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四运”,为西安修订成长手册

2021-09-01 16:21:12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清晨7点10分,家住长安区的小周出了门。一进电梯就遇到遛狗的李大爷,他一手拿着小清洁袋,一手紧紧牵着狗绳,“豆豆,靠过来,不要吓到别人”,本来就是小型犬的泰迪往电梯里面靠了靠,乖巧地蹲在角落。
 
  提着垃圾袋的小周问大爷,“我是上班顺手要扔垃圾,您这拿着空袋子是?”“嗨!文明养狗么!它要不小心拉了,顺手捡了么。”两辈人有说有笑。
 
  这是一个并不高档的小区,一墙之隔外,就是一个城中村。人口混杂,人员流动大。老人、小孩多,也有很多家庭养了汪星人作伴儿,但没有发生过一起不安全事故。彼此尊重,和谐相处,干净文明,早已成大家心里默认的准则。小区还设置了两个类别的垃圾投放点位,一个是定时分类垃圾,一个是快捷投放点,针对居家族和上班族的不同条件。
 
  这是再平常不过的日子,也是最平常的一个社区,更是很常态的西安生活片段,不平常的是,再有一个月,“十四运”将开幕。
 
  去年以来,大到占地百亩的重点项目,小到社区内的一花一木,翻新、整理、提升、改造,成了这座城热火朝天的事情。基础设施升级了,小区干净了,公园开了不少,大家说,“享了十四运的福”!但更重要的是,“受了十四运的教”——为了筹办这样的盛会,为了展现更文明、安全、和谐的城市,全西安人所“磨合”、创新、共修和沉淀出的现代化共治 共建方式。
 
  在大事中做小事,善治城者先治末梢
 
  前文提到的小周和李大爷所居小区,前几年并不是这样岁月静好。由于小区临近城中村,楼里梯户比也较差,小区门口的公用路段坑洼不平,常有练习走路的小孩摔倒,为孩子吵架、为水电气吵架、为狗吵架、为垃圾吵架,也是常见的事。
 
  “你时不时就在楼道里发现外卖盒子,电动车那么危险都在走廊停着,没有车棚子么!在电梯里时不时看见不明液体,小区门口垃圾堆就没清理干净过。这叫人心情能好么?朋友想来家里做客,都不敢带进来。”居民陈烨说,“从前年以来,特别是去年,一是小区的路都修平整了,垃圾收拾了,二是除了市上的大条款,居民和物业、街道办大家一起商量了适用我们这片的居住小准则,比如狗狗应该咋管理,小孩应该咋管好,流动人口应该怎么登记等等。”陈烨如数家珍,“现在可好了!就是家里来个客人,也不丢人是不是?”
 
  家长里短,社区内外,城市生活无非如是。治理一座城,先得关切细枝末节。但辖区有30多个社区,平均1名街办干部需服务4000名群众,1名社区工作人员需服务1900名群众。人员不足、渠道不畅、手段有限,还有一些老旧小区无物业管理、无人防物防、无主管部门,小区垃圾乱倒、车辆乱放、业主乱搭等问题成堆。
 
  为此,长安区从2019年9月份开始在全区400个城市小区中创新开展“末梢治理,为民服务”行动,探索建立“2+4”工作机制,机关党员干部深入小区一线,打通基层治理、服务群众“最后一米”。选派约400名科级以上优秀党员干部,服务长为小区第一责任人,街道联系长为第二责任人,社区民警、法律顾问、物业企业、自治组织协同配合,协商解决小区居民实际问题。
 
  “末梢治理”不仅帮群众解了难题,也成为锻炼和培养干部的舞台。“过去,一些机关干部不了解群众诉求,协调能力不足。我们以机制倒逼干部到社会治理的最末梢,让他们到基层换脑子、到一线改作风,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在提升基层治理实践中提升干部的综合能力。”长安区主要领导说。
 
  “‘服务长’这个称呼,是长安区创新提出来的,各服务长就是小区各项事务的第一责任人。”长安区委组织部城市党建科科长尚方说,服务长主要职责是积极向小区群众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牵头负责小区各项工作,了解小区社情民意,掌握小区现实困难、合理诉求;协调街道和相关职能部门解决小区群众关切问题等。
 
  这一创新机制,如今已沉淀成熟,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迎“十四运”的大事里贡献了完美细节,也成为新时代社区治理模式的新方案。
 
  在“麻缠事”里做和事佬,和群众做贴心人
 
  中午的日头还是挺毒辣,一位裹得严严实实、戴着墨镜的女士来到了西安莲湖区桃园三坊社区公共法律服务室。这里有个知名且热心的法律顾问房律师,可以帮助群众免费解决麻缠事儿,已经成为大家熟知的事情。
 
  “有时候,其他社区的甚至其他区的,也会找过来。”社区法律顾问房大伟说,而他来这里已经服务了3年多。“之前,律所还有个律师,不过他调走了,我来接他的班。持之以恒么!”
 
  每周五定时坐班,此外微信电话联系处理,“不是为了政府补贴,而是觉得群众很需要,只有下沉到社区才发现群众真的比我们想象的需要我们的工作。很多事情,是可以在变成大事前,调和好的。”房大伟深有感触地说。
 
  俗话说,清官难断家务事。社区恰是由一个个家庭组成,家事大小影响着社区治理的基点。家事的合理解决,还真要会断又会调的“和事佬”。为此,西安市莲湖率先在全省、全市打造“一名社区法律顾问,一个法治日活动,活动质量三级监督,活动开展三级保障”的社区法治“1133”工作模式。“社区法律顾问”便成了远近闻名的新词汇。他们是从全区500多名执业律师中,遴选出131名优秀律师,于每周五下午在社区开展法治日值守,提供“1对N”的公共法律服务。截至目前,先后有240余名律师参与了社区法律服务工作。
 
  6年多来,夫妻闹架、儿女孝养、邻里拌嘴,法律顾问们不知处理了多少回了。和群众面对面拉话做贴心人,让法治为社区点对点浇筑安全阀。
 
  “本以为这些钱要打水漂了,感谢社区律师帮助我追回养老钱!”近日,莲湖区大土门社区辖区居民孔老先生将印有“敬业正直,为民解忧”的锦旗送到社区律师手中,向社区法律顾问表示感谢。
 
  做家务事的和事佬,做麻缠事的强力法援,更做法治政府的“铁元素”,社区法律顾问还为社区各项管理事务提供法律意见;为社区两委会班子、干部提供法律培训;为社区调解委员会提供法律咨询;开展民主法治社区创建;积极参与街道、社区依法治理工作,做好基层依法治理的参谋助手。
 
  2018年,辖区某酒店负责人因债务纠纷跑路,30家供货商为讨债集体封门堵路,社区干部在赶往现场处置的第一时间联系了自己的法律顾问。有了律师的释法明理,该起纠纷很快得到妥善处置,最终引导他们通过法律手段合理合法表达诉求,避免了矛盾纠纷的进一步扩大。社区干部纷纷表示,社区律师成了他们离不开的“拐棍儿”,有疑难问题拿不准可以找自己的法律顾问,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免费专业的法律咨询。
 
  事情上了法治轨道,社区就加了一把幸福锁。“看到调解的结果双方都满意,我也很欣慰。”莲湖区人民调解协会会长米浩源说,“我的一个明显感受就是,群众的法治观念越来越强,解决事儿先想到用法。”
 
  更文明的社区,是西安希望透过“十四运”展现给全国的新面貌,而文明的气质,不仅需要文化提着它的肘,卫生、绿化搭着它的肩,更需要法治揽着它的腰。
 
  在意见中倡导共建,以人民为中心
 
  共同做一件大事,过程并非一蹴而就,有着不同诉求的群体,都要充分考虑到;政府与市民的沟通、上下部门的配合、群众之间不同意见的调和,需要更现代化的治理智慧。迎接“十四运”,西安借势赶工了诸多基础设施的提升、建设,数量与速度的高要求之下,要调和众口,需要的不只是匠心,更要有诚心。
 
  去年11月,西安市太华路立交改造完成。亮相之后,却是一片哗然,由于辅道从以前的大缓坡变成了一个台阶,而台阶中间仅仅有一个不到2米的坡面供电动车、自行车通过,非常难走。被市民戏称“太滑路”。短短4天,市民纷纷提出改造意见,有关部门直面批评,郑重道歉,并立马敲定了整改方案。20天后,整改工作全面完成,重获好评。
 
  城市,是群众的城市,建设不能只靠“领导决定”,更不能只听“专家意见”,考虑群众需求,以人民为中心,才是正解。太华路的戏剧桥段,给城市治理上了印象深刻的一课,让群众提意见,和群众商量,倡导共建 共治,给城市建设开了窍:见异不必头疼,遇论架桥连心。
 
  日前,承载着老西安童年的兴庆宫公园重新开放。对这样一个以“情怀”见著的工程,进行升级改造,难免众说纷纭。为此,主管部门虚心请教公民意见,持续小修补:喷泉池裸露在外,公园于是设置了围栏来维护;几个卫生间需要加强保洁力度;两个码头设置警戒线;蝶舞童真游乐区,设置安全提示牌提示大家注意安全......据了解,试运营阶段,还将持续吸取市民游客提出的宝贵意见建议,来做出具体的整改,提升园区的整体的环境、基础设施以及园容整洁等方面的力度。
 
  当前,“十四运”临近,西安话题已经燃爆。在信息社会,牵一发而动全身。网民对西安的方方面面达到了深度关切:除了道路交通、场馆、文化等关键词占据榜首,城市精神、人文环境、机制等也成热词。
 
  文明的象征,不止于一次城市装修,更在于深远的理念更换。治理方式的切片,就是城市文明的镜像。
 
  建筑物的外立面,可以突击改造和清洁;城市的绿化,可以集中栽植和装饰;道路交通的规则,可以一纸令文得到改变。西安集中力量,刮起“运动风”,但更重要的是,在此过程中创新、打磨、成长、实践的城市治理思路和方式,所能续写的“后十四运”篇章。
 
  每一件恰到好处的非常之“事”,都离不开日益成熟的常态之“治”,善做“及时雨”,不齿“一阵风”,就是“十四运”的筹备,给这座正在壮大的现代化大都市修订的成长手册。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