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访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亚政

2021-08-10 16:15:58 来源:西部大开发杂志
  今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开局之年,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起步之年,也是新的乡村振兴局组建的起始之年。

  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有了新的使命、新的要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

  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乡村振兴道路,这是“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重要标志。新组建的乡村振兴局将如何承担起全面推行乡村振兴的使命任务?为此,本刊记者专访了陕西省乡村振兴局党组书记、局长孙亚政,期以从与他的对话中找到答案。

  《西部大开发》:“十四五”开局伊始,党中央对原有的扶贫部门进行了机构调整,新组建了乡村振兴局。对此,您认为工作机构的重组调整带来了哪些新的变化?

  孙亚政:党中央决定将各级扶贫工作机构重组为乡村振兴局,职能调整为负责巩固扩展脱贫攻坚成果、统筹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有关具体工作。从扶贫系统重组为乡村振兴系统,使命不是变轻了而是变重了,工作不是变少了而是变多了。工作对象上,从农村贫困人口拓展到了所有农村居民;工作地域上,从部分地区农村扩展到了所有地区的农村;工作内容上,从解决“两不愁三保障”扩展到了推进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承担任务上,很多工作是“三农”工作中最基础的、最复杂的、最难做的,解决的是“三农”发展中的短板问题。这一系列的变化,是加强党对“三农”工作全面领导的重要举措,更是我们务必坚决履行好新的重大使命任务。

  《西部大开发》: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要摆在“三农”工作的首要位置,这是今年乃至整个“十四五”时期“三农”工作最重要的任务。那么,在“三农”工作重心发生历史性转移的新阶段,作为乡村振兴部门,面临哪些新的使命和任务?

  孙亚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现在,我们的使命就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是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也是做好新阶段“三农”工作必须牢牢把握的奋斗目标。

  今年的“一号文件”立足这个新的历史方位,提出要坚持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把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一项重大任务,举全党全社会之力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让广大农民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我们要自觉找准“三农”工作新的历史方位,找准乡村振兴系统的工作定位,把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主题主线,始终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推动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全面乡村振兴中赶上来、不掉队作为首要政治任务,着力补齐全面乡村振兴的短板,为谱写新时代追赶超越新篇章贡献力量,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撑。

  我们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务必守牢不发生规模性返贫这条底线。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庄严宣告,我国脱贫攻坚战取得了全面胜利。实现脱贫攻坚目标实属不易,巩固脱贫攻坚成果更不容易,要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下气力抓紧抓实,同时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大部分脱贫县基础设施仍然落后、财政主要依靠转移支付、自我发展能力还不强,脱贫基础还很薄弱;部分脱贫户收入水平仍然不高、部分外出务工脱贫劳动力就业不稳定,脱贫质量还不高;84万易地搬迁群众需要后续扶持;特别是全省识别的9万脱贫不稳定人口和边缘易致贫人口,更是防返贫致贫的重点,容不得丝毫麻痹大意、松劲懈怠。必须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作为“十四五”时期最重要任务,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始终绷紧弦、不松劲,扎实做好各项具体工作,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西部大开发》:乡村振兴局承担着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任务,承担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新的力量支撑和制度保障的重要任务。对此,目前有哪些考虑和部署安排?今年以来作了哪些重点工作?

  孙亚政: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在有效衔接的过渡期,工作重心、领导体制、力量部署、推进机制、保障体系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工作中必然面临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但总的要求是要着眼加强党对“三农”工作的领导,实行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乡村振兴五级书记一起抓,充分发挥各级党委农村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统一高效的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决策议事协调工作机制。最为关键是做实党委“一把手”书记抓乡村振兴的领导体制,压实各行业部门责任,构建分级负责、各负其责、执行有力的领导体制。

  具体在工作安排上,就是要牢牢把握“一三六”工作思路,即:

  坚守一条主线。在五年过渡期内,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巩固好“两不愁三保障”成果,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

  强化三大保障。准确把握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和难度,持续强化政策制度、体制机制、组织队伍三大保障。

  聚焦六项工作。一是突出规划引领,协同有关部门抓紧编制乡村振兴总体规划及各类专项规划、行业规划。二是全面强化动态监测帮扶,按照“2531”工作思路,即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三个到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一个底线”。三是落实常态化后续扶持,结合脱贫人口劳动力状况、曾经的致贫原因和当前的新需求,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完善安置点社区工厂、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配套,加强社区治理。四是统筹各类资源,完善社会帮扶体系,构建多方参与大格局。五是扎实推进乡村建设行动,统筹推进农村改厕、生活污水垃圾治理,深入推进平安乡村、法治乡村建设。六是持续强化督导考核,建立健全考核督查机制,完善实绩考核、督查检查、约谈问责等制度,压紧压实各级党委、政府及行业部门责任,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的底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特别需要强调的是,在政策落实上,对于政策标准要求明确、职责工作界面清晰的,要加强对标对表,加大力度推进;对国家部委尚未出台新政策的工作,按照“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的要求,不留白、不空档地持续抓好落实。在工作推进上,要进一步加强与各行业主管部门的沟通协调,在脱贫攻坚责任体系基础上,进一步压实行业部门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中的部门主体责任和行业主管责任,全面梳理细化各有关部门应承担的责任和任务,实行台账式、清单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人干,出了问题责任有人担。在督导考核上,要把督导考核贯穿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过程、各领域,将脱贫攻坚后评估工作纳入督导考核范围,按照后评估的工作内容、任务指标和完成时限,进行跟踪督导评估,推动责任、政策、工作得到有效落实,确保成果巩固成效经得起检验。

  今年以来,为确保各项工作开好局、起好步,我们把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防止规模性返贫作为底线任务,一是对全体农户开展常态化监测预警,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对纳入监测的2.98万户9.0万人,全部落实针对性帮扶措施,有效防范化解返贫致贫风险。二是将去年中央成效考核反馈问题、“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回头看专项行动排查问题等一体部署、一体推进,逐条逐项对账销号。三是突出抓好产业就业帮扶,促进脱贫人口稳定增收。持续完善安置点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加强社区治理,促进搬迁群众社会融入。四是调整优化帮扶力量。向脱贫村和易地搬迁安置村(社区)新选派第一书记2296名、工作队员5185名。深化苏陕协作和定点帮扶,全力做好消费帮扶,新认定扶贫产品5802个,产品价值156.31亿元。五是持续跟进国家“1+32”项衔接配套政策,积极推进我省贯彻落实意见制定。对26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在项目安排、资源投放、政策措施等方面倾斜支持。六是稳妥推进省市县三级扶贫机构重组调整,全省9个设区市(西安市需中央编办批复)94个县(市、区)已完成挂牌。提请省委召开专题会议,对省委农办、农业农村厅、乡村振兴局三部门过渡期职责分工进行了明确,加快推进体制机制理顺。

  《西部大开发》:刚您提到,要“全面强化动态监测帮扶”,请您具体介绍一下,陕西在动态监测帮扶方面,都有哪些具体做法和措施?

  孙亚政:动态监测帮扶是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的基础和前提,加强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关键抓手,也是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返贫底线的重要屏障,更是我们当前和今后巩固期内最为核心的任务。去年我们立足省情实际,研究出台了《陕西省建立防止返贫致贫监测预警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及多个配套细化文件,今年我们又进一步完善机制制度设计,在此基础上拓展形成今后五年的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思路,新出台了《关于健全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机制的实施意见》,这将成为指导过渡期坚决防止规模性返贫底线任务的行动指南。

  《实施意见》提出了“2531”的工作思路(推行风险摸排网格化、监测预警信息化“两化管理”,坚持做到全程监管、清单交办、精准帮扶、定期通报、绩效考核“五个坚持”,实现早发现、早干预、早帮扶工作“三个到位”,坚决守住防止规模性返贫一个底线),突出了“监测谁、监测啥、谁监测、咋监测和怎么帮、时效性”等关键环节。

  一是明确范围对象,解决“监测谁”的问题。根据国家要求,监测范围聚焦所有农村人口,这与脱贫攻坚期的防返贫工作有质的不同。省上明确,以脱贫攻坚期国家扶贫标准的1.5倍(2021年为6000元)为底线,综合监测易返贫致贫因素。2022年起,省上每年综合全省物价指数变化、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农村低保标准变化等情况确定,实现动态调整。各市不单独划定监测底线。在这个底线基础上,将符合人员全部纳入监测,今后不再设定规模限制。在监测范围内,根据易致贫返贫因素和突发严重困难因素,及时认定为监测对象,主要有三类: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突发严重困难户。这次新增了“突发严重困难户”,这类人群从收入水平看,不能算脱贫不稳定户或边缘易致贫户,而是因病因灾因意外事故等突发事件影响,导致刚性支出骤增或收入骤减,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的农户。

  二是明确标准要求,解决“监测啥”的问题。要监测农户风险,主要是监测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及突发严重困难户的易返贫致贫风险和突发严重困难,重点监测收入支出状况、“两不愁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状况等。还要实时监测自然灾害方面的风险,重点监测产业就业方面的风险,有效监测易地搬迁后续扶持方面的风险等。这些是造成区域性、规模性返贫的主要潜在风险,要加强分析研判,及时做好防范预警。

  三是明确监测途径,解决“谁监测”的问题。《实施意见》明确,各地要综合运用农户自主申报、镇村干部排查、部门筛查预警、各类监督渠道反馈和平台监测分析五种监测方式,坚持以块为主、条块结合,形成互为补充、相互协同的监测对象快速发现和响应机制。同时专门明确,建立网格化管理、基层排查机制,从机制制度上对监测主体提出硬性要求。目前,主要还是依靠镇村干部排查和农户自主申报这两个途径,发现和锁定监测对象。除农户自主申报外,监测力量主要依靠镇村干部、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村民小组长、中心户长、网格员等基层力量,虽然手段有些单一、一定程度增加了基层工作负担,但目前来看仍然是最有效的。

  四是明确程序环节,解决“咋监测”的问题。《实施意见》最主要的内容之一是明确了监测对象识别认定的八个工作步骤,明确了监测对象风险消除的关键步骤,这是确保工作精准、不出问题的程序要求。尤其是根据国家要求,这次增加了承诺授权、民主公开和风险消除三个环节,既是依法行政的必要,也是推进工作的需要。省上要求各地要建立监测对象跟踪回访机制,仍然是由县级组织实施,可以邀请纪检监察、审计、第三方机构等参与,采取随机抽选核查的方式,每月对监测对象帮扶措施精准度、帮扶成效进行跟踪回访,动态掌握监测对象对监测帮扶工作的意见,有效回应群众诉求。

  五是明确帮扶方式,解决“怎么帮”的问题。一方面,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根据监测对象的风险类别、发展需求等开展帮扶。另一方面,要防止规模性返贫风险发生,要及时排查预警区域性、规模性返贫风险,制定规模性返贫风险应急处置方案,明确防范措施,提高风险应急处置和应对能力。

  六是明确工作要求,解决“时效性”的问题。在走访排查方面,省上将每半年安排一次集中排查,由县级组织开展,排查农村全部农户,每半月由镇级组织对需要重点关注的农户全覆盖排查,每周由村级随时掌握重点农户家庭变化情况。在手段运用方面,充分依托信息化手段,快速完成风险报送、情况核查、信息采集等工作,依托平台实现工作全过程监管和清单化交办,提高工作效率,减轻基层负担,真正打通数据监测信息化到村到户“最后一米”。在工作调度方面,省上建立“周统计、月通报、季调度、半年小结、年度总结”防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推进机制,成立了防止返贫动态监测和帮扶工作专班,全面推进防返贫监测帮扶工作。

  此外,针对发现的风险问题,我们建立了及时交办机制,市县第一时间组织镇村干部入户核实,精准研判,聚焦不同风险,分类采取针对性帮扶措施,一对一抓好落实。目前,全省已纳入的9万监测人口,相应落实了产业、就业、教育、医疗健康、危房改造、兜底保障、临时救助等帮扶措施。脱贫不稳定户已消除风险1.37万户4.24万人,边缘易致贫户已消除风险1.46万户4.28万人。

  《西部大开发》:陕西有11个县区被确定为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15个县确定为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目前针对这些重点帮扶县的工作如何开展?

  孙亚政: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完成以后,包括陕西在内的西部地区脱贫县,特别是原来的深度贫困县,资源条件差,历史欠账多,自我发展的能力弱,仍然是全国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短板,中央做出集中支持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的战略安排,这既是西部脱贫地区的所需所盼,也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战略考量。

  中央确定我省11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结合省情,我省又确定了15个省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这26个县是乡村振兴工作的重中之重,项目安排要优先布局、资源投放要重点保障、政策措施要倾斜支持。在工作摆布上,坚持把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摆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突出位置,持续振兴特色产业,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增强区域发展能力,确保重点帮扶县巩固成果和乡村振兴有力有效开展。在体制机制上,坚持五级书记一起抓,落实省级领导包抓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机制,持续发挥县委书记“一线总指挥”作用。对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有关任务落实情况进行跟踪监测、定期评估,加强督促指导,确保各项工作落实落细。在政策举措上,我们正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研究制定倾斜政策,强化政策支持和规划引领,加大财政、金融、土地、人才等方面政策支持力度,各类新政策、新举措在重点帮扶县先试先行,以工代赈、折股量化分红等措施在重点帮扶县优先实施,新增公益性岗位优先安置重点帮扶县脱贫劳动力。在支持力量上,中央和省级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倾斜支持重点帮扶县,苏陕协作资金和项目加大对重点帮扶县倾斜,继续组织省内经济强区(县)、大型国有企业等叠加帮扶,积极选派优秀干部到重点帮扶县挂职,加大重点帮扶县的脱贫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选派力度。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优惠政策,妥善解决现实问题,做到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

  此外,重点帮扶县自身也要制定路线图,要参照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做法,制定五年过渡期的工作规划,制定出工作路线图,不仅要有总体安排,每年还要有具体的实施方案。需要强调的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县都是支持重点,区别只是支持渠道不同。各地要对所有脱贫县都进行关注,一并支持、一体帮扶,确保所有的脱贫县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中都不会掉队、能够赶上来。

  《西部大开发》:最后,除过您刚才明确的之外,请您再简要介绍一下,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还有哪些重点工作需要关注?

  孙亚政: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方向已明确,蓝图已绘就,我们要接续推进有效衔接各项工作,扎实做好24.93万户84.36万贫困人口的易地搬迁后续帮扶,推进做好迁出地和迁入地就业、教育、医疗、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务衔接,确保搬迁群众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要持续做好小额信贷工作,加强政策宣传,规范贷款管理,实现应贷尽贷,切实支持脱贫人口发展生产和开展经营。要推进苏陕协作,落实“十四五”协作框架协议,确保帮扶项目接得住、落得实、效果好,推动两省由扶贫协作向全方位战略合作转型升级。要加强衔接资金使用管理,强化项目库建设,落实公告公示制度,健全扶贫项目资产长效运行管理机制,确保“好钢用在刀刃上”,花一分钱就要办一分事。要协调推进有效衔接政策制定,研究吃透和宣传用好政策,尤其是一些新的政策,要确保落实到位,确保群众受益,不能挂了空挡。要持续巩固“两不愁三保障”和饮水安全成果,不断提高脱贫人口收入水平,改善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确保巩固成果的成效经得起检查和考验。

  总之,从脱贫攻坚到乡村振兴,我们已经进入了新的历史阶段,唯有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毫不松懈抓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增强脱贫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开好局起好步。
返回顶部