力,保障组委会高效运转。
 
  吴鹏翔说,按照组委会重大决策和重要部署,聚焦筹办过程中的大事和要事,难点和堵点,紧盯重点工作清单及“挂图作战”内容,加大督查力度,强力推进落实,确保十四运会精彩圆满。
 
  “十四运”组委会群众体育部综合协调处处长李易衡介绍,群众体育部承担着“双先”表彰、全运惠民工程、群众赛事、火炬传递等多项工作内容,根据职责清单,梳理工作任务,按照时间倒排工序,挂图作战,按要求完成每月的工作计划暨“两清单一计划”。特别是形成的挂图作战系统,明晰了各部门的工作界限和任务,各部门协同配合,既畅通了渠道,又避免了缺漏事项,从而保证各项筹备工作高效运转。
 
  此外,陕西在筹办“十四运”和“残特奥会”的过程中,除了做好大赛的各项准备工作外,还同步推进健身设施、组织服务、体育文化、场馆开放、智慧平台等惠民八大工程,加大城市15分钟健身圈、群众身边体育健身设施以及农村人口聚集点农民体育健身设施建设,广泛开展“我要上全运”为主题的群众性赛事活动。
 
  把精彩的全运办到群众家门口、办到群众心坎上,让群众广泛参与、热切关注、乐在其中,这是陕西践行全民全运办赛理念的具体实践。
 
  如今,在西安的大街小巷,“十四运”的公益宣传随处可见。无论是地铁、公交、社区、医院,还是城市中的景观小品,“十四运”的吉祥物、特色标识、主题口号为这个城市增添了一抹亮色,犹如“润物细无声”般激发着每一位市民积极参与“十四运”的热情。
 
  在这场全运会里,数字化、智能化的场馆正在讲述陕西、西安的科技实力,崭新、舒适的城市环境正在体现着治理能力,志愿者、服务措施雕刻着全运精神,不同语言和肤色工笔着海纳百川的开放进取……
 
  逐梦百年,相约“十四运”,秉承“办一届精彩圆满的体育盛会”的嘱托,陕西准备好了!(文/本刊记者 张静)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